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削发披缁

xuē fà pī zī
shave one 's head and become a monk
“削发披缁”的成语拼音为:xuē fà pī zī,注音:ㄒㄩㄝ ㄈㄚˋ ㄆㄧ ㄗ,词性: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出家,年代:古代成语,出处:明·周楫《西湖二集·党阇黎一念错投胎》:“戴了儒衣儒冠,便是孔子;削发披缁,便是释牟尼佛。”,基本解释:缁:黑色,借指僧人穿的黑色衣服。剃光头发,穿上僧衣。表示出家为僧。,例句:分别去后,王惠另觅了船入到太湖,自此更姓改名,~去了。★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八回
拼音 xuē fà pī zī
注音 ㄒㄩㄝ ㄈㄚˋ ㄆㄧ ㄗ
词性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出家
英文 shave one 's head and become a monk
年代 古代成语
解释 缁:黑色,借指僧人穿的黑色衣服。剃光头发,穿上僧衣。表示出家为僧。
出处 明·周楫《西湖二集·党阇黎一念错投胎》:“戴了儒衣儒冠,便是孔子;削发披缁,便是释牟尼佛。”
例句 分别去后,王惠另觅了船入到太湖,自此更姓改名,~去了。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八回
补充纠错
上一个成语: 削草除根
下一个成语: 削铁如泥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顺接) 补充纠错
  • 不磷不缁磨不薄,染不黑。比喻坚贞高洁的品质,不因外界影响而有所改变。
  • 磨而不磷,涅而不缁磨了以后不变薄,染了以后不变黑。比喻意志坚定的人不会受环境的影响。
  • 剪发披缁削发,身着僧尼服装。指出家为僧尼。亦作“剪发被褐”。
  • 磨不磷,涅不缁比喻意志坚定的人不会受环境的影响。同“磨而不磷,涅而不缁”。
  • 一尘不缁犹一尘不染。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干净。
  • 削发披缁缁:黑色,借指僧人穿的黑色衣服。剃光头发,穿上僧衣。表示出家为僧。
  • 涅而不缁涅:矿物名,古代用作黑色染料;缁:黑色。用涅染也染不黑。比喻品格高尚,不受恶劣环境的影响。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补充纠错
  • 日削月割每日每月割让土地。形容一味割地求和。
  • 鲁斤燕削鲁之削(小刀),宋之斤(斧头),质量都很好;如易地生产,在鲁造斤而在燕制削,质量不会优良。比喻由于地域等条件限制,学习模仿达不到原来水平。
  • 日朘月削朘:缩小,减少。形容逐渐缩小。也指时时受到搜刮。同“日削月朘”。
  • 削趾适屦比喻不合理的牵就凑合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同“削足适履”。
  • 削足适履适:适应;履:鞋。因为鞋小脚大,就把脚削去一块来凑和鞋的大小。比喻不合理的牵就凑合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
  • 宋斤鲁削宋国产的斧头和鲁国产的曲刀。比喻当地特产的精良工具。
  • 削职为民撤掉官职,降为平民。
  • 日削月朘朘:缩小,减少。日日削减,月月缩小。形容逐渐缩小。也指时时受到搜刮。
  • 削草除根犹斩草除根。指从根本上消除祸患。
  • 蜂腰削背细腰窄背。形容轻盈俊俏。同“蜂腰猿背”。
  • 笔削褒贬笔:记载。削:删改。古时在竹简或木简上写字,写错要修改时就用刀削。原指孔子作《春秋》,用文字来评文论物的好坏。也指用文字褒扬、贬斥人或事。
  • 削铁无声形容刀剑锋利。
  • 削株掘根株:露出地面的的树桩。形容彻底铲除。也比喻除恶务尽。
  • 削铁如泥切削铁器如同斩剁泥土一样。形容兵刃极其锋利。
  • 针头削铁形容极力刮削搜刮。
  • 削木为吏意思是不能受狱吏的侮辱,即使是木头做的狱吏也不能见他。形容狱吏的凶暴可畏。
相关汉字解释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