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犯颜苦谏

fàn yán kǔ jiàn
To remonstrate with shame
“犯颜苦谏”的成语拼音为:fàn yán kǔ jiàn,注音:ㄈㄢˋ ㄧㄢˊ ㄎㄨˇ ㄐㄧㄢˋ,词性: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年代:古代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6回:“今日公瑾怒责公覆,我等皆是他部下,不敢犯颜苦谏;先生是客,何故袖手旁观,不发一语?”,基本解释:指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长的威严当面直言规劝。,例句:唐代·韩愈《病慈恩寺禅院观已疏议给事中王僕射二十韵》:“倜傥豪杰之畏害,狷介忧劳之犯颜。”
拼音 fàn yán kǔ jiàn
注音 ㄈㄢˋ ㄧㄢˊ ㄎㄨˇ ㄐㄧㄢˋ
词性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英文 To remonstrate with shame
年代 古代成语
解释 指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长的威严当面直言规劝。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6回:“今日公瑾怒责公覆,我等皆是他部下,不敢犯颜苦谏;先生是客,何故袖手旁观,不发一语?”
例句 唐代·韩愈《病慈恩寺禅院观已疏议给事中王僕射二十韵》:“倜傥豪杰之畏害,狷介忧劳之犯颜。”
补充纠错
上一个成语: 犯颜极谏
下一个成语: 泛泛而谈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顺接) 补充纠错
  • 三谏之义指事君之正道。
  • 公规密谏指多方劝谏。公,公开;密,私下。
  • 纳谏如流纳:采纳,接受;谏:旧指规劝君主或尊长,使改正错误;如流:迅速。接受劝谏就像流水那样自然。形容非常乐意听取别人意见。
  • 谏尸谤屠向尸体劝谏,向屠伯指责杀牲的过失。比喻劝谏无济于事。
  • 谏争如流谏争:争同“诤”,直言相劝。劝谏的话如同流水一样,滔滔不绝。
  • 从谏如流谏:直言规劝。听从规劝像流水一样自然。形容乐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
  • 叩马而谏勒住马头进行规劝。形容竭力进行劝谏。
  • 饰非拒谏饰:掩饰;非:错误;谏:直言规劝。拒绝劝告,掩饰错误。
  • 正言直谏以正义之语,规劝皇帝、上级、长辈或朋友。
  • 直言切谏谓以正直的言论谏诤。古时多用于臣下对君主。同“直言极谏”。
  • 直言正谏指以正直的言论谏诤。古时多用于臣下对君主。
  • 拒谏饰非谏:直言规劝;饰:掩饰;非:错误。拒绝劝告,掩饰错误。
  • 直言极谏①谓以正直的言论谏诤。古时多用于臣下对君主。②直言极谏科的省称。
  • 主文谲谏主文:用譬喻来规劝;谲谏:委婉讽刺。通过诗歌的形式,用譬喻的手法进行讽谏。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补充纠错
  • 明知故犯明明知道不能做,却故意违犯。
  • 一干人犯指罪犯和有关的人。
  •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犯:侵犯。人家不侵犯我,我也不侵犯人家。
  • 作奸犯罪为非作歹,干犯律条。
  • 逆天犯顺背逆天意正道。
  • 秋毫无犯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侵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 毫毛不犯指丝毫不侵占。
  • 井水不犯河水比喻各管各的,互不相犯。
  • 知法犯法知道法律,又违反法律。指明知故犯。
  • 犯而不校犯:触犯;校:计较。受到别人的触犯或无礼也不计较。
  • 犯而勿校受到别人的触犯或无礼也不计较。同“犯而不校”。
  • 秋毫勿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同“秋毫无犯”。
  • 河水不犯井水比喻互不干犯。
  • 犯上作乱犯:干犯。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 犯言直谏敢于冒犯尊长或皇上的威严而直立相劝。
  • 秋毫不犯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侵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 柔而不犯犯:侵犯。指性情柔和,但不容侵犯。
  • 江水不犯河水比喻彼此互不相干,没有关系。
  • 邪不犯正指邪妖之法不能压倒刚正之气。亦作“邪不伐正”。
  • 作奸犯科奸:坏事;科:法律条文。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 王子犯法,庶民同罪王子犯了法,和老百姓一样处以罪刑。指王法对于王子、平民是一样的。
  • 打牙犯嘴比喻乱开玩笑。
  • 违条犯法违犯法律条文。
  • 干名犯义干犯名教和道义。
  • 真赃实犯赃物是真的,罪犯是确实的。泛指犯罪的证据确凿。
  • 东窗事犯比喻阴谋已败露。同“东窗事发”。
  • 真脏实犯脏物上真的,罪犯是确实的。泛指犯罪的证据确凿。
  • 众怒难犯犯:触犯、冒犯。群众的愤怒不可触犯。表示不可以做群众不满意的事情。
  • 真凶实犯真正的罪犯。
相关汉字解释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