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调墨弄笔

tiáo mò nòng bǐ
Brush with ink
“调墨弄笔”的成语拼音为:tiáo mò nòng bǐ,注音:ㄊㄧㄠˊ ㄇㄛˋ ㄋㄨㄥˋ ㄅㄧˇ,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作文等,年代:古代成语,出处:汉·王充《论衡·佚文》:“天文人文,文岂徒调墨弄笔为美丽之观哉?载人之行,传人之名也。”,基本解释:指玩弄文字技巧。,例句:唐代杜牧《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近来尊酒都豪放,不觉调墨弄笔筆。”
拼音 tiáo mò nòng bǐ
注音 ㄊㄧㄠˊ ㄇㄛˋ ㄋㄨㄥˋ ㄅㄧˇ
词性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作文等
英文 Brush with ink
年代 古代成语
解释 指玩弄文字技巧。
出处 汉·王充《论衡·佚文》:“天文人文,文岂徒调墨弄笔为美丽之观哉?载人之行,传人之名也。”
例句 唐代杜牧《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近来尊酒都豪放,不觉调墨弄笔筆。”
补充纠错
上一个成语: 调良稳泛
下一个成语: 调三惑四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顺接) 补充纠错
  • 笔头生花比喻写作能力大有进步。也形容文章写得很出色。
  • 一笔勾断全部取消之意。同“一笔勾消”。
  • 笔歌墨舞指文笔奇妙精采。
  • 笔扫千军形容笔力雄健,如同有横扫千军万马的气势。
  • 一笔抹杀比喻轻率地把成绩、优点全部否定。
  • 笔诛墨伐笔、墨:指文字。诛:谴责。伐:声讨。通过文字加以谴责,进行声讨。
  • 笔耕砚田比喻从事脑力劳动,以读写为业。
  • 奋笔疾书奋笔:提起笔来。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
  • 秉笔直书秉:持,握住。写史书根据事实记录,不隐讳。
  • 笔底春风形容绘画、诗文生动,如春风来到笔下。
  • 一笔勾消全部取消之意。亦作“一笔勾销”。
  • 下笔成文一下笔就很快写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才华横溢。
  • 下笔千言千言:长篇大论。形容文思敏捷,写作迅速。
  • 奋笔直书奋笔:提起笔来。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同“奋笔疾书”。
  • 笔冢研穿秃笔成坟,砚磨穿孔。指写作著述功力极深。
  • 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 口诛笔伐诛:痛斥,责罚;伐:声讨,攻打。从口头和书面上对坏人坏事进行揭露和声讨。
  • 生花妙笔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 一笔勾销把账一笔抹掉。比喻把一切全部取消。
  • 游戏笔墨指以游戏态度所写的诗文。
  • 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写了一大篇文章,但没有接触到主题。
  • 下笔有神指写起文章来,文思奔涌,如有神力。形容文思敏捷,善于写文章或文章写得很好。
  • 援笔立成援笔:拿笔。拿起笔立刻写成。形容才思敏捷。亦作“援笔成章”、“援笔而就”。
  • 一笔抹煞抹煞:勾销。画一笔,全部抹掉。比喻轻率地把成绩、优点全部否定。
  • 下笔成章一挥动笔就写成文章。形容写文思敏捷。
  • 笔底龙蛇犹言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 笔下生花比喻文人才思俊逸,写作的诗文极佳。
  • 持橐簪笔橐,口袋;簪,插。指侍从之臣携带书和笔,以备顾问。
  • 浮白载笔浮:罚人饮酒;白:指专用来罚酒的大杯;浮白:指喝酒和干杯;载笔:拿着笔。一面喝酒,一面写作。旧时比喻文人的雅量和才气。
  • 春秋笔法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
  • 一笔不苟不苟:不苟且。连一笔都不马虎。
  • 投笔从戎从戎:从军,参军。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
  • 意在笔前①指写字构思在落笔以前。②作诗文先作思想上的酝酿,然后着笔。亦作“意在笔先”。
  • 下笔成篇形容文思敏捷。同“下笔成章”。
  • 梦笔生花比喻写作能力大有进步。也形容文章写得很出色。
  • 援笔成章援笔:拿起笔来。拿起笔来就写文章。形容文思敏捷。
  • 笔饱墨酣笔力饱满,用墨充足。形容诗文酣畅浑厚。
  • 笔底超生犹言笔下超生。超生:佛家语。为了免使他人受难,书写时,在用意和措词方面都给予宽容或开脱。
  • 笔老墨秀指笔姿老到而墨韵清秀。
  • 笔墨之林斯文萃集的地方。
  • 生花之笔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 意前笔后指先构思成熟,然后下笔,使意境得到充分表现。
  • 江淹梦笔传说南朝梁江淹夜梦郭璞索还五色笔,尔后为诗遂无佳句。后以之比喻才思减退。
  • 意在笔先指写字画画,先构思成熟,然后下笔。
  • 信笔涂鸦信:听凭,随意;信笔:随意书写;涂鸦:比喻字写得很拙劣,随便乱涂乱画。形容字写得很潦草。也常用作自谦之词。
  • 舞笔弄文指舞文弄墨。
  • 笔大如椽形容著名的文章。也指有名的作家。
  • 笔墨横姿指书画诗文美妙多姿。
  • 形诸笔墨形:描写;诸:“之于”的合音。用笔墨把它写出来。
  • 一笔抹摋比喻轻率地把成绩、优点全部否定。同“一笔抹煞”。
  • 大笔如椽椽:放在檩子上架着屋顶的木条。象椽子那样大的笔。形容著名的文章。也指有名的作家。
  • 点睛之笔笔:文笔。指文章传神绝妙之处。
  • 神来之笔由神灵帮助而写出的作品。形容作品文句精彩。
  • 笔伐口诛伐:声讨,攻打;诛:痛斥,责罚。从口头和书面上对坏人坏事进行揭露和声讨。
  • 笔酣墨饱指文章表达流畅,内容充足。
  • 笔墨官司笔墨:指文字或文章。比喻用文字进行的辩论、争执。
  • 心织笔耕比喻靠卖文生活。
  • 下笔如神指写起文章来,文思奔涌,如有神力。形容文思敏捷,善于写文章或文章写得很好。
  • 摇笔即来不用多思索,一动笔就写出来了。形容写文章快。
  • 笔下超生超生:佛家语,指人死后灵魂投生为人。为了免使他人受难,书写时,在用意和措词方面都给予宽容或开脱。
  • 笔削褒贬笔:记载。削:删改。古时在竹简或木简上写字,写错要修改时就用刀削。原指孔子作《春秋》,用文字来评文论物的好坏。也指用文字褒扬、贬斥人或事。
  • 浮笔浪墨指多余累赘的文字。
  • 笔翰如流指文笔快捷无滞。
  • 弃笔从戎犹投笔从戎。指文人弃文就武。
  • 磬笔难书极言事实多,即使用完笔也难写全。磬,通“罄”。
  • 铁笔无私谓执笔判案不徇私情。
  • 如椽大笔像椽子一般粗大的笔。比喻记录大事的手笔,也比喻笔力雄健的文词。
  • 神至之笔形容艺术作品的技法非常奇妙。
  • 搠笔巡街指沿街卖诗文。
  • 神到之笔犹言神来之笔。形容作品文句精彩。
  • 董狐之笔后人对那些公正不偏,不因为各人的好恶或利害关系,而捏造不实言论的人的称呼。
  • 董狐直笔董狐:春秋时晋国的史官。直笔:根据事实,如实记载。指敢于秉笔直书,尊重史实,不阿权贵的正直史家。
  • 彩笔生花比喻才思有很大的进步。
  • 屠毒笔墨用笔墨毒害人。比喻内容不好的书。
  • 鸿笔丽藻形容诗文笔力雄健,词藻华丽。
  • 捉刀代笔指代人出力或代写文章。
  • 调墨弄笔指玩弄文字技巧。
  • 涉笔成趣涉笔:动笔:趣:风趣,意味。形容一动笔就画出或写出很有意趣的东西。
  • 沈诗任笔①南朝梁沈约以诗着称,任昉以表、奏、书、启诸体散文擅名,时人称为“沈诗任笔”。笔,指无韵之文。②用以泛指诗文。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补充纠错
  • 步调一致步调:行进的步伐。比喻行动和谐一致。
  • 调三斡四指挑拨是非。
  • 老调重谈又弹起陈旧的老调子。比喻把说过多次的理论、主张重新搬出来。也比喻把搁置很久的技艺重新做起来。
  • 调三惑四指挑拨是非。同“调三斡四”。
  • 调神畅情使精神顺适,情绪欢畅。
  • 品竹调丝泛指吹弹管弦乐器。
  • 老调重弹比喻把说过多次的理论、主张重新搬出来。也比喻把搁置很久的技艺重新做起来。亦作“旧调重弹”、“重弹老调”。
  • 众口难调原意是各人的口味不同,很难做出一种饭菜使所有的人都感到好吃。比喻做事很难让所有的人都满意。
  • 古调不弹古调:古代的曲调。陈调不再弹。比喻过时的东西不受欢迎。
  • 雨顺风调调:调和;顺:和协。风雨及时适宜。形容风雨适合农时。
  • 内查外调指在单位内外调查事情的真实情况。
  • 弓调马服比喻办任何事情,应先做好准备工作。
  • 琴瑟调和琴瑟同时弹奏,声音和谐。比喻夫妻恩爱。
  • 遣将调兵泛指调动安排人力。见“遣兵调将”。
  • 改曲易调比喻改变策略或做法。
  • 通文调武指卖弄文才和武艺。
  • 改张易调更换琴弦,变换声调。比喻改变方针、做法或态度。
  • 拿腔作调故意装出特殊的腔调。
  • 调和阴阳使阴阳有序,风调雨顺。旧多指宰相处理政务。
  • 调停两用指居间观望,骑墙投机。
  • 离山调虎比喻用计谋调动对方离开原地。
  • 蜜里调油比喻非常亲密和好。
  • 陈词滥调陈:陈旧,陈腐;滥:浮泛不合实际。指陈腐、空泛的论调。
  • 野调无腔野:粗野;无腔:没有规矩。形容言行放肆,没有礼貌。
  • 调良稳泛马匹调良,行船稳泛。指路途平安。
  • 调三窝四指挑拨是非。同“调三斡四”。
  • 调嘴调舌指耍嘴皮子,搬弄是非。同“调唇弄舌”。
  • 调嘴学舌调嘴:耍嘴皮。指背地里说人闲话,搬弄是非。
  • 千古绝调犹千古绝唱。指从来少有的绝妙佳作。
  • 调兵遣将调动兵力,派遣将领。泛指调动安排人力。
  • 调虎离山设法使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冈。比喻用计使对方离开原来的地方,以便乘机行事。
  • 旧调重弹老调子重弹。比喻把老的一套又重新搬出来。
  • 古调单弹比喻言行不合时宜。
  • 调弦品竹吹奏乐器。同“调丝品竹”。
  • 左支右调指支吾搪塞。
  • 风调雨顺调:调和;顺:和协。风雨及时适宜。形容风雨适合农时。
  • 南腔北调原指戏曲的南北腔调。现形容说话口音不纯,搀杂着方言。
  • 调理阴阳犹言调和阴阳。
  • 鼎鼐调和比喻处理国政。
  • 调和鼎鼐鼎:古代烹调食物的器具,三足两耳;鼐:大鼎。于鼎鼐中调味。比喻处理国家大事。多指宰相职责。
  • 胶柱调瑟瑟:古代一种弹拨乐器。用胶粘住瑟上用以调音的短木,不能再调整音的高低缓急。比喻拘泥死板,缺少变通。
  • 遣兵调将犹调兵遣将。亦作“遣将调兵”、“遣将征兵”。
  • 品竹调弦泛指吹弹管弦乐器。亦作“品竹调丝”。
  • 陈辞滥调陈:陈旧,陈腐;滥:浮泛不合实际。指陈腐、空泛的论调。
  • 改弦易调犹改张易调。比喻改变方针、做法或态度。
  • 水调歌头词牌名。
  • 饶舌调唇饶舌,多嘴。调唇,耍嘴皮子。指多嘴多舌,搬弄是非。
  • 调词架讼指调唆他人诉讼。
  • 调风变俗犹言移风易俗。
  • 调朱傅粉调弄、涂抹脂粉。比喻刻意修饰。
  • 调丝品竹指吹弹乐器。
  • 油腔滑调形容说话轻浮油滑,不诚恳,不严肃。
  • 琴瑟不调琴瑟:古乐器名,比喻夫妇。①指琴瑟合奏时,声音没有调整得和谐。②比喻夫妻不和。
  • 琴瑟失调琴瑟:古乐器名,比喻夫妇。琴瑟演奏的不谐调。比喻政令不当,失去调节。也比喻夫妇不和。
相关汉字解释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