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韬光俟奋

tāo guāng sì fèn
Keep a low profile
“韬光俟奋”的成语拼音为:tāo guāng sì fèn,注音:ㄊㄠ ㄍㄨㄤ ㄙˋ ㄈㄣˋ,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年代:古代成语,出处:《晋书·慕容垂载记》:“但时来之运未至,故韬光俟奋耳。”,基本解释:指掩藏才智,待时奋起。,例句:宋·苏轼《与友人商议》:“将欲韬光俟奋兮,岂待明年寒食。”
拼音 tāo guāng sì fèn
注音 ㄊㄠ ㄍㄨㄤ ㄙˋ ㄈㄣˋ
词性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英文 Keep a low profile
年代 古代成语
解释 指掩藏才智,待时奋起。
出处 《晋书·慕容垂载记》:“但时来之运未至,故韬光俟奋耳。”
例句 宋·苏轼《与友人商议》:“将欲韬光俟奋兮,岂待明年寒食。”
补充纠错
上一个成语: 韬光灭迹
下一个成语: 韬光养晦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顺接) 补充纠错
  • 勃然奋励勃然:奋发的样子;奋:奋发;励:激励。奋发起来,激励自己。
  • 奋起直追振作起来,紧紧赶上去。
  • 艰苦奋斗不怕艰难困苦,坚持英勇斗争。
  • 浴血奋战形容顽强地拼死战斗。
  • 蹈厉奋发蹈:踩,引伸为做,实行;厉:猛烈,迅疾;奋:振作;发:激励。精神振奋,行动迅猛。
  • 奋身不顾犹奋不顾身。
  • 鼓吻奋爪犹言张牙舞爪。形容猛兽凶恶可怕。也比喻猖狂凶恶。
  • 奋笔疾书奋笔:提起笔来。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
  • 奋不顾命犹奋不顾身。
  • 奋武扬威振奋勇气,施展威风。
  • 贯颐奋戟颐:下巴。两手捧颐而直入敌阵。形容英勇无畏。
  • 奋笔直书奋笔:提起笔来。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同“奋笔疾书”。
  • 奋袂而起奋袂:挥袖。袖子一挥站起来。形容奋然而起。
  • 奋发图强图:谋求。振作精神,以求强盛。
  • 螳螂奋臂犹螳臂当车。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败。
  • 韬光俟奋指掩藏才智,待时奋起。
  • 振奋人心振奋:振作奋发。使人们振作奋发。
  • 奋不顾身奋勇向前,不考虑个人安危。
  • 奋发踔厉奋发有为,意气昂扬。
  • 发奋图强下定决心,努力追求进步。
  • 揆文奋武施行文教,振奋武事。
  • 奋发蹈厉奋:振作;发:激励;蹈:踩,引伸为做,实行;厉:猛烈,迅疾。精神振奋,行动迅猛。
  • 奋勇当先鼓起勇气,赶在最前面。
  • 奋发有为奋发:精神振作。精神振作,有所作为。
  • 踔厉奋发形容精神振奋,斗志昂扬。
  • 孤军奋战奋战:尽全力地战斗。孤立无助的军队单独对敌作战。也比喻一个人或一个集体无人支援、帮助的情况下努力从事某项斗争。
  • 自告奋勇告:称说,表示。主动要求担任某项艰巨的任务。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补充纠错
  • 韬迹隐智指藏匿踪迹,不露才智。
  • 晦迹韬光晦、韬:隐藏;迹:踪迹;光:指才华。指将自己的才华隐藏起来,不使外露。
  • 虎略龙韬略:指传说中黄石公所撰的《三略》。韬:指《六韬》。《三略》、《六韬》是古代兵书。泛指兵书、兵法,也指兵家权谋。
  • 韬晦之计韬:把才华隐藏起来;晦:不让人知道自己的踪迹。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 韬戈卷甲收藏起武器铠甲。指息兵。
  • 韬光隐晦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同“韬光养晦”。
  • 韬光晦迹韬光:把才华隐藏起来;晦迹:不让人知道自己的踪迹。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 龙韬豹略指兵法。
  • 敛锷韬光比喻隐匿锋芒,才气不外露。
  • 韬光养晦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 熊韬豹略比喻高妙的用兵谋略。
  • 养晦韬光指隐藏行迹和才能,不露锋芒。
  • 韬光敛迹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同“韬光晦迹”。
  • 韬曜含光掩藏隐匿光明。指不显耀名声。
  • 卷甲韬戈卷起铠甲,收起武器。指停止战斗。
  • 文韬武略韬:指《六韬》,古代兵书,内容分文、武、龙、虎、豹、犬六韬;略:指《三略》,古代兵书,凡三卷。比喻用兵的谋略。
  • 韬光灭迹指隐藏自己行迹,不使外人得知。
  • 韬光敛彩收敛光采。比喻隐匿才华,无声无息。
  • 韬光隐迹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同“韬光晦迹”。
  • 韬神晦迹指隐藏踪迹。
  • 韬形灭影指藏匿踪迹,不露于世。
  • 韬光韫玉隐匿光采,韫藏宝玉。比喻隐藏才华,不露光芒。
  • 韬戈偃武收藏兵器,停止武备。指息兵修文。
  • 六韬三略《六韬》、《三略》:都是古代的兵书。后泛指兵书、兵法。
  • 韬光用晦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同“韬光养晦”。
  • 韬声匿迹隐匿音信踪迹。指不被人所见闻。
  • 韬晦待时指掩藏锋芒,隐匿踪迹,等待时机。
相关汉字解释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