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阳春有脚

yáng chūn yǒu jiǎo
judicious officials
“阳春有脚”的成语拼音为:yáng chūn yǒu jiǎo,注音:ㄧㄤˊ ㄔㄨㄣ ㄧㄡˇ ㄐㄧㄠˇ,词性: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年代:古代成语,出处: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有脚阳春》:“宋璟爱民恤物,朝野归美,时人咸谓璟为有脚阳春,言所至之处,如阳春煦物也。”,基本解释:用以称誉贤明的官员。,例句:唐代杜牧《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疯子却被阴阳笑,阳春有脚士无家。”
拼音 yáng chūn yǒu jiǎo
注音 ㄧㄤˊ ㄔㄨㄣ ㄧㄡˇ ㄐㄧㄠˇ
词性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英文 judicious officials
年代 古代成语
解释 用以称誉贤明的官员。
出处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有脚阳春》:“宋璟爱民恤物,朝野归美,时人咸谓璟为有脚阳春,言所至之处,如阳春煦物也。”
例句 唐代杜牧《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疯子却被阴阳笑,阳春有脚士无家。”
补充纠错
上一个成语: 羊质虎皮
下一个成语: 阳奉阴违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顺接) 补充纠错
  • 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谚语。原比喻平时不往来,遇有急难才去恳求。后多指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
  • 小手小脚形容做事没有魄力。
  • 一手一脚一个人的手足。指单薄的力量。同“一手一足”。
  • 脚高步低形容脚步不稳,歪歪倒倒。
  • 脚忙手乱形容遇事慌张,不知如何是好。
  • 手零脚碎手脚不干净。比喻小偷小摸。
  • 点指划脚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多形容说话放任不拘,或轻率地指点、批评。同“点手划脚”。
  • 脚不点地点:脚尖着地。形容走得非常快,好象脚尖都未着地。
  • 脚踏实地脚踏在坚实的土地上。比喻做事踏实,认真。
  • 脚不沾地形容走得非常快,好象脚尖都未着地。同“脚不点地”。
  • 搓手顿脚形容焦急不耐烦的样子。
  • 三步两脚快速行走的样子。
  • 指手点脚犹指指点点。形容背后指点议论之状。
  • 两脚野狐比喻奸诈的人。
  • 脚心朝天死的隐语。
  • 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谚语。原比喻平时不往来,遇有急难才去恳求。后多指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
  • 脚踏两只船比喻对事物的认识不清而拿不定主意,或为了投机取巧而跟不同的两个方面都保持关系。
  • 轻手蹑脚犹言蹑手蹑脚。形容走路时脚放得很轻。同“轻手软脚”。
  • 一脚不移借喻坚定不移。
  • 蹑手蹑脚形容放轻脚步走的样子。也形容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样子。
  • 不步人脚不跟着别人的脚步走。比喻不因循守旧。
  • 一步一个脚印比喻做事踏实。
  • 两脚居间方言。犹言中间人。多指婚姻介绍人。
  • 轻手轻脚手脚动作很轻,使没有响声。
  • 临时抱佛脚原意为年老信佛,以求保佑,有临渴掘井之意。后因称平时无准备而事急时仓猝张罗为“临时抱佛脚”。
  • 评头论脚原指轻浮地议论妇女的容貌。现也比喻任意挑剔。同“评头品足”。
  • 四脚朝天四脚:指四肢。形容仰面跌倒。也形容人死去。
  • 挤手捏脚故意伸出手脚碰触对方身体,含有轻薄之意。
  • 指手画脚指说话时做出各种动作。形容说话时放肆或得意忘形。
  • 轻手软脚犹言蹑手蹑脚。形容走路时脚放得很轻。
  • 三拳两脚形容不多几下拳打脚踢。
  • 有脚书厨戏称记闻精确、知识渊博的人。
  • 两脚书橱指读书很多但不善于应用的人。
  • 比手划脚形容说话时用手势示意或加强语气。
  • 指手划脚用手指,用脚划。形容说话时用手脚示意,也比喻瞎指挥,乱加指点批评。
  • 冒名接脚假冒别人的名,接替他。
  • 小脚女人因用以指思想保守的人。
  • 急来报佛脚比喻事到临头才慌忙准备。
  • 慌手慌脚形容动作忙乱。
  • 束手束脚捆住手脚。形容胆子小,顾虑多。
  • 碍手碍脚碍:阻碍。妨碍别人做事。
  • 毛手毛脚毛:举动轻率。做事粗心,不细致。
  • 三脚两步①形容走得快。②指走不多远。
  • 大手大脚原指人手大,脚大。后多用来形容花钱、用东西不节省。
  • 楞手楞脚形容动作鲁莽。
  • 蓬头赤脚头发蓬乱,光着脚丫。形容未经修饰很不整齐的样子。
  • 指手顿脚一面指着骂,一面跺着脚。形容蛮横不讲理的样子。
  • 露马脚比喻暴露了隐蔽的事实真相。
  • 搬石砸脚比喻本来想害别人,结果害了自己。
  • 顿脚捶胸形容情绪激烈的样子。同“顿足搥胸”。
  • 点手划脚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多形容说话放任不拘,或轻率地指点、批评。
  • 七脚八手形容动作忙乱,许多人一齐动手。亦作“七足八手”。
  • 洗脚上船指居于水滨,舟行极便。
  • 毡袜裹脚靴毡袜、裹脚、靴子,都是穿在脚上的东西。比喻彼此都一样。
  • 跌脚槌胸以足跺地,以拳敲胸。表示气愤、着急、悲痛等感情。
  • 有脚书橱比喻学识渊博的人。也指脱离实际食古不化的书呆子。
  • 拳打脚踢用拳打,用脚踢。形容痛打。
  • 点手莋脚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多形容说话放任不拘,或轻率地指点、批评。
  • 头重脚轻头脑发胀,脚下无力。形容身体不适。也比喻基础不牢固。
  • 手脚无措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同“手足无措”。
  • 棋高一着,缚手缚脚本指棋艺,后比喻技术高人一头,对方就无法施展本领。
  • 捏脚捏手放轻手脚走路,动作小心翼翼的样子。
  • 捶胸跌脚表示极为悲伤或悲愤。
  • 跌脚捶胸以足跺地,以拳敲胸。表示气愤、着急、悲痛等感情。
  • 七首八脚形容慌张乱闯。
  • 有脚阳春承春:指春天。旧时称赞好官的话。
  • 手忙脚乱形容遇事慌张,不知如何是好。
  • 支手舞脚犹言指手画脚。
  • 蹑脚蹑手形容放轻脚步走的样子。也形容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样子。同“蹑手蹑脚”。
  • 捶胸顿脚表示极为悲伤或悲愤。
  • 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搬:移动。比喻本来想害别人,结果害了自己。自食其果。
  • 跌脚绊手指受到阻碍或牵制。
  • 卖头卖脚犹言抛头露面。原指妇女出现在大庭广众之中。现指公开露面。
  • 点指莋脚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多形容说话放任不拘,或轻率地指点、批评。同“点手莋脚”。
  • 捏手捏脚形容轻手轻脚地走。也形容轻薄的举动。
  • 抬脚动手指一举一动。
  • 跌脚捶胸以足跺地,以拳敲胸。表示气愤、着急、悲痛等感情。
  • 慌手忙脚形容动作忙乱。同“慌手慌脚”。
  •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比喻被动应付,对问题不作根本彻底的解决。
  • 手脚干净比喻廉洁奉公。
  • 束手缚脚捆住手脚。形容胆子小,顾虑多。同“束手束脚”。
  • 前人失脚,后人把滑比喻吸取人家失败的教训,小心谨慎,免得再失事。
  • 阳春有脚用以称誉贤明的官员。
  • 乳间股脚比喻自以为安全的处所。
  • 崭露头脚指初显露优异的才能。
  • 头痛灸头,脚痛灸脚指针对疼痛的部位治疗,不追究病根。比喻只解决具体问题,不深究产生问题的根源。
  • 缩手缩脚由于寒冷而四肢不能舒展的样子。也形容做事胆小,顾虑多,不敢放手。
  • 札手舞脚犹言动手动脚。形容不规矩、不稳重。
  • 七手八脚形容人多手杂,动作纷乱。
  • 展脚伸腰①下拜。②俗用以称人死。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补充纠错
  • 朝阳丹凤比喻贤才逢明时。
  • 一曲阳关阳关:古曲调名,古人在送别时唱。比喻别离。
  • 三叠阳关即《阳关三叠》。琴曲。琴谱以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为主要歌词,并引申诗意,增添词句,抒写离别之情。因全曲分三段,原诗反复三次,故称“三叠”。后泛指送
  • 丹凤朝阳比喻贤才逢明时。
  • 昼阴夜阳依我国古代阴阳之说,昼属阳,夜属阴。“昼阴夜阳”表示天道反常,将有灾异。
  • 阳煦山立象太阳那样暖和,象山岳那样屹立。比喻人性格温和,品行端正。
  • 鸣凤朝阳正直敢言的贤士。比喻贤臣遇明君。
  • 洛阳才子本指西汉贾谊。泛指有文学才华的人。
  • 阴差阳错比喻由于偶然的因素而造成了差错。
  • 衡阳雁断衡山南峰有回雁峰,相传雁来去以此为界。比喻音信不通。
  • 栎阳雨金比喻意外的恩赐。栎阳,地名,在中国陕西省。
  • 三阳开泰《周易》称爻连的为阳卦,断的为阴爻,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冬去春来,阴消阳长,有吉亨之象。常用以称颂岁首或寓意吉祥。
  • 渔阳鞞鼓指公元755年安禄山于渔阳举兵叛唐事。鞞鼓,骑兵用的小鼓。后亦用为外族侵略之典。
  • 虎落平阳平阳:地势平坦明亮的地方。老虎离开深山,落到平地里受困。比喻失势。
  • 三阳交泰常用以称颂岁首或寓意吉祥。同“三阳开泰”。
  • 鲁阳挥戈指力挽危局。
  • 调和阴阳使阴阳有序,风调雨顺。旧多指宰相处理政务。
  • 阳关三迭阳关:古关名,在今甘肃敦煌县西南;三迭:反复歌唱某一句。原指古代送别的曲调。后也比喻离别。
  • 否极阳回犹言否极泰来。《泰》卦内阳而外阴,故称阳。指坏运到了头好运就来了。
  • 渔阳鼙鼓渔阳:地名,现河北省蓟县,唐时安禄山驻军在此;鼙鼓:古代军中用的小鼓。渔阳郡响起了战鼓。指有战事发生。
  • 阴错阳差比喻由于偶然的因素而造成了差错。
  • 夕阳西下指傍晚日落时的景象。也比喻迟暮之年或事物走向衰落。
  • 潜窃阳剽公开或不公开地剽窃。
  • 朝阳鸣凤比喻品德出众、正直敢谏之人。
  • 龙阳泣鱼后以之为失宠之典。
  • 渭阳之情渭阳:渭水的北边。传说秦康公送其舅重耳返晋,直到渭水之北。指甥舅间的情谊。
  • 放马华阳指不再用兵。
  • 不阴不阳比喻态度不明朗,模棱两可。
  • 买田阳羡指辞官归隐。
  • 阳奉阴违阳:表面上;奉:遵守,听从;阴:暗地里。指玩弄两面派手法,表面上遵从,暗地里违背。
  • 阳关大道原指古代经过阳关通向西域的大道,后泛指宽阔的长路,也比喻光明的前途。
  • 汶阳田反比喻失而复返。
  • 阴阳交错指把阴和阳搞差了。后比喻由于偶然的因素而造成了差错。
  • 纸贵洛阳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
  • 皎阳似火皎:白而亮。太阳像火一样燃烧。多形容夏日的炎热。
  • 凤鸣朝阳朝阳:早晨的太阳。凤凰在早晨的阳光中鸣叫。比喻有高才的人得到发挥的机会。
  • 鲁阳麾戈指力挽危局。同“鲁阳挥戈”。
  • 鲁阳回日指力挽危局。同“鲁阳挥戈”。
  • 颠倒阴阳犹言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 三迭阳关三迭:反复歌唱某一句;阳关:古关名,在今甘肃敦煌县西南。原指古代送别的曲调。后也比喻离别。
  • 高阳酒徒高阳:古乡名,在今河南杞县西南。秦末郦其食即此乡人,对刘邦自称“高阳酒徒”。用以指嗜酒而放荡不羁的人。
  • 挥日阳戈犹言挥戈反日。挥舞兵器,赶回太阳。形容力挽危局。
  • 阳解阴毒指表面和解背后下毒手。
  • 燮理阴阳燮:调和;理:治理。指大臣辅佐天子治理国事。
  • 阴疑阳战比喻侵略者气焰嚣张,逼使被侵略者奋起自卫。
  • 洛阳纸贵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
  • 皮里阳秋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言论。
  • 鲁阳挥日指力挽危局。同“鲁阳挥戈”。
  • 晋阳之甲指地方官吏因不满朝廷而举兵为兴“晋阳之甲”。
  • 调理阴阳犹言调和阴阳。
  • 阴阳怪气形容态度怪癖,冷言冷语,不可捉摸。
  • 葵藿倾阳葵:葵花;藿:豆类植物的叶子。葵花和豆类植物的叶子倾向太阳。比喻一心向往所仰慕的人或下级对上级的忠心。
  • 阴阳惨舒古以秋冬为阴,春夏为阳。意为秋冬忧戚,春夏舒快。指四时的变化。
  • 借尸还阳犹言借尸还魂。比喻已经消灭或没落的事物又以另一种形式出现。
  • 咸阳一炬咸阳:秦朝的都城;炬:火把,引申为火焚。咸阳的一把大火。指项羽率军到咸阳后将秦宫全部烧毁。泛指一把火烧光。
相关汉字解释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