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渔夺侵牟

yú duó qīn móu
Capture and invade
“渔夺侵牟”的成语拼音为:yú duó qīn móu,注音:ㄩˊ ㄉㄨㄛˊ ㄑㄧㄣ ㄇㄨˋ,词性:作谓语、宾语;指贪官,年代:古代成语,出处:《汉书·景帝纪》:“吏以货赂为市,渔夺百姓,侵牟万民。”,基本解释:渔夺:掠夺;侵牟:侵夺。指掠夺、榨取百姓财物。,例句:《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中有一段描述:“有渔者,葛邓犯其浦,侵其牟者也。渔者抱脚而呼,恐不能得艾案之具。舅犹不予,曰:‘与婚也夫,不可也已矣。’渔者曰:‘果若是乎!则予艾案之具,以犯者入矣!’舅曰:‘则何怨乎?’渔者曰:‘怨舅以告者也。’舅怒曰:‘诐奚以告我!’于是舅与之讼。舅输其讼。以之告华元。”这个故事中,渔夺侵牟指的就是渔民被农民侵占了渔汛,渔民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采取了夺回渔汛的行动。
拼音 yú duó qīn móu
注音 ㄩˊ ㄉㄨㄛˊ ㄑㄧㄣ ㄇㄨˋ
词性 作谓语、宾语;指贪官
英文 Capture and invade
年代 古代成语
解释 渔夺:掠夺;侵牟:侵夺。指掠夺、榨取百姓财物。
出处 《汉书·景帝纪》:“吏以货赂为市,渔夺百姓,侵牟万民。”
例句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中有一段描述:“有渔者,葛邓犯其浦,侵其牟者也。渔者抱脚而呼,恐不能得艾案之具。舅犹不予,曰:‘与婚也夫,不可也已矣。’渔者曰:‘果若是乎!则予艾案之具,以犯者入矣!’舅曰:‘则何怨乎?’渔者曰:‘怨舅以告者也。’舅怒曰:‘诐奚以告我!’于是舅与之讼。舅输其讼。以之告华元。”这个故事中,渔夺侵牟指的就是渔民被农民侵占了渔汛,渔民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采取了夺回渔汛的行动。
补充纠错
上一个成语: 娱心悦目
下一个成语: 渔海樵山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顺接) 补充纠错
  • 渔夺侵牟渔夺:掠夺;侵牟:侵夺。指掠夺、榨取百姓财物。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补充纠错
  • 鹬蚌持争,渔翁得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 渔阳鞞鼓指公元755年安禄山于渔阳举兵叛唐事。鞞鼓,骑兵用的小鼓。后亦用为外族侵略之典。
  • 竭泽而渔泽:池、湖。掏干了水塘捉鱼。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也形容反动派对人民的残酷剥削。
  • 涸泽而渔抽干池水捉鱼。比喻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
  •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鹬:长嘴水鸟;蚌:有贝壳的软体动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 渔阳鼙鼓渔阳:地名,现河北省蓟县,唐时安禄山驻军在此;鼙鼓:古代军中用的小鼓。渔阳郡响起了战鼓。指有战事发生。
  • 从中渔利渔:劳取。渔利:乘机谋取不正当的权益。人当中捞取好处。
  • 鹬蚌相持,渔翁得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 渔人之利渔人:比喻第三者。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 渔翁之利犹言渔人之利。
  • 焚林而田,竭泽而渔竭:使……干涸;渔:打鱼。烧毁森林捕捉野兽,排干湖水去捕捉鱼。比喻只顾眼前的利益,无止境地索取而不留余地。
  • 鹬蚌相持,渔人得利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 渔人得利趁着双方争执不下而从中得到好处。
  • 渔翁得利趁着双方争执不下而从中得到好处。同“渔人得利”。
  • 坐收渔利比喻利用别人的矛盾而从中获利。
  • 涸泽而渔,焚林而猎涸:使水干枯;泽:聚水的洼地;焚:烧毁。把池水戽干来捕鱼,将林地烧毁来打猎。比喻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
  • 樵村渔浦指山村水乡。泛指乡村。
  • 渔海樵山入海打鱼,上山砍柴。借指隐居生活。
  • 东猎西渔指处处涉猎而不专精。
相关汉字解释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