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求志达道

qiú zhì dá dào
Aspire to the best
“求志达道”的成语拼音为:qiú zhì dá dào,注音:ㄑㄧㄡˊ ㄓˋ ㄉㄚˊ ㄉㄠˋ,词性: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儒家思想,年代:古代成语,出处:语本《论语·季氏》:“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基本解释:指隐居以保全自己的意志,行义以贯彻自己的主张。是儒家一种理想的人生观。,例句:《论语·学而篇》中有这样的一句话:“求志达道,学习勤奋。”这句话就是告诫人们要积极追求自己的志向和道路,勤奋学习。
拼音 qiú zhì dá dào
注音 ㄑㄧㄡˊ ㄓˋ ㄉㄚˊ ㄉㄠˋ
词性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儒家思想
英文 Aspire to the best
年代 古代成语
解释 指隐居以保全自己的意志,行义以贯彻自己的主张。是儒家一种理想的人生观。
出处 语本《论语·季氏》:“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
例句 《论语·学而篇》中有这样的一句话:“求志达道,学习勤奋。”这句话就是告诫人们要积极追求自己的志向和道路,勤奋学习。
补充纠错
上一个成语: 清闲自在
下一个成语: 求忠出孝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顺接) 补充纠错
  • 口碑载道口碑:比喻群众口头称颂象文字刻在碑上一样;载:充满;道:道路。形容群众到处都在称赞。
  • 鸣锣开道封建时代官吏出门时,前面开路的人敲锣喝令行人让路。比喻为某种事物的出现,制造声势,开辟道路。
  • 世道人心社会的风气,人们的思想。
  • 开锣喝道古代官吏出行时,衙役在前面敲锣,吆喝行人回避。亦比喻替人炫耀张扬。
  • 道傍之筑比喻无法成功的事。
  • 道貌凛然犹道貌岸然。指神态严肃,一本正经的样子。
  • 道微德薄道行和才能都很差。多作谦辞。
  • 班荆道旧指朋友相遇于途,铺荆坐地,共叙情怀。后泛指朋友相遇,共叙离情。亦作“班荆道故”。
  •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个人得道面仙,全家连鸡、狗也都随之升天。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得势。
  • 朝闻道,夕死可矣早晨闻道,晚上死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 道同契合犹言道合志同。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道:道义;寡:少。站在正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正义,必陷于孤立。
  • 安贫守道安于贫穷,恪守信仰。
  • 暴虐无道残暴狠毒,丧尽道义。
  • 小道消息指非经正式途径传播的消息。往往传闻失实,并不可靠。
  •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原意是宗教家告诫修行的人要警惕外界的诱惑。后比喻取得一定成就以后往往面临新的更大的困难。
  • 道高益安,势高益危益:更加;势:权势。道德越高尚,为人处事好,就越安全;权势越大,更容易滥用权力,刚愎自用,就越危险。
  • 背道而驰背:背向;道:道路;驰:奔跑。朝相反的方向跑去。比喻彼此的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
  • 道殣相枕道路上饿死的人到处都是。同“道殣相望”。
  • 天道人事天道:天理。人事:人力所能做到的事。天道人事不可违背。意谓大势所趋。
  • 卑卑不足道指卑微藐小,不值得一谈。
  • 道寡称孤指自封为王,称霸一方。
  • 一语道破道:说;破:揭穿。一句话就说穿了。
  • 道貌俨然犹道貌岸然。指神态严肃,一本正经的样子。
  • 道旁苦李比喻不被重视的人。
  • 道山学海道、学:学问。学识比天高比海深。形容学识渊博。
  • 饿殍载道饿殍:饿死的人;载道:满路都是。形容到处都是饿死的人。
  • 道学先生指思想、作风特别迂腐的读书人。
  • 明堂正道犹言正式;公开;堂堂正正。同“明公正气”。
  • 清宫除道清、除:洒水扫除;宫:古代房屋的通称。打扫房屋和道路。指准备迎接贵宾到来。
  • 守道安贫坚守正道,安于贫穷。旧时用来颂扬贫困而有节操的士大夫。
  • 卑不足道指卑微藐小,不值得一谈。
  • 左道旁门原指不正派的宗教派别。借指不正派的宗教派别。现泛指不正派的东西。
  • 微不足道微:细,小;足:值得;道:谈起。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
  • 不足为外人道不必跟外面的人说。现多用于要求别人不要把有关的事告诉其他的人。
  • 分道扬镳分路而行。比喻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
  • 仙风道格犹言仙风道骨。仙人的风度,道长的气概。形容人的风骨神采与众不同。
  • 昏庸无道糊涂平庸,凶狠残暴,不讲道义,多用指糊涂无能且残暴凶狠的帝王。
  • 家道从容指家庭生活条件充裕。
  • 天道好还旧指恶有恶报。
  • 道东说西指乱加谈论。同“道西说东”。
  • 道高望重犹言德高望重。
  • 谋道作舍造房子请教路人。比喻人多嘴杂,意见纷纷,办不成事。
  • 弃道任术指统治者不行王道而行霸术。
  • 热肠古道热肠:热心肠;古道:上古时代的风俗习惯,形容厚道。指待人真诚、热情。
  • 道听耳食对传闻之辞不加去取,盲目轻信。
  • 道傍筑室比喻杂采各家之说。亦比喻无法成功的事。
  • 不可胜道无法尽说。极言其多。
  • 道长争短指评论好坏是非。
  • 羊肠鸟道形容山路狭窄,曲折而险峻。
  • 道高魔重形容法力高强。
  • 倍道兼行倍、兼:加倍;道:指行程。每天加倍行进,一天走两天的路程。形容加速急行。
  • 道义之交交:交情,友谊。有道德有正义感的交往和友情。指互相帮助,互相支持的朋友。
  • 荒淫无道荒淫:淫乱无度,贪恋酒色。无道:不讲或不行道义。多指君主生活糜烂,重用奸佞,残害忠良,奴役百姓。
  • 天道无亲亲:亲近。公正,不偏不倚。
  • 安贫乐道道:主张,思想。安于贫穷,以坚持自己的信念为乐。旧时士大夫所主张的为人处世之道。
  • 家道消乏家道:家境,家庭经济情况。消乏:贫困,空乏。家境贫寒,经济空乏。
  • 道不同不相为谋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
  • 悲声载道指哀伤呼叫之声充满道路。形容苦难深重。
  • 道不相谋指思想志向不同的人不会在一起共事。
  • 久归道山早已去世。道山,传说中的仙山。旧时称人死为归道山。
  • 问十道百犹言问一答十。形容所知甚多或口齿伶俐。
  • 道远知骥,世伪知贤骥:良马。路途遥远才可以辨别良马,世间的虚伪狡诈才能鉴别贤才。比喻经过长久的磨练,才能看出人的优劣。
  • 道在人为犹言事在人为。
  •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 老罴当道比喻猛将镇守要塞。
  • 能说惯道形容人口才好,很会讲话。
  • 鸣锣喝道封建时代官吏出门时,前面开路的人敲锣喝令行人让路。比喻为某种事物的出现,制造声势,开辟道路。
  • 乐道安贫道:信念;乐道:以守道为乐;安贫:安于贫困。处在贫困的境地中,仍以守道作乐趣。
  • 道边苦李比喻庸才,无用之才。
  • 逢山开道形容不畏艰险,在前开路。常与“遇水叠桥”连用。
  • 就正有道向有学问和有道德的人请求指正。
  • 甘贫乐道甘贫:情愿受贫困;乐道:乐于守道。甘于受贫,乐于守道。是儒家所倡导的处世态度。
  • 离经畔道①指思想、言行背离儒家经典和规范。②指背离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和行为规范。
  • 古道热肠古道:上古时代的风俗习惯,形容厚道;热肠:热心肠。指待人真诚、热情。
  • 壶浆塞道壶浆:以壶盛着酒浆;塞道:挤满道路。形容群众欢迎自己所拥护的军队的场面。
  • 津津乐道津津:兴趣浓厚的样子;乐道:喜欢谈讲。很有兴趣地说个不停。
  • 倍道而进倍:加倍;道:行程。形容加快速度前进。
  • 倍道而行加快速度,一天走两天的行程。
  • 师严道尊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后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
  • 乐道好古以守道为乐,喜爱古制。
  • 怨声载道载:充满。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形容人民群众普遍强烈不满。
  • 独行其道道:信念、主张。独自去实现自己的主张。
  • 岸然道貌指严肃的神态。
  • 大逆不道逆:叛逆;道:指封建道德;不道:违反封建道德。旧时统治阶级对破坏封建秩序的人所加的重大罪名。
  •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拿;治:惩处。用别人的办法来惩治别人。
  • 太丘道广太丘:东汉陈寔,曾为太丘长,世称陈太丘。指交游甚广。
  • 道德文章指思想品德和学识学问。
  • 羊肠小道曲折而极窄的路(多指山路)。
  • 日暮道远比喻处境十分困难,到了末日。也形容穷困到极点。同“日暮途远”。
  • 作舍道边在路旁筑室,和过路人商量。比喻各有各的说法,事情没法做成功。
  • 作舍道旁比喻众说纷纭,事情难成。
  • 说东道西说东家,讲西家。形容没有中心地随意说。
  • 会道能说形容很会讲话。同“能说会道”。
  • 道尽涂殚涂:通“途”;殚:尽。到了无路可走的境地。比喻穷途没路,末日来临。
  • 枉道事人枉:违背;道:正道;事:侍奉。原指不按正道事奉国君。后泛指不择手段取悦于人。
  • 北道主人北道上接待过客的主人。与“东道主人”同义。
  • 两道三科说三道四,花言巧语。
  • 东道之谊东道:主人。谊:情谊。指主人的情谊。
  • 东道主人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同“东道主”。
  • 黄道吉日迷信的人认为可以办事的吉利日子。
  • 胡说乱道乱编瞎说,胡说八道。
  • 道傍苦李比喻庸才,无用之才。同“道边苦李”。
  • 旁门左道原指不正派的宗教派别。借指不正派的学术派别。现泛指不正派的东西。
  • 要言妙道要:重要,中肯;妙:神妙,深微。中肯的名言,深微的道理。
  • 称奇道绝觉得奇怪难得。
  • 尊师重道道:指教师指引的应该遵循的道理,也指教师传授的知识。尊敬师长,重视老师的教导。
  • 嫌长道短犹苛求责备。
  • 生财有道原指生财有个大原则,后指搞钱很有办法。
  • 离经叛道离:背离,不遵守。原指违反封建统治阶级所尊奉的经典和教条。现泛指背离占主导地位的理论或学说。
  • 说短道长说长处,讲短处。形容议论别人的好坏是非。
  • 说今道古从今到古无所不谈,无不评论。
  • 问道于盲向瞎子问路。比喻向什么也不懂的人请教,不解决问题。
  • 假道灭虢假:借;道:道路;虢:春秋时诸侯国,在今山西平陆及河南三门峡一带。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
  • 假眉三道方言。装模作样。
  • 霞光万道形容日出日落时霞光散射的美丽景象。也形容某种珍宝放出耀眼的光辉。
  • 拆白道字把一个字拆成一句话的一种文字游戏。
  • 道尽涂穷指无路可走,陷于绝境。
  • 道殣相望殣:饿死。道路上饿死的人到处都是。
  • 道殣相属道路上饿死的人到处都是。同“道殣相望”。
  • 道路以目在路上遇到不敢交谈,只是以目示意。形容人民对残暴统治的憎恨和恐惧。
  • 道听途说道、途:路。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 道头会尾说个开头就知道结果。形容思维敏捷、悟性好。同“道头知尾”。
  • 道远日暮暮:太阳落山。道路很遥远,而且太阳西沉了。比喻还有很多事要做,可时间不多了。
  • 东道主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 天道宁论指天道福善惩恶之说难以凭信。
  • 失道寡助道:道义;寡:少。做事违反正义的人,一定得不到别人的支持和帮助。
  • 胡说八道没有根据或没有道理地瞎说。
  • 师道尊严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后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
  • 数黄道白背后乱加评论,肆意诽谤别人。同“数黄道黑”。
  • 旁门小道犹旁门左道。泛指不正派的东西。
  • 逆道乱常指违背道德纲常。
  • 尊师贵道尊敬师长,尊重其所传之道。
  • 妙言要道妙:神妙,深微;要:重要,中肯。中肯的名言,深微的道理。
  • 文武之道指周文王、周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
  • 文以载道载:装载,引伸为阐明;道:道理,泛指思想。指文章是为了说明道理的。
  • 贫而乐道家境贫穷,却以获得知识、懂得道理为乐事。
  • 鸟道羊肠狭险典折的山路。
  • 道不举遗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形容社会风气好。同“道不拾遗”。
  • 道不拾遗遗:失物。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形容社会风气好。
  • 道弟称兄朋友间以兄弟相称,表示关系亲密。
  • 道而不径道:走路。径:小路。走路要走大路而不走小路,以免遇到危险。
  • 道高德重道德高尚,很有威信。
  • 康庄大道康庄:平坦,通达。宽阔平坦,四通八达的大路。比喻美好的前途。
  • 夫子自道指本意是说别人好处,而事实上却正道着了自己。也用在不好的一面,意思是指摘别人,却正指摘了自己。
  • 进道若蜷指前进之道反若后退。同“进道若退”。
  • 兵行诡道兵:用兵;行:使用;诡:欺诈;道:方法。用兵可以运用诡异和诈伪的战法。
  • 提名道姓提、道:说。直呼他人姓名,对人不够尊敬。
  • 道尽途殚指无路可走,陷于绝境。
  • 豺狼横道横道:横在道路中间。比喻坏人当权。
  • 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就用那个人对付别人的办法返回来对付那个人自己。
  • 道头知尾说个开头就知道结果。形容思维敏捷、悟性好。
  • 道无拾遗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形容社会风气好。同“道不拾遗”。
  • 伯道无儿伯道:邓伯道。旧时对他人无子的叹息。
  • 得道多助指符合道义者则能得到多数人的帮助。
  • 一子悟道,九族生天犹言一子出家,九祖升天。借喻一人得势,全家沾光。
  • 一反其道一:整个,完全;反:相反;其:他的;道:轨道。完全与以前的轨道相反。
  • 数黄道黑数落着黄的又说着黑的。形容说话罗索,东拉西扯。
  • 惨无人道惨:狠毒,残暴。残酷狠毒到极点,如野兽一样。
  • 大逆无道封建时代称犯上作乱等重大罪行。
  • 目击道存眼光一接触便知“道”之所在。形容悟性好。
  •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魔:恶鬼;道:道行,道法。比喻正义始终压倒邪恶。
  • 说长道短议论别人的好坏是非。
  • 阳关大道原指古代经过阳关通向西域的大道,后泛指宽阔的长路,也比喻光明的前途。
  • 言语道断原为佛家语,指意义深奥微妙,无法用言辞表达。后指不能通过交谈、谈判的方法解决问题。
  • 说黑道白比喻对人对事任意评论。
  • 遗风古道前代留传下来的淳厚古朴的风尚。
  • 倍道兼进倍:加倍;道:行程。形容加快速度行进。
  • 四至八道旧时标志土地界域的用语。表示四面八方所到之处及通往的道路。
  • 中庸之道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
  • 道尽途穷道、途:路。走到路的尽头。形容无路可走,面临末日。
  • 道听涂说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 渺不足道非常微小,不值得一谈。
  • 道西说东指乱加谈论。
  • 道远知骥骥:千里马。路途遥远才可以辨别良马。比喻经过长久的锻练,才能看出人的优劣。
  • 道在屎溺比喻道之无所不在。
  • 神道设教神道:本指天教,即神明之理,后指关于鬼神祸福之说。利用鬼神迷信作为教育手段。
  • 胡言乱道犹胡言乱语。指没有根据,不符实际的瞎说,或说胡话。
  • 长安道上长安:古都名,在今陕西西安西北。旧喻名利场所。
  • 天公地道形容十分公平合理。
  • 公道合理指处理事情公正符合情理。同“公平合理”。
  • 乐道忘饥指醉心于圣道。
  • 仁义道德泛指旧时鼓吹的道德规范。
  • 霸道横行犹言横行霸道。指依仗权势为非作歹。
  • 神谋魔道犹神差鬼使。好象有鬼神在支使着一样,不自觉地做了原先没想到要做的事。
  • 途途是道指头头是道。说话或做事很有条理。
  •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文、武:指周文王和周武王。意思是宽严相结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现用来比喻生活的松紧和工作的劳逸要合理安排。
  • 顺道者昌,逆德者亡符合道德的就可以昌盛,违逆道德的就遭到灭亡。同“顺德者昌,逆德者亡”。
  • 经邦论道指治理国家,谈论治国之道。比喻位居高层。
  • 筑室道谋筑:建造;室:房屋;道谋:与过路的人商量。比喻做事自己没有主见,缺乏计划,一会儿听这个,一会儿听那个,终于一事无成。
  • 道不同,不相为谋比喻志趣不同的人不会在一起共事。
  • 道存目击一个人具有深厚的道德修养,人们只需一接触便能感受得到。
  • 饿莩载道莩:饿死的人。载道:满路。满路都是因饥饿而死的人的尸体。形容饥荒灾祸严重,人民大量死于饥寒的惨状。同“饿殍载道”、“饿殍满道”。
  • 邪门歪道指不正当的门路、手段或不正经的事情。
  • 中道而废中道:中途。半路就停止了。
  • 横行霸道横行:行动蛮横仗势做坏事;霸道:蛮不讲理。依仗权势为非作歹。
  • 豺狼当道当道:横在道路中间。比喻坏人当权。
  • 饿殍满道殍:饿死的人。满路都是因饥饿而死的人的尸体。形容饥荒灾祸严重,人民大量死于饥寒的惨状。
  • 道同义合犹言道合志同。
  • 论道经邦研究治国之道,以经营治理国家。
  • 论短道长议论别人的是非好坏。同“论长说短”。
  • 不近道理不近人情,不讲道理。
  • 何足道哉足:值得。哪里值得谈起呢?表示不值一提,带有轻蔑之意。
  • 绝口不道绝口:闭口。指闭口不谈。
  • 其道亡繇找不到门径;无法办到。亦作“其道无由”。
  • 胡诌乱道胡诌,随意胡说。
  • 头头是道本为佛家语,指道无所不在。后多形容说话做事很有条理。
  • 乐道安命乐守正道而安于天命。
  • 指名道姓明确指出姓和名。
  • 歪门邪道指不正当的门径。也比喻坏主意。
  • 旁门邪道泛指不正派的东西。同“旁门左道”。
  • 明公正道犹言正式;公开;堂堂正正。同“明公正气”。
  • 市道之交指买卖双方之间的关系。比喻人与人之间以利害关系为转移的交情。
  • 嫌好道歉说好道坏。指挑剔苛求。
  • 筑舍道傍傍:通“旁”。在路旁盖房子,同路人讨论事情。比喻人多口杂,办不成事。
  • 躬耕乐道躬:亲自;道:圣贤之道。亲自耕种,乐于信守圣贤之道。指过隐居生活。
  • 家道小康家道:家境;小康:中等水平。家庭经济比较宽裕。
  • 家道中落家业衰败,境况没有从前富裕。
  • 道不掇遗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形容社会风气好。同“道不拾遗”。
  • 颂声载道赞颂之声充满道路。极言称赞者多。
  • 生财之道发财的门路。
  • 班荆道故班:铺开;道:叙说。用荆铺在地上坐在上面谈说过去的事情。形容老朋友在路上碰到了,坐下来谈谈别后的情况。
  • 道大莫容原指孔子之道精深博大,所以天下容纳不了他。后用以正确的道理不为世间所接受。
  • 道骨仙风指有得道者及仙人的气质神采。
  • 邪魔歪道指不正当的言行或途径。
  • 邪魔外道佛教用语。指妨害正道的邪说和行为。比喻不符合正统思想的主张或教义。也比喻妖精鬼怪或品行不端的人。
  • 说千道万道:说。指各种各样的说法。后用来形容话说的很多。亦作“说一千道一万”。
  • 说三道四形容不负责任地胡乱议论。
  • 说是道非评说是非。也指搬弄口舌。同“说是谈非”。
  • 直道而行比喻办事公正。
  • 夸强道会会:能。夸耀自己能力强、本事大。亦作“夸强说会”。
  • 拆牌道字把一个字拆成一句话的一种文字游戏。同“拆白道字”。
  • 道貌岸然道貌:正经严肃的容貌;岸然:高傲的样子。指神态严肃,一本正经的样子。
  •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指刘邦将从汉中出兵攻项羽时,故意明修栈道,迷惑对方,暗中绕道奔袭陈仓,取得胜利。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
  • 胡说白道犹言胡说八道。没有根据或没有道理地瞎说。
  • 能说会道形容很会讲话。
  • 再作道理指另行打算或另想办法。同“再做道理”。
  • 束装就道整好行装走上旅途。
  • 仆仆道途奔走于道路。形容途中劳顿。
  • 正己守道道:道德。端正自己,严格遵守道德标准。
  • 数东瓜,道茄子形容说话罗唆,没完没了。
  • 旁门外道原指不正派的宗教派别。借指不正派的学术派别。现泛指不正派的东西。
  • 轻车熟道比喻事情又熟悉又容易。同“轻车熟路”。
  • 重逆无道大逆不道,行事不循理。
  • 道长论短指评论好坏是非。
  • 说白道黑比喻对人对事任意评论。同“说白道绿”。
  • 狐媚魇道指行为妖邪。
  • 邪魔怪道犹言邪魔歪道。指不正当的言行或途径。
  • 进道若退指前进之道反若后退。
  • 打家截道指到人家里和在路上抢夺财物。
  • 仙风道骨骨:气概。仙人的风度,道长的气概。形容人的风骨神采与众不同。
  • 论长道短议论别人的是非好坏。
  • 孔孟之道孔:孔子;孟:孟子。指儒家学说。
  • 其道无由找不到门径;无法办到。同“其道亡繇”。
  • 正明公道指正大光明。
  • 乐道遗荣乐守圣贤之道而抛弃荣华富贵。
  • 蚕丛鸟道指险绝的山路。
  • 六道轮回佛教语,六道: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和地狱道。指众生轮回的六大去处,即在这六道中轮回生死。
  • 嫌好道恶说好道坏。指挑剔苛求。
  • 反经合道虽违背常道,但仍合于义理。同“反经合义”。
  • 同日而道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同“同日而论”。
  • 反其道而行之其:他的;道:方法,办法。采取同对方相反的办法行事。
  • 说黄道黑比喻对人对事任意评论。
  • 说亲道热说亲切热情的话。用来形容只在口头上亲热。
  • 养生之道指修养身心,以期保健延年的方法。
  • 替天行道代上天主持公道。封建社会里农民起义多以此作为动员、组织群众的口号。
  • 卷甲倍道卷起铠甲,急速前进。
  • 盗亦有道道:道理。盗贼也有他们的那一套道理。
  • 神眉鬼道形容花样多,有些神秘莫测。
  • 世道人情泛指社会的道德风尚和人们的思想情感等。同“世道人心”。
  • 任重道远任:负担;道:路途。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 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就用那个人对付别人的办法返回来对付那个人自己。
  • 怀道迷邦犹言怀宝迷邦。旧指有才德而不出来为国家效力。
  • 说白道绿比喻对人对事任意评论。
  • 说古道今从今到古无所不谈,无不评论。形容话题广泛。同“说古谈今”。
  • 坐而论道坐着空谈大道理。指口头说说,不见行动。
  • 再做道理指另行打算或另想办法。
  • 称兄道弟朋友间以兄弟相称。形容关系亲密。
  • 嫌好道歹形容嫌恶,挑剔。
  • 山阴道上,应接不暇山阴道:在会稽城西南郊外,那里风景优美。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看不胜看。后用下句比喻来往的人多,应接不过来。
  • 进道若踡指前进之道反若后退。同“进道若退”。
  • 题名道姓犹指名道姓。指对人不尊敬。
  • 称孤道寡孤、寡:古代帝王自称。指自封为王。也比喻狂妄地以首领自居。
  • 称雨道晴比喻说话说不到一块。
  • 遵道秉义犹言遵守道义。
  • 仙风道气犹仙风道骨。仙人的风度,道长的气概。形容人的风骨神采与众不同。
  • 传道受业受:通“授”。传授道理,教授学业。
  • 任重道悠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同“任重道远”。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补充纠错
  • 草间求活草间:草野之中。形容只求眼前能马马虎虎活下去。
  • 予取予求予:我。原指从我这里取,从我这里求(财物)。后指任意索取。
  • 急于求成急:急切。急着要取得成功。
  • 拜鬼求神向鬼神叩拜祈祷,求其保佑。
  • 三求四告指再三求告。
  • 井中求火在水井里去寻求火。比喻方法或方向不对,根本达不到目的。
  • 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 梦寐以求寐:睡着。做梦的时候都在追求。形容迫切地期望着。
  • 食不求甘饮食不求甘美。形容生活节俭。
  • 求知若渴知:知识。探求知识像口渴想喝水一样迫切。形容求知愿望十分迫切。
  • 登木求鱼登:攀;木:树。爬到树上找鱼。比喻方向、方法不对,无法达到目的。
  • 买菜求益比喻争多赚少。
  • 暗室求物在没有光亮的房间寻找东西。比喻读书不得要领,难见成效。
  • 将本求财用本钱谋求利润。同“将本求利”。
  • 杀妻求将春秋时,吴起杀掉妻子以求得到鲁国的信任和重用。比喻为了追求名利而不惜做灭绝人性的事。
  • 一无所求指没有什么要求或需要。
  • 将本求利用本钱谋求利润。
  • 诛求无度敛取、需索财贿没有限度。
  • 贪求无已贪图利益,无满足的时候。同“贪求无厌”。
  • 精益求精精:完美,好;益:更加。好了还求更好。
  • 破柱求奸为不畏权贵,搜索坏人,以正国法的典故。
  • 契船求剑比喻拘泥成法,不知变通。后多作“刻舟求剑”。
  • 同恶相求坏人与坏人相互勾结。
  • 反求诸己求:追究,寻求;诸:“之于”的合成词。反过来追究自己。指从自己方面找原因。
  • 不求甚解甚:很,极。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指将才难得。
  • 压雪求油比喻难以作到的事。
  • 弃易求难丢掉容易的而寻求困难的。
  • 求仁得仁求仁德便得到仁德。比喻理想和愿望实现。
  • 求忠出孝指寻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
  • 买静求安指息事宁人,以图安逸。
  • 死中求活指死中求生。
  • 见弹求鸮看到弹丸,就想得到鸟的炙肉。比喻过早估计实效。
  • 求道于盲盲:盲人。向盲人问路。比喻向毫无所知的人请教。
  • 求益反损为了得到好处,反而招来祸害。
  • 励精求治振奋精神,尽力设法治好国家。
  • 同气相求比喻志趣相同的人自然结合在一起。
  • 死中求生在极危险的境地中努力挣扎以求生路。
  • 卖国求荣勾结投靠敌人,出卖国家的权益,谋求个人的富贵。
  •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要求立功,只希望没有错误。
  • 披毛求疵故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
  • 未明求衣天没有亮就穿衣起床。形容勤于政事。
  • 见卵求鸡看到鸡蛋,就希求蛋化为鸡,而来司晨报晓。比喻言之过早。
  • 求马于唐肆到空无所有的市集去买马。比喻求非所求,必无所获。
  • 见弹求鹗看到弹丸,就想得到鸟的炙肉。比喻过早估计实效。同“见弹求鸮”。
  •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嘤:鸟鸣声。鸟儿在嘤嘤地鸣叫,寻求同伴的应声。比喻寻求志同道合的朋友。
  • 弃本求末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同“弃本逐末”。
  • 不求闻达闻:有名望;达:显达。不追求名誉和地位。
  • 声应气求应:应和,共鸣;求:寻找。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比喻志趣相投的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 发屋求狸拆除房屋以求捕得狸猫。比喻因小失大。
  • 求全之毁毁:毁谤。一心想保全声誉,反而受到了毁谤。
  • 旁求俊彦旁:广;俊彦:才智过人的人。向各方面征求贤才。
  • 孜孜以求孜孜:勤勉的样子。不知疲倦地探求。
  • 居无求安指不去一心追求安适舒服的居所。
  • 刻意求工工:精致、完好。用尽心思使文章或工艺品更精巧。
  • 供过于求供给的数量超过需要的数量。
  • 敲冰求火敲开冰找火。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
  • 以求一逞逞:如愿,称心如意。指企图达到不正当的目的。
  • 千金用兵,百金求间极言用兵时离间对方的重要。
  • 有求必应只要有人请求帮助,就一定答应。
  • 求大同,存小异一致寻求共同之处,保留不同意见。指不因个别分歧而影响主要方面的求得一致。
  • 求名夺利指追求名誉,争夺财利。
  • 求全责备求、责:要求;全、备:完备,完美。对人对事物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
  • 无迹可求没有踪迹可以寻求。多指处事为文不着痕迹。同“无迹可寻”。
  • 衒玉求售比喻自夸其才以求任用或信任。同“衒玉自售”。
  • 割地求和割让土地,求得和平。
  • 卖国求利勾结投靠敌人,出卖国家的权益,谋求个人的富贵。同“卖国求荣”。
  • 自求多福求助自己比求助他人会得到更多的幸福。
  • 追根求源指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同“追本溯源”。
  • 委曲求全委曲:曲意迁就。勉强迁就,以求保全。也指为了顾全大局而让步。
  • 贪求无厌贪图利益,无满足的时候。
  • 寤寐求之比喻迫切地希望得到某种事物。
  • 摇尾求食老虎被关进笼圈里,向人摇尾巴求取食物。比喻人的地位降低,向人乞求。
  • 却行求前指以倒退求前进,比喻方法不对,因而不可能达到目的。
  • 求贤如渴慕求贤人,如渴思饮。形容求贤心情十分迫切。
  • 求之不得想找都找不到。原指急切企求,但不能得到。后多形容迫切希望得到。
  • 以屈求伸屈:弯曲;伸:伸直伸展。用弯曲来求得向前伸展。比喻以退为进的策略。
  • 同声相求指志趣相同者互相吸引、聚合。
  •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 批毛求疵犹言吹毛求疵。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
  • 唯利是求以利为着眼点。指一心只顾谋取利益。同“唯利是视”。
  • 实事求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
  • 诛求无厌诛求:需索。指勒索诈取没完没了。
  • 缘木求鱼缘木:爬树。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
  • 死求百赖形容纠缠不休。同“死乞白赖”。
  • 求福禳灾禳:祈祷。祈求福运降临,消除灾害。
  • 求浆得酒浆:饮料。比喻所得过于所求。
  • 钻冰求火比喻徒劳无功。
  • 求田问舍舍:房子。多方购买田地,到处问询屋介。指只知道置产业,谋求个人私利。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
  • 求贤若渴象口渴思饮那样访求贤士。形容罗致人才的迫切。
  • 旁求博考多方搜求,广泛考证。
  • 规求无度规求:贪求;度:限度。一味贪求,没有限度。形容贪得无厌。
  • 舍近求远舍去近处的,追求远处的。形容做事走弯路。
  • 不忮不求忮:嫉妒;求:贪求。指不妒忌,不贪得无厌。
  • 屈蠖求伸蠖:尺蠖,虫名,体长约二三寸,屈伸而行。尺蠖用弯曲来求得伸展。比喻以退为进的策略。
  • 责备求全犹言求全责备。
  • 声求气应应:应和,共鸣;求:寻找。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比喻志趣相投的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 诛求不已指勒索,强取没完没了。同“诛求无已”。
  • 死求白赖指不停地纠缠。
  • 求马于唐市到空无所有的市集去买马。比喻求非所求,必无所获。同“求马于唐肆”。
  • 掘室求鼠挖坏房子捉老鼠。比喻因小失大。
  • 求神问卜迷信的人遇有疑难,求神鬼帮助,或靠卜卦解决。
  • 求生害仁指因谋求活命而有伤仁德。
  • 吹毛求疵求:找寻;疵:毛病。吹开皮上的毛寻疤痕。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
  • 尺蠖求伸尺蠖:虫名,体长约二三寸,屈伸而行。尺蠖用弯曲来求得伸展。比喻以退为进的策略。
  • 洗垢求瘢垢:污垢;瘢:瘢痕。洗掉污垢来寻找瘢痕。比喻想尽办法挑剔别人的缺点。
  •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病久了才去寻找治这种病的干艾叶。比喻凡事要平时准备,事到临头再想办法就来不及。
  • 新益求新已经新了,还要求更新。
  • 溯流求源比喻寻究事物的起始演变。同“溯流穷源”。
  • 卖友求荣出卖朋友以谋求名利、地位。
  • 声气相求指志同道合,意气相投。
  • 降格以求格:规格,标准。降低标准去寻求。
  • 邀功求赏求取功劳和奖赏。
  • 求过于供需求多而供应量少。
  • 死里求生指在极其危险的境地中求取生存。
  • 求马唐肆唐:原指无壁之屋,引伸为空的;肆:铺子,这里指卖马的地方。到不是停马处去找马。比喻在什么也没有的地方寻求自己所需的东西。
  • 求亲靠友向亲友乞求帮助。
  • 求人不如求己仰求别人,不如自己努力。
  • 求同存异求:寻求;存:保留;异:不同的。找出共同点,保留不同意见。
  • 求贤下士访求贤士且礼遇之。
  • 吹毛求瑕吹开皮上的毛寻疤痕。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
  • 舍身求法舍身:舍弃身体;求法:寻求佛法。原指佛教徒不惜牺牲自己,远道求经。后比喻为了追求真理而不惜牺牲自己。
  • 洗垢求瑕比喻想尽办法挑剔别人的缺点。同“洗垢求瘢”。
  • 避祸求福指避开灾祸而求取幸福。
  • 问舍求田只知道置产业。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
  • 惟利是求一心为利,别的什么都不顾。
  • 披毛求瑕故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同“披毛求疵”。
  • 诛求无已诛求:需索;已:停止。指勒索诈取没完没了。
  • 积本求原从根本上探求。
  • 蔓引株求顺着蔓寻根。比喻一网打尽。
  • 求亲告友请求亲友救济。
  • 舍本求末舍:舍弃;求:追求。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 敛怨求媚指因向上献媚,不顾人民怨恨而征收钱物。
  • 剖蚌求珠将蚌壳剖开,以取里面的珍珠。比喻求取贤良良的人材。
  • 远求骐骥骐骥:良马。到远方去寻求良马。比喻各处访求人材。
  • 供不应求供:供给,供应;求:需求,需要。供应不能满足需求。
  • 同类相求指物之同类者互相聚合。
  • 蠖屈求伸蠖:昆虫名,行时屈伸其体。比喻人不遇时,则屈身求隐,待来日再展宏图。
  • 卖主求荣指出卖主人的利益以换取个人的荣华富贵。
  • 钻冰求酥酥:酥油,牛羊奶制成的食品。比喻想要的东西一定得不到。
  • 挂冠求去挂冠:把官帽挂起来。脱下官帽要求离去。比喻辞官归隐。
相关汉字解释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