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格格不纳

gē gē bù nà
Out of place
“格格不纳”的成语拼音为:gē gē bù nà,注音:ㄍㄜˊ ㄍㄜˊ ㄅㄨˋ ㄣㄚˋ,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口语,年代:近代成语,出处:清·昭槤《啸亭杂录·诗文涩体》:“其《新唐书》好用僻字涩句,以矜其博,使人读之,胸臆间格格不纳,殊不爽朗。”,基本解释:指难以接受。,例句:元代·马致远《汴京夜行船》:“心虽叩门,格格不纳。”
拼音 gē gē bù nà
注音 ㄍㄜˊ ㄍㄜˊ ㄅㄨˋ ㄣㄚˋ
词性 作谓语、定语;用于口语
英文 Out of place
年代 近代成语
解释 指难以接受。
出处 清·昭槤《啸亭杂录·诗文涩体》:“其《新唐书》好用僻字涩句,以矜其博,使人读之,胸臆间格格不纳,殊不爽朗。”
例句 元代·马致远《汴京夜行船》:“心虽叩门,格格不纳。”
补充纠错
上一个成语: 格于成例
下一个成语: 格格不吐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顺接) 补充纠错
  • 招权纳贿招权:弄权,揽权;纳贿:接受贿赂。抓权力,受贿赂。
  • 海纳百川纳:容纳,包容。大海可以容得下成百上千条江河之水。比喻包容的东西非常广泛,而且数量很大。
  • 出纳之吝舍不得拿出去,出手小气。
  • 言从计纳讲的话、出的主意,都听从采纳。
  • 半筹不纳筹:古代计算工具,引伸为计策;纳:缴纳。半条计策也拿不出来。比喻一点办法也没有。
  • 藏污纳垢污、垢:肮脏的东西。比喻隐藏或包容坏人坏事。
  • 山容海纳形容胸怀宽广,能象山谷和大海一样容物。
  • 招权纳赇把持权柄,收受贿赂。同“招权纳贿”。
  • 去故纳新犹言去旧迎新。
  • 纳谏如流纳:采纳,接受;谏:旧指规劝君主或尊长,使改正错误;如流:迅速。接受劝谏就像流水那样自然。形容非常乐意听取别人意见。
  • 深文周纳周纳:罗织罪名。指苛刻地或歪曲地引用法律条文,把无罪的人定成有罪。也指不根据事实,牵强附会地给人硬加罪名。
  • 川泽纳污以湖泊江河能容纳各种水流的特性。比喻人有涵养,能包容所有的善恶、毁誉。
  • 含垢纳污垢:耻辱;污:污蔑。容忍耻辱和污蔑。指气度大,能包容一切。
  • 称臣纳贡旧时指小国向大国臣服而年年进贡。
  • 水底纳瓜形容不能容纳。
  • 水里纳瓜比喻格格不入,不能相容。
  •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走过瓜田,不要弯下身子提鞋;经过李树下面,不要举起手来整理帽子。比喻避嫌疑。
  • 纳贡称臣缴纳贡品,自称为臣下。后来也用以比喻心悦诚服,甘拜下风。
  • 纳新吐故原指人呼吸时,吐出浊气,吸进新鲜空气。现多用来比喻扬弃旧的、不好的,吸收新的,好的。
  • 穿花纳锦以穿纱的方法做成的刺绣花样。
  •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比喻避嫌疑。同“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 招权纳赂把持权势,接受贿赂。
  • 启宠纳侮指开宠端而招致侮慢。
  • 闭门不纳纳:入,进来。关上门不让人进来。
  • 招降纳叛原指收容接纳敌方投降叛变过来的人,以扩大自己的势力。现指收罗坏人,结党作恶。
  •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走过瓜田,不要弯下身子提鞋;经过李树下面,不要举起手来整理帽子。比喻避嫌疑。
  • 整冠纳履比喻易招惹嫌疑的行动。
  • 正冠纳履端正帽子,穿好鞋子。古时讲李树下不要弄帽子,瓜田里不要弄鞋子,以避免有偷李摸瓜的嫌疑。亦作“正冠李下”。
  • 招亡纳叛招引接纳敌方叛逃的人。
  • 招贤纳士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
  • 纳垢藏污垢、污:肮脏的东西。比喻隐藏或包容坏人坏事。
  • 纳履决踵纳:穿;履:鞋;决:破裂;踵:脚后跟。穿鞋而后跟即破。比喻穷困、窘迫。
  • 纳履踵决纳:穿;履:鞋;踵:脚后跟;决:破裂。提上鞋,鞋的脚后跟处却破裂。形容处境困难。
  • 纳士招贤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
  • 凿楹纳书指藏守书籍以传久远。
  • 藏垢纳污垢、污:肮脏的东西。包藏容纳肮脏之物。比喻隐藏或包容坏人坏事。
  • 揽权纳贿揽:把持。纳:接纳。把持权势,并接受贿赂。
  • 纳屦踵决纳:穿;屦:鞋;踵:脚后跟;决:破裂。穿上鞋子,破了后跟。形容衣着褴褛。
  • 铺胸纳地一种上半身贴近地面的跪拜礼,表示虔敬与隆重。
  • 养贤纳士招养收容有才德的人。
  • 吐故纳新原指人呼吸时,吐出浊气,吸进新鲜空气。现多用来比喻扬弃旧的、不好的,吸收新的,好的。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补充纠错
  • 仙风道格犹言仙风道骨。仙人的风度,道长的气概。形容人的风骨神采与众不同。
  • 有耻且格指人有知耻之心,则能自我检点而归于正道。
  • 格物穷理穷究事物的道理。
  • 别创一格指开创一种新的风格或形式。
  • 格不相入犹言格格不入。形容彼此不协调,不相容。
  • 格杀不论格:打;格杀:打死;不论:不论罪。指把拒捕、行凶或违反禁令的人当场打死而不以杀人论罪。
  • 形禁势格指受形势的阻碍或限制,事情难于进行。同“形格势禁”。
  • 别开一格指开创一种新的风格或形式。
  • 不名一格指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
  • 格物致知格:推究;致:求得。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 不拘一格拘:限制;格:规格,方式。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
  • 钩辀格磔鹧鸪的叫声。
  • 格杀弗论指把拒捕、行凶或违反禁令的人当场打死而不以杀人论罪。同“格杀勿论”。
  • 训格之言指可以奉为行为准则的教诲之言。
  • 格格不入格格:阻碍,隔阂。形容彼此不协调,不相容。
  • 格杀勿论格:打;格杀:打死;勿论:不论罪。指把拒捕、行凶或违反禁令的人当场打死而不以杀人论罪。
  • 格格不吐指有所格碍,不能尽情论述。
  • 格高意远指文章的格调高雅,含意深远。
  • 降格以求格:规格,标准。降低标准去寻求。
  • 聊备一格姑且备为一种风格或格式。
  • 三等九格犹三六九等。指等级和类别多,有种种差别。
  • 格于成例为传统的惯例所限制。表示不能达到目的。
  • 格格不纳指难以接受。
  • 别具一格别:另外。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
  • 自成一格指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 扞格不入?绝;格:坚硬;扞格:相互抵触,格格不入。过于坚硬而难于深入。形容彼此意见完全不合。
  • 格古通今穷究古代,通晓当代。指学富识广。
  • 格杀无论指把拒捕、行凶或违反禁令的人当场打死而不以杀人论罪。同“格杀勿论”。
  • 形格势禁格:阻碍;禁:制止。指受形势的阻碍或限制,事情难于进行。
相关汉字解释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