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令行禁止

lìng xíng jìn zhǐ
every order is executed without fail
“令行禁止”的成语拼音为:lìng xíng jìn zhǐ,注音:ㄌㄧㄥˋ ㄒㄧㄥˊ ㄐㄧㄣˋ ㄓˇ,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年代:古代成语,出处:《管子·立政》:“令则行,禁则止,宪之所及,俗之所破。如百体之从心,政之所期也。”,基本解释:下令行动就立即行动,下令停止就立即停止。形容法令严正,执行认真。,例句:以一新进小生,摧抑豪猾,乡中十余万人,~,赌盗之风顿息。★清·梁启超《诗话》
拼音 lìng xíng jìn zhǐ
注音 ㄌㄧㄥˋ ㄒㄧㄥˊ ㄐㄧㄣˋ ㄓˇ
词性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英文 every order is executed without fail
年代 古代成语
解释 下令行动就立即行动,下令停止就立即停止。形容法令严正,执行认真。
出处 《管子·立政》:“令则行,禁则止,宪之所及,俗之所破。如百体之从心,政之所期也。”
例句 以一新进小生,摧抑豪猾,乡中十余万人,~,赌盗之风顿息。 ★清·梁启超《诗话》
补充纠错
上一个成语: 令人作呕
下一个成语: 令行如流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顺接) 补充纠错
  • 以汤止沸用开水去制止水的沸腾。比喻不从根本上着手,对事情没有帮助。
  • 如丘而止如:到达;丘:丘陵;止:止步。指遇到困难则停下来,不求上进。
  • 举止自若自若:象原来的样子。举动不失常态。形容临事镇定,举动不失常态。
  • 知止不殆殆:危险。知道适可而止的人就不会遇到危险。旧时劝人行事不要过分。
  • 心同止水形容心境平静,毫无杂念。同“心如止水”。
  • 言谈举止人的言语、举动、行为。
  • 以刑止刑犹以刑去刑。
  • 流言止于智者没有根据的话,传到有头脑的人那里就不能再流传了。形容谣言经不起分析。
  • 学无止境指学业上是没有尽头的,应奋进不息。
  • 以煎止燔用加热来制止燃烧。比喻处理方法不对,反而助长已成之势。
  • 不随以止不跟随别人而半途停止。
  • 举止娴雅娴:文雅。形容女子的姿态和风度娴静文雅。
  • 举止言谈行为举动和说话言论。指人的外在风度。
  • 高山仰止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 一噎止餐犹因噎废食。比喻要做的事情由于出了点小毛病或怕出问题就索性不去干。
  • 靡所底止指没有止境。
  • 浅尝辄止辄:就。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不深入钻研。
  • 绝薪止火绝:断绝;薪:柴草。断绝柴草,使火停止燃烧。比喻从根本上彻底解决问题。
  • 叹为观止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 以火止沸比喻处理方法不对,不但不能制止,反而助长已成的气势。同“以汤止沸”。
  • 心如止水形容心境平静,毫无杂念。
  • 吉祥止止第一个止字是留止的意思,第二个止字是助词。指喜庆。
  • 举止不凡举动不平凡。形容人的行为动作非同一般,与众不同。
  • 知足知止知道满足知道适可而止。
  • 戛然而止戛:象声词。形容声音突然终止。
  • 扬汤止沸把锅里开着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它凉下来不沸腾。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举止失措措:安放,放置。举动失常,不知如何办才好。
  • 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 望门投止投止:投宿。在窘迫中见有人家就去投宿。比喻情况急迫,来不及选择存身的地方。
  • 以杀止杀用严峻的法律禁止人犯法。
  • 举止大方举动不俗气,不做作。形容人行为动作不拘束,堂堂正正。
  • 抽薪止沸薪:柴草;沸:沸腾。抽掉锅底下的柴火,使锅里的水不再翻滚。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止沸益薪本欲止水沸腾,却反而在锅下加柴。比喻所做与本来愿望相反。
  • 止戈为武意思是武字是止戈两字合成的,所以要能止战,才是真正的武功。后也指不用武力而使对方屈服,才是真正的武功。
  • 纵风止燎用鼓风的方法灭火。比喻本欲消弭其事,却反而助长其声势。
  • 适可而止适可:恰好可以。到适当的程度就停下来,不要过头。
  • 止戈兴仁止:停止。仁:仁政。停止战争,施行仁政。
  • 漫无止境指永远不会停止或没有边际。
  • 饮鸩止渴鸩:传说中的毒鸟,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喝毒酒解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
  • 射像止啼比喻威名远震,使人畏服。
  • 为山止篑比喻功败垂成。
  • 止戈散马停用兵戈,放还战马,意指结束战争。
  • 止渴思梅犹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亦作“止渴望梅”。
  • 止谈风月止:只,仅。只谈风、月等景物。隐指莫谈国事。
  • 止于至善止:达到;至:最,极。达到极完美的境界。
  • 伊何底止不知将弄到什么地步为止,不堪设想的意思。同“伊于胡底”。
  • 投膏止火用油去浇灭火,火反而烧得更旺。比喻举措失当,适得其反。
  • 探观止矣用来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 止渴望梅犹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同“止渴思梅”。
  • 树欲静而风不止树想要静下来,风却不停地刮着。原比喻事情不能如人的心愿。现也比喻阶级斗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 叹观止矣用来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 说梅止渴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同“望梅止渴”。
  • 扇火止沸沸:沸腾,指水滚开。用扇风助长火势的办法来停止水沸腾。比喻采取的办法与希望达到的目的正好相反。
  • 欲言又止想说又停止不说。形容有难言的苦衷。
  • 永无止境止境:尽头。永远没有到头的时候。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补充纠错
  • 发号施令号:号令;施:发布。发布命令。现在也用来形容指挥别人。
  • 令人瞩目瞩:注视。使人注视。
  • 破家县令指横暴的地方官。
  • 抱令守律死守着律令,不知变通。
  • 朝令夕改早晨发布的命令,晚上就改了。比喻经常改变主张和办法,一会儿一个样。
  • 施号发令发布号令。
  • 五申三令三令五申。指再三告诫。
  • 急急如律令本是汉代公文用语,后来道士或巫师亦用于符咒的末尾。如同法律命令,必须立即遵照执行。
  • 令人注目注目:视线集中在一点上。指引起别人的重视。
  • 军令如山军事命令象山一样不可动摇。旧时形容军队中上级发布的命令,下级必须执行,不得违抗。
  • 利令智昏令:使;智:理智;昏:昏乱,神智不清。因贪图私利而失去理智,把什么都忘了。
  • 号令如山指军令严肃,不容更改。
  • 明法审令审:谨慎。申明法令,使人人遵守,谨慎发布命令,避免出现差错。
  • 令人齿冷齿冷:耻笑。比喻使人瞧不起。
  • 令人发指发指:头发竖起来,形容极为愤怒。使人头发都竖起来了。形容使人极度愤怒。
  • 令人切齿令:使;切齿:牙齿相磨切,表示极其愤恨。使人非常愤恨。
  • 下逐客令秦始皇曾下过逐客令,要驱逐从各国来的客卿。泛指主人赶走不受欢迎的客人。
  • 利令志惛因贪图私利而失去理智,把什么都忘了。同“利令智昏”。
  • 目使颐令用眼睛、用下巴指使人。形容自命尊贵,摆大架子。
  • 朝令暮改早晨发布的命令,晚上就改了。比喻经常改变主张和办法,一会儿一个样。
  • 令原之戚指兄、弟去世。
  • 善始令终做事情有好的开头,也有好的结尾。形容办事认真。同“善始善终”。
  • 发宪布令犹发号施令。
  • 政令不一发出的命令不统一。形容军务或政务混乱。
  • 令人喷饭形容事情或说话十分可笑。
  • 从令如流从令:服从命令;如流:好象流水向下,形容迅速。形容绝对服从命令。
  • 令人莫测形容情况复杂,使人无法推测。
  • 令人神往令:使,让;神往:心神向往。使人非常向往。
  • 挟天子以令天下挟制着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现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同“挟天子以令诸侯”。
  • 令人作呕呕:恶心,想吐。比喻使人极端厌恶。
  • 静言令色静:安静;令:和善。指用花言巧语和媚态来迷惑他人。
  • 三令五申令:命令;申:表达,说明。多次命令和告诫。
  • 谄词令色说奉承人家的话,扮作讨好人家的表情。
  • 令人捧腹捧腹:捂着肚子。让人捂着肚子。形容笑得很厉害。
  • 令人起敬使人产生敬意。
  • 逐客令秦始皇曾下令驱逐从各国来的客卿。后指主人赶走不受欢迎的客人为下逐客令。
  • 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 更令明号重新申明号令。说明贤明君主应当取信于民。
  • 挟天子以令诸侯挟制着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现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
  • 奉令承教奉:遵从;承:接受。遵从命令,接受指教。指完全按照别人的命令、意图去办事。
相关汉字解释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