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格于成例

gé yú chéng lì
Be unconventional
“格于成例”的成语拼音为:gé yú chéng lì,注音:ㄍㄜˊ ㄩˊ ㄔㄥˊ ㄌㄧˋ,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年代:近代成语,出处:《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内中只有安公子此时不但自知旗人格于成例,向来没个点鼎甲的,便是他在前十名也早密密的得了信儿了。”,基本解释:为传统的惯例所限制。表示不能达到目的。,例句:《战国策·魏策一》中有句话:“阻千里者汝何尤焉,桓齮见成例。”意思是说魏国的桓齮可以作为一个成例,证明千里之外的阻隔并不是一个阻碍。
拼音 gé yú chéng lì
注音 ㄍㄜˊ ㄩˊ ㄔㄥˊ ㄌㄧˋ
词性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英文 Be unconventional
年代 近代成语
解释 为传统的惯例所限制。表示不能达到目的。
出处 《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内中只有安公子此时不但自知旗人格于成例,向来没个点鼎甲的,便是他在前十名也早密密的得了信儿了。”
例句 《战国策·魏策一》中有句话:“阻千里者汝何尤焉,桓齮见成例。”意思是说魏国的桓齮可以作为一个成例,证明千里之外的阻隔并不是一个阻碍。
补充纠错
上一个成语: 格物致知
下一个成语: 格格不纳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顺接) 补充纠错
  • 下不为例下次不可以再这样做。表示只通融这一次。
  • 举例发凡发凡:揭示全书的通例。指分类举例,说明全书的体例。
  • 不乏先例有不少从前的事可以作为例子。
  • 例直禁简法律或禁令简单明了,人民就容易理解和遵守。
  • 例行差事指按照规定或惯例处理的公事。
  • 有例可援有成例可以援引。
  • 例行公事按照惯例办理的公事。现在多指刻板的形式主义的工作。
  • 发凡起例发凡:提示全书的通例。指说明全书要旨,拟定编写体例。
  • 史无前例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指前所未有。
  • 诸如此例许多像这样的事例。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补充纠错
  • 仙风道格犹言仙风道骨。仙人的风度,道长的气概。形容人的风骨神采与众不同。
  • 有耻且格指人有知耻之心,则能自我检点而归于正道。
  • 格物穷理穷究事物的道理。
  • 别创一格指开创一种新的风格或形式。
  • 不名一格指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
  • 格不相入犹言格格不入。形容彼此不协调,不相容。
  • 格杀不论格:打;格杀:打死;不论:不论罪。指把拒捕、行凶或违反禁令的人当场打死而不以杀人论罪。
  • 格物致知格:推究;致:求得。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 形禁势格指受形势的阻碍或限制,事情难于进行。同“形格势禁”。
  • 别开一格指开创一种新的风格或形式。
  • 格杀弗论指把拒捕、行凶或违反禁令的人当场打死而不以杀人论罪。同“格杀勿论”。
  • 不拘一格拘:限制;格:规格,方式。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
  • 钩辀格磔鹧鸪的叫声。
  • 格杀勿论格:打;格杀:打死;勿论:不论罪。指把拒捕、行凶或违反禁令的人当场打死而不以杀人论罪。
  • 训格之言指可以奉为行为准则的教诲之言。
  • 格格不入格格:阻碍,隔阂。形容彼此不协调,不相容。
  • 格格不吐指有所格碍,不能尽情论述。
  • 降格以求格:规格,标准。降低标准去寻求。
  • 三等九格犹三六九等。指等级和类别多,有种种差别。
  • 格高意远指文章的格调高雅,含意深远。
  • 格于成例为传统的惯例所限制。表示不能达到目的。
  • 聊备一格姑且备为一种风格或格式。
  • 格古通今穷究古代,通晓当代。指学富识广。
  • 格杀无论指把拒捕、行凶或违反禁令的人当场打死而不以杀人论罪。同“格杀勿论”。
  • 格格不纳指难以接受。
  • 形格势禁格:阻碍;禁:制止。指受形势的阻碍或限制,事情难于进行。
  • 别具一格别:另外。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
  • 自成一格指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 扞格不入?绝;格:坚硬;扞格:相互抵触,格格不入。过于坚硬而难于深入。形容彼此意见完全不合。
相关汉字解释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