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诸如此例

zhū rú cǐ lì
and so on
“诸如此例”的成语拼音为:zhū rú cǐ lì,注音:ㄓㄨ ㄖㄨˊ ㄘˇ ㄌㄧˋ,词性:作定语、分句;用于书面语,年代:古代成语,出处:《梁书·武帝纪中》:“凡后宫乐府,西解暴室,诸如此例,一皆放遣。”,基本解释:许多像这样的事例。,例句:周则冠冕衣裘,乘车而战,今何故不行?周则三老五更、胶序养老,今何故不行乎?~,不可胜述。★唐·田再思《服母齐衰三年议》
拼音 zhū rú cǐ lì
注音 ㄓㄨ ㄖㄨˊ ㄘˇ ㄌㄧˋ
词性 作定语、分句;用于书面语
英文 and so on
年代 古代成语
解释 许多像这样的事例。
出处 《梁书·武帝纪中》:“凡后宫乐府,西解暴室,诸如此例,一皆放遣。”
例句 周则冠冕衣裘,乘车而战,今何故不行?周则三老五更、胶序养老, 今何故不行乎?~,不可胜述。 ★唐·田再思《服母齐衰三年议》
补充纠错
上一个成语: 诸如此类
下一个成语: 诸若此类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顺接) 补充纠错
  • 下不为例下次不可以再这样做。表示只通融这一次。
  • 举例发凡发凡:揭示全书的通例。指分类举例,说明全书的体例。
  • 不乏先例有不少从前的事可以作为例子。
  • 例直禁简法律或禁令简单明了,人民就容易理解和遵守。
  • 例行差事指按照规定或惯例处理的公事。
  • 例行公事按照惯例办理的公事。现在多指刻板的形式主义的工作。
  • 有例可援有成例可以援引。
  • 发凡起例发凡:提示全书的通例。指说明全书要旨,拟定编写体例。
  • 格于成例为传统的惯例所限制。表示不能达到目的。
  • 史无前例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指前所未有。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补充纠错
  • 藏诸名山,传之其人诸:之于的合音;传:传布流传;其人:同道。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后来志趣相投的人。
  •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请经过大家商量,就能商量出一个好办法来。
  • 日居月诸居:音“积”,语助词,同“乎”;诸:语助词。指光阴的流逝。
  • 放诸四海而皆准比喻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到处都适用。同“放之四海而皆准”。
  • 公诸同好公:公开;诸:之于;同好:爱好相同的人。指把自己所收藏的珍爱的东西拿出来,使有相同爱好的人都能欣赏。
  • 铭诸肺腑比喻永记不忘。
  • 事后诸葛亮比喻事后自称有先见之明的人。
  • 反求诸己求:追究,寻求;诸:“之于”的合成词。反过来追究自己。指从自己方面找原因。
  • 诸亲好友总称所有亲友。
  • 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加诸膝:放在膝盖上;坠诸渊:推进深渊里。意指不讲原则,感情用事,对别人的爱憎态度,全凭自己的好恶来决定。
  •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请经过大家商量,就能商量出一个好办法来。
  • 付诸洪乔洪乔:晋朝人,姓殷名羡,字洪乔。比喻书信遗失。
  • 死诸葛能走生仲达诸葛:诸葛亮;走:吓走;仲达:司马懿。指人虽死,余威犹在。
  • 诸亲六眷总称所有亲戚。
  • 藏诸名山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志趣相投的人。
  • 取诸宫中宫,古代对房屋的通称。后指取用于自己家中,极言其便利。
  • 付诸东流付:交给;诸:之于。扔在东流的水里冲走。比喻希望落空,成果丧失,前功尽弃,好象随着流水冲走了一样。
  • 托诸空言指寄托所怀于文词议论。同“托之空言”。
  • 形诸笔墨形:描写;诸:“之于”的合音。用笔墨把它写出来。
  • 死诸葛吓走生仲达指人虽死,余威犹在。同“死诸葛能走生仲达”。
  • 诸色人等各种各样、各色各等的人们。
  • 急张拘诸形容局促不安、紧张慌乱的样子。
  • 诸子百家原指先秦时期各种思想的代表人物和各个派别,后用来对先秦至汉初各种流派的总称。
  • 投诸四裔比喻流放到边远的地区。
  • 失诸交臂指当面错过机会。
  • 衮衮诸公衮衮:相继不绝。旧指身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僚们。
  • 付诸一笑用一笑来对待或回答。比喻不值得理会。同“付之一笑”。
  • 诸恶莫作诸恶:各种坏事。佛家语,凡是坏事都不要做。旧时用以劝人行善。
  • 付诸一炬炬:火把。一把火全部烧了。同“付之一炬”。
  • 问诸水滨滨:水边。比喻不承担责任或两者不相干。
  • 挟天子以令诸侯挟制着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现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
  • 置诸高阁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
相关汉字解释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