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豕亥鱼鲁

shǐ hài yú lǔ
Ragweed
“豕亥鱼鲁”的成语拼音为:shǐ hài yú lǔ,注音:ㄕˇ ㄏㄞˋ ㄩˊ ㄌㄨˇ,词性:作宾语、定语;指文字错误,年代:古代成语,出处:《吕氏春秋·察传》载有“己亥”误作“三豕”的故事。晋葛洪《抱朴子·遐览》:“书字人知之,犹尚写之多误。故谚曰: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此之谓也。”,基本解释:指书籍传写或刊印中的文字错误。,例句:宋·苏轼《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有一句:“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拼音 shǐ hài yú lǔ
注音 ㄕˇ ㄏㄞˋ ㄩˊ ㄌㄨˇ
词性 作宾语、定语;指文字错误
英文 Ragweed
年代 古代成语
解释 指书籍传写或刊印中的文字错误。
出处 《吕氏春秋·察传》载有“己亥”误作“三豕”的故事。晋葛洪《抱朴子·遐览》:“书字人知之,犹尚写之多误。故谚曰: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此之谓也。”
例句 宋·苏轼《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有一句:“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补充纠错
上一个成语: 豕分蛇断
下一个成语: 豕虎传讹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顺接) 补充纠错
  • 鲁鱼帝虎指文字传抄错误。
  • 鲁戈回日指力挽危局。同“鲁阳挥戈”。
  • 鲁斤燕削鲁之削(小刀),宋之斤(斧头),质量都很好;如易地生产,在鲁造斤而在燕制削,质量不会优良。比喻由于地域等条件限制,学习模仿达不到原来水平。
  • 鲁连蹈海战国时齐国人鲁仲连不满秦王称帝的计划,曾说,秦如称帝,则蹈东海而死。后以之表示宁死而不受强敌屈辱的气节、情操。
  • 鲁人回日指力挽危局。同“鲁阳挥戈”。
  • 鲁阳挥戈指力挽危局。
  • 登山小鲁比喻学问既高便能融会贯通,眼光远大。
  •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不杀掉庆父,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就得不到安宁。
  • 鱼鲁帝虎指将鱼误写作鲁,帝误写作虎。泛指文字错讹。
  • 鲁殿灵光灵光:汉代殿名。比喻仅存的有声望的人或事物。
  • 鲁戈挥日指力挽危局。同“鲁阳挥戈”。
  • 宋斤鲁削宋国产的斧头和鲁国产的曲刀。比喻当地特产的精良工具。
  • 鲁阳麾戈指力挽危局。同“鲁阳挥戈”。
  • 鲁阳回日指力挽危局。同“鲁阳挥戈”。
  • 鲁鱼亥豕把“鲁”字错成“鱼”字,把“亥”字错成“豕”字。指书籍在传写或刻印过程中的文字错误。
  • 鲁灵光殿①汉代著名宫殿名。在曲阜(今山东曲阜)。②比喻硕果仅存的人或事物。
  • 豕亥鱼鲁指书籍传写或刊印中的文字错误。
  • 齐纨鲁缟古代齐国和鲁国出产的白色绢。后亦泛指名贵的丝织品。
  • 鲁卫之政比喻情况相同或相似。
  • 鲁阳挥日指力挽危局。同“鲁阳挥戈”。
  • 鲁鱼陶阴“鲁”和“鱼”、“陶”和“阴”字形相近易混。指传抄刊印中的文字错误。
  • 鲁莽灭裂鲁莽:粗鲁莽撞;灭裂:轻率。形容行动粗鲁莽撞,做事草率,不负责任。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补充纠错
  • 龙首豕足犹言牛头不对马嘴。指对书义的解释与原旨相去甚远,风马牛不相及。
  • 狼突豕窜象狼那样奔跑,象猪那样冲撞。形容成群的坏人乱冲乱撞,到处搔扰。同“狼奔豕突”。
  • 鹿驯豕暴意指一会儿像鹿一样柔驯,一会儿像猪一样凶暴。形容狡诈。
  • 牧豕听经一面放猪,一面听讲。比喻求学努力。
  • 豕窜狼逋狼狈逃窜的样子。
  • 见豕负涂看见猪趴在路上。比喻肮脏污秽。
  • 豕分蛇断比喻支离破碎。
  • 长蛇封豕长蛇和大猪。比喻贪暴者。
  • 豕突狼奔豕:猪;突:猛冲。象猪那样冲撞,象狼那样奔跑。形容成群的坏人乱冲乱撞,到处搔扰。
  • 蜂合豕突如群蜂聚集,似野猪奔突。比喻众人杂沓会合,横冲直撞。
  • 亥豕相望指文字讹错很多。
  • 三豕涉河比喻文字传写或刊印讹误。
  • 豕交兽畜比喻待人没有礼貌。
  • 豕食丐衣吃猪狗之食,穿乞丐之衣。比喻极其贫困。
  • 狼奔豕突豕:猪;突:猛冲。象狼那样奔跑,象猪那样冲撞。形容成群的坏人乱冲乱撞,到处搔扰。
  • 封豕长蛇封:大;封豕:大猪;长蛇:大蛇。贪婪如大猪,残暴如大蛇。比喻贪暴者、侵略者。
  • 辽东豕比喻知识浅薄,少见多怪。
  • 豕虎传讹指书籍传写或刊印中的文字错误。同“豕亥鱼鲁”。
  • 辽东白豕辽东:地名,在今辽宁省东南辽河以东;豕:猪。比喻少见多怪。
相关汉字解释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