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束身自修

shù shēn zì xiū
come over and pledge allegiance
“束身自修”的成语拼音为:shù shēn zì xiū,注音:ㄕㄨˋ ㄕㄣ ㄗˋ ㄒㄧㄡ,词性: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年代:古代成语,出处:《后汉书·卓茂传》:“[光武帝]乃下诏曰:‘前密令卓茂,束身自修,执节淳固,诚能为人所不能为。’”,基本解释:指约束自己,不与坏人坏事同流合污。,例句:清代·袁枚《随园诗话·杂说》:“束身自修,乃人之常情也。”
拼音 shù shēn zì xiū
注音 ㄕㄨˋ ㄕㄣ ㄗˋ ㄒㄧㄡ
词性 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英文 come over and pledge allegiance
年代 古代成语
解释 指约束自己,不与坏人坏事同流合污。
出处 《后汉书·卓茂传》:“[光武帝]乃下诏曰:‘前密令卓茂,束身自修,执节淳固,诚能为人所不能为。’”
例句 清代·袁枚《随园诗话·杂说》:“束身自修,乃人之常情也。”
补充纠错
上一个成语: 束身自好
下一个成语: 束手待毙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顺接) 补充纠错
  • 修文偃武修:昌明,修明;偃:停止。提倡文教,停息武事。
  • 地下修文旧指有才文人早死。
  •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 公修公德,婆修婆德指修德属个人,不得兼代。
  • 进德修业修业:推广、扩大功业。提高道德修养,扩大功业建树。
  • 帏箔不修家门淫乱的讳语。同“帏薄不修”。
  • 偃兵修文停止武事,振兴文教。同“偃武修文”。
  • 不修边幅边幅:布帛的边缘,比喻人的衣着、仪表。原形容随随便便,不拘小节。后形容不注意衣着或容貌的整洁。
  • 改往修来指改变以往的错误,修治来日的善行。
  • 半路修行原指成年后才出家做和尚或尼姑。比喻中途改行,从事另一工作。
  • 封豨修蛇比喻贪暴者、侵略者。同“封豕长蛇”。
  • 偃武修文偃:停止;修:昌明,修明。停止武事,振兴文教。
  • 经明行修旧指通晓经学,品行端正。
  • 修短随化修:长;化:造化,旧指自然界的主宰者,迷信说法指运气、命运。人的寿命长短,随造化而定。
  • 条修叶贯枝长叶连。比喻有条理、有系统。
  • 文修武偃礼乐教化大行而武力征伐偃息。指天下太平。
  • 不法古不修今指不应效法古代,也不应拘泥于现状。
  • 修桥补路修建桥梁,补好道路。旧喻热心公益,解囊行善。
  • 武偃文修文治已实行,武备已停止。形容天下太平。亦作“文修武偃”。
  • 修真养性学道修行,涵养性情。
  • 不期修古期:希望;修:遵循。不要照搬老办法。指应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变革。
  • 帷幕不修家门淫乱的讳语。同“帷薄不修”。
  • 演武修文指演练武艺,修习文章。
  • 文修武备文:指教化。修:指走上正规,已符合标准。备:准备完毕。谓文治和军备都已达到了理想的要求。
  • 修辞立诚写文章应表现出作者的真实意图。
  • 帷箔不修家门淫乱的讳语。同“帷薄不修”。
  • 内修外攘对内整治国政,对外抵御敌人。修亦作“修”。
  •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指刘邦将从汉中出兵攻项羽时,故意明修栈道,迷惑对方,暗中绕道奔袭陈仓,取得胜利。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
  • 日省月修天天反省,月月修身。
  • 修旧起废原指修诗书,兴礼乐。后引申为把旧有的修理好。把废置的利用起来。
  • 修齐治平泛指伦理哲学和政治理论。
  • 讲信修睦修:建立;睦:和睦。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讲究信用,谋求和睦。
  • 不修小节不注意生活上的小事。形容处世潇洒旷达。
  • 姱容修态姱:美好;修:长远;态:志向。美丽的容貌,长远的智慧。
  • 福慧双修原指福德和智能都达到至善的境地。现指有福气又聪敏。
  • 帏薄不修家门淫乱的讳语。亦作“帏箔不修”。
  • 修饰边幅边幅:本指布帛的边缘,比喻人的仪表。修饰整个人的仪表。也比喻修饰表面,无关大局。
  • 修心养性修心:使心灵纯洁;养性:使本性不受损害。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
  • 帷薄不修帐薄:帐幔和帘子,古代用以障隔内外;修:整饬。男女不分,内外杂沓。指家庭生活淫乱。
  • 茂林修竹修:长。茂密高大的树林竹林。
  • 修旧利废把破旧的修补好,把废物利用起来。指厉行节约。
  • 修鳞养爪比喻保养、积蓄战斗力。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补充纠错
  • 束手听命拱手听从命令。
  • 案兵束甲放下兵器,捆束铠甲。指停止作战。
  • 无拘无束拘、束:限制、约束。形容自由自在,没有牵挂。
  • 久束湿薪长期捆着的潮湿柴草。比喻思想保守,不易接受新事物。
  • 卷甲束兵卷起铠甲,收起兵器。
  • 束装盗金指无端见疑。
  • 粒米束薪指粮柴少得可怜。
  • 无束无拘形容自由自在,没有牵挂。同“无拘无束”。
  • 束手束脚捆住手脚。形容胆子小,顾虑多。
  • 束手无术指捆住双手,无计可施。形容遇到问题没有解决的办法。
  • 束手无策策:办法。遇到问题,就象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办法也没有。
  • 束置高阁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同“束之高阁”。
  • 悬兵束马形容险阻。同“悬车束马”。
  • 悬车束马形容险阻。
  • 束贝含犀指牙齿如紧密排列的贝壳和瓠犀。形容牙齿整齐洁白。
  • 束带结发束系衣带,挽起发髻。指出仕。
  • 束教管闻指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 束上起下犹承上启下。多用于诗文评语。
  • 束杖理民指治理百姓不滥用刑罚。形容为官宽仁爱民。束杖,收起刑具。
  • 櫜甲束兵指脱去铠甲,收起兵器。
  • 束缊举火比喻求助于人。也比喻为人排难解纷。同“束缊请火”。
  • 橐甲束兵指脱去铠甲,收起兵器。同“櫜甲束兵”。
  • 束肩敛息缩肩屏息。形容恭顺的样子。
  • 束手旁观犹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不加过问。
  • 束手束足捆住手脚。形容胆子小,顾虑多。同“束手束脚”。
  • 束蕴乞火比喻求助于人。也比喻为人排难解纷。同“束缊请火”。
  • 束蕴请火比喻求助于人。也比喻为人排难解纷。同“束缊请火”。
  • 束装就道整好行装走上旅途。
  • 束马县车形容走山路的艰险情况。同“束马悬车”。
  • 束蒲为脯将捆束的蒲柳说成肉脯。指有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 束手就缚比喻不加抵抗,甘愿被人擒捉。同“束身就缚”。
  • 束手无计遇到问题,就象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办法也没有。同“束手无策”。
  • 束兵秣马犹厉兵秣马。形容准备战斗。
  • 束手待死比喻遇到困难不积极想办法,坐着等失败。同“束手待毙”。
  • 束手就困指无法摆脱困境。
  • 束缊请火束缊:束一扎可烧的大麻为火把;请火:借火。搓麻为引火绳,向邻家讨火。比喻求助于人。也比喻为人排难解纷。
  • 束之高阁高阁:储藏器物的高架。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
  • 束手缚脚捆住手脚。形容胆子小,顾虑多。同“束手束脚”。
  • 束手就毙毙:死。捆起手来等死。比喻遇到困难不积极想办法,坐着等失败。
  • 束手无措措:措施,办法。遇到问题,就象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办法也没有。
  • 束手坐视拱着手,坐着看。比喻对应当管的事无能为力或不管不问。
  • 束缊还妇比喻求助于人。也比喻为人排难解纷。同“束缊请火”。
  • 束在高阁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同“束之高阁”。
  • 按兵束甲按兵:军队停止行进。甲:铠甲,泛指武器装备。止兵不前,捆起铠甲。指解除武装,停战言降。
  • 束手就禽捆起手来让人捉住。指毫不抵抗,乖乖地让人捉住。见“束手就擒”。
  • 束手就殪比喻遇到困难不积极想办法,坐着等失败。同“束手待毙”。
  • 束发封帛指妇女忠贞不渝。
  • 束手就擒束手:自缚其手,比喻不想方设法;就:受;擒:活捉。捆起手来让人捉住。指毫不抵抗,乖乖地让人捉住。
  • 束之高屋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同“束之高阁”。
  • 束手待毙毙:死。捆起手来等死。比喻遇到困难不积极想办法,坐着等失败。
  • 束戈卷甲捆起兵器甲胄。指缴械投降。
  • 绸缪束薪绸缪:紧紧缠绕。紧紧地把柴草捆扎成捆儿。古代束薪比喻婚姻的结合。
  • 束椽为柱捆扎椽子当柱子用。比喻小材大用。
  • 束广就狭指把丰富的内容概括为极少的文字。
  • 束马悬车束马:把马蹄包起,防止马滑倒;悬车:把车子钩牢,以防脱落。把马脚裹起来,把车吊上山去。形容走山路的艰险情况。
相关汉字解释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