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拈花摘艳

niān huā zhāi yàn
Picking flowers
“拈花摘艳”的成语拼音为:niān huā zhāi yàn,注音:ㄋㄧㄢ ㄏㄨㄚ ㄓㄞ ㄧㄢˋ,词性:作谓语、宾语;用于作文等,年代:古代成语,出处:明·宋濂《序》:“若夫拈花摘艳,劝淫蛊俗者之为,则当斥而弃之尔。”,基本解释:指雕琢淫词艳句。亦作“拈华摘艳”。,例句:明代·杨慎《辞科引序》:“世则容不留德海,故须一心拈花摘艳而已。”
拼音 niān huā zhāi yàn
注音 ㄋㄧㄢ ㄏㄨㄚ ㄓㄞ ㄧㄢˋ
词性 作谓语、宾语;用于作文等
英文 Picking flowers
年代 古代成语
解释 指雕琢淫词艳句。亦作“拈华摘艳”。
出处 明·宋濂《序》:“若夫拈花摘艳,劝淫蛊俗者之为,则当斥而弃之尔。”
例句 明代·杨慎《辞科引序》:“世则容不留德海,故须一心拈花摘艳而已。”
补充纠错
上一个成语: 拈花一笑
下一个成语: 拈华摘艳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顺接) 补充纠错
  • 妍姿艳质形容女子的体态容貌很美。
  • 艳紫妖红犹言姹紫嫣红。形容各种花朵娇艳美丽。
  • 淫词艳曲黄色的、不健康的诗歌、词曲。
  • 百花争艳各种花草树木竞相开放出艳丽的花朵。
  • 艳色绝世姿色美丽,冠绝当代。
  • 斗艳争妍竞相比赛艳丽。同“斗艳争妍”。
  • 争妍斗艳指竞相比美。
  • 惊才绝艳形容才华惊人,文辞瑰丽。
  • 柳夭桃艳形容女子貌美。
  • 屈艳班香屈:指屈原;班:指班固。象《楚辞》、汉赋那样词藻艳丽,情味浓郁。称赞诗文优美。
  • 争奇斗艳奇:奇异;艳:色彩鲜艳。形容百花竞放,十分艳丽。
  • 鲜艳夺目色彩鲜美艳丽,十分引人注目。
  • 艳如桃李容颜像成熟的桃李那样娇艳。
  • 温香艳玉比喻妇女的美好姿质。
  • 桃夭李艳桃李盛开。泛指春日美景。
  • 斗艳争芳竞相比赛艳丽、散发芳香。
  • 斗艳争辉竞相比赛美丽、焕发容光。
  • 班香宋艳班固和宋玉均善辞赋,以富丽见称,后以之泛称辞赋之美者。
  • 浓妆艳服指妇女妆饰浓重、艳丽。同“浓妆艳裹”。
  • 拈华摘艳指雕琢淫词艳句。同“拈花摘艳”。
  • 惊鸿艳影惊鸿:轻捷飞起的鸿雁。形容女子轻盈艳丽的身影。多就远望而言。
  • 浓桃艳李桃花浓丽,李花鲜艳。比喻人容貌俊美,神采焕发。
  • 浓装艳抹形容妇女妆饰打扮得十分艳丽。同“浓妆艳抹”。
  • 沤珠槿艳比喻短暂的幻景。沤珠,水泡。槿,木槿花,鲜艳而易凋谢。
  • 拈花摘艳指雕琢淫词艳句。亦作“拈华摘艳”。
  • 摘艳熏香形容文辞华美。
  • 摘艳薰香形容文辞华美。
  • 艳如桃李,冷若冰霜形容女子容貌艳丽而态度严肃。
  • 惊采绝艳指文采惊人,辞藻华美。
  • 哀感顽艳顽:愚顽。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沤沫槿艳比喻短暂的幻景。同“沤珠槿艳”。
  • 浓妆艳抹形容妇女妆饰打扮得十分艳丽。
  • 浓妆艳饰形容妇女妆饰打扮得十分艳丽。同“浓妆艳抹”。
  • 浓妆艳裹妆:打扮。指妇女妆饰浓重、艳丽。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补充纠错
  • 拈斤播两犹言斤斤计较。指对无关紧要的事过分计较。
  • 拈断髭须髭:嘴上边的胡子。频频搓转胡子,以致搓断了几根。形容写诗时反复推敲的情态。
  • 信手拈来信手:随手;拈:用手指捏取东西。随手拿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的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
  • 拈轻掇重轻的重的都要拿。指要干的活很多。
  • 拈花惹草拈:捏;惹:招惹;草、花:比喻好。比喻到处留情,多指男女间的挑逗引诱。
  • 手到拈来比喻事情很容易办到。
  • 拈花弄柳比喻玩弄女人。
  • 拈花弄月指玩赏花月。
  • 拈轻怕重指接受任务时拣轻的担子挑,怕挑重担。
  • 拈酸吃醋产生嫉妒情绪。多指在男女关系上。
  • 拈毫弄管拿笔。借指写作或绘画。
  • 拈花微笑原为佛家语,比喻彻悟禅理。后比喻彼此心意一致。
  • 拈花一笑比喻心心相印、会心。
  • 惹草拈花惹:招引,挑逗。比喻男女调情。多指调戏妇女。
  • 拈酸泼醋产生嫉妒情绪。多指在男女关系上。同“拈酸吃醋”。
相关汉字解释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