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半推半就

bàn tuī bàn jiù
strike an attitude of half-declining and half-accepting so as to provoke the other party to greater or more ardent efforts or to a more agreeable offer
“半推半就”的成语拼音为:bàn tuī bàn jiù,注音:ㄅㄢˋ ㄊㄨㄟ ㄅㄢˋ ㄐㄧㄡˋ,词性:联合式;作定语、状语;形容心里愿意,表面推辞,年代:古代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半推半就,又惊又爱,檀口揾香腮。”,基本解释:推:抵拒,推托;就:靠拢,迎上去。一面推辞,一面靠拢上去。形容装腔作势假意推辞的样子。,例句:与其学那俗态,~,耽搁工夫;据俺主意,不如从实收了,倒也爽快。★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回
拼音 bàn tuī bàn jiù
注音 ㄅㄢˋ ㄊㄨㄟ ㄅㄢˋ ㄐㄧㄡˋ
词性 联合式;作定语、状语;形容心里愿意,表面推辞
英文 strike an attitude of half-declining and half-accepting so as to provoke the other party to greater or more ardent efforts or to a more agreeable offer
年代 古代成语
解释 推:抵拒,推托;就:靠拢,迎上去。一面推辞,一面靠拢上去。形容装腔作势假意推辞的样子。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半推半就,又惊又爱,檀口揾香腮。”
例句 与其学那俗态,~,耽搁工夫;据俺主意,不如从实收了,倒也爽快。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回
补充纠错
上一个成语: 半吐半露
下一个成语: 半吞半吐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顺接) 补充纠错
  • 去就之分去就;进退或取舍。分:分寸。引申为应持的态度。比喻进取、取舍的分寸。亦作“去就之际”。
  • 半推半就推:抵拒,推托;就:靠拢,迎上去。一面推辞,一面靠拢上去。形容装腔作势假意推辞的样子。
  • 去故就新就:归于,留下。除去旧的,留下新的。
  • 弃文就武放弃文业,改从武事。
  • 将机就计利用机会施行计谋。
  • 一挥而就挥:挥笔;就:成功。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
  • 将天就地指以高就低。
  • 避害就利就:接近、走向。躲开有害的,接近有利的条件。
  • 策名就列书名于策,就位朝班。意指做官。
  • 避实就虚指避开敌人的主力,找敌人的弱点进攻。又指谈问题回避要害。
  • 一呵而就一口气完成。
  • 撑岸就船比喻颠倒主从,不合情理。
  • 避重就轻指回避重的责任,只拣轻的来承担。也指回避要点,只谈无关紧要的事情。
  • 就汤下面比喻顺势或趁机行事。
  • 就正有道向有学问和有道德的人请求指正。
  • 将计就计利用对方所用的计策,反过来对付对方。
  • 驾轻就熟驾:赶马车。驾轻车,走熟路。比喻对某事有经验,很熟悉,做起来容易。
  • 草创未就草创:开始创办或创立;就:完成。刚开始做,尚未完成。
  • 删华就素放弃荣华富贵而过简朴生活。
  • 因陋就简陋:简陋;就:将就。原意是因循原来的的简陋,不求改进。后指就着原来简陋的条件办事。
  • 随行就市指按市场行情行事。
  • 骈首就死指一并被杀。同“骈首就戮”。
  • 日就月将就:成就;将:进步。每天有成就,每月有进步。形容精进不止。也日积月累。
  • 弃短就长指舍弃短处而采用长处。
  • 推干就湿形容抚育孩子的辛劳。同“推燥居湿”。
  • 去本就末指弃农经商。
  • 去危就安离开危险,达到平安。
  • 就虚避实指避开敌人的主力,找敌人的弱点进攻。又指谈问题回避要害。
  • 功成名就功:功业。就:达到。功绩取得了,名声也有了。
  • 移的就箭移动箭靶靠近箭。比喻曲意迁就。
  • 将机就机利用顺便的机会。
  • 随圆就方处事顺应形势和情况的变化;待人随和而不固执。同“随方就圆”。
  • 不堪造就指没有培养前途。
  • 按部就班部、班:门类,次序;就:归于。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
  • 屈高就下地位高的人降低身分,迁就地位低的人。
  • 移东就西彼此挪动转移。比喻只求暂时应付,不作长久打算。
  • 背本就末指背离根本,追逐末节。
  • 避祸就福避开凶险,趋向幸福。
  • 将错就错就:顺着。指事情已经做错了,索性顺着错误继续做下去。
  • 违害就利避开祸害,追求利益。
  • 高不凑低不就犹言高不成低不就。
  • 一蹴而就蹴:踏;就:成功。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 听见风就是雨刚听到一点儿风声,就当要下雨了。形容听到一点风声就竭力附和渲染。
  • 行将就木行将:将要;木:指棺材。指人寿命已经不长,快要进棺材了。
  • 从俗就简依照通俗的做法,以求简易。
  • 家成业就指有了家产。
  • 水流湿,火就燥水向湿处流,火往干处烧。指物之气质类似必相感应。后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 回干就湿指母亲育儿时,让婴儿居干处,自己就湿处。
  • 移缓就急放开缓办的事,去做急于要办的事。
  • 芟繁就简芟:除去;就:趋向。去掉繁杂部分,使它趋于简明。
  • 删繁就简删:除去;就:趋向。去掉繁杂部分,使它趋于简明。
  • 舍己就人舍:弃;就:顺。放弃自己的意见,服从众人的主张。
  • 不知就里就里:其中,内情。不知道内幕。
  • 洗颈就戮把脖子洗净,伸到刀下受斩。比喻等待灭亡。
  • 慷慨就义慷慨:情绪激昂;就义:为正义而死。正气凛然,意气高昂地为正义而死。
  • 因陋就寡指满足于简陋苟且,不求改进。
  • 明推暗就表面上推拒,暗地里接受。形容装腔作势、假意拒绝的样子。
  • 束装就道整好行装走上旅途。
  • 就棍打腿比喻乘便或顺势行事。
  • 偎干就湿形容母亲抚育幼儿之辛苦。指幼儿溺床,母亲宁可以身就湿,使小儿卧处常干。
  • 束身就缚束:捆。束身:自缚。缚:捆绑。比喻不加抵抗,甘愿被人擒捉。
  • 瞻云就日原指贤明的君主恩泽施及尤民。后多比喻得近天子。
  • 高不成,低不就高而合意的,做不到或得不到;做得了、能得到的,又认为低而不肯做或不肯要(多指选择工作或配偶)。
  • 高不成低不就高者无力得到,低者又不屑迁就。形容求职或婚姻上的两难处境。
  • 高不辏低不就犹言高不成低不就。
  • 就事论事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现常指仅从事物的表面现象孤立、静止、片面地议论。
  • 移船就岸就:凑近,靠近。改变原来主张,乘势凑上去办成某事。也比喻不招自来。
  • 屈尊就卑原指降低尊贵的身份以就低下的礼仪。现用来形容委屈自己去屈就比自己低下的职位或人。
  • 避毁就誉回避诋毁而追求称誉。
  • 束手就缚比喻不加抵抗,甘愿被人擒捉。同“束身就缚”。
  • 俯首就缚低下头让人捆绑。形容无法反抗或自愿认罪。
  • 悬驼就石比喻用力多,得益少。
  • 陈力就列陈力:贡献才力;就:担任;列:官职、职位。能贡献才力,担任相应的官职。
  • 骈首就戮指一并被杀。
  • 骈首就系指一并被拘禁。
  • 束手就毙毙:死。捆起手来等死。比喻遇到困难不积极想办法,坐着等失败。
  • 避难就易就:凑近,靠近。躲开难的,去找容易的做。也指做事情先从容易的做起。
  • 另谋高就指另找一份职业,意即辞去原职。
  • 束手就困指无法摆脱困境。
  • 从容就义就义:为正义而死。无所畏惧地为正义事业而牺牲。
  • 钻头就锁形容自投罗网。
  • 就地取材就:随。在本地找需要的材料。比喻不依靠外力,充分发挥本单位的潜力。
  • 按步就班指按照条理或遵循一定的程序。参见“按部就班”。
  • 随高就低犹言可高可低,随便怎样。
  • 骈首就逮指一并被拘禁。同“骈首就系”。
  • 骈首就僇指一并被杀。同“骈首就戮”。
  • 煨干就湿极言抚育孩子的辛苦。
  • 移樽就教樽:古代盛酒器;就:凑近。端着酒杯离座到对方面前共饮,以便请教。比喻主动去向人请教。
  • 束手就禽捆起手来让人捉住。指毫不抵抗,乖乖地让人捉住。见“束手就擒”。
  • 束手就殪比喻遇到困难不积极想办法,坐着等失败。同“束手待毙”。
  • 就地正法正法:执行死刑。在犯罪的当地执行死刑。
  • 各就各位各自到自己的岗位上。
  • 束手就擒束手:自缚其手,比喻不想方设法;就:受;擒:活捉。捆起手来让人捉住。指毫不抵抗,乖乖地让人捉住。
  • 说到曹操,曹操就到指谈论到某人,某人恰巧来了。
  • 随方就圆处事顺应形势和情况的变化;待人随和而不固执。
  • 束广就狭指把丰富的内容概括为极少的文字。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补充纠错
  • 事半功百指做事得法,因而费力小,收效大。同“事半功倍”。
  • 半青半黄农作物还没有长好,青黄相接。比喻时机还没有成熟。
  • 半文半白文言和白话夹杂。亦作“半文不白”。
  • 半筹莫展半条计策也拿不出来。比喻一点办法也没有。
  • 事倍功半指工作费力大,收效小。
  • 一个半个指为数甚少。
  • 半饥半饱指不求甚饱或吃不饱饭。
  • 半三不四指心神不定,无精打采。
  • 一支半节指一小部分。
  • 一时半晌指很短的时间。
  • 事半功倍指做事得法,因而费力小,收效大。
  • 一鳞半爪原指龙在云中,东露一鳞,西露半爪,看不到它的全貌。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
  • 半上落下犹半途而废。
  • 半壁河山指国土的一部或大部分。
  • 一言半句指很少的一两句话。同“一言半语”。
  • 一阶半职指非常低微的官职。同“一阶半级”。
  • 一班半点犹言一点半点,常暗指男女关系。班,通“斑”。
  • 一鳞半甲原指龙在云中,东露一鳞,西露半爪,看不到它的全貌。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
  • 半痴不颠痴:呆傻;颠:同“癲”,疯癲。装疯卖傻的意思。
  • 半间半界①不彻底,不深透。②不明确。③犹言不上不下。④谓平庸。
  • 半截入土截:段。半段身子埋入土内。比喻人在世不久了。
  •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越是接近成功越要认真对待。
  • 半梦半醒指睡眠尚未清醒。
  • 半死不活指没有生机和活力。死又死不了,活着又受罪。
  • 一知半见指不成熟的一点见解。
  • 一知半解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也不透彻。
  • 得失参半得失:得到与失去。得到的和失去的各一半。即得失相当。
  • 黑天半夜指深更半夜。
  • 一斑半点比喻极小部分。
  • 半解一知指理解得不深,知道得很少。同“一知半解”。
  • 半斤八面旧制一斤合十六两,半斤等于八两。一个半斤,一个八两,重量相等。比喻彼此一样,不分上下。亦作“一个半斤,一个八两”、“半斤对八两”。
  • 半新不旧犹言半新半旧。
  • 半信不信指不完全相信。
  • 半半路路事物进行的过程中间。
  • 半部论语旧时对儒学经典之一《论语》的夸赞之辞,掌握半部《论语》,人的能力就会提高,就能治理国家。
  • 半低不高中等;不高不矮。
  • 囫囵半片囫囵:完整的,整个儿的。一个整体中的一部分。指只听懂或理解了其中的大概意思。
  • 半吐半露形容说话含糊不清,不直截了当。
  • 一年半载一年半年。泛指一段时间。
  • 行百里者半九十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要认真对待。
  • 一官半职泛指官职。
  • 一时半霎指很短的时间。
  • 一丝半粟比喻极微小的东西。
  • 一些半些形容极少。
  • 半筹不纳筹:古代计算工具,引伸为计策;纳:缴纳。半条计策也拿不出来。比喻一点办法也没有。
  • 一点半点指微小而不定的数量。
  • 半壁江山半壁:半边;江山:比喻国家疆土。指在敌人入侵后残存或丧失的部分国土。
  • 半部论语治天下旧时用来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
  • 一长半短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同“一长二短”。
  • 半面之交同别人只见过一面的交情。意谓交情不深。
  • 半新半旧指不新不旧。
  • 一资半级犹一官半职。泛指官职。
  • 一时半刻指很短的时间。
  • 减师半德谓只学到老师的一半。
  • 半懂不懂不十分懂。
  • 一星半点形容极少。
  • 一言半辞指很少的一两句话。同“一言半语”。
  • 半路修行原指成年后才出家做和尚或尼姑。比喻中途改行,从事另一工作。
  • 毁誉参半说坏话的和说好话的各占一半。表示对人的评价没有一致的意见。
  • 一肢半节比喻事物的一小部分。
  • 一阶半级阶、级:是封建时代的等级品位。指非常低微的官职。
  • 一差半错指变故,差错。
  • 半面不忘见过面就不遗忘。形容记忆力极强。
  • 半身不遂遂:通“随”,顺从。原为医学病症名,指半边身体不能随意转动。有时比喻诗文部分好,部分不好,不够匀称。
  • 半死半生①未全死。②比喻无意义、无生气的苟且的生活。
  • 力倍功半指工作费力大,收效小。
  • 东南半壁半壁:半边。指长江中下游及其以东、以南的半边江山。
  • 黑更半夜指深夜。
  • 半斤八两八两:即半斤。一个半斤,一个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 半路出家原指成年后才出家做和尚或尼姑。比喻中途改行,从事另一工作。
  • 半面之旧意指只见过一面的人。
  • 半涂而废半路上终止。比喻做事情有始无终。
  • 一男半女指一个儿子或女儿。
  • 半夜三更一夜分为五更,三更是午夜十二时。指深夜。
  • 鹤知夜半鹤夜半而鸣。比喻各有专长。也比喻偏知一隅。
  • 半壁山河指国土的一部或大部分。
  • 半间不界间、界:今作:“尴尬”。比喻肤浅、不深刻,或做事不彻底。
  • 深更半夜指深夜。
  • 半死辣活指死又死不了,活着又受罪。
  • 半真半假一半真情,一半假意。不是完全真实的。
  • 三更半夜一夜分为五更,三更是午夜十二时。指深夜。
  • 一言半语指很少的一两句话。
  • 半上半下指两可之间。
  • 半生半熟没有完全成熟或未烹煮至可食用的程度。比喻不熟悉;不熟练。
  • 半丝半缕缕:线。半根丝,半缕线。形容数量少,价值极其微小的东西。
  • 半途而废废:停止。指做事不能坚持到底,中途停顿,有始无终。
  • 半吞半吐形容说话含糊不清,不直截了当。
  • 半文不白文言和白话夹杂。同“半文半白”。
  • 半信半疑有点相信,又有点怀疑。表示对真假是非不能肯定。
  • 寸丝半粟比喻极微小的东西。
  • 半涂而罢半路上终止。比喻做事情有始无终。同“半涂而废”。
  • 半疑半信有点怀疑,又有点相信。表示对真假是非不能肯定。
  • 得失相半得失:得到与失去。得到的和失去的各一半。即得失相当,不相上下。
  • 半生不熟没有完全成熟或未烹煮至可食用的程度。比喻不熟悉;不熟练。
  • 半半拉拉不完整或未全部完成的。
  • 片鳞半爪比喻事物的极小部分。
  • 以半击倍用半数兵力击破一倍于己的敌人。形容取胜之易。
  • 糠菜半年粮一年之中有半年用糠和菜代替粮食。形容旧社会劳动人民的生活极其贫困。
  • 徐娘半老指尚有风韵的中年妇女。
  • 疑信参半指半信半疑。
相关汉字解释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