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炙冰使燥

zhì bīng shǐ zào
Parched with ice
“炙冰使燥”的成语拼音为:zhì bīng shǐ zào,注音:ㄓˋ ㄅㄧㄥ ㄕˇ ㄗㄠˋ,词性: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年代:古代成语,出处:《抱朴子·刺骄》:“欲望萧雍济济,后生有武,是犹炙冰使燥,积灰令炽矣。”,基本解释:炙:烤。用火烤冰,想使它干燥。比喻事情办不到。,例句:唐代杜牧的《秋夕》中有句诗:“炙手可热势渐凉,燥喉生津晚更香。”该句比喻炙热的天气逐渐凉爽,使人感到宜人。
拼音 zhì bīng shǐ zào
注音 ㄓˋ ㄅㄧㄥ ㄕˇ ㄗㄠˋ
词性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英文 Parched with ice
年代 古代成语
解释 炙:烤。用火烤冰,想使它干燥。比喻事情办不到。
出处 《抱朴子·刺骄》:“欲望萧雍济济,后生有武,是犹炙冰使燥,积灰令炽矣。”
例句 唐代杜牧的《秋夕》中有句诗:“炙手可热势渐凉,燥喉生津晚更香。”该句比喻炙热的天气逐渐凉爽,使人感到宜人。
补充纠错
上一个成语: 治丝益棼
下一个成语: 炙肤皲足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顺接) 补充纠错
  • 口干舌燥燥:干。口舌都干了。形容说话太多。
  • 口燥唇干燥:干。口腔和嘴唇都干了。形容话说得很多或费尽口舌。
  • 水流湿,火就燥水向湿处流,火往干处烧。指物之气质类似必相感应。后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 生发未燥胎发未干。用以指孩童之时。
  • 枯燥无味枯燥:单调。形容单调,没有趣味。
  • 唇焦口燥焦:干。形容说话过多而口唇干燥。
  • 推燥居湿把干的地方让给幼儿,自己睡在湿的地方。形容抚育孩子的辛劳。
  • 唇干口燥形容说话过多而出现口干舌燥的现象。
  • 炙冰使燥炙:烤。用火烤冰,想使它干燥。比喻事情办不到。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补充纠错
  • 残杯冷炙残:剩余;杯:指酒;炙:烤肉。指吃剩的饭菜。也比喻别人施舍的东西。
  • 残羹冷炙指吃剩的饭菜。也比喻别人施舍的东西。
  • 脍炙人口脍:切细的肉;炙:烤熟的肉。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和称赞和传讼。
  • 无病自炙灸:灼,多指中医用艾叶等灼烧身体某一部分的医疗方法。比喻自找苦吃或自寻烦脑。
  • 炙手可热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 日炙风筛日晒风吹。形容长途跋涉之苦。
  • 雨淋日炙炙:烤。雨里淋,太阳晒。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
  • 炙鸡渍酒指以棉絮浸酒,晒干后裹烧鸡,携以吊丧。后遂用为不忘恩的典实。
  • 余杯冷炙指吃剩下来的酒食。
  • 热可炙手火热可以灼手。比喻权势显赫。同“炙手可热”。
  • 日炙风吹日晒风吹。形容长途跋涉之苦。
  • 炙肤皲足皮肤晒焦,足部冻裂。形容农民耕作的辛苦。
相关汉字解释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