查询

磕头礼拜

kē tóu lǐ bài
make obeisance and perform the rites of courtesy
“磕头礼拜”的成语拼音为:kē tóu lǐ bài,注音:ㄎㄜ ㄊㄡˊ ㄌㄧˇ ㄅㄞˋ,词性:作谓语、宾语;指跪拜,年代:近代成语,出处:清·李观海《歧路灯》第十三回:“乜宁礼再三央人,磕头礼拜,他舅恨极,发誓再不上他的门。”,基本解释:磕头:旧时礼节,跪在地上头碰地。礼拜:向尊敬的人或神行礼。恭敬地跪在地上叩头行礼。,例句:唐代·李贺《乌夜啼》:“铅华可磨折,白璧可磕头。”
拼音 kē tóu lǐ bài
注音 ㄎㄜ ㄊㄡˊ ㄌㄧˇ ㄅㄞˋ
词性 作谓语、宾语;指跪拜
英文 make obeisance and perform the rites of courtesy
年代 近代成语
解释 磕头:旧时礼节,跪在地上头碰地。礼拜:向尊敬的人或神行礼。恭敬地跪在地上叩头行礼。
出处 清·李观海《歧路灯》第十三回:“乜宁礼再三央人,磕头礼拜,他舅恨极,发誓再不上他的门。”
例句 唐代·李贺《乌夜啼》:“铅华可磨折,白璧可磕头。”
补充纠错
上一个成语: 颗粒无收
下一个成语: 磕头碰脑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顺接) 补充纠错
  • 拜恩私室指感谢有权势的人的推荐提拔。
  • 拜将封侯拜为将领,封为列侯。古代形容功成名就,官至极品。
  • 拜鬼求神向鬼神叩拜祈祷,求其保佑。
  • 拜倒辕门辕门:将帅行辕或军营的大门。形容对别人佩服之至,自愿认输。
  • 顶礼膜拜顶礼:佛教拜佛时的最敬礼,人跪下,两手伏地,以头顶着受礼人的脚;膜拜:佛教徒的另一种敬礼,两手加额,跪下叩头。虔诚地跪拜。
  • 拜赐之师用以讽刺为复仇而又失败的出兵。
  • 解剑拜仇指息争释怨。
  • 八拜之交八拜:原指古代世交子弟谒见长辈的礼节;交:友谊。旧时朋友结为兄弟的关系。
  • 望尘而拜指迎候有权势的人,看见车扬起的尘土就下拜。形容卑躬屈膝的神态。
  • 焚香膜拜烧香跪拜,以表尊敬服从之意。同“焚香礼拜”。
  • 详星拜斗祭拜星斗。道教仪式之一。以此驱妖疗疾。
  • 长揖不拜揖、拜:旧时的拱手、磕头礼。对长者或尊者只弯腰行拱手礼,不跪拜磕头。旧时指相见时态度不恭,为人高傲。
  • 登台拜将指任命将帅或委以重任。同“登坛拜将”。
  • 登坛拜将比喻指任命将帅以及其他主持工作的首脑人物。
  • 甘拜下风表示真心佩服,自认不如。
  • 筑坛拜将指仰仗贤能。
  • 顿首再拜顿首:以头叩地而拜;再拜:拜两次。古代的一种跪拜礼。亦指旧时信札中常用作向对方表示敬意的客套语。
  • 焚香礼拜焚香:点燃香火。礼拜:向尊敬的人或神灵行礼跪拜。烧香跪拜,以表尊敬服从之意。
  • 升堂拜母升:登上;堂:古代指宫室的前屋。拜见对方的母亲。指互相结拜为友好人家。
  • 望尘拜伏形容卑躬屈膝的神态。同“望尘而拜”。
  • 妄尘而拜指迎候有权势的人,看见车扬起的尘土就下拜。形容卑躬屈膝的神态。
  • 仆仆亟拜一再作揖行礼。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补充纠错
  • 磕头碰脑形容人多而相挤磕碰,或东西多而处处碰人。
  • 楞头磕脑形容鲁莽冒失或傻呵呵的样子。也形容发楞发呆的样子。同“楞头楞脑”。
  • 东磕西撞犹言东奔西撞。
  • 磕头礼拜磕头:旧时礼节,跪在地上头碰地。礼拜:向尊敬的人或神行礼。恭敬地跪在地上叩头行礼。
  • 磕头如捣磕头:跪在地上头碰地。捣:捶打。磕头快得像捶打东西一样。
  • 磕牙料嘴多嘴多舌。
  • 撞头磕脑比喻碰壁,行不通。
相关汉字解释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