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袍笏登场

páo hù dēng chǎng
dress up and go on the stage
“袍笏登场”的成语拼音为:páo hù dēng chǎng,注音:ㄆㄠˊ ㄏㄨˋ ㄉㄥ ㄔㄤˇ,词性:连动式;作谓语;含贬义,年代:近代成语,出处:清·赵翼《数月内频送南雷述庵淑斋诸人赴京补官戏作之二》:“袍笏登场也等闲。”,基本解释:笏:古代官员上朝时手中拿的狭长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做。原指官员打扮,上场演戏。现比喻新官上任(含有讽刺之意)。,例句:关于组织临时政府的问题,段已通电北方各省征求意见,只等回电一到,就要~。(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二十七章)
拼音 páo hù dēng chǎng
注音 ㄆㄠˊ ㄏㄨˋ ㄉㄥ ㄔㄤˇ
词性 连动式;作谓语;含贬义
英文 dress up and go on the stage
年代 近代成语
解释 笏:古代官员上朝时手中拿的狭长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做。原指官员打扮,上场演戏。现比喻新官上任(含有讽刺之意)。
出处 清·赵翼《数月内频送南雷述庵淑斋诸人赴京补官戏作之二》:“袍笏登场也等闲。”
例句 关于组织临时政府的问题,段已通电北方各省征求意见,只等回电一到,就要~。(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二十七章)
补充纠错
上一个成语: 炰鳖脍鲤
下一个成语: 匏瓜空悬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顺接) 补充纠错
  • 驰骋疆场驰骋:奔驰。疆场:战场。骑着马奔驰在战场上,形容英勇作战,无可阻挡。
  • 逢场游戏犹言逢场作戏。偶尔凑凑热闹。
  • 逢场作趣犹言逢场作戏。偶尔随俗应酬凑凑热闹。
  • 观场矮人指见识浅鄙者。
  • 十里洋场旧指洋人较多的地方。多形容旧时的上海。
  • 逢场竿木比喻偶尔凑凑热闹的人。
  • 一场春梦比喻过去的一切转眼成空。也比喻不切实际的想法落了空。
  • 逢场作乐犹言逢场作戏。偶尔随俗应酬凑凑热闹。
  • 当场出丑在大庭广众露出丑相,丢脸。
  • 效死疆场到边疆拼死报效国家。
  • 逢场作戏逢:遇到;场:演戏的场地。原指旧时走江湖的艺人遇到适合的场合就表演。后指遇到机会,偶尔凑凑热闹。
  • 当场出彩旧戏表演杀伤时,用红色水涂沫,装做流血的样子,叫做出彩。比喻当着众人的面败露秘密或显出丑态。
  • 血染沙场沙场:战场。鲜血染红了战场。指在战场上牺牲。
  • 走过场形容办事只在形式上过一下,却不实干。
  • 官场如戏官场:旧时指官吏们经常出入的地方。戏:戏剧,指随时都在变化。旧时指官场像演戏一样变化无常。
  • 膏场绣浍指土地肥沃,水沟纵横。
  • 矮子观场比喻只知道附和别人,自己没有主见。也比喻见识不广。
  • 矮人看场比喻只知道附和别人,自己没有主见。也比喻见识不广。
  • 矮人观场比喻只知道附和别人,自己没有主见。也比喻见识不广。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补充纠错
  • 黄袍加身五代后周时,赵匡胤在陈桥兵变,部下诸将给他披上黄袍,拥立为天子。后比喻发动政变获得成功。
  • 黄袍加体比喻发动政变获得成功。同“黄袍加身”。
  • 冠袍带履帽子、袍子、带子、鞋子。泛指随身的必须用品。
  • 蟒袍玉带绣有蟒蛇的长袍,饰有玉石的腰带。指官服,也指传统戏曲中帝王将相的服装。亦作“蟒衣玉带”。
  • 脱袍退位比喻去职。
  • 粗袍粝食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俭朴。
  • 割须弃袍割掉胡须,丢掉外袍。形容战败落魄的样子。
  • 同袍同泽袍:长衣服的通称;泽:内衣。原形容士兵互相友爱,同仇敌忾。比喻共事的关系(多指军人)。也指有交情的的友人。
  • 绨袍之义比喻不忘旧日的交情。
相关汉字解释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