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半疑半信

bàn yí bàn xìn
Half in doubt
“半疑半信”的成语拼音为:bàn yí bàn xìn,注音:ㄅㄢˋ ㄧˊ ㄅㄢˋ ㄒㄧㄣˋ,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似信非信,年代:古代成语,出处:唐·元稹《古筑城曲》:“因兹请休和,虏往骑来过。半疑兼半信,筑城犹嵯峨。”,基本解释:有点怀疑,又有点相信。表示对真假是非不能肯定。,例句:若他人听过了,~,若存若亡,安得不惰。★《朱子全书》卷十六
拼音 bàn yí bàn xìn
注音 ㄅㄢˋ ㄧˊ ㄅㄢˋ ㄒㄧㄣˋ
词性 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似信非信
英文 Half in doubt
年代 古代成语
解释 有点怀疑,又有点相信。表示对真假是非不能肯定。
出处 唐·元稹《古筑城曲》:“因兹请休和,虏往骑来过。半疑兼半信,筑城犹嵯峨。”
例句 若他人听过了,~,若存若亡,安得不惰。 ★《朱子全书》卷十六
补充纠错
上一个成语: 半夜三更
下一个成语: 半真半假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顺接) 补充纠错
  •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 不言而信旧指君子不用说什么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形容有崇高的威望。
  • 尽信书不如无书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
  • 笃信好学笃信:忠实地信仰。指对道德和事业抱有坚定的信心,勤学好问。
  • 美言不信信:信实,真实。词藻华美的言辞、文章,内容往往不真实。
  • 通风报信风:风声。把对立双方中一方的机密暗中告诉另一方。
  • 通风讨信犹言通风报信。把对立双方中一方的机密暗中告诉另一方。
  • 信口开喝比喻随口乱说一气。同“信口开合”。
  • 果于自信果:果敢。形容过分自信。
  •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指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
  • 抱柱之信用以表示坚守信约。
  • 信而好古信:相信;好:爱好。相信并爱好古代的东西。
  • 音信杳无没有一点消息。
  • 赏信罚明形容处理事情严格而公正。同“赏罚分明”。
  • 轻诺寡信轻易答应人家要求的,一定很少守信用。
  • 言必信,行必果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
  • 轻言寡信指说话轻率而缺少信用。
  • 风信年华指女子二十四岁时。
  • 信口胡言随口乱说。指毫无根据、不负责任地瞎说。
  • 取信于民取得人民的信任。
  • 背义负信指背弃道义,不守信用。
  • 信以为真相信他是真的。指把假的当作真的。
  • 赏罚信明形容处理事情严格而公正。同“赏罚分明”。
  • 弃义倍信背离信义。指不讲道义,不守信用。倍,通“背”。
  • 履信思顺笃守信用,思念和顺。
  • 贪而无信贪婪而又不守信用。
  • 信手拈来信手:随手;拈:用手指捏取东西。随手拿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的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
  • 果刑信赏指赏罚严明。
  • 难以置信不容易相信。
  • 尾生之信尾生:古代传说中坚守信约的人,他为守约而甘心淹死。比喻只知道守约,而不懂得权衡利害关系。
  • 谓予不信如果以为我的话不真实。
  •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将:统率,指挥。比喻越多越好。
  • 云期雨信指男女约定幽会的日期。
  • 言行信果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同“言必信,行必果”。
  • 寡信轻诺轻易答应人家要求的,一定很少守信用。
  • 信笔涂鸦信:听凭,随意;信笔:随意书写;涂鸦:比喻字写得很拙劣,随便乱涂乱画。形容字写得很潦草。也常用作自谦之词。
  • 信步而行信:随意。无目的地随意行走。
  • 信而有征信:确实;征:征验,证据。可靠而且有证据。
  • 信而有证真实而有根据。
  • 善男信女佛教用语。原指皈依佛法的男女。后泛指信仰佛教的男男女女。
  • 信誓旦旦信誓:表示诚意的誓言;旦旦:诚恳的样子。誓言说得真实可信。
  • 花信年华花信:开花时期,花期。指女子的年龄到了二十四岁。也泛指女子正处年轻貌美之时。
  • 去食存信比喻宁可失去粮食而饿死,也要坚持信义。
  • 赏信罚必指该赏一定赏,该罚一定罚。
  • 言而无信说话不算数,没有信用。
  • 言而有信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 信口开河比喻随口乱说一气。
  • 信口开合比喻随口乱说一气。
  • 偏听偏信偏面地听了一方面的话就信以为真。多指处理事情的态度不公正。
  • 杳无信息一直得不到一点消息。
  • 杳无音信音信:消息,回信。没有一点消息。
  • 言而不信说话不讲信用。
  • 诎寸信尺诎:通“屈”,屈服、折服。信:通“伸”。屈折一寸,伸长一尺。比喻舍弃小的毛病,伸张大的事理。亦作“诎寸伸尺”。
  • 鱼书雁信泛指书信。
  • 信口雌黄信:任凭,听任;雌黄:即鸡冠石,黄色矿物,用作颜料。古人用黄纸写字,写错了,用雌黄涂抹后改写。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
  • 信口开呵比喻随口乱说一气。同“信口开合”。
  • 取信于人比喻取得别人的信赖。
  • 信马由缰信、由:听任。骑着马无目的地闲逛。比喻随便走走。也比喻无主见,随外力而转移。
  • 背信弃义背:违背;信:信用;弃:扔掉;义:道义。违背诺言,不讲道义。
  • 渺无音信指毫无消息。亦作“渺无音讯”。
  • 威信扫地威信:威望和信誉。威望、信誉全部丧失。比喻威望和信誉完全丧失。
  • 言信行果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同“言必信,行必果。”
  • 陇头音信指寄往或来自远方的书信。
  • 偏信则暗偏信:只听信一方面的话;暗:糊涂。只听信一方面的话,就不能明辨是非。
  • 孝悌忠信指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忠于君主,取信于朋友的封建社会的应具备的道德标准。
  • 信守不渝坚守信用不变。
  • 信言不美信:真实。美:美妙,漂亮。真实的话未经加工,所以不美妙动听。
  • 无征不信征:证据,验证。没有证据的话或事不可信。
  • 鸾音鹤信比喻仙界的音信。
  • 破除迷信原指从宗教迷信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现也指解放思想,扫除自卑感,树立敢想、敢说、敢干的新风格。
  • 讲信修睦修:建立;睦:和睦。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讲究信用,谋求和睦。
  • 卬首信眉信,通“伸”。昂首伸眉。形容意气昂扬,不随波逐流。
  • 民保于信指执政的人有信还要有义,才能受到人民拥护。
  • 信及豚鱼及:达到;豚:小猪。信用及于小猪和鱼那样微贱的东西。比喻信用非常好。
  • 韩信用兵,多多益办比喻越多越好。同“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 信赏必罚信:真实不欺。有功劳的一定奖赏,有罪过的一定惩罚。形容赏罚严明。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补充纠错
  • 事半功百指做事得法,因而费力小,收效大。同“事半功倍”。
  • 半青半黄农作物还没有长好,青黄相接。比喻时机还没有成熟。
  • 半文半白文言和白话夹杂。亦作“半文不白”。
  • 半筹莫展半条计策也拿不出来。比喻一点办法也没有。
  • 半推半就推:抵拒,推托;就:靠拢,迎上去。一面推辞,一面靠拢上去。形容装腔作势假意推辞的样子。
  • 事倍功半指工作费力大,收效小。
  • 一个半个指为数甚少。
  • 半饥半饱指不求甚饱或吃不饱饭。
  • 半三不四指心神不定,无精打采。
  • 一支半节指一小部分。
  • 一时半晌指很短的时间。
  • 事半功倍指做事得法,因而费力小,收效大。
  • 一鳞半爪原指龙在云中,东露一鳞,西露半爪,看不到它的全貌。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
  • 半上落下犹半途而废。
  • 半壁河山指国土的一部或大部分。
  • 一言半句指很少的一两句话。同“一言半语”。
  • 一阶半职指非常低微的官职。同“一阶半级”。
  • 一班半点犹言一点半点,常暗指男女关系。班,通“斑”。
  • 一鳞半甲原指龙在云中,东露一鳞,西露半爪,看不到它的全貌。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
  • 半痴不颠痴:呆傻;颠:同“癲”,疯癲。装疯卖傻的意思。
  • 半间半界①不彻底,不深透。②不明确。③犹言不上不下。④谓平庸。
  • 半截入土截:段。半段身子埋入土内。比喻人在世不久了。
  •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越是接近成功越要认真对待。
  • 半梦半醒指睡眠尚未清醒。
  • 半死不活指没有生机和活力。死又死不了,活着又受罪。
  • 一知半见指不成熟的一点见解。
  • 一知半解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也不透彻。
  • 得失参半得失:得到与失去。得到的和失去的各一半。即得失相当。
  • 黑天半夜指深更半夜。
  • 一斑半点比喻极小部分。
  • 半解一知指理解得不深,知道得很少。同“一知半解”。
  • 半斤八面旧制一斤合十六两,半斤等于八两。一个半斤,一个八两,重量相等。比喻彼此一样,不分上下。亦作“一个半斤,一个八两”、“半斤对八两”。
  • 半新不旧犹言半新半旧。
  • 半信不信指不完全相信。
  • 半半路路事物进行的过程中间。
  • 半部论语旧时对儒学经典之一《论语》的夸赞之辞,掌握半部《论语》,人的能力就会提高,就能治理国家。
  • 半低不高中等;不高不矮。
  • 囫囵半片囫囵:完整的,整个儿的。一个整体中的一部分。指只听懂或理解了其中的大概意思。
  • 半吐半露形容说话含糊不清,不直截了当。
  • 一年半载一年半年。泛指一段时间。
  • 行百里者半九十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要认真对待。
  • 一官半职泛指官职。
  • 一时半霎指很短的时间。
  • 一丝半粟比喻极微小的东西。
  • 一些半些形容极少。
  • 半筹不纳筹:古代计算工具,引伸为计策;纳:缴纳。半条计策也拿不出来。比喻一点办法也没有。
  • 一点半点指微小而不定的数量。
  • 半壁江山半壁:半边;江山:比喻国家疆土。指在敌人入侵后残存或丧失的部分国土。
  • 半部论语治天下旧时用来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
  • 一长半短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同“一长二短”。
  • 半面之交同别人只见过一面的交情。意谓交情不深。
  • 半新半旧指不新不旧。
  • 一资半级犹一官半职。泛指官职。
  • 一时半刻指很短的时间。
  • 减师半德谓只学到老师的一半。
  • 半懂不懂不十分懂。
  • 一星半点形容极少。
  • 一言半辞指很少的一两句话。同“一言半语”。
  • 半路修行原指成年后才出家做和尚或尼姑。比喻中途改行,从事另一工作。
  • 毁誉参半说坏话的和说好话的各占一半。表示对人的评价没有一致的意见。
  • 一肢半节比喻事物的一小部分。
  • 一阶半级阶、级:是封建时代的等级品位。指非常低微的官职。
  • 一差半错指变故,差错。
  • 半面不忘见过面就不遗忘。形容记忆力极强。
  • 半身不遂遂:通“随”,顺从。原为医学病症名,指半边身体不能随意转动。有时比喻诗文部分好,部分不好,不够匀称。
  • 半死半生①未全死。②比喻无意义、无生气的苟且的生活。
  • 力倍功半指工作费力大,收效小。
  • 东南半壁半壁:半边。指长江中下游及其以东、以南的半边江山。
  • 黑更半夜指深夜。
  • 半斤八两八两:即半斤。一个半斤,一个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 半路出家原指成年后才出家做和尚或尼姑。比喻中途改行,从事另一工作。
  • 半面之旧意指只见过一面的人。
  • 半涂而废半路上终止。比喻做事情有始无终。
  • 一男半女指一个儿子或女儿。
  • 半夜三更一夜分为五更,三更是午夜十二时。指深夜。
  • 鹤知夜半鹤夜半而鸣。比喻各有专长。也比喻偏知一隅。
  • 半壁山河指国土的一部或大部分。
  • 半间不界间、界:今作:“尴尬”。比喻肤浅、不深刻,或做事不彻底。
  • 深更半夜指深夜。
  • 半死辣活指死又死不了,活着又受罪。
  • 半真半假一半真情,一半假意。不是完全真实的。
  • 三更半夜一夜分为五更,三更是午夜十二时。指深夜。
  • 一言半语指很少的一两句话。
  • 半上半下指两可之间。
  • 半生半熟没有完全成熟或未烹煮至可食用的程度。比喻不熟悉;不熟练。
  • 半丝半缕缕:线。半根丝,半缕线。形容数量少,价值极其微小的东西。
  • 半途而废废:停止。指做事不能坚持到底,中途停顿,有始无终。
  • 半吞半吐形容说话含糊不清,不直截了当。
  • 半文不白文言和白话夹杂。同“半文半白”。
  • 寸丝半粟比喻极微小的东西。
  • 半涂而罢半路上终止。比喻做事情有始无终。同“半涂而废”。
  • 得失相半得失:得到与失去。得到的和失去的各一半。即得失相当,不相上下。
  • 半生不熟没有完全成熟或未烹煮至可食用的程度。比喻不熟悉;不熟练。
  • 半半拉拉不完整或未全部完成的。
  • 片鳞半爪比喻事物的极小部分。
  • 以半击倍用半数兵力击破一倍于己的敌人。形容取胜之易。
  • 糠菜半年粮一年之中有半年用糠和菜代替粮食。形容旧社会劳动人民的生活极其贫困。
  • 徐娘半老指尚有风韵的中年妇女。
相关汉字解释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