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硕学通儒

shuò xué tōng rú
wise and learned scholar
“硕学通儒”的成语拼音为:shuò xué tōng rú,注音:ㄕㄨㄛˋ ㄒㄩㄝˊ ㄊㄨㄥ ㄖㄨˊ,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年代:古代成语,出处:《后汉书·杜林传》:“博洽多闻,时称通儒。”《南史·顾越传》:“弱冠游学都下,通儒硕学,必造门质疑,讨论无倦。”,基本解释:儒:指读书人。学问渊博,通达事理的学者。,例句:史记·曹操传:“曹公别我,九泽当其成词,吾骨肉复何从乎?焉得延颈号咷,为上筹之劳:哀哉,异乡之迁久矣!”
拼音 shuò xué tōng rú
注音 ㄕㄨㄛˋ ㄒㄩㄝˊ ㄊㄨㄥ ㄖㄨˊ
词性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英文 wise and learned scholar
年代 古代成语
解释 儒:指读书人。学问渊博,通达事理的学者。
出处 《后汉书·杜林传》:“博洽多闻,时称通儒。”《南史·顾越传》:“弱冠游学都下,通儒硕学,必造门质疑,讨论无倦。”
例句 史记·曹操传:“曹公别我,九泽当其成词,吾骨肉复何从乎?焉得延颈号咷,为上筹之劳:哀哉,异乡之迁久矣!”
补充纠错
上一个成语: 硕望宿德
下一个成语: 搠笔巡街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顺接) 补充纠错
  • 燕颔儒生有封侯之相的读书人。亦用以称美志在建立军功的士人。
  • 老师宿儒宿儒:原指长期钻研儒家经典的人,泛指长期从事某种学问研究,并具有一定成就的人。指年辈最尊的老师和知识渊博的学者。亦作“老手宿儒”。
  • 焚书坑儒焚:烧;坑:把人活埋;儒:指书生。焚毁典籍,坑杀书生。
  • 白面儒冠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 白面儒生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 焚典坑儒焚毁典籍,坑杀书生。同“焚书坑儒”。
  • 舌战群儒舌战:激烈争辩;儒:指读书人。指同很多人辩论,并驳倒对方。
  • 九儒十丐儒:旧指读书人。元代统治者把人分为十等,读书人列为九等,居于末等的乞丐之上。后指知识分子受到歧视和苛待。
  • 章句小儒指不能通达大义而拘泥于辨析章句的儒生。
  • 风流儒雅风流:有文采且不拘礼法;儒雅:学识深湛,气度不凡。指人文雅洒脱,学识渊博。
  • 燔书阬儒焚毁典籍,坑杀书生。同“焚书坑儒”。
  • 谈笑有鸿儒鸿儒:大儒,有名的学者。与学问渊博的人在一起无拘无束地谈笑。指交游的人不同一般。
  • 燔书坑儒焚毁典籍,坑杀书生。同“焚书坑儒”。
  • 儒雅风流①文雅而飘逸。②指风雅淳正。
  • 温文儒雅态度温和,举止文雅。
  • 侏儒一节比喻能体现事物全貌的局部。
  • 侏儒观戏比喻自己没有主见,只是跟着别人说。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补充纠错
  • 通才硕学学识通达渊博的人。
  • 丰功硕德巨大的功勋,隆盛的德泽。同“丰功茂德”。
  • 硕望宿德犹言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 鸿儒硕学鸿儒:大儒;硕学:有很多学问的人。泛指学识渊博、造诣很深的学者。
  • 硕果仅存唯一留存下来的大果子。比喻由于时间的推移,留存下来仅存的人或事物。
  • 通儒硕学犹言通儒达士。指知识渊博、明智达理的学者。
  • 耆德硕老盛德高年的人。
  • 耆年硕德耆:古称六十岁为耆,泛指年高。硕:大。比喻年高而德望很重。
  • 博硕肥腯博硕:形状大;腯:音‘途’,肥壮。指六畜肥壮。
  • 宏儒硕学指学问渊博的人。
  • 硕大无比形容极大。同“硕大无朋”。
  • 硕学通儒儒:指读书人。学问渊博,通达事理的学者。
  • 硕大无朋硕:大;朋:比。大得没有可以与之相比的。形容极大。
相关汉字解释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