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朴斫之材

pǔ zhuó zhī cái
Simple talent
“朴斫之材”的成语拼音为:pǔ zhuó zhī cái,注音:ㄆㄧㄠˊ ㄓㄨㄛˊ ㄓ ㄘㄞˊ,词性:作宾语;用于书面语,年代:古代成语,出处:晋·葛洪《抱朴子·博喻》:“肤表或不可以论中,望貌或不可以核能,仲尼似丧家之狗,公旦类朴斫之材。”,基本解释:加工治理而尚未成器之材。,例句:唐代杜牧《奉命赋得阳城不夏木奉天子》诗:“盈箱塞垣畳步斫,且挈将欲世人闻,及到边庭满眼树,不随人意任斫分。”意指只是一个能够用斧头砍木头的普通人,没有特殊技能或才能。
拼音 pǔ zhuó zhī cái
注音 ㄆㄧㄠˊ ㄓㄨㄛˊ ㄓ ㄘㄞˊ
词性 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英文 Simple talent
年代 古代成语
解释 加工治理而尚未成器之材。
出处 晋·葛洪《抱朴子·博喻》:“肤表或不可以论中,望貌或不可以核能,仲尼似丧家之狗,公旦类朴斫之材。”
例句 唐代杜牧《奉命赋得阳城不夏木奉天子》诗:“盈箱塞垣畳步斫,且挈将欲世人闻,及到边庭满眼树,不随人意任斫分。”意指只是一个能够用斧头砍木头的普通人,没有特殊技能或才能。
补充纠错
上一个成语: 朴素无华
下一个成语: 旁观者清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顺接) 补充纠错
  • 材疏志大指志向虽大而才能不足。有时用为谦词。
  • 高材疾足高材:才能高;疾足:迈步快。形容人才能出众,行事敏捷。
  • 败材伤锦比喻用非其人,伤害国家。
  • 人材出众人品才能超出众人。同“人才出众”。
  • 量材录用根据才能大小分配一定工作。同“量才录用”。
  • 负材矜地指以其才能、出身而自负骄矜。
  • 材茂行洁才智丰茂,行为廉洁。
  • 材茂行絜絜,同“洁”,干净,廉洁。才智丰茂,行为廉洁。
  • 五短身材指人的身材矮小。
  • 负材任气指依恃才学,任性使气。
  • 雄材大略杰出的才能和伟大的谋略。
  • 材剧志大指才智多,志向大。
  • 材轻德薄指才德疏浅。有时用为谦词。
  • 材朽行秽指无才无德。有时用为谦词。
  • 匠门弃材能工巧匠废弃的材料。比喻无用的人。
  • 材优干济指才能优异,有干练的办事能力。
  • 大材小用把大的材料当成小的材料用。比喻使用不当,浪费人才。
  • 宏材大略杰出的才能和谋略。同“宏才大略”。
  • 长材小试犹言大材小用。
  • 埒材角妙比才艺,争美妙。
  • 一表人材形容容貌英俊。表,仪表。
  • 通材达识指博学多才、见识练达的人。同“通才练识”。
  • 材德兼备材:通“才”。既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又有好的思想品质。
  • 材雄德茂指才德杰出。
  • 长材茂学指才能高学问大的人。
  • 将遇良材良材:本领高的人。大将遇上本领高的人。比喻两雄争斗,本领相当。
  • 材大难用原意是能力强难用于小事。后形容怀才不遇。
  • 朴斫之材加工治理而尚未成器之材。
  • 怀材抱器犹言德才兼备。既有好的思想品质,又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材,才能;器,器度。
  • 楚材晋用楚国的人才为晋国所用。比喻本国的人才外流到别的国家工作。
  • 高材捷足高材:才能高;捷足:迈步快。形容人才能出众,行事敏捷。
  • 材士练兵犹言勇士精兵。
  • 不见棺材不下泪比喻不到走投无路的境地不肯死心。
  • 鸠工庀材庀:准备、具备。招集工匠,准备材料。
  • 作育人材培育人才。
  • 材高知深材:通“才”。知:通“智”。才能出众,智慧高超。
  • 材能兼备材:通“才”。才智和能力都具备。
  • 多材多艺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艺。同“多才多艺”。
  • 绵力薄材力量小,没有什么才能。
  • 栋梁之材栋:脊檩,正梁。能做房屋大梁的木材。比喻能担当国家重任的人才。
  • 因材施教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 晋用楚材指一国聘用别国的人材。
  • 就地取材就:随。在本地找需要的材料。比喻不依靠外力,充分发挥本单位的潜力。
  • 樗栎庸材樗栎:不成材的树木。比喻平庸无用的人。常用作谦词。
  • 适材适所指办事能力与所安排的工作位置或场所相当。
  • 材薄质衰指才情资质薄弱。有时用为谦词。
  • 不见棺材不落泪比喻不到彻底失败的时候不肯罢休。
  • 绵里薄材力量小,没有什么才能。常用作谦词。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补充纠错
  • 返朴归真归:返回;真:天然,自然。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
  • 抱朴含真抱:保;朴:朴素;真:纯真、自然。道家主张人应保持并蕴含朴素、纯真的自然天性,不要沾染虚伪、狡诈而玷污、损伤人的天性。
  • 还朴反古回复到人本来的淳厚、朴实的状态或本性。同“还淳反古”。
  • 还淳反朴回复到人本来的淳厚、朴实的状态或本性。同“还淳返朴”。
  • 朴实无华质朴实在而不浮华。
  • 艰苦朴素指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作风。
  • 见素抱朴老子提出的治国的三项具体措施之一。是说要推举圣人,实行法治,即用“无为之治”取代“有为之治”。对应于“绝圣弃智”。
  • 返朴还淳返:返回,还。朴:朴实。淳:诚实,厚道。指恢复原始的诚实和朴实厚道的社会风气。
  • 斫琱为朴指去掉雕饰,崇尚质朴。亦指斫理雕弊之俗,使返质朴。同“斫雕为朴”。
  • 斫雕为朴指去掉雕饰,崇尚质朴。亦指斫理雕弊之俗,使返质朴。
  • 朴素无华俭朴、不浮华。
  • 反朴归真反:通“返”,回;朴:质朴;归:返回;真:天然,自然。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
  • 返朴还真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同“返朴归真”。
  • 还醇返朴回复到人本来的淳厚、朴实的状态或本性。同“还淳反朴”。
  • 朴讷诚笃为人朴实敦厚,不善言词。
  • 还淳返朴回复到人本来的淳厚、朴实的状态或本性。
  • 归真反朴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同“归真反璞”。
  • 浇醇散朴使淳朴的社会风气变得浮薄。同“浇淳散朴”。
  • 无名之朴①道家指质朴自然、玄默无为之“道”为“无名之朴”。②未出名的璞玉。比喻不为人知的才识之士。亦作“无名之璞”。
  • 浇淳散朴使淳朴的社会风气变得浮薄。
  • 反朴还淳复归于朴实、淳正。
相关汉字解释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