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西方净土

xī fāng jìng tǔ
the heavenly paradise
“西方净土”的成语拼音为:xī fāng jìng tǔ,注音:ㄒㄧ ㄈㄤ ㄐㄧㄥˋ ㄊㄨˇ,词性: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佛教等,年代:古代成语,出处:唐·李白有《金银泥画西方净土变相赞》诗。,基本解释:佛教语。西方之极乐世界,即佛国。,例句:朕当初多少英雄,赤手打成天下,身登九五,威倾朝野。也只为孽海无边,冤愆有报,故此皈依我佛,要目圆寂后,径归~极乐世界,莲花化生。★明·方汝浩《禅真逸
拼音 xī fāng jìng tǔ
注音 ㄒㄧ ㄈㄤ ㄐㄧㄥˋ ㄊㄨˇ
词性 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佛教等
英文 the heavenly paradise
年代 古代成语
解释 佛教语。西方之极乐世界,即佛国。
出处 唐·李白有《金银泥画西方净土变相赞》诗。
例句 朕当初多少英雄,赤手打成天下,身登九五,威倾朝野。也只为孽海无边,冤愆有报,故此皈依我佛,要目圆寂后,径归~极乐世界,莲花化生。 ★明·方汝浩《禅真逸
补充纠错
上一个成语: 西方净国
下一个成语: 西风残照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顺接) 补充纠错
  • 入土为安旧时土葬,人死后埋入土中,死者方得其所,家属方觉心安。
  • 寝苫枕土睡在草荐上,头枕着土块。古时宗法所规定的居父母丧的礼节。同“寝苫枕块”。
  • 半截入土截:段。半段身子埋入土内。比喻人在世不久了。
  • 裂土分茅古代分封诸侯时,用白茅裹着的泥土授予被封的人,象征授予土地和权力。
  • 怀土之情怀:怀念;土:故土,家乡。怀念故乡的情感。
  • 分茅胙土指分封侯位和土地。
  • 土崩瓦解瓦解:制瓦时先把陶土制成圆筒形,分解为四,即成瓦,比喻事物的分裂。象土崩塌,瓦破碎一样,不可收拾。比喻彻底垮台。
  • 率土归心率土:四海之內。指天下归心。同“率土宅心”。
  • 土偶蒙金在泥塑人像外面涂上金粉。比喻因袭模仿,徒有其表。
  • 视如粪土看得如同秽土那样下贱。比喻极端蔑视。
  • 负土成坟背土筑坟。古代认为是一种孝义的行为。
  • 卷土重来卷土:人马奔跑时尘土飞卷。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
  • 鱼烂土崩比喻国家内部发生动乱。
  • 面如灰土脸色如泥土一样。形容极端恐惧。亦形容病态。
  • 离乡背土离开家乡到外地。同“离乡别土”。
  • 不服水土不能适应移居地方的气候和饮食习惯。
  • 分茅裂土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不習水土不能适应某个地方的气侯、饮食等。
  • 不便水土不能适应移居地方的气候和饮食习惯。同“不服水土”。
  • 累土至山比喻由小到大,积少成多。
  • 大兴土木兴:创办;土木:指建筑工程。大规模地盖房子。
  • 兵来将迎,水来土堰指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对付办法。
  • 一片焦土形容遭遇火灾(或战火),房屋全部被衩焚毁的景象。
  • 土阶茅屋泥土的台阶,茅草的房屋。比喻住房简陋。
  • 寸土必争即使是一点点土地,也要和敌人争夺。形容对敌斗争毫不退让。
  • 寸土尺地寸、尺:比喻很少。形容极少的土地。
  • 寸土尺金比喻土地收益极高,极其贵重。
  •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指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对付办法。
  • 桑土之谋比喻勤于经营谋划,防患未然。
  • 本乡本土指本地,家乡。
  • 分茅赐土指分封侯位和土地。
  • 积土成山累土可以堆成山,比喻积少成多。
  • 衣冠土枭犹衣冠禽兽。指品德极坏,行为卑劣的人。
  • 飞土逐肉抛掷土丸以逐禽兽。同“飞土逐害”。
  • 土龙刍狗泥土捏的龙,稻草扎的狗。比喻名不副实。
  • 捻土为香捏泥成香。因不及备香,以此表示虔诚。
  • 土洋结合把简单的设备或技术同现代化的设备或技术结合起来。
  • 挥金如土挥:散。把钱财当成泥土一样挥霍。形容极端挥霍浪费。
  • 兵来将敌,水来土堰指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对付办法。
  • 分茅锡土指分封侯位和土地。
  • 一掊土抔:用手捧东西。一捧黄土。指坟墓。现多比喻不多的土地或没落、渺小的反动势力。
  • 灰容土貌形容面容龌龊丑陋。
  • 安土重旧指留恋故土,不轻易改变旧俗。
  • 粪土不如还比不上粪便和泥土。形容极无价值的东西。
  • 开疆展土开拓疆域,扩展领土。同“开疆拓土”。
  • 土鸡瓦狗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用的东西。同“土鸡瓦犬”。
  • 水来土掩大水来了,用土堵住。比喻敌人来犯,就引兵抵抗。
  • 面如土色脸色呈灰白色。形容惊恐之极。
  • 朽木粪土朽木:烂木头;粪土:脏土臭泥。比喻不堪造就、对社会没有用处的人。
  • 软红香土形容都市的繁华。
  • 广土众民土地广阔,人民众多。
  • 食毛践土毛:指地面所生之谷物;贱:踩。原意是吃的食物和居住的土地都是国君所有。封建官吏用以表示感戴君主的恩德。
  • 积土为山,积水为海把土堆起来可以成山,把水蓄起来可以成海。比喻积少成多。
  • 列土封疆列:同“裂”;封疆:划定疆界。帝王将土地分封给大臣。
  • 茅茨土阶茨:用茅草、芦苇盖的屋顶;阶:台阶。茅草盖的屋顶,泥土砌的台阶。形容房屋简陋,或生活俭朴。
  • 溥天率土指整个天下、四海之内。
  • 故土难离故土:出生地,或过去住过的地方,这里指故乡、祖国。难于离开故乡的土地。形容对家乡或祖国有无限的眷恋之情。
  • 飞土逐害抛掷土丸以逐禽兽。
  • 率土宅心率土:四海之內。宅心:归心。指天下归心。
  • 离乡别土离开家乡到外地。同“离乡背井”。
  • 水土不服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不能适应。
  • 践土食毛指蒙受君恩;亦泛指起居生活。毛,泛指土地上生长的粮食蔬菜等植物。
  • 分茅列土指分封侯位和土地。
  • 一抔黄土一抔:一捧。一捧黄土。借指坟墓。现多比喻不多的土地或没落、渺小的反动势力。
  • 皇天后土皇天:古代称天;后土:古代称地。指天地。旧时迷信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
  • 不习地土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不能适应。
  • 不习水土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不能适应。
  • 析珪胙土谓封爵分土。
  • 簸土扬沙指虚张声势。
  • 安土乐业安居本土,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
  • 开疆辟土开:开拓;疆:边疆;辟:开辟;土:国土。开拓疆域,扩展领土。
  • 开疆拓土开拓疆域,扩展领土。
  • 守土有责指军人或地方官有保卫国土的责任。
  • 土穰细流土壤:泥土;细流:小河。比喻细小的事物。也指事物虽甚细微,但不断积累,即能发挥巨大作用。
  • 人非土木指人是有思想感情的。
  • 撮土焚香撮土:用手把土聚拢成堆。指旧时迷信的人在野外撮土代替香炉,烧香敬神。
  • 安土重居犹安土重迁。指留恋故乡,不愿轻易迁居异地。
  • 安土重迁土:乡土;重:看得重,不轻易。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 面色如土形容惊恐之极。同“面如土色”。
  • 根生土长当地出生长大。也指世代居住。
  • 赐茅授土封建社会帝王分封诸侯的一种礼仪。帝王以五色土为太社,分封诸侯时,各授以他们相应的某方某色土,如东方青土,南方赤土等,并包以白茅,使归以立社。
  • 瘴乡恶土瘴:瘴气。指瘴气、瘴疠流行的贫瘠和落后的地方。
  • 土扶成墙比喻人应该互相扶助。
  • 累土聚沙比喻积累收聚。
  • 土阶茅茨比喻住房简陋。同“土阶茅屋”。
  • 捻土焚香因不及备香,以此表示虔诚。同“捻土为香”。
  • 土木形骸形骸:指人的形体。形体象土木一样。比喻人的本来面目,不加修饰。
  • 视如土芥芥:小草。看作象泥土,小草一般轻贱。比喻不放在眼里。
  • 列土分茅指受封为诸侯。古代天子分封诸侯时,用白茅裹着社坛上的泥土授予被封者,象征土地和权力,称为“列土分茅”。
  • 画土分疆指划分疆域而治。
  • 桑土之防比喻防患于未然。
  • 猕猴骑土牛比喻职位提升很慢。
  • 瓦解土崩象土崩塌,瓦破碎一样,不可收拾。比喻彻底垮台。
  • 普天率土普天:整个天下;率土:指四海之内。指全中国或全世界。
  • 土牛木马泥塑的牛,木做的马。比喻没有实用的东西。
  • 土生土长当地生长的。
  • 土崩鱼烂鱼烂:鱼腐烂从内脏起。比喻国家内部发生动乱。
  • 土龙沐猴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其实。
  • 率土同庆犹言普天同庆。天下的人或全国的人共同庆祝。
  • 土壤细流比喻微不足道的事物。
  • 泰山不让土壤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 桑土绸缪比喻勤于经营,防患未然。
  • 土鸡瓦犬用泥捏的鸡,用瓦做的狗。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用的东西。
  • 太岁头上动土比喻触犯强暴有力的人。
  • 风土人情风土:山川风俗、气候等的总称;人情:人的性情、习惯。一个地方特有的自然环境和风俗、礼节、习惯的总称。
  • 灰头土脸指面容污秽。
  • 灰头土面满头满脸沾满尘土的样子。也形容懊丧或消沉的神态。
  • 土豪劣绅土豪:乡里的豪强,即仗势欺人的地主。劣绅:地方上的恶霸或退职官僚中的恶劣者。旧社会有钱有势、横行乡里的人。
  • 率土之滨沿着王土的边涯。犹言普天之下,四海之内。
  • 寸土不让一寸土地也不让人。
以"西"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补充纠错
  • 东央西告指到处恳求。
  • 东风压倒西风原指封建大家庭里对立的两方,一方压倒另一方。现比喻革命力量对于反动势力占压倒的优势。
  • 东劳西燕劳:伯劳。比喻情侣、朋友离别。
  • 送佛送到西天比喻做好事做到底。
  • 声东击西声:声张。指造成要攻打东边的声势,实际上却攻打西边。是使对方产生错觉以出奇制胜的一种战术。
  • 东兔西乌兔、乌:古代神话传说中说,月亮里有玉兔,太阳里有三足金乌,所以用乌、兔代表日月。月亮东升,太阳西落。表示时光不断流逝。
  •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三十年前风水在河的东面,而三十年后却在河的西面。比喻世事变化,盛衰无常。
  • 东瞧西望指到处乱看。
  • 一口吸尽西江水原是一气呵成、贯通万法的意思。后比喻过于性急,想一下子就达到目的。
  • 道东说西指乱加谈论。同“道西说东”。
  • 指东划西指说话时的手势动作。比喻说话避开主题,东拉西扯。
  • 东飘西徙指到处漂流,迁徙无定。
  • 东睃西望形容这里那里地到处看。同“东张西望”。
  • 拆东墙补西墙拆倒东边的墙,以修补西边的墙。比喻临时勉强应付。亦比喻临时救急,不是根本办法。
  • 拆西补东比喻临时勉强凑合应付。同“拆东补西”。
  • 东征西讨指四面出兵征战讨伐。
  • 东游西荡无所事事,到处闲诳。
  • 东横西倒形容杂乱。
  • 指东说西①见“指东话西”。②犹言指桑骂槐。
  • 唐突西子唐突:冒犯;西子:即西施,春秋时美女。冒犯了西施。比喻抬高了丑的,贬低了美的。
  • 东投西窜到处奔波。多指为生活所迫或为某一目的四处奔走活动。同“东奔西走”。
  • 东西南北指四方、到处、各地、普天下或方向;亦指到处飘泊,行踪不定。
  • 东西南北人指居处无定之人。
  • 日东月西比喻远隔两地,不能相聚。
  • 情人眼里出西施比喻由于有感情,觉得对方无一处不美。
  • 一命归西指死亡。
  • 东怨西怒指任意指责别人。
  • 东奔西撞形容无固定目标,到处乱闯。
  • 东躲西藏形容为了逃避灾祸而到处躲藏。
  • 东量西折量:称量。折:亏损。指量入量出的谷物总难免有折耗。
  • 东声西击犹言声东击西。扬言要攻此方,实际却攻彼方。
  • 东闯西走指没有目的和方向地四处闯荡。
  • 关东出相,关西出将关:函谷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民风好文,多出宰相;函谷关以西的地区,民风好武,多出将帅。
  • 东央西浼指到处恳求请托。
  • 东播西流指流落四方。
  • 东涂西抹涂、抹:原喻从事文辞。比喻用笔随便写写画画。
  • 东扯西拽谓事情互相纠缠。犹言拆东补西。
  • 说东道西说东家,讲西家。形容没有中心地随意说。
  • 中西合璧合璧:圆形有孔的玉叫璧,半圆形的叫半璧,两个半璧合成一个圆叫“合璧”。比喻中国和外国的好东西合到一块。
  • 西风残照秋天的风,落日的光。比喻衰败没落的景象。多用来衬托国家的残破和心境的凄凉。”
  • 东躲西跑躲:躲藏,避开。形容四处逃散,分头躲藏。形容极为惊慌。
  • 东支西吾指说话办事含糊敷衍。
  • 东撙西节指从各方面节省。
  • 指东画西指说话时的手势动作。比喻说话避开主题,东拉西扯。
  • 指东话西犹言东拉西扯。指说话文不对题或空言不实。
  • 东拦西阻指极力阻拦。
  • 东敲西逼各处敲诈逼迫。
  • 东讨西伐指四面出兵征战讨伐。同“东征西讨”。
  • 东偷西摸指暗中干不正当的事。
  • 东完西缺指短缺,不完备。
  • 喝西北风指没有东西吃。
  • 东冲西突指四处冲锋突击。
  • 驾鹤西游死的婉称。
  • 捧心西子西子:春秋时越国美女西施。西子因心痛而捧心皱眉,仍然显得很漂亮。形容美女娇弱之态。
  • 东张西张形容这里那里地到处看。同“东张西望”。
  • 东奔西走到处奔波。多指为生活所迫或为某一目的四处奔走活动。
  • 夕阳西下指傍晚日落时的景象。也比喻迟暮之年或事物走向衰落。
  • 东观西望观:看;望:向远处看。形容四处观望,察看动静。
  • 东挪西借指到处挪借款项。
  • 东飘西泊指四处漂泊,行踪无定。
  • 剪烛西窗原指思念远方妻子,盼望相聚夜语。后泛指亲友聚谈。
  • 移东就西彼此挪动转移。比喻只求暂时应付,不作长久打算。
  • 推东主西犹言推三阻四。找各种借口推托。
  • 铜山西崩,洛钟东应比喻重大事件彼此相互影响。
  • 东张西望张:看。形容这里那里地到处看。
  • 东遮西掩指左右遮掩,隐瞒真相。
  • 东奔西逃跑到东,又逃到西。到处逃窜。同“东逃西窜”。
  • 东奔西向指各奔东西,互不相关。
  • 道西说东指乱加谈论。
  • 西邻责言西邻:西部的邻国;责言:问罪的话。原指秦国(在西)向晋国(在东)问罪。后泛指别人的责备。
  • 西装革履身穿西装,脚穿皮鞋。形容衣着入时。
  • 唐突西施唐突:冒犯。西施:春秋时美女,冒犯了西施。比喻为了突出丑的,而贬低了美的。亦作“唐突西子”。
  • 东讨西征指四面出兵征战讨伐。同“东征西讨”。
  • 东闯西踱指盲目地四处闯荡。
  • 东驰西击指指挥不统一,几路军队各自行动。
  • 移东补西用之方面的钱、物弥补那方面的亏空或不足。比喻只求暂时应付,不作长久打算。
  • 什伍东西什伍:纵横错杂。原指南斗六星,牵牛六星,箕四星等分布得杂乱无章。后多形容事物错杂纷乱。
  • 东向而望,不见西墙比喻主观片面,顾此失彼。
  • 东摇西摆形容走路不稳。比喻容易动摇、不坚定。
  • 东张西觑形容这里那里地到处看。同“东张西望”。
  • 东荡西驰犹言东征西讨。
  • 西方净土佛教语。西方之极乐世界,即佛国。
  • 西子捧心指美女之病态,愈增其妍。
  • 东诓西骗指到处说谎诈骗。
  • 东来西去指行人来来往往。
  • 东鸣西应指各方面互有联系,互相影响。
  • 东迁西徙指四处迁移,居止不定。
  • 东搜西罗指到处寻找与搜集。
  • 东歪西倒形容身不由己,倾斜不稳。
  • 东西南朔指居处无定之人。同“东西南北”。
  • 东差西误指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差池、错误。形容办事不得力。
  • 学贯中西形容学问贯通了中国和西方的种种知识。
  • 东徙西迁指四处迁移,居止不定。同“东迁西徙”。
  • 东踅西倒形容行走艰难。
  • 东掩西遮谓左右遮掩,隐瞒真相。
  • 西窗剪烛原指思念远方妻子,盼望相聚夜语。后泛指亲友聚谈。
  • 西方净国指西方净土。
  • 东倒西歪指行走不稳,身不由主。也形容物体倾斜不正。
  • 西风落叶形容秋天的景象。多比喻人或事物已趋衰落。
  • 西山日薄薄:逼近。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事物接近衰亡或人近老年。亦作“日薄西山”、“西山日迫”。
  • 东征西怨本指商汤向一方征伐,则另一方人民埋怨他不先来解救自己。后指帝王兴仁义之师为民除害,深受百姓拥戴。
  • 东走西顾比喻顾虑多。
  • 东扶西倒从这边扶起,却又倒向那边。比喻顾此失彼。也形容坏习气太多,纠正了这一点,那一点又冒头了。
  • 东家西舍犹言左邻右舍。住在左右前后的街坊邻居。
  • 东砍西斫指四面激战。
  • 东磕西撞犹言东奔西撞。
  • 东怒西怨比喻迁怒于人。
  • 东跑西颠比喻到处奔走。
  • 东飘西荡指不固定,没有着落。也指无定向地漂浮。
  • 东趋西步指相背而行。
  • 日落西山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人到老年将死或事物接近衰亡。
  • 拆东补西拆掉东边去补西边。比喻临时勉强应付。
  • 东挨西撞形容无固定目标,到处乱闯。同“东奔西撞”。
  • 偷东摸西指小偷小摸。
  • 西颦东效西施捧心、东施效颦。比喻以丑陋学美好而愈显其丑。
  • 西食东眠在西家吃饭,在东家睡觉。比喻贪利的人企图兼有两利。
  • 东零西散形容零落分散。
  • 东零西碎指零碎,分散,不集中。
  • 东抹西涂比喻用笔随便写写画画。后用作自己写作或绘画的谦词。同“东涂西抹”。
  • 东扭西捏扭捏作态,不爽快。
  • 东碰西撞形容无固定目标,到处乱闯。
  • 拄笏西山形容在官而有闲情雅兴。亦为悠然自得的样子。
  • 东食西宿比喻贪婪的人各方面的好处都要。
  • 东望西观形容这里那里地到处看。同“东张西望”。
  • 送佛送到西比喻做好事做到底。
  • 东西南北客指居处无定之人。
  • 东猜西疑指胡乱猜疑。
  • 买东买西指买各种物品。
  • 东驰西骋到处奔波。多指为生活所迫或为某一目的四处奔走活动。同“东奔西走”。
  • 日薄西山薄:迫近。太阳快落山了。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
  • 东冲西决形容洪水四处冲决泛滥。
  • 东穿西撞形容无固定目标,到处乱闯。同“东奔西撞”。
  • 东挦西扯指到处张罗。
  • 待月西厢指情人私相约会。
  • 东捱西问指四处探问、打听。
  • 东奔西窜跑到东,又窜到西。到处逃窜。同“东逃西窜”。
  • 东奔西跑到处奔波。多指为生活所迫或为某一目的四处奔走活动。
  • 东荡西除指四处征伐。
  • 东走西撞形容无固定目标,到处乱闯。同“东奔西撞”。
  • 东猎西渔指处处涉猎而不专精。
  • 东零西落零散稀疏。形容衰败。
  • 东流西上水向东流,人往西走。比喻人们对故乡的思恋。
  • 东挪西凑指各处挪借,凑集款项。
  • 东挪西撮指各处挪借,凑集款项。同“东挪西凑”。
  • 东补西凑指各处挪借,凑集款项。同“东挪西凑”。
  • 东猜西揣指多方猜测。
  • 东拉西扯一会儿说东,一会儿说西。指说话条理斋乱,没有中心。
  • 东抄西袭胡乱抄袭别人的文章。
  • 东扯西拉形容说话离题,没有中心。
  • 东驰西撞形容无固定目标,到处乱闯。同“东奔西撞”。
  • 说东谈西形容没有中心地随意说。同“说东道西”。
  • 东扬西荡指飘泊无定。
  • 东方不亮西方亮比喻这里行不通,别的地方尚有回旋余地。
  • 东捞西摸指盲目地四处求索。
  • 东拼西凑比喻零乱地加以拼凑。
  • 东闪西挪形容有所畏惧,躲躲闪闪。
  • 东谈西说指议论的面很宽。
  • 东藏西躲形容为了逃避灾祸而到处躲藏。
  • 东挦西扯指到处张罗。
  • 东游西逛无所事事,到处闲诳。同“东游西荡”。
  • 东邻西舍住在左右前后的街坊邻居。
  • 东鳞西爪原指画龙时龙体被云遮住,只是东边画一片龙鳞,西边露一只龙爪,不见龙的全身。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
  • 东流西落指流落四方。同“东播西流”。
  • 东冲西撞指无把握地四处奔走寻找。
  • 东寻西觅指到处张罗。
  • 西赆南琛谓四方皆来朝贡为“西赆南琛”。赆,贡物。琛,珍宝。
  • 西台痛哭宋末文天祥抗元失败被害。八年后,谢翱与友人登西台痛哭致祭,并作《登西台恸哭记》以记其事。后用以称亡国之痛。
  • 东逃西窜窜:逃走、乱跑。逃到东,又窜到西。到处逃窜。
  • 东西易面指东西方向颠倒。后比喻是非颠倒,视听淆乱。
  • 东滚西爬形容溃逃时的狼狈相。
相关汉字解释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