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割须弃袍

gē xū qì pào
come down in the world
“割须弃袍”的成语拼音为:gē xū qì pào,注音:ㄍㄜ ㄒㄩ ㄑㄧˋ ㄆㄠˊ,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年代:古代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8回:“超遂令人叫拏短髯者是曹操。操闻之,即扯旗角包颈而逃。”,基本解释:割掉胡须,丢掉外袍。形容战败落魄的样子。,例句:曹操“割须弃袍”的事迹广为流传。
拼音 gē xū qì pào
注音 ㄍㄜ ㄒㄩ ㄑㄧˋ ㄆㄠˊ
词性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英文 come down in the world
年代 古代成语
解释 割掉胡须,丢掉外袍。形容战败落魄的样子。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8回:“超遂令人叫拏短髯者是曹操。操闻之,即扯旗角包颈而逃。”
例句 曹操“割须弃袍”的事迹广为流传。
补充纠错
上一个成语: 割席分坐
下一个成语: 歌功颂德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顺接) 补充纠错
  • 黄袍加身五代后周时,赵匡胤在陈桥兵变,部下诸将给他披上黄袍,拥立为天子。后比喻发动政变获得成功。
  • 蟒袍玉带绣有蟒蛇的长袍,饰有玉石的腰带。指官服,也指传统戏曲中帝王将相的服装。亦作“蟒衣玉带”。
  • 黄袍加体比喻发动政变获得成功。同“黄袍加身”。
  • 冠袍带履帽子、袍子、带子、鞋子。泛指随身的必须用品。
  • 脱袍退位比喻去职。
  • 粗袍粝食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俭朴。
  • 袍笏登场笏:古代官员上朝时手中拿的狭长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做。原指官员打扮,上场演戏。现比喻新官上任(含有讽刺之意)。
  • 同袍同泽袍:长衣服的通称;泽:内衣。原形容士兵互相友爱,同仇敌忾。比喻共事的关系(多指军人)。也指有交情的的友人。
  • 绨袍之义比喻不忘旧日的交情。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补充纠错
  • 操刀必割操:持。手里拿着刀,一定要割物。比喻办事必须及时。
  • 割席分坐席:坐席。把席割断,分开坐。比喻朋友绝交。
  • 日削月割每日每月割让土地。形容一味割地求和。
  • 牛刀割鸡杀只鸡用宰牛的刀。比喻大材小用。
  • 心如刀割内心痛苦得象刀割一样。
  • 割股之心割股:割下自己的大腿肉。为了治好病人,不惜牺牲自己的精神。原是封建阶级所宣扬的一种愚孝行为。后泛指医家全心全意为病人诊治。
  • 割臂盟公割臂:刺破胳臂;盟:盟约。原指春秋战国时鲁庄公与孟任割破胳臂,订下婚约。后泛指用割破手臂立誓宁约(指男女秘订婚约)。
  • 割据一方凭借武力割占一个地区,与中央政权对立。亦作“各霸一方”。
  • 割骨疗亲股:大腿。旧指孝子割舍自己腿上的肉来治疗父母的疾病。
  • 割鸡焉用牛刀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
  • 以义割恩义:道义。用大义割断私恩。指秉公办事,不殉私情。
  • 三汤五割泛指烹饪之事。也指各种肴馔。同“三汤两割”。
  • 割臂之盟割臂:刺破胳臂;盟:盟约。原指春秋战国时鲁庄公与孟任割破胳臂,订下婚约。后泛指用割破手臂立誓宁约(指男女秘订婚约)。
  • 割地求和割让土地,求得和平。
  • 割恩断义舍弃恩德,断绝道义。
  • 禁情割欲制约感情和欲望。
  • 割肚牵肠形容非常牵挂,很不放心。
  • 割股疗亲股:大腿。旧指孝子割舍自己腿上的肉来治疗父母的疾病。
  • 割肉补疮比喻不计后果以救燃眉之急。
  • 铅刀一割铅刀虽不锋利,偶尔用得得当,也能割断东西。比喻才能平常的人有时也能有点用处。多作请求任用的谦词。
  • 割肉饲虎饲:喂。割下身上的肉喂老虎。比喻既舍弃生命也无法满足对方的贪欲。
  • 管宁割席管宁:人名;席:坐卧用的编织物。比喻朋友间的情谊一刀两断,中止交往。
  • 割地称臣割让土地,臣服于对方。
  • 牵肠割肚①形容非常想念。②形容内心悲痛如刀割。
  • 三汤两割①泛指烹饪之事。②指各种肴馔。
  • 擢筋割骨犹言擢筋剥肤。
  • 割襟之盟割襟:指腹为婚时,各自割下衣襟,彼此珍藏作为信物。指男女在未出生前就由其父母订立下婚约。
相关汉字解释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