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让枣推梨

ràng zǎo tuī lí
mutually decline to take dates and pears -- show brotherly love
“让枣推梨”的成语拼音为:ràng zǎo tuī lí,注音:ㄖㄤˋ ㄗㄠˇ ㄊㄨㄟ ㄌㄧˊ,词性:联合式;作定语、宾语;含褒义,年代:古代成语,出处:《南史·王泰传》:“年数岁时,祖母集诸孙侄,散枣栗于床。群儿竞之,泰独不取。”《后汉书·孔融传》注引《融家传》:“年四岁时,每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基本解释:小儿推让食物的典故。比喻兄弟友爱。,例句:唐朝·韩愈《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不作移东使,何来让西枣。”
拼音 ràng zǎo tuī lí
注音 ㄖㄤˋ ㄗㄠˇ ㄊㄨㄟ ㄌㄧˊ
词性 联合式;作定语、宾语;含褒义
英文 mutually decline to take dates and pears -- show brotherly love
年代 古代成语
解释 小儿推让食物的典故。比喻兄弟友爱。
出处 《南史·王泰传》:“年数岁时,祖母集诸孙侄,散枣栗于床。群儿竞之,泰独不取。”《后汉书·孔融传》注引《融家传》:“年四岁时,每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
例句 唐朝·韩愈《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不作移东使,何来让西枣。”
补充纠错
上一个成语: 让再让三
下一个成语: 饶舌调唇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顺接) 补充纠错
  • 祸枣灾梨旧时印书,多用枣木梨木刻板。比喻滥刻无用的书。
  • 灾梨祸枣从前印书用梨木或枣木刻板。形容滥刻无用不好的书。
  • 交梨火枣道教经书中所说的“仙果”。
  • 梨园弟子原指唐玄宗培训的歌伶舞伎。后泛指戏剧演员。
  • 让枣推梨小儿推让食物的典故。比喻兄弟友爱。
  • 梨花带雨象沾着雨点的梨花一样。原形容杨贵妃哭泣时的姿态。后用以形容女子的娇美。
  • 梨园子弟原指唐玄宗时梨园宫廷歌舞艺人的统称。后泛指戏曲演员。
  • 推梨让枣指兄弟友爱。
  • 哀梨蒸食将哀梨蒸着吃。比喻不识货。糊里糊涂地糟蹋好东西。
  • 杏雨梨云杏花如雨,梨花似云。形容春天景色美丽。
  • 梨眉艾发眉发俱白。形容年高。
  • 付之梨枣指刻版刊印书籍。梨枣:旧时刻书多用梨木枣木,古代称书版。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补充纠错
  • 避让贤路避让:辞职的谦词;贤路:贤才仕进路。辞官退隐,让有才能的出来做事。
  • 行者让路行走的人相互让路。指大家都谦逊有礼。
  • 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 礼让为国治理。以礼所提倡的谦让精神治理国家。
  • 让礼一寸,得礼一尺比喻以礼相让,事虽微而获益必大。
  • 拱手让人拱手:双手合抱在胸前,以示敬意。恭顺地让给别人。形容怯弱可欺或甘心为奴仆、附庸。
  • 让逸竞劳指安逸之事互相谦让,劳苦之事互相争抢。
  • 廉泉让水廉:廉洁;让:谦让。原比喻为官廉洁,后也比喻风土习俗淳美。
  • 退让贤路退让:辞职的谦词;贤路:贤才仕进路。辞官退隐,让有才能的出来做事。
  • 杯羹之让指受人挟持,惹人讥诮。
  • 让三让再指几次三番地推让。同“让再让三”。
  • 寸步不让连寸步也不让给别人。形容丝毫不肯让步、妥协。
  • 桃羞杏让桃花和杏花都感到羞愧,只好退让。形容女子比花还要艳丽动人。
  • 谦让未遑遑:闲暇。谦让都来不及。指不好意思接受别人的推崇。
  • 温良恭俭让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 急病让夷犹今言将困难留给自己,将方便让给别人。
  • 泰山不让土壤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 各不相让让:歉让。互不谦让、让步。
  • 让再让三指几次三番地推让。
  • 寸土不让一寸土地也不让人。
相关汉字解释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