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拾带重还

shí dài zhòng huán
Take back
“拾带重还”的成语拼音为:shí dài zhòng huán,注音:ㄕˊ ㄉㄞˋ ㄓㄨㄥˋ ㄏㄨㄢˊ,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年代:古代成语,出处:相传唐宰相裴度少时游香山寺,拾得某妇人所遗下的三条宝带,这是她借来为父亲脱罪的,裴度守候着还了她。见宋·丁用晦《芝田录·裴度》。,基本解释:比喻拾到财物,物归原主,不占为己有。,例句:北宋·释智岳《李靖衣冠冢》:“我何幸,辞於尹三选,而生我於解铃拾带重还之夜。”
拼音 shí dài zhòng huán
注音 ㄕˊ ㄉㄞˋ ㄓㄨㄥˋ ㄏㄨㄢˊ
词性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英文 Take back
年代 古代成语
解释 比喻拾到财物,物归原主,不占为己有。
出处 相传唐宰相裴度少时游香山寺,拾得某妇人所遗下的三条宝带,这是她借来为父亲脱罪的,裴度守候着还了她。见宋·丁用晦《芝田录·裴度》。
例句 北宋·释智岳《李靖衣冠冢》:“我何幸,辞於尹三选,而生我於解铃拾带重还之夜。”
补充纠错
上一个成语: 拾陈蹈故
下一个成语: 拾金不昧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顺接) 补充纠错
  • 返本还源本、原:根本,原貌。返回原来的地方。佛教说法,指忘了本原的人通过拜佛修行,回到本原状态;或指贬谪人世的仙人又回到仙界。
  • 解铃还需系铃人比喻谁惹出来的麻烦,还得由谁去解决。
  • 一还一报指做一件坏事后必受一次报复。
  • 返本还元犹言返本还源。
  • 还朴反古回复到人本来的淳厚、朴实的状态或本性。同“还淳反古”。
  • 还我河山表示决心从侵略者手中夺回本属于自己的国土。
  • 天道好还旧指恶有恶报。
  • 还乡昼锦同衣锦昼行,指富贵时穿锦衣回归故乡。
  • 还珠返璧宝物失而复得。
  • 还淳反古指回复到原来的淳厚古朴的状态。
  • 还年却老恢复年轻,长生不老。
  • 心病还须心药医心里的忧虑或恋念成了精神负担,必须消除造成这种精神负担的因素。
  • 往渚还汀指往返都须渡水。
  • 七返还丹传说中气功修练的一种方法。
  • 还淳反朴回复到人本来的淳厚、朴实的状态或本性。同“还淳返朴”。
  • 还元返本回复到事物的本来形态。同“还原反本”。
  • 衣锦还乡旧指富贵以后回到故乡。含有向乡里夸耀的意思。
  • 返朴还淳返:返回,还。朴:朴实。淳:诚实,厚道。指恢复原始的诚实和朴实厚道的社会风气。
  • 返朴还真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同“返朴归真”。
  •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拿;治:惩处。用别人的办法来惩治别人。
  • 解铃还须系铃人比喻由谁引起的麻烦,仍由谁去解决。
  • 还淳反素回复到人本来的淳厚、朴实的状态或本性。同“还淳返朴”。
  • 还原反本回复到事物的本来形态。
  • 有借无还指借别人东西耍赖不归还。
  • 父债子还父亲生前的债务,由子女负责偿还。也指父辈的过错累及子女。
  • 返老还童由衰老恢复青春。形容老年人充满了活力。
  • 还醇返朴回复到人本来的淳厚、朴实的状态或本性。同“还淳反朴”。
  • 枕席还师形容行军道路极其平坦安稳。同“枕席过师”。
  • 故态复还指旧的习气或毛病等又出现了。同“故态复萌”。
  • 告老还家告老:因年老而告退;还:回,返;家:故乡、故里。因年老而辞职回归故乡安度晚年。
  • 还淳返朴回复到人本来的淳厚、朴实的状态或本性。
  • 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就用那个人对付别人的办法返回来对付那个人自己。
  • 合浦还珠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同“合浦珠还”。
  • 要价还价买卖东西,卖主要价高,买主给价低,双方要反复争议。也比喻在进行谈判时反复争议,或接受任务时讲条件。
  • 一报还一报指做一件坏事后必受一次报复。也指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 解铃还是系铃人比喻由谁引起的麻烦,仍由谁去解决。同“解铃还须系铃人”。
  • 还年卻老恢复年轻,长生不老。
  • 珠还合浦合浦:汉代郡名,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
  • 反正还淳复归于朴实、淳正。同“反朴还淳”。
  • 还年驻色恢复年轻,永葆青春。
  • 以牙还牙用牙咬来对付牙咬。比喻针锋相对地进行回击。
  • 借尸还魂迷信者认为,人死后可将灵魂附于他人尸体而复活。比喻已经消灭或没落的事物又以另一种形式出现。
  • 逐物不还指沉湎于世俗。
  •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用瞪眼回击瞪眼,用牙齿咬人对付牙齿咬人。指对方使用什么手段,就用什么手段进行回击。
  • 锦囊还矢指凯旋告捷。
  • 倦鸟知还疲倦的鸟知道飞回自己的巢。比喻辞官后归隐田园;也比喻从旅居之地返回故乡。
  • 告老还乡年老辞职,回到家乡。
  • 讨价还价讨:索取。买卖东西,卖主要价高,买主给价低,双方要反复争议。也比喻在进行谈判时反复争议,或接受任务时讲条件。
  • 返本还原本、原:根本,原貌。返回原来的地方。佛教说法,指忘了本原的人通过拜佛修行,回到本原状态;或指贬谪人世的仙人又回到仙界。
  • 以眼还眼用瞪眼回击瞪眼。比喻用对方使用的手段来回击对方。
  • 却老还童指返老还童。
  • 乍暖还寒形容冬末春初气侯忽冷忽热,冷热不定。
  • 还珠合浦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
  • 合浦珠还合浦:汉代郡名,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
  • 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就用那个人对付别人的办法返回来对付那个人自己。
  • 断还归宗指出嫁或被卖的女子由官府判决归还母家。
  • 还珠买椟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同“买椟还珠”。
  • 借尸还阳犹言借尸还魂。比喻已经消灭或没落的事物又以另一种形式出现。
  • 束缊还妇比喻求助于人。也比喻为人排难解纷。同“束缊请火”。
  • 片甲不还形容全军覆没。同“片甲不回”。
  • 买椟还珠椟:木匣;珠:珍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 反老还童反:回。由衰老恢复青春。形容老年人充满了活力。
  • 反朴还淳复归于朴实、淳正。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补充纠错
  • 不可收拾收拾:整顿、整理。指事物败坏到无法整顿或不可救药的地步。
  • 一人善射,百夫决拾古谚语,意思是为将者善战,其士卒亦必勇敢无前。亦比喻凡事为首者倡导于前,则其众必起而效之。
  • 补过拾遗拾遗:纠正帝王的过失。填补、纠正帝王的过失。也指匡正、改掉自己的过失、缺点。
  • 俛拾仰取俛,同“俯”。指低头则必拾地上之物,仰首则必取树上之物。形容极其勤劳节俭。
  • 路无拾遗指东西掉在路上,人们不会捡起据为己有。形容社会风尚好。
  • 俯拾即是俯:低头,弯腰;即:就。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
  • 举如鸿毛,取如拾遗举一根羽毛,拾一件东西。比喻事情容易做,不费气力。
  • 弃琼拾砾比喻丢弃珍贵的而拾取无用的。琼,美玉;砾,瓦砾。
  • 仰拾俯取形容一举一动都有收获。同“仰取俯拾”。
  • 虎珀拾芥琥珀摩擦后生电,能吸引细小的东西。比喻互相感应。
  • 补阙拾遗阙:通“缺”,缺失。拾遗:补录遗漏。补录缺失遗漏的内容。
  • 易如拾芥容易得如同拾芥子一样。比喻事情极容易办成。
  • 道不拾遗遗:失物。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形容社会风气好。
  • 道无拾遗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形容社会风气好。同“道不拾遗”。
  • 俯拾皆是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
  • 俯拾仰取低头拾地上的东西,抬头拿上面的东西。形容一举一动都有收获。
  • 如拾地芥象从地下拾起一根芥菜。比喻非常容易得到(多指官职、名位)。
  • 仰取俯拾低头拾地上的东西,抬头拿上面的东西。形容一举一动都有收获。
  • 路不拾遗遗:失物。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捡走。形容社会风气好。
  • 掇青拾紫指获取高官显位。青、紫,古时公卿的服色。
  • 掇拾章句掇:拾取。摘取别人文章的句子。指东摘西抄地拼凑文章。
  • 拾人唾余比喻自己没有创同,只是抄袭别人的言论、见解。见“拾人涕唾”。
  • 拾人牙慧拾:捡取;牙慧:指别人说过的话。比喻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
  • 抱枝拾叶犹言舍本逐末。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 拾人唾涕比喻自己没有创见,只是抄袭别人的言论、见解。同“拾人涕唾”。
  • 众人拾柴火焰高比喻人多力量大。
  • 易于拾遗犹易如反掌。比喻事情非常容易做。
  • 拾掇无遗拾取得干干净净,没有一点遗留。拾掇:采检,拾取。
  • 拾陈蹈故因袭陈词滥调。
  • 引针拾芥比喻事物互相感应。
  • 拾金不昧金:原指钱财,现泛指各种贵重物品;昧:隐藏。拾到东西并不隐瞒下来据为己有。指良好的仆人道德和社会风尚。
  • 拾遗补阙遗:遗漏;阙:过失。补充旁人所遗漏的事物。
  • 俯拾地芥象低头拾一根小草那样。比喻容易得到或容易成功。
  • 拾人涕唾涕唾:鼻涕唾沫。比喻自己没有创见,只是抄袭别人的言论、见解。
  • 俛拾地芥比喻极易获得。
相关汉字解释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