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冠履倒置

guān lǚ dào zhì
wear the shoes on the head and the cap on the feet
“冠履倒置”的成语拼音为:guān lǚ dào zhì,注音:ㄍㄨㄢ ㄌㄩˇ ㄉㄠˋ ㄓˋ,词性:主谓式;作宾语、定语;比喻上下位置颠倒,尊卑不分,年代:古代成语,出处:《后汉书·杨赐传》:“冠履倒易,陵谷代处。”,基本解释:比喻上下位置颠倒,尊卑不分。,例句:明代·罗生《楚辞序》:“今日累九泽之殊恩,而顾一却冠履倒置。”
拼音 guān lǚ dào zhì
注音 ㄍㄨㄢ ㄌㄩˇ ㄉㄠˋ ㄓˋ
词性 主谓式;作宾语、定语;比喻上下位置颠倒,尊卑不分
英文 wear the shoes on the head and the cap on the feet
年代 古代成语
解释 比喻上下位置颠倒,尊卑不分。
出处 《后汉书·杨赐传》:“冠履倒易,陵谷代处。”
例句 明代·罗生《楚辞序》:“今日累九泽之殊恩,而顾一却冠履倒置。”
补充纠错
上一个成语: 冠履倒易
下一个成语: 冠冕堂皇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顺接) 补充纠错
  • 淡然置之很冷淡地放在一旁。形容毫不在意。
  • 一笑置之笑一笑,就把它放在一边了。表示不当回事。
  • 本末倒置本:树根;末:树梢;置:放。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
  • 无置锥地没有立锥子的地方。比喻连极小的地方也没有。后常形容贫穷。同“无立锥之地”。
  • 高自标置标置:放在某种位置。比喻自己把自己看得很了不起。
  • 漠然置之置:放。很冷淡地把它搁在一边。指对人或事态度冷淡,放在一边不理。
  • 置锥之地插锥尖的一点地方。形容极小的一块地方。也指极小的安身之处。
  • 姑置勿论姑:姑且。置:放在一边。姑且放在一边不去谈论。亦作“姑置不论”、“姑置勿陈”。
  • 措置裕如措置:处理,安排;裕如:从容不迫,很有办法的样子。处理事情从容不迫。常用来称赞人有办事的才能和经验。
  • 别置一喙插一句嘴。比喻提出不同意见。
  • 置之死地有意使人处于无法生存下去的境地。
  • 无庸置辩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用不着争辩。
  • 贫无置锥穷得连插下锥子那样小的地方都没有。同“贫无立锥”。
  • 置之死地而后生原指作战把军队布置在无法退却、只有战死的境地,兵士就会奋勇前进,杀敌取胜。后比喻事先断绝退路,就能下决心,取得成功。
  • 冠履倒置比喻上下位置颠倒,尊卑不分。
  • 不容置疑不允许有什么怀疑。表示论证严密,无可怀疑。
  • 难以置信不容易相信。
  • 置身事外身:自身。把自己放在事情之外,毫不关心。
  • 无从置喙没有话可说,没有可插嘴的。
  • 不置褒贬置:安放,这里有“加以”之间。褒:褒奖,夸赞,表扬。贬:贬低,指责。不加以表扬或批评。
  • 倒置干戈把武器收藏起来,不再打仗。
  • 束置高阁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同“束之高阁”。
  • 高自位置比喻自己把自己看得很了不起。
  • 轻重倒置把重要的和不重要的两者的地位摆颠倒了。
  • 无可置辩置辩:辩论,申辩(用于否定)。没有什么可以争辩的。表示确凿无疑。
  • 置之度外度:考虑。放在考虑之外。指不把个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
  • 无可置喙犹言没话可说。
  • 不容置辩置:安放。不容许别人进行辩解。指没有辩护的余地。
  • 无庸置疑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
  • 不置可否置:放,立;可:行;否:不行。不说行,也不说不行。指不表明态度。
  • 无可置疑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
  • 置之脑后放在一边不再想起。
  • 置之不顾置:放着;之:代词;顾:照管。放在那儿不管。
  • 置之死地而后快快:痛快。恨不得把人弄死才痛快。形容心肠狠毒。
  • 头足倒置比喻颠倒事物的主次关系。
  • 置之不理之:代词,它;理:理睬。放在一边,不理不睬。
  • 推心置腹把赤诚的心交给人家。比喻真心待人。
  • 推诚置腹比喻真心待人。同“推心置腹”。
  • 置若罔闻置:放,摆;若:好象。放在一边,好象没有听见似的。指不予理睬。
  • 置水之情表示人民对官吏公正清廉的期望。
  • 不容置喙不容许插嘴。
  • 置之高阁高阁:储藏器物的高架。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
  • 投闲置散投、置:安放;闲、散:没有事干。指安排在不重要的职位或没有安排工作。
  • 置诸高阁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补充纠错
  • 华冠丽服冠:帽子。形容衣着华丽。
  • 神武挂冠指辞官隐居。
  • 超今冠古冠:超出众人。超越古今。
  • 弹冠振衿整洁衣冠。后多以比喻将欲出仕。
  • 发怒穿冠毛发竖起的样子。形容极度愤怒。同“发上冲冠”。
  • 弹冠相庆弹冠:掸去帽子上的灰尘,准备做官。指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 暴衣露冠日晒衣裳,露湿冠冕。形容奔波劳碌。暴,晒。
  • 峨冠博带峨:高;博:阔。高帽子和阔衣带。古代士大夫的装束。
  • 冠绝一时冠绝:遥遥领先,位居第一。形容在某一时期内超出同辈,首屈一指。
  • 弹冠振衣整洁衣冠。后多以比喻将欲出仕。
  • 甲冠天下甲冠:第一。称雄天下。形容人或事物十分突出,无与伦比。
  • 衣冠楚楚楚楚:鲜明、整洁的样子。衣帽穿戴得很整齐,很漂亮。
  • 冠山戴粒冠山:把山当帽子,比喻大。戴粒:用头顶粒,比喻小。形容大小虽异,但各适其适。
  • 面如冠玉比喻男子徒有其表。也用来形容男子的美貌。
  • 冲冠怒发形容极为愤怒。
  • 黄冠草服粗劣的衣着。借指平民百姓。有时指草野高逸。
  • 黄冠野服粗劣的衣着。借指平民百姓。有时指草野高逸。同“黄冠草服”。
  • 衣冠礼乐指各种等级的穿戴服饰及各种礼仪规范。指封建社会中各种典章礼仪。
  • 白面儒冠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 冠盖如云冠盖:指仁宦的冠服和车盖,用作官员代称。形容官吏到的很多。
  • 发植穿冠形容极度愤怒。同“发上冲冠”。
  • 发上指冠毛发竖起貌。形容极度愤怒。
  • 美如冠玉冠:帽子。原比喻只是外表好看。后形容男子长相漂亮。
  • 发上冲冠犹言发上指冠。形容极度愤怒。
  • 衣冠土枭犹衣冠禽兽。指品德极坏,行为卑劣的人。
  • 衣冠枭獍相传枭是吃母的恶鸟,獍是吃父的恶兽。旧时比喻不孝的人。
  • 弹冠结绶朋友之间互相援引出仕。
  • 冲冠眦裂形容愤怒到极点。眦裂,睁裂眼眶。
  • 勇冠三军冠:位居第一;三军:军队的统称。指勇敢或勇猛是全军第一。
  • 冠冕堂皇冠冕:古代帝王、官吏的帽子;堂皇:很有气派的样子。形容外表庄严或正大的样子。
  • 冠上加冠同画蛇添足,比喻多余的举动。
  • 方领圆冠方形的衣领和圆形的帽冠,为古代儒生的服饰。亦借指儒生。
  • 张冠李戴把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认错了对象,弄错了事实。
  • 发踊冲冠毛发竖起貌。形容极度愤怒。同“发上冲冠”。
  • 发怒冲冠形容极度愤怒。同“发上冲冠”。
  • 冲冠发怒形容极为愤怒。
  • 正冠李下在李树下不整帽子,以避免偷李的嫌疑。比喻做容易引起怀疑的事。
  • 衣冠禽兽穿戴着衣帽的禽兽。指品德极坏,行为象禽兽一样卑劣的人。
  • 贡禹弹冠指贡禹与王吉(字子阳)友善,见其在位,亦愿为官。比喻乐意辅佐志向相同的人。
  • 毁冠裂裳毁坏帽子和衣裳。用作表示彻底决裂的意思。
  • 高冠博带冠:帽子;博:大;带:衣带。戴着高大的帽子,系着宽阔的衣带。形容儒生的装束。也比喻穿着礼服。
  • 天冠地屦比喻双方相差极大。
  • 凤冠霞帔旧时富家女子出嫁时的装束,以示荣耀。也指官员夫人的礼服。
  • 褎然冠首指出众,超出同辈而居首席。同“褎然举首”。
  • 怒发冲冠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 壮发冲冠形容气概雄伟豪迈。
  • 南州冠冕南方人才中杰出的人。指才识出众的人。
  • 被发缨冠来不及将头发束好,来不及将帽带系上。形容急于去救助别人。
  • 虎而冠冠:把帽子戴在头上。比喻生性残虐的人。
  • 植发穿冠头发直竖,顶起帽子。形容盛怒或踊跃之状。犹植发冲冠。
  • 沐猴衣冠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同“沐猴而冠”。
  • 堂皇冠冕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
  • 南冠楚囚南冠:楚国在南方,因此称楚冠为南冠。本指被俘的楚国囚犯。后泛称囚犯或战俘。
  • 挂冠归去冠:帽子,这里指官帽。把官帽取下挂起来。比喻辞官回家。
  • 狗续侯冠犹狗续金貂。比喻滥封的官吏。
  • 裂冠毁冕,拔本塞源冕:古代王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本:树根。原比喻诸侯背弃礼法,侵犯天子的直接领地。后用作臣下推翻国君,夺取王位的代称。
  • 冠盖相望冠盖:指仁宦的冠服和车盖,用作官员代称;相望:互相看得见。形容政府的使节或官员往来不绝。
  • 披发缨冠指不及束发冠戴,只系缨于颈。比喻急于救援。
  • 植发冲冠头发直竖,顶起帽子。形容盛怒或踊跃之状。
  • 褒衣危冠褒衣:宽大的衣服。危冠:高帽子。古代儒生的装束。指宽袍高帽。
  • 优孟衣冠优孟:春秋时楚国著名的的演杂戏的人,擅长滑稽讽谏。比喻假扮古人或模仿他人。也指登场演戏。
  • 王贡弹冠王:汉代王吉字子阳。贡:即贡禹。弹冠:拂去冠上的尘埃,喻将出来作官。比喻好朋友进退相随,取舍一致。也指一人得官,同类相庆。亦作“王阳在位,贡公弹冠”。
  • 轩鹤冠猴乘轩之鹤,戴帽之猴。比喻滥厕禄位、虚有其表的人。
  • 遁迹黄冠指避开尘世而做道士。
  • 挂冠求去挂冠:把官帽挂起来。脱下官帽要求离去。比喻辞官归隐。
  • 沐猴而冠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相关汉字解释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