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贫病交攻

pín bìng jiāo gōng
sick as well as poor
“贫病交攻”的成语拼音为:pín bìng jiāo gōng,注音:ㄆㄧㄣˊ ㄅㄧㄥˋ ㄐㄧㄠ ㄍㄨㄥ,词性:作谓语、定语;指贫穷和疾病,年代:古代成语,出处:宋·陈亮《与王季海丞相书》:“入春以来,贫病交攻,更无一日好况。”,基本解释:贫穷和疾病一起压在身上。同“贫病交迫”。,例句:《史记·淮阴侯列传》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淮阴以时数疾作,其贫如此,病与之战争,然犹尚整衣冠,坐可以言笑自若。”
拼音 pín bìng jiāo gōng
注音 ㄆㄧㄣˊ ㄅㄧㄥˋ ㄐㄧㄠ ㄍㄨㄥ
词性 作谓语、定语;指贫穷和疾病
英文 sick as well as poor
年代 古代成语
解释 贫穷和疾病一起压在身上。同“贫病交迫”。
出处 宋·陈亮《与王季海丞相书》:“入春以来,贫病交攻,更无一日好况。”
例句 《史记·淮阴侯列传》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淮阴以时数疾作,其贫如此,病与之战争,然犹尚整衣冠,坐可以言笑自若。”
补充纠错
上一个成语: 拼死拼活
下一个成语: 贫病交加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顺接) 补充纠错
  • 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对于人或事不从全面看,只是抓住一点就攻击。多指有偏见的批评。
  • 禁攻寝兵指止息战事。
  •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原指出兵攻击对方不防备的地方。后亦指行动出乎人的意料。
  • 急痛攻心心里感到极度的焦急与悲痛。
  • 攻城掠地掠夺土地。同“攻城略地”。
  • 攻瑕索垢批评不足,寻找缺点。
  • 攻过箴阙指责过错,针砭缺失。
  • 攻疾防患匡正过失,防止祸患。
  • 攻守同盟原指国与国之间订立盟约,战时彼此联合进攻或防卫。现多指坏人互相订约,为掩盖罪恶而一致行动。
  •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攻:攻打;克:攻克。没有攻占不下来的。形容力量无比强大。
  • 驱羊攻虎驱:赶。驱赶羊群去进攻老虎。形容以弱敌强,力量悬殊,必遭覆灭。
  • 以夷攻夷使夷人自相攻伐。本是封建统治阶级对少数民族实行的一种民族分化政策。晚清时,亦指利用西方的科学技术来对付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
  • 以守为攻用防御作为击破敌人的手段。
  • 鸣鼓而攻之比喻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
  • 以毒攻毒攻:治。中医用语,指用含有毒性的药物治疗毒疮等恶性病。比喻利用不良事物本身的矛盾来反对不良事物,或利用恶人来对付恶人。
  •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子:对别人的称呼;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挡住敌人刀箭的牌。比喻拿对方的观点、方法或言论来反驳对方。
  • 他山攻错比喻拿别人的长处,补救自己的短处。
  • 攻心扼吭比喻攻击要害。吭,指咽喉。
  • 攻心为上从思想上瓦解敌人的斗志为上策。
  • 十围五攻兵力超过敌人十倍就可以包围它,超过五倍就可以攻击它。
  • 远交近攻联络距离远的国家,进攻邻近的国家。这时战国时秦国采取的一种外资策略。后也指待人处世的一种手段。
  • 指南攻北犹声东击西。
  • 群起而攻之大家都起来攻击它,反对它。
  • 攻城野战城:城池。攻打城池,野外作战。
  • 攻苦茹酸指劳苦艰辛。
  • 攻苦食俭犹攻苦食淡。形容刻苦自励。
  • 攻其不备其:代词,指敌人。趁敌人还没有防备时进攻。
  • 近交远攻指与邻近者交好,而对较远者施用武力。
  • 饥渴交攻饥渴同时袭来。形容饥渴交加。亦作“饿虎饥鹰”。
  • 不攻自破无须攻击,自己就会破灭。形容论点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攻击。
  • 里外夹攻从里、外两方面配合同时进攻。
  • 鸣鼓而攻比喻宣布罪状,加以遣责或讨伐。
  • 出其不意,攻其无备原指出兵攻击对方不防备的地方。后亦指行动出乎人的意料。
  • 攻其无备其:代词,指敌人。趁敌人还没有防备时进攻。
  • 攻无不克克:攻下。没有攻占不下来的。形容力量无比强大。
  • 内外夹攻从里、外两方面配合同时进攻。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攻:琢磨。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原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后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
  • 明鼓而攻之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
  • 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形容军队力量强大,百战百胜。或比喻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 攻苦食淡攻:做;若:艰苦;淡:清淡。做艰苦的工作,吃清淡的食物。形容刻苦自励。
  • 攻瑕指失批评缺点,指出失误。
  • 攻城略地略:掠夺。攻打城市,掠夺土地。
  • 攻苦食啖做艰苦的工作,吃清淡的食物。形容刻苦自励。啖,亦作“淡”。同“攻苦食淡”。
  • 攻无不取,战无不胜没有攻占不下来的。形容力量无比强大。
  • 战无不胜,攻无不取形容军队力量强大,百战百胜。或比喻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 兼弱攻昧兼:兼并;昧:昏昧。兼并弱国,讨伐昏聩糊涂的君主。
  • 以攻为守以进攻作为防御的手段。
  • 反攻倒算指被打倒的阶级敌人或反动势力纠集起来向革命人民进行反扑报复。
  • 函矢相攻指自相矛盾。
  • 什围伍攻古时兵法,谓以十敌一则围歼之,以五敌一则攻击之。参见“十围五攻”。
  • 掠地攻城夺取地盘,攻战城池。形容向敌方进攻。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补充纠错
  • 分贫振穷分财物救助穷困的人。
  • 欺贫爱富欺侮贫穷,喜爱富有。
  • 劫富济贫劫:强取;济:救济。夺取富人的财产,救济穷人。
  • 安贫乐贱安于贫贱,并以此为乐。
  • 地瘠民贫土地瘠薄,人民贫穷。
  • 安贫守道安于贫穷,恪守信仰。
  • 贫贱之知贫困时结交的知心朋友。同“贫贱之交”。
  • 守道安贫坚守正道,安于贫穷。旧时用来颂扬贫困而有节操的士大夫。
  • 敬老怜贫老:年老的人;怜:怜恤。尊敬老人,怜恤家境困苦的人。形容人有恭谨慈爱的美好品德。
  • 贫不学俭指穷人不必学俭而不得不俭。
  • 贫贱骄人身处贫贱,但很自豪。指贫贱的人蔑视权贵。
  • 济贫拔苦指救援贫苦人家。
  • 贫嘴薄舌指话多而尖酸刻薄,使人厌恶。
  • 贫嘴恶舌指话多而尖酸刻薄,使人厌恶。同“贫嘴贱舌”。
  • 安贫乐道道:主张,思想。安于贫穷,以坚持自己的信念为乐。旧时士大夫所主张的为人处世之道。
  • 振贫济乏接济贫穷的人和没有依靠的人。亦作“振穷恤寡”、“振穷恤贫”。
  • 辞富居贫辞:推辞,推却。原指拒绝厚禄,只受薄俸。现形容抛弃优厚待遇,甘于清贫的生活。
  • 敬老恤贫老:年老的人。尊敬老人,怜恤家境困苦的人。形容人有恭谨慈爱的美好品德。
  • 安富恤贫恤:救济。使富有的人安定,贫穷的人得到救济。
  • 乐道安贫道:信念;乐道:以守道为乐;安贫:安于贫困。处在贫困的境地中,仍以守道作乐趣。
  • 馈贫之粮馈:赠送。广博的见闻是赠给知识贫乏者的宝贵的精神食粮。
  • 贫无立锥穷得连插下锥子那样小的地方都没有。
  • 贫无置锥穷得连插下锥子那样小的地方都没有。同“贫无立锥”。
  • 甘贫乐道甘贫:情愿受贫困;乐道:乐于守道。甘于受贫,乐于守道。是儒家所倡导的处世态度。
  • 人贫智短指人一到无路可走的时候,思想迟钝,办法也就不多了。同“人穷智短”。
  • 赈贫贷乏救济穷人。
  • 一贫如洗穷得象用水洗过似的,什么都没有。形容十分贫穷。
  • 惜老怜贫爱护老人,同情穷人。
  • 贫贱不移移:改变。不因生活贫困、社会地位低下而改变自己的志向。形容意志坚定。
  • 贫嘴贱舌指话多而尖酸刻薄,使人厌恶。
  • 济苦怜贫救济爱惜穷苦的人。
  • 赤贫如洗赤贫:穷得一无所有。形容极其贫穷。
  • 矜贫救厄矜:怜悯。怜悯救济遭受贫穷苦难的人。
  • 恤老怜贫周济老人,怜惜穷人。
  • 振穷恤贫救济贫穷的人。
  • 爱富嫌贫嫌弃贫穷,喜爱富有。指对人的好恶以其贫富为准。
  • 乐退安贫指乐于逊退,安于贫穷。
  • 贫而乐道家境贫穷,却以获得知识、懂得道理为乐事。
  • 贫而无谄指虽然贫穷却不巴结奉承。
  • 贫贱之交贫困时结交的知心朋友。
  • 贫困潦倒生活贫困,精神失意颓丧。
  • 济寒赈贫济:救济;赈:赈济。救助寒苦,赈济贫穷。
  • 怜贫敬老老:年老的人;怜:怜恤。尊敬老人,怜恤家境困苦的人。形容人有恭谨慈爱的美好品德。
  • 打富济贫打击豪绅、地主,贪官污吏,夺取其财物救济穷人。
  • 家贫亲老家里贫穷,父母年老。旧时指家境困难,又不能离开年老父母出外谋生。
  • 贫贱糟糠指贫贱时一起过患难生活的妻子。
  • 宁可清贫,不作浊富宁愿清白而遭受贫困,决不污浊而享受富贵。
  • 怜贫惜老爱护老人,同情穷人。
  • 怜贫恤老同情和体恤贫穷年老的人。
  • 嫌贫爱富嫌弃贫穷,喜爱富有。指对人的好恶以其贫富为准。
  • 贫无立锥之地穷得连可以插下锥子那样小的地方都没有。形容穷困之极。
  • 贫嘴滑舌指话多而尖酸刻薄,使人厌恶。同“贫嘴贱舌”。
  • 卖富差贫指对于富人,得钱便予以免除差役;对于穷人,便任意征派劳役。
  • 家贫如洗家里穷得象水冲洗过一样。形容极度贫穷。
  • 清贫如洗指穷得一无所有。
  • 甘贫守分甘贫:甘愿贫困。守分:保守本分,不思非分之想,不作非分之事。甘受贫困,遵守本分。
  • 民困国贫人民困苦,国家贫穷。
  • 访贫问苦访问贫苦的老百姓。
  • 强得易贫指非分之得容易失去。
  • 矜贫恤独矜:怜悯;恤:周济;独:老年无子的人。怜悯救助贫苦和孤独的人。
相关汉字解释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