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枘凿冰炭

ruì záo bīng tàn
A hole in a hole
“枘凿冰炭”的成语拼音为:ruì záo bīng tàn,注音:ㄖㄨㄟˋ ㄗㄠˊ ㄅㄧㄥ ㄊㄢˋ,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年代:近代成语,出处: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南史合宋齐梁陈书十二·顾欢论道佛二家》:“愚谓欢所引道经颇确,老子子即佛,本是一人,故无二法……惟与吾儒,则如枘凿冰炭之不相合耳。”,基本解释:比喻事物尖锐对立,互不相容。参见“枘凿方圆”。,例句:《元曲选·贝儿扎格·穆翁亦诗》:“怎么晓得我真心情来,到初春亦如冰炭。”
拼音 ruì záo bīng tàn
注音 ㄖㄨㄟˋ ㄗㄠˊ ㄅㄧㄥ ㄊㄢˋ
词性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英文 A hole in a hole
年代 近代成语
解释 比喻事物尖锐对立,互不相容。参见“枘凿方圆”。
出处 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南史合宋齐梁陈书十二·顾欢论道佛二家》:“愚谓欢所引道经颇确,老子子即佛,本是一人,故无二法……惟与吾儒,则如枘凿冰炭之不相合耳。”
例句 《元曲选·贝儿扎格·穆翁亦诗》:“怎么晓得我真心情来,到初春亦如冰炭。”
补充纠错
上一个成语: 蕤宾铁响
下一个成语: 枘凿方圆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顺接) 补充纠错
  • 冰炭不言,冷热自明比喻内心的诚意不用表白,必然表现在行动上。
  • 黎庶涂炭形容人们处于水深火热的境地。
  • 涂炭生灵涂:泥沼;炭:炭火;生灵:百姓。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里。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
  • 万民涂炭涂:泥淖;炭:炭火。万民如同陷入泥淖坠入火海一般。形容广大百姓陷入极端困苦的境地。
  • 生灵涂炭生灵:百姓;涂:泥沼;炭:炭火。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里。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
  • 生民涂炭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
  • 苍生涂炭涂:泥淖。形容老百姓像陷入泥坑、掉进火坑那样痛苦。
  • 冰炭不同器冰和炭火不能放在同一个器具里。比喻性质不同的事物彼此排斥,不能相容。
  • 冰炭不投比喻彼此合不来。
  • 民生涂炭涂:泥沼;炭:炭火。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里。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
  • 握炭流汤握炽炭,蹈沸汤。比喻不畏危难,敢于用命。
  • 冰炭不同炉比喻两种对立的事物不能同处。
  • 冰炭不相容冰:冰块;炭:炭火。比喻两种对立的事物不能并存。
  • 踞炉炭上踞:蹲、坐。蹲在炉子的炭火之上。形容处境险恶,不堪忍受。
  • 吞炭漆身以之为忍辱含垢,矢志复仇的典实。
  • 雪中送炭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
  • 坐于涂炭涂炭:比喻污浊的地方。坐在泥涂、炭灰上。比喻处于不干净的环境,自身也被玷污。
  • 雪里送炭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同“雪中送炭”。
  • 漆身吞炭漆身:身上涂漆为癞;吞炭:喉咙吞炭使哑。指故意变形改音,使人不能认出自己。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补充纠错
  • 方凿圆枘凿:榫眼;枘:榫头。方枘装不进圆凿。比喻格格不入,不能相合。
  • 方枘圆凿枘:榫头;凿:榫眼。方枘装不进圆凿。比喻格格不入,不能相合。
  • 方枘圜凿方枘装不进圆凿。比喻格格不入,不能相合。同“方枘圆凿”。
  • 量枘制凿比喻说话办事须从实际出发。同“量凿正枘”。
  • 量凿正枘指木工度量器物孔眼的大小方圆制作可与之相契合的榫头。比喻说话办事须从实际出发。
  • 圆凿方枘枘:榫头;凿:榫眼。方榫头,圆榫眼,两下里合不来。比喻格格不入。
  • 枘凿冰炭比喻事物尖锐对立,互不相容。参见“枘凿方圆”。
  • 枘圆凿方比喻不调协,扞格不入。参见“枘凿方圆”。
  • 枘凿方圆枘、凿,榫头与卯眼。一方一圆,则无法投合。比喻不调协,扞格不入。
相关汉字解释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