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求人不如求己

qiú rén bù rú qiú jǐ
It's better to ask for others than yourself
“求人不如求己”的成语拼音为:qiú rén bù rú qiú jǐ,注音:ㄑㄧㄡˊ ㄖㄣˊ ㄅㄨˋ ㄖㄨˊ ㄑㄧㄡˊ ㄐㄧˇ,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劝诫人,年代:古代成语,出处:《论语·卫灵公》:“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文子·上德》:“怨人不如自怨,求诸人不如求之己。”,基本解释:仰求别人,不如自己努力。,例句:明代·袁宏道《再对道崇孝义公论文多褒景福宜祐华士之力为不可夸亦男媒人矣言明矣》:“当今所求人者,使驷马者将行,犹宜稳重持重,示人之致力者,常曰:‘求人不如求己也。’”
拼音 qiú rén bù rú qiú jǐ
注音 ㄑㄧㄡˊ ㄖㄣˊ ㄅㄨˋ ㄖㄨˊ ㄑㄧㄡˊ ㄐㄧˇ
词性 作谓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英文 It's better to ask for others than yourself
年代 古代成语
解释 仰求别人,不如自己努力。
出处 《论语·卫灵公》:“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文子·上德》:“怨人不如自怨,求诸人不如求之己。”
例句 明代·袁宏道《再对道崇孝义公论文多褒景福宜祐华士之力为不可夸亦男媒人矣言明矣》:“当今所求人者,使驷马者将行,犹宜稳重持重,示人之致力者,常曰:‘求人不如求己也。’”
补充纠错
上一个成语: 求全之毁
下一个成语: 求仁得仁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顺接) 补充纠错
  • 事不关己事情同自己没有关系。
  • 推己及人用自己的心意去推想别人的心意。指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
  •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旧时指人不替自己打算,就会为天地所不容。
  • 瘠人肥己瘠:瘦,引申为悭吝;肥:胖,引申为贪婪。对待别人很吝啬,而自己却很贪婪。
  • 枉己正人枉:弯曲,不正;正:纠正。自己立脚不正,却要去纠正别人。
  • 成己成物自身有所成就,也要使自身以外的一切有所成就。
  • 舍己救人舍己:牺牲自己。不惜牺牲自己去救别人。
  • 瘠己肥人瘠:瘦,引申为约束;肥:胖,引申为宽大。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 以己之心,度人之心用自己的想法去推测别人的心思。
  • 小己得失小己:个人。指个人的得失。
  • 人己一视待别人象待自己一样。比喻待人没有私心。
  • 人一己百别人一次就做好或学会的,自己做一百次,学一百次。比喻以百倍的努力赶上别人。
  • 一己之见指一个人的意见。
  • 贵人贱己认为自己不如别人,表示谦虚。
  • 损己利人损害自己,使别人得利。
  • 克己奉公克己:约束自己;奉公:以公事为重。克制自己的私心,一心为公。
  • 奉公克己指严以律己,一心为公。
  • 各执己见各人都坚持自己的意见。
  • 行己有耻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 舍己为人舍弃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别人。
  •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认为事情与己无关,把它搁在一边不管。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四海之内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象邻居一样近。
  • 察己知人指情理之中的事情,察度自己,就可知之别人。
  • 以己度人度:揣度,推测。用自己的心思(多指不好的)去猜度别人。
  • 清身洁己指保持自身节操,身体力行。
  •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丝毫不为个人利益着想,一心一意做有利于他人的事情。
  • 各持己见持:抓住不放。各人都坚持自己的意见。
  • 谬托知己指假托为知心朋友。
  • 立身行己存身自立,行为有度。
  • 攫为己有攫:夺取。有强行手段夺取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
  • 正中己怀正合自己的心意。同“正中下怀”。
  • 利己损人为了使自己得到好处而损害别人利益。参见“损人利己”。
  • 以己之心,度人之腹用自己的想法去推测别人的心思。同“以己之心,度人之心”。
  • 审己度人审:审查;度:估量。先审查自己,再估量别人。
  • 洁己从公保持自身廉洁,一心奉行公事。同“洁己奉公”。
  • 量己审分估量自己,省察本分。
  • 虚己受人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
  •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给他人便利,他人也会给自己便利。
  • 损人利己损害别人,使自己得到好处。
  • 露才扬己露:显露;扬:表现。显露自己的才能。也比喻炫耀才能,表现自己。
  • 露己扬才显露自己的才能。也比喻炫耀才能,表现自己。同“露才扬己”。
  • 一己之私指个人的私心、私利。
  • 尊己卑人抬高自己,蔑视他人。形容自尊自大。
  • 身不由己由:听从。身体不由自己作主。
  •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要想人家不知道,除非自己不去做。指干了坏事终究要暴露。
  • 己饥己溺别人挨饿、落水就象自己挨饿、落水一样。旧时形容在位者关心人民疾苦。也比喻对别人的痛苦深表同情,并将解除别人的痛苦为己任。
  • 舍己从人舍:弃;从:顺。放弃自己的意见,服从众人的主张。
  • 度己以绳绳:纠正,约束。指一定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行为合乎法度。
  • 固执己见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
  • 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指一味助长别人的声势,而看不起自己的力量。
  • 知己知彼原意是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泛指对双方情况都很了解。
  • 据为己有将别人的东西拿来作为自己的。
  • 瞒心昧己昧:欺瞒。违背良心干坏事。
  • 各抒己见抒:抒发,发表。各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 诛锄异己诛:杀;锄:铲除。指消灭和清除在政治上反对自己或与自己意见不合的人。
  • 虚己以听形容接受意见的态度诚恳。
  • 逞己失众逞:放任。指由着性子胡来会失去众人的支持。
  • 孤行己意不接受别人的意见,固执地照自己的意见行事。
  •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要想人家不知道,除非自己不去做。指干了坏事终究要暴露。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欲:希望;勿:不要;施:施加。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 克己复礼克:克制。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
  • 严于律己律:约束。严格地约束自己。
  • 舍己为公为公共的利益而舍弃个人的利益。
  • 奉公正己奉行公事严格地约束自己。
  • 以天下为己任把国家的兴衰治乱作为自己的责任。
  • 推己及物用自己的心意去推想别人的心意。指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同“推己及人”。
  • 酒逢知己千杯少形容性情相投的人聚在一起总不厌倦。
  • 有己无人自私自利,只顾自己,不顾别人。
  • 直抒己见坦率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 先人后己首先考虑别人,然后想到自己。
  • 安分守己分:本分。规矩老实,守本分,不做违法的事。
  • 安份守己规矩老实,守本分,不做违法的事。
  • 损人害己既害了别人,又害了自己。
  • 克己慎行克己:克制自己;慎:谨慎。约束自己,小心做事。
  •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律:约束。对自己要求严格,待别人则很宽厚。
  • 舍己就人舍:弃;就:顺。放弃自己的意见,服从众人的主张。
  • 舍己芸人指看重别人,轻视自己。
  • 士死知己士:有才识的人。为了报答知己,不惜牺牲生命。亦作“士为知己者死”。
  • 盖不由己盖:承上文申说理由和原因;由:听命,顺从。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 知彼知己原意是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泛指对双方情况都很了解。
  • 昧己瞒心指违背自己的良心干坏事。
  • 洁己奉公保持自身廉洁,一心奉行公事。
  • 视为知己看成好朋友。
  • 孤行己见不接受别人的意见,固执地照自己的意见行事。
  • 排斥异己排挤、清除和自己意见不同或不属于自己集团派系的人。
  • 排除异己排挤、清除和自己意见不同或不属于自己集团派系的人。
  • 士为知己者死知己者:了解自己,信用自己的人。指甘愿为赏识自己、栽培自己的人献身。
  • 扬己露才露:显露;扬:表现。显露自己的才能。也比喻炫耀才能,表现自己。
  • 省身克己检查自身过失,克制自己非分之想。
  • 己溺己饥视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因此解除他们的痛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
  • 正己守道道:道德。端正自己,严格遵守道德标准。
  • 损人益己犹损人利己。损害别人,使自己得到好处。
  • 政由己出政令由一己发出。指把持大权,独断专行。
  • 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搬:移动。比喻本来想害别人,结果害了自己。自食其果。
  • 叨在知己叨:谦词,表示辱没他人,自觉惭愧;知己:友谊深厚的朋友。有愧于作为您的知己朋友。
  • 封己守残指固步自封,抱残守缺。
  • 独出己见见:见解、主张。与别人不同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四海之内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象邻居一样近。
  • 知己之遇遇:待遇。像对知己一样的待遇。形容受到赏识。
  • 损人肥己犹损人利己。损害别人,使自己得到好处。
  • 啬己奉公啬:节俭。自己节俭,尽力办好公共的事业。
  • 损人不利己损害别人对自己也没有好处。
  • 矜己自饰矜:夸耀;自饰:自己颂扬。夸耀称赞自己。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补充纠错
  • 草间求活草间:草野之中。形容只求眼前能马马虎虎活下去。
  • 予取予求予:我。原指从我这里取,从我这里求(财物)。后指任意索取。
  • 急于求成急:急切。急着要取得成功。
  • 拜鬼求神向鬼神叩拜祈祷,求其保佑。
  • 三求四告指再三求告。
  • 井中求火在水井里去寻求火。比喻方法或方向不对,根本达不到目的。
  • 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 梦寐以求寐:睡着。做梦的时候都在追求。形容迫切地期望着。
  • 食不求甘饮食不求甘美。形容生活节俭。
  • 求知若渴知:知识。探求知识像口渴想喝水一样迫切。形容求知愿望十分迫切。
  • 登木求鱼登:攀;木:树。爬到树上找鱼。比喻方向、方法不对,无法达到目的。
  • 买菜求益比喻争多赚少。
  • 暗室求物在没有光亮的房间寻找东西。比喻读书不得要领,难见成效。
  • 将本求财用本钱谋求利润。同“将本求利”。
  • 杀妻求将春秋时,吴起杀掉妻子以求得到鲁国的信任和重用。比喻为了追求名利而不惜做灭绝人性的事。
  • 一无所求指没有什么要求或需要。
  • 不求甚解甚:很,极。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 将本求利用本钱谋求利润。
  • 诛求无度敛取、需索财贿没有限度。
  • 贪求无已贪图利益,无满足的时候。同“贪求无厌”。
  • 精益求精精:完美,好;益:更加。好了还求更好。
  • 破柱求奸为不畏权贵,搜索坏人,以正国法的典故。
  • 契船求剑比喻拘泥成法,不知变通。后多作“刻舟求剑”。
  • 同恶相求坏人与坏人相互勾结。
  • 反求诸己求:追究,寻求;诸:“之于”的合成词。反过来追究自己。指从自己方面找原因。
  •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指将才难得。
  • 压雪求油比喻难以作到的事。
  • 弃易求难丢掉容易的而寻求困难的。
  • 求仁得仁求仁德便得到仁德。比喻理想和愿望实现。
  • 求忠出孝指寻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
  • 买静求安指息事宁人,以图安逸。
  • 死中求活指死中求生。
  •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要求立功,只希望没有错误。
  • 见弹求鸮看到弹丸,就想得到鸟的炙肉。比喻过早估计实效。
  • 求道于盲盲:盲人。向盲人问路。比喻向毫无所知的人请教。
  • 求益反损为了得到好处,反而招来祸害。
  • 励精求治振奋精神,尽力设法治好国家。
  • 见弹求鹗看到弹丸,就想得到鸟的炙肉。比喻过早估计实效。同“见弹求鸮”。
  • 同气相求比喻志趣相同的人自然结合在一起。
  • 死中求生在极危险的境地中努力挣扎以求生路。
  • 卖国求荣勾结投靠敌人,出卖国家的权益,谋求个人的富贵。
  • 披毛求疵故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
  • 未明求衣天没有亮就穿衣起床。形容勤于政事。
  • 见卵求鸡看到鸡蛋,就希求蛋化为鸡,而来司晨报晓。比喻言之过早。
  • 求马于唐肆到空无所有的市集去买马。比喻求非所求,必无所获。
  • 孜孜以求孜孜:勤勉的样子。不知疲倦地探求。
  • 敲冰求火敲开冰找火。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
  •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嘤:鸟鸣声。鸟儿在嘤嘤地鸣叫,寻求同伴的应声。比喻寻求志同道合的朋友。
  • 弃本求末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同“弃本逐末”。
  • 不求闻达闻:有名望;达:显达。不追求名誉和地位。
  • 声应气求应:应和,共鸣;求:寻找。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比喻志趣相投的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 千金用兵,百金求间极言用兵时离间对方的重要。
  • 有求必应只要有人请求帮助,就一定答应。
  • 发屋求狸拆除房屋以求捕得狸猫。比喻因小失大。
  • 求全责备求、责:要求;全、备:完备,完美。对人对事物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
  • 求全之毁毁:毁谤。一心想保全声誉,反而受到了毁谤。
  • 旁求俊彦旁:广;俊彦:才智过人的人。向各方面征求贤才。
  • 居无求安指不去一心追求安适舒服的居所。
  • 刻意求工工:精致、完好。用尽心思使文章或工艺品更精巧。
  • 供过于求供给的数量超过需要的数量。
  • 以求一逞逞:如愿,称心如意。指企图达到不正当的目的。
  • 却行求前指以倒退求前进,比喻方法不对,因而不可能达到目的。
  • 求大同,存小异一致寻求共同之处,保留不同意见。指不因个别分歧而影响主要方面的求得一致。
  • 求名夺利指追求名誉,争夺财利。
  • 无迹可求没有踪迹可以寻求。多指处事为文不着痕迹。同“无迹可寻”。
  • 衒玉求售比喻自夸其才以求任用或信任。同“衒玉自售”。
  • 割地求和割让土地,求得和平。
  • 同声相求指志趣相同者互相吸引、聚合。
  •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 卖国求利勾结投靠敌人,出卖国家的权益,谋求个人的富贵。同“卖国求荣”。
  • 自求多福求助自己比求助他人会得到更多的幸福。
  • 追根求源指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同“追本溯源”。
  • 委曲求全委曲:曲意迁就。勉强迁就,以求保全。也指为了顾全大局而让步。
  • 贪求无厌贪图利益,无满足的时候。
  • 寤寐求之比喻迫切地希望得到某种事物。
  • 摇尾求食老虎被关进笼圈里,向人摇尾巴求取食物。比喻人的地位降低,向人乞求。
  • 求田问舍舍:房子。多方购买田地,到处问询屋介。指只知道置产业,谋求个人私利。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
  • 求贤如渴慕求贤人,如渴思饮。形容求贤心情十分迫切。
  • 求之不得想找都找不到。原指急切企求,但不能得到。后多形容迫切希望得到。
  • 旁求博考多方搜求,广泛考证。
  • 隐居求志隐居不仕,以实现自己的志愿。
  • 以屈求伸屈:弯曲;伸:伸直伸展。用弯曲来求得向前伸展。比喻以退为进的策略。
  • 批毛求疵犹言吹毛求疵。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
  • 唯利是求以利为着眼点。指一心只顾谋取利益。同“唯利是视”。
  • 实事求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
  • 诛求无厌诛求:需索。指勒索诈取没完没了。
  • 缘木求鱼缘木:爬树。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
  • 死求百赖形容纠缠不休。同“死乞白赖”。
  • 求福禳灾禳:祈祷。祈求福运降临,消除灾害。
  • 求浆得酒浆:饮料。比喻所得过于所求。
  • 钻冰求火比喻徒劳无功。
  • 求贤若渴象口渴思饮那样访求贤士。形容罗致人才的迫切。
  • 规求无度规求:贪求;度:限度。一味贪求,没有限度。形容贪得无厌。
  • 舍近求远舍去近处的,追求远处的。形容做事走弯路。
  • 尺蠖求伸尺蠖:虫名,体长约二三寸,屈伸而行。尺蠖用弯曲来求得伸展。比喻以退为进的策略。
  • 不忮不求忮:嫉妒;求:贪求。指不妒忌,不贪得无厌。
  • 屈蠖求伸蠖:尺蠖,虫名,体长约二三寸,屈伸而行。尺蠖用弯曲来求得伸展。比喻以退为进的策略。
  • 责备求全犹言求全责备。
  • 溯流求源比喻寻究事物的起始演变。同“溯流穷源”。
  • 声求气应应:应和,共鸣;求:寻找。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比喻志趣相投的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 诛求不已指勒索,强取没完没了。同“诛求无已”。
  • 邀功求赏求取功劳和奖赏。
  • 死求白赖指不停地纠缠。
  • 求马于唐市到空无所有的市集去买马。比喻求非所求,必无所获。同“求马于唐肆”。
  • 掘室求鼠挖坏房子捉老鼠。比喻因小失大。
  • 求人不如求己仰求别人,不如自己努力。
  • 求神问卜迷信的人遇有疑难,求神鬼帮助,或靠卜卦解决。
  • 求生害仁指因谋求活命而有伤仁德。
  • 吹毛求疵求:找寻;疵:毛病。吹开皮上的毛寻疤痕。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
  • 洗垢求瘢垢:污垢;瘢:瘢痕。洗掉污垢来寻找瘢痕。比喻想尽办法挑剔别人的缺点。
  •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病久了才去寻找治这种病的干艾叶。比喻凡事要平时准备,事到临头再想办法就来不及。
  • 新益求新已经新了,还要求更新。
  • 卖友求荣出卖朋友以谋求名利、地位。
  • 声气相求指志同道合,意气相投。
  • 降格以求格:规格,标准。降低标准去寻求。
  • 求过于供需求多而供应量少。
  • 死里求生指在极其危险的境地中求取生存。
  • 求马唐肆唐:原指无壁之屋,引伸为空的;肆:铺子,这里指卖马的地方。到不是停马处去找马。比喻在什么也没有的地方寻求自己所需的东西。
  • 求亲靠友向亲友乞求帮助。
  • 求同存异求:寻求;存:保留;异:不同的。找出共同点,保留不同意见。
  • 求贤下士访求贤士且礼遇之。
  • 吹毛求瑕吹开皮上的毛寻疤痕。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
  • 舍身求法舍身:舍弃身体;求法:寻求佛法。原指佛教徒不惜牺牲自己,远道求经。后比喻为了追求真理而不惜牺牲自己。
  • 洗垢求瑕比喻想尽办法挑剔别人的缺点。同“洗垢求瘢”。
  • 避祸求福指避开灾祸而求取幸福。
  • 问舍求田只知道置产业。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
  • 惟利是求一心为利,别的什么都不顾。
  • 披毛求瑕故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同“披毛求疵”。
  • 诛求无已诛求:需索;已:停止。指勒索诈取没完没了。
  • 积本求原从根本上探求。
  • 蔓引株求顺着蔓寻根。比喻一网打尽。
  • 求亲告友请求亲友救济。
  • 舍本求末舍:舍弃;求:追求。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 同类相求指物之同类者互相聚合。
  • 敛怨求媚指因向上献媚,不顾人民怨恨而征收钱物。
  • 剖蚌求珠将蚌壳剖开,以取里面的珍珠。比喻求取贤良良的人材。
  • 远求骐骥骐骥:良马。到远方去寻求良马。比喻各处访求人材。
  • 求志达道指隐居以保全自己的意志,行义以贯彻自己的主张。是儒家一种理想的人生观。
  • 供不应求供:供给,供应;求:需求,需要。供应不能满足需求。
  • 蠖屈求伸蠖:昆虫名,行时屈伸其体。比喻人不遇时,则屈身求隐,待来日再展宏图。
  • 卖主求荣指出卖主人的利益以换取个人的荣华富贵。
  • 钻冰求酥酥:酥油,牛羊奶制成的食品。比喻想要的东西一定得不到。
  • 挂冠求去挂冠:把官帽挂起来。脱下官帽要求离去。比喻辞官归隐。
相关汉字解释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