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郑卫之音

zhèng wèi zhī yīn
the music of the states of zheng and wei
“郑卫之音”的成语拼音为:zhèng wèi zhī yīn,注音:ㄓㄥˋ ㄨㄟˋ ㄓ ㄧㄣ,词性:作宾语;指淫乐,年代:古代成语,出处:《礼记·乐记》:“魏文侯问于子夏曰:‘吾端冕而听古乐,则惟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敢问古乐之如彼,何也?新乐之如此,何也?’”,基本解释:郑卫:指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例句:古代的郑国和卫国是两个相邻的国家,因为相互之间的争斗和纷争,常常爆发战争。所以人们用“郑卫之音”来形容战争声势浩大、战火连天的景象。例如:"这次战争,郑卫之音传遍大地,人们无不闻风丧胆。"
拼音 zhèng wèi zhī yīn
注音 ㄓㄥˋ ㄨㄟˋ ㄓ ㄧㄣ
词性 作宾语;指淫乐
英文 the music of the states of zheng and wei
年代 古代成语
解释 郑卫:指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
出处 《礼记·乐记》:“魏文侯问于子夏曰:‘吾端冕而听古乐,则惟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敢问古乐之如彼,何也?新乐之如此,何也?’”
例句 古代的郑国和卫国是两个相邻的国家,因为相互之间的争斗和纷争,常常爆发战争。所以人们用“郑卫之音”来形容战争声势浩大、战火连天的景象。例如:"这次战争,郑卫之音传遍大地,人们无不闻风丧胆。"
补充纠错
上一个成语: 郑人争年
下一个成语: 郑昭宋聋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顺接) 补充纠错
  • 清音幽韵比喻文章造诣极深。
  • 水月观音佛经谓观音菩萨有三十三个不同形象的法身,画作观水中月影状的称水月观音。见《法华经·普门品》。后用以喻人物仪容清。
  • 空谷足音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比喻极难得到音信、言论或来访。
  • 八音遏密遏:阻止;密:寂静。各种乐器停止演奏,乐声寂静。旧指皇帝死后停乐举哀。后也用以形容国家元首之死。
  • 足音空谷比喻难得的人物或言论。
  • 足音跫然跫:脚步声。原指长期住在荒凉寂寞的地方,对别人的突然来访感到欣悦。后常比喻难得的来客。
  • 北鄙之音指殷纣时的音乐。后世视为亡国之声。亦作“北鄙之声”。
  • 音容笑貌谈笑时的容貌和神态。用以怀念故人的声音容貌和神情。
  • 音问两绝书信与消息都断绝。亦作“音问杳然”。
  • 音信杳无没有一点消息。
  • 咬音咂字形容说话一字一板,郑重其事。
  • 一口同音犹言众口一词。
  • 德音莫违德音:善言;莫违:不要违背。别人的好话不要不听。
  • 金口玉音旧时用以指天子之言。后泛指说话正确,不能改变。
  • 正始之音①指魏晋玄谈风气。出现于三国魏正始年间。当时以何晏、王弼为首,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谈玄析理,放达不羁;名土风流,盛于洛下。②指纯正的乐声。
  • 五音六律五音:指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六律:定乐器的标准。指古代音律。后也泛指音乐。
  • 同音共律音律相同。比喻关系密切。
  • 一槌定音借指凭一句话作出最后决定。同“一锤定音”。
  • 纶音佛语比喻不由得不服从的话。
  • 八音迭奏八音:古代对乐器的统称;迭:交互,轮流。八类乐器轮番演奏。表示器乐齐全,演奏场面盛大。
  • 鹿死不择音指庇荫的地方。音,通“荫”。比喻只求安身,不择处所。亦比喻情况危急,无法慎重考虑。
  • 杳无音耗犹言杳无音信。没有一点消息。
  • 余音绕梁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 遗音余韵前人作品的余音和韵致。形容作品美妙。
  • 渺无音信指毫无消息。亦作“渺无音讯”。
  • 杳无音信音信:消息,回信。没有一点消息。
  • 众啄同音犹众口一词。所有的人都说同样的话。
  • 大音希声指最大最美的声音乃无声之音。
  • 音容宛在音:声音;容:容颜;宛:仿佛。声音和容貌仿佛还在。形容对死者的想念。
  • 陇头音信指寄往或来自远方的书信。
  • 渺无音讯指毫无消息。
  • 靡靡之音靡靡:柔弱,萎靡不振。使人萎靡不振的音乐。指颓废的、低级趣味的乐曲。
  • 正声雅音纯正优雅的音乐。
  • 袅袅余音袅袅:宛转悠扬。余音:不绝之音。形容音乐结束后悠扬悦耳的声音仍然绵延不绝,回响在耳边。同“余音袅袅” 。
  • 瘏口哓音犹言舌敝唇焦。形容说话之多,费尽口舌。
  • 桑间之音指淫靡的音乐。
  • 声音笑貌指人的言谈、表情等。
  • 亡国之音原指国家将亡,人民困苦,因此音乐也多表现为哀思的曲调,后多指颓靡淫荡的歌曲。
  • 一锤定音制造铜锣时最后一锤决定锣的音色。借指凭一句话作出最后决定。
  • 遏密八音遏:阻止;密:寂静。各种乐器停止演奏,乐声寂静。旧指皇帝死后停乐举哀。后也用以形容国家元首之死。
  • 余音袅袅形容音乐悦耳动听,令人沉醉。
  • 哓音瘏口犹言舌敝唇焦。形容说话之多,费尽口舌。
  • 杳无音讯没有一点消息。见“杳无音信”。
  • 弦外有音比喻话语中另有间接透露、没有明说的意思。
  • 聆音察理听到声音就能明察事理。指善于分析。
  • 鸾音鹤信比喻仙界的音信。
  • 音容如在声音和容貌仿佛还在。形容对死者的想念。同“音容宛在”。
  • 异口同音不同人说同样的话,形容看法、意见完全一致。
  • 弦外之音原指音乐的余音。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话里间接透露,而不是明说出来的意思。
  • 绕梁之音形容歌声美妙动听,长久留在人们耳中。参见“余音绕梁”。
  • 泮林革音比喻在好的影响感化下而改变旧习性。
  • 亢音高唱亢:喉咙。放开喉咙,高声歌唱。
  • 跫然足音跫:脚步声。原指长期住在荒凉寂寞的地方,对别人的突然来访感到欣悦。后常比喻难得的来客。
  • 笙磬同音比喻人事协调,关系和睦。
  • 养音九皋比喻贤才隐居修德。
  • 余音缭绕优美动听的音乐长久地回荡。形容悦耳的歌声或乐曲使人听了不能一下子忘掉。
  • 千锤打锣,一锤定音比喻在众说纷纭的情况下发表决定性的意见。
  • 郑卫之音郑卫:指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补充纠错
  • 郑重其事郑重:审慎,严肃认真。形容说话做事时态度非常严肃认真。
  • 郑重其辞谓说话态度严肃认真。
  • 郑人实履郑人:春秋时期郑国人。履:鞋。郑国人买鞋。比喻只相信书本,不相信客观实际。多用以讽刺教条主义者。
  • 郑昭宋聋杜预注:“昭,明也。聋,暗也。”比喻情况不同。
  • 郑人买履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 郑人争年年:年龄。比喻争论的事情既无根据,又无意义。
相关汉字解释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