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弃义倍信

qì yì bèi xìn
Double letter of abandonment
“弃义倍信”的成语拼音为:qì yì bèi xìn,注音:ㄑㄧˋ ㄧˋ ㄅㄟˋ ㄒㄧㄣˋ,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揭露、指责、谴责的场合,年代:古代成语,出处:战国·赵·荀况《荀子·强国》:“古者禹汤本义务信而天下治,桀纣弃义倍信而天下乱。”,基本解释:背离信义。指不讲道义,不守信用。倍,通“背”。,例句:《孟子·告子下》中说:“昔者秦穆公取少梁而不予筑,其人曰:‘弃义倍信,不予必筑。’穆公遂筑之。”意思是弃绝了原先的义气,并且背弃了之前的承诺。
拼音 qì yì bèi xìn
注音 ㄑㄧˋ ㄧˋ ㄅㄟˋ ㄒㄧㄣˋ
词性 作谓语、定语;用于揭露、指责、谴责的场合
英文 Double letter of abandonment
年代 古代成语
解释 背离信义。指不讲道义,不守信用。倍,通“背”。
出处 战国·赵·荀况《荀子·强国》:“古者禹汤本义务信而天下治,桀纣弃义倍信而天下乱。”
例句 《孟子·告子下》中说:“昔者秦穆公取少梁而不予筑,其人曰:‘弃义倍信,不予必筑。’穆公遂筑之。”意思是弃绝了原先的义气,并且背弃了之前的承诺。
补充纠错
上一个成语: 弃邪归正
下一个成语: 弃易求难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顺接) 补充纠错
  •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 不言而信旧指君子不用说什么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形容有崇高的威望。
  • 尽信书不如无书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
  • 笃信好学笃信:忠实地信仰。指对道德和事业抱有坚定的信心,勤学好问。
  • 美言不信信:信实,真实。词藻华美的言辞、文章,内容往往不真实。
  • 半信不信指不完全相信。
  • 深信不疑非常相信,没有一点怀疑。
  • 通风报信风:风声。把对立双方中一方的机密暗中告诉另一方。
  • 通风讨信犹言通风报信。把对立双方中一方的机密暗中告诉另一方。
  • 信口开喝比喻随口乱说一气。同“信口开合”。
  • 果于自信果:果敢。形容过分自信。
  •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指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
  • 抱柱之信用以表示坚守信约。
  • 信而好古信:相信;好:爱好。相信并爱好古代的东西。
  • 音信杳无没有一点消息。
  • 赏信罚明形容处理事情严格而公正。同“赏罚分明”。
  • 轻诺寡信轻易答应人家要求的,一定很少守信用。
  • 言必信,行必果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
  • 轻言寡信指说话轻率而缺少信用。
  • 履信思顺笃守信用,思念和顺。
  • 风信年华指女子二十四岁时。
  • 信口胡言随口乱说。指毫无根据、不负责任地瞎说。
  • 取信于民取得人民的信任。
  • 背义负信指背弃道义,不守信用。
  • 信以为真相信他是真的。指把假的当作真的。
  • 将信将疑将:且,又。有点相信,又有点怀疑。
  • 赏罚信明形容处理事情严格而公正。同“赏罚分明”。
  • 难以置信不容易相信。
  • 贪而无信贪婪而又不守信用。
  • 自信不疑相信自己,绝不怀疑。
  • 信手拈来信手:随手;拈:用手指捏取东西。随手拿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的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
  • 果刑信赏指赏罚严明。
  • 尾生之信尾生:古代传说中坚守信约的人,他为守约而甘心淹死。比喻只知道守约,而不懂得权衡利害关系。
  • 谓予不信如果以为我的话不真实。
  •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将:统率,指挥。比喻越多越好。
  • 云期雨信指男女约定幽会的日期。
  • 言行信果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同“言必信,行必果”。
  • 寡信轻诺轻易答应人家要求的,一定很少守信用。
  • 信笔涂鸦信:听凭,随意;信笔:随意书写;涂鸦:比喻字写得很拙劣,随便乱涂乱画。形容字写得很潦草。也常用作自谦之词。
  • 信步而行信:随意。无目的地随意行走。
  • 信而有征信:确实;征:征验,证据。可靠而且有证据。
  • 信而有证真实而有根据。
  • 善男信女佛教用语。原指皈依佛法的男女。后泛指信仰佛教的男男女女。
  • 信誓旦旦信誓:表示诚意的誓言;旦旦:诚恳的样子。誓言说得真实可信。
  • 花信年华花信:开花时期,花期。指女子的年龄到了二十四岁。也泛指女子正处年轻貌美之时。
  • 去食存信比喻宁可失去粮食而饿死,也要坚持信义。
  • 赏信罚必指该赏一定赏,该罚一定罚。
  • 信口开合比喻随口乱说一气。
  • 言而无信说话不算数,没有信用。
  • 言而有信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 诎寸信尺诎:通“屈”,屈服、折服。信:通“伸”。屈折一寸,伸长一尺。比喻舍弃小的毛病,伸张大的事理。亦作“诎寸伸尺”。
  • 信口开河比喻随口乱说一气。
  • 渺无音信指毫无消息。亦作“渺无音讯”。
  • 偏听偏信偏面地听了一方面的话就信以为真。多指处理事情的态度不公正。
  • 杳无信息一直得不到一点消息。
  • 杳无音信音信:消息,回信。没有一点消息。
  • 言而不信说话不讲信用。
  • 鱼书雁信泛指书信。
  • 信口雌黄信:任凭,听任;雌黄:即鸡冠石,黄色矿物,用作颜料。古人用黄纸写字,写错了,用雌黄涂抹后改写。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
  • 信口开呵比喻随口乱说一气。同“信口开合”。
  • 取信于人比喻取得别人的信赖。
  • 信马由缰信、由:听任。骑着马无目的地闲逛。比喻随便走走。也比喻无主见,随外力而转移。
  • 半信半疑有点相信,又有点怀疑。表示对真假是非不能肯定。
  • 陇头音信指寄往或来自远方的书信。
  • 偏信则暗偏信:只听信一方面的话;暗:糊涂。只听信一方面的话,就不能明辨是非。
  • 威信扫地威信:威望和信誉。威望、信誉全部丧失。比喻威望和信誉完全丧失。
  • 言信行果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同“言必信,行必果。”
  • 半疑半信有点怀疑,又有点相信。表示对真假是非不能肯定。
  • 孝悌忠信指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忠于君主,取信于朋友的封建社会的应具备的道德标准。
  • 信守不渝坚守信用不变。
  • 信言不美信:真实。美:美妙,漂亮。真实的话未经加工,所以不美妙动听。
  • 无征不信征:证据,验证。没有证据的话或事不可信。
  • 鸾音鹤信比喻仙界的音信。
  • 破除迷信原指从宗教迷信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现也指解放思想,扫除自卑感,树立敢想、敢说、敢干的新风格。
  • 讲信修睦修:建立;睦:和睦。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讲究信用,谋求和睦。
  • 卬首信眉信,通“伸”。昂首伸眉。形容意气昂扬,不随波逐流。
  • 民保于信指执政的人有信还要有义,才能受到人民拥护。
  • 信及豚鱼及:达到;豚:小猪。信用及于小猪和鱼那样微贱的东西。比喻信用非常好。
  • 疑信参半指半信半疑。
  • 韩信用兵,多多益办比喻越多越好。同“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 信赏必罚信:真实不欺。有功劳的一定奖赏,有罪过的一定惩罚。形容赏罚严明。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补充纠错
  • 绝仁弃义绝、弃:放弃。指放弃世俗倡导的仁义,回复到人的本性。这是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
  • 弃文就武放弃文业,改从武事。
  • 弃甲曳兵丢掉盔甲,拖着武器。形容打败仗狼狈逃跑的样子。
  • 弃甲丢盔形容打了败仗狼狈逃走的样子。
  • 弃明投暗指抛弃光明的、正确的,投向黑暗的、错误的道路。与“弃暗投明”意相反,亦作“背明投暗”。
  • 丢盔弃甲盔、甲:头盔和铠甲。跑得连盔甲都丢了。形容打败仗后逃跑的狼狈相。
  • 弃如敝屣敝:破烂的。屣:鞋。像扔破鞋一样扔掉。比喻毫不可惜地扔掉或抛弃。亦作“弃若敝屣”、“去如敝屣”、“如弃敝屣”。
  • 弃瑕取用指不计较缺点、过失而录用人才。
  • 弃邪从正指抛弃邪行,归向正道。
  • 弃道任术指统治者不行王道而行霸术。
  • 弃逆归顺指脱离叛军而归顺朝廷。
  • 弃瑕忘过指不追究缺点和过错。
  • 弃之可惜扔掉它未免可惜。
  • 彼弃我取别人摒弃的我拿来。指不与世人共逐名利而甘于淡泊。
  • 故旧不弃故旧:旧交,旧部下;弃:抛弃。不轻易抛弃老朋友、老部下。
  • 弃暗投明离开黑暗,投向光明。比喻在政治上脱离反动阵营,投向进步方面。
  • 弃旧图新抛弃旧的,谋求新的。多指由坏的转向好的,离开错误的道路走向正确的道路。
  • 弃旧迎新丢弃旧人,迎接新人。指爱情不专一。
  • 弃伪从真丢弃虚伪而追从真理。
  • 弃瑕录用原谅过去的过失,重新录用。
  • 人弃我取别人抛弃的东西我拾起来。原指商人廉价收买滞销物品,待涨价卖出以获取厚利,后用来表示不跟别人争,仍然有好处。
  • 匠门弃材能工巧匠废弃的材料。比喻无用的人。
  • 弃易求难丢掉容易的而寻求困难的。
  • 弃之如敝屐敝:破;屣:鞋。象扔破鞋一样把它扔掉。比喻毫不可惜地抛弃掉。
  • 敝盖不弃指破旧之物也自有其用。
  • 弃车走林比喻临阵脱逃。
  • 弃甲负弩丢弃铠甲,背起弓弩。形容战败。
  • 弃义倍信背离信义。指不讲道义,不守信用。倍,通“背”。
  • 黄锺毁弃比喻贤才不用。
  • 背恩弃义指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恩义。同“背恩忘义”。
  • 弃过图新抛弃过错,谋求更新。
  • 弃旧怜新怜:爱。多指男子抛弃旧宠,爱上新欢。
  • 弃琼拾砾比喻丢弃珍贵的而拾取无用的。琼,美玉;砾,瓦砾。
  • 弃文存质指不加文饰,保留本旨。
  • 弃本逐末弃:舍弃;逐:追求。古指丢弃农桑从事工商等其他事业。现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 弃短就长指舍弃短处而采用长处。
  • 弃恶从善丢弃邪恶行为去做好事。
  • 取长弃短吸取长处抛弃短处。
  • 弃好背盟抛弃友好,违背盟誓。
  • 前功皆弃功:功绩。皆:全部。弃:丢掉。以前取得的功劳全部丢掉了。亦作“前功尽弃”、“前功尽灭”。
  • 弃其馀鱼比喻节欲知足。
  • 见弃于人见:被;弃:遗弃,抛弃。被别人抛弃。
  • 弃之敝屣像扔掉破鞋一样把它抛弃。比喻毫不可惜。
  • 弃智遗身指不与人斗智争利,忘记自身的存在。
  • 逐末弃本追求细枝末节,舍弃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
  • 黄钟毁弃黄钟:黄铜铸的钟,我国古代音乐有十二律,阴阳各六,黄钟为阳六律的第一律;毁:毁坏;弃:抛弃。比喻贤人遭受摈斥。
  •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黄钟被砸烂并被抛置一边,而把泥制的锅敲得很响。比喻有才德的人被弃置不用,而无才德的平庸之辈却居于高位。
  • 弃本求末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同“弃本逐末”。
  • 弃短用长犹弃短就长。指舍弃短处而采用长处。
  • 弃情遗世犹言忘情脱俗。
  • 弃若敝屣敝:破;屣:鞋。象扔破鞋一样把它扔掉。比喻毫不可惜地抛弃掉。
  • 弃之度外指根本不放在心上。
  • 自暴自弃暴:糟蹋、损害;弃:鄙弃。自己瞧不起自己,甘于落后或堕落。
  • 敝帷不弃指破旧之物也自有用处。
  • 弃公营私丢弃公益,谋求私利。
  • 弃甲投戈指放下武器。表示投降。
  • 收成弃败趋附得势的人,轻视遭贬黜的人。
  • 弃同即异①指抛弃同姓同族而亲近异姓异族。②丢掉共同之说而接近新奇之说。
  • 绝圣弃智圣、智:智慧,聪明。弃绝聪明才智,返归天真纯朴。这是古代老、庄的无为而治的思想。
  • 弃书捐剑比喻胸怀大大志的人不屑于小事。
  • 全功尽弃功:功效,功绩;弃:丢掉。全部功效都丧失干净。
  • 背信弃义背:违背;信:信用;弃:扔掉;义:道义。违背诺言,不讲道义。
  • 弃末返本古指弃工商而务农桑。同“弃末反本”。
  • 曳兵弃甲拖着兵器,丢掉铠甲。形容打败仗逃跑时的狼狈相。
  • 黄钟长弃比喻贤才不用。同“黄锺毁弃”。
  • 自弃自暴指自甘堕落,不求进取。同“自暴自弃”。
  • 弃故揽新抛弃旧的,吸收新的。
  • 弃家荡产犹倾家荡产。全部家产都被弄光了。
  • 怜新弃旧怜:爱怜;弃:舍,抛。爱怜新的,抛掉旧的。多指喜爱新欢,冷落旧宠。
  • 弃末反本古指弃工商而务农桑。亦作“弃末返本”。
  • 捐忿弃瑕忿:怨恨。瑕:玉上的斑痕裂纹,比喻旧有的嫌隙。抛弃怨恨和嫌隙。指重归于好。
  • 遗簪弃舄指遗落在地的簪子鞋子。同“遗簪坠舄”。
  • 弃邪归正不再干坏事,走上正路。
  • 弃笔从戎犹投笔从戎。指文人弃文就武。
  • 弃甲倒戈丢弃铠甲,放下兵器。表示战败。
  • 前功尽弃功:功劳;尽:完全;弃:丢失。以前的功劳全部丢失。也指以前的努力全部白费。
  • 遗珠弃璧本指弃置不用的珍珠玉璧,比喻弃置不用的美好事物和优秀人才。
  • 不弃草昧草昧:原始,未开化。不嫌弃蒙昧无知的人。用作谦词。
  • 迎新弃旧指离开旧夫,再嫁新君。
  • 逐近弃远追求近的,舍弃远的。
  • 含垢弃瑕包容污垢,不责过失。形容宽宏大度。
  • 如弃敝屣丢掉无用的东西,一点也不可惜。
  • 抛戈弃甲丢掉武器,扔掉铠甲。形容军队被打得狼狈逃窜的情形。
  • 割须弃袍割掉胡须,丢掉外袍。形容战败落魄的样子。
  • 捐弃前嫌抛弃旧有的嫌隙。
  • 始乱终弃乱:淫乱,玩弄。先乱搞,后遗弃。指玩弄女性的恶劣行径。
  • 自甘暴弃指自甘堕落,不求进取。同“自暴自弃”。
相关汉字解释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