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武爵武任

wǔ jué wǔ rèn
Military rank
“武爵武任”的成语拼音为:wǔ jué wǔ rèn,注音:ㄨˇ ㄐㄩㄝˊ ㄨˇ ㄖㄣˋ,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年代:古代成语,出处:《商君书·去强》:“兴兵而伐,则武爵武任,必胜。”,基本解释:依据战功的大小给以爵位和官职。,例句:唐代·孟郊《游子吟》诗:“独泪何时了,千行万行书。忆郎忆到死,武爵武任姿。”
拼音 wǔ jué wǔ rèn
注音 ㄨˇ ㄐㄩㄝˊ ㄨˇ ㄖㄣˋ
词性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英文 Military rank
年代 古代成语
解释 依据战功的大小给以爵位和官职。
出处 《商君书·去强》:“兴兵而伐,则武爵武任,必胜。”
例句 唐代·孟郊《游子吟》诗:“独泪何时了,千行万行书。忆郎忆到死,武爵武任姿。”
补充纠错
上一个成语: 武断专横
下一个成语: 武偃文修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顺接) 补充纠错
  • 连阶累任指作官接连升迁、屡受任用。
  • 选贤任能选拔任用贤能的人。亦作“选贤与能”、“选贤举能”。
  • 弃道任术指统治者不行王道而行霸术。
  • 负才任气指依恃才学,任性使气。
  • 负材任气指依恃才学,任性使气。
  • 知人善任知:了解,知道;任:任用,使用。善于认识人的品德和才能,最合理地使用。
  • 肩劳任怨犹任劳任怨。不怕吃苦,也不怕招怨。
  • 一方之任负一方面责任的职务。
  • 进贤任能进:推荐,选拔。举荐贤者,任用能人。
  • 一剑之任指以一人一剑之力。指作战的士兵,犹言一人之勇。亦指独力担任艰巨的任务。
  • 负任蒙劳指担负重任,承受劳苦。
  • 千里之任指远行千里的重任。后亦比喻重任。
  • 放任自流听凭自然的发展,不加领导或过问。
  • 听之任之听、任:随,任凭;之:代词,代人或事物。任凭事物存在发展而不去过问。
  • 简贤任能指选用贤能。
  • 走马上任走马:骑着马跑;任:职务。旧指官吏到任。现比喻接任某项工作。
  • 一身二任任:职务,责任。一个人承担两种职务。
  • 简能而任简:选择;任:作用。选择有才能的人委以重任。
  • 走马到任指新委官员急速到任。后亦泛指接任新职。同“走马上任”。
  • 乐天任命犹言听天由命。听任事态自然发展变化,不做主观努力。也比喻碰机会,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 任怨任劳任:担当,经受。不怕招怨,也不怕吃苦。同“任劳任怨”。
  • 以天下为己任把国家的兴衰治乱作为自己的责任。
  • 不胜其任胜:能担当。没有能力担当那项重任。
  • 适性任情指顺适性情。
  • 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比喻随便遇到什么险恶的情况,都信心十足,毫不动摇。同“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 任其自流指不加约束、引导,听任自由发展。
  • 任重致远指负载沉重而能到达远方。后比喻抱负远大,能闯出新的前景,做出宏伟的业绩。
  • 举贤任能举:推荐,选拔。举荐贤者,任用能人。
  • 力小任重能力小,负担重。犹言力不胜任。
  • 一身而二任一个人承担两种任务。
  • 高下任心形容能胸有成竹地处理事情。同“高下在心”。
  • 任从风浪起,稳坐钓鱼船比喻随便遇到什么险恶的情况,都信心十足,毫不动摇。同“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 任重才轻责任重大,才能薄弱。表示力不胜任。常作谦词。
  • 非异人任异人:别人;任:承担。不是别人的责任。表示某事应由自己负责。
  • 力不胜任胜任:能担当得起。能力担当不了。
  • 走马赴任走马:骑着马跑;任:职务。旧指官吏到任。现比喻接任某项工作。
  • 任劳任怨任:担当,经受。不怕吃苦,也不怕招怨。
  • 任人唯贤贤:有德有才的人。指用人只选有德有才的人。
  • 秉公任直持心公正,处事正直。
  • 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比喻随便遇到什么险恶的情况,都信心十足,毫不动摇。
  • 无任之禄指不做事或不会做事但得到禄位。
  • 胜任愉快胜任:能力足以担任。指有能力担当某项任务或工作,而且能很好地完成。
  • 适情任欲犹言任情纵欲。
  • 任其自然任:听任;其:代词,他,它。听任人或事物自然发展。
  • 任重道远任:负担;道:路途。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 致远任重指担负重任而行于远方。常比喻人的才干卓越,可任大事。亦作“任重致远”。
  • 自由放任不加约束,任它自由发展。
  • 使贤任能任用有品德有才能的人。
  • 任人唯亲任:任用;唯:只;亲:关系密切。指用人不问人的德才,只选跟自己关系亲密的人。
  • 因任授官根据才能授予官职。
  • 众怒难任指众人的愤怒难以抵当。
  • 任贤使能任用有德行有才能的人。
  • 任重至远愿意指负载沉重而可以到达远方。后比喻抱负远大,能闯出新的天地,做出宏伟的业绩。
  • 任达不拘任性放纵,不受礼法拘束。
  • 任重道悠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同“任重道远”。
  • 沈诗任笔①南朝梁沈约以诗着称,任昉以表、奏、书、启诸体散文擅名,时人称为“沈诗任笔”。笔,指无韵之文。②用以泛指诗文。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补充纠错
  • 修文偃武修:昌明,修明;偃:停止。提倡文教,停息武事。
  • 神武挂冠指辞官隐居。
  • 弃文就武放弃文业,改从武事。
  • 一元大武指古时祭祀用的牛。
  • 奋武扬威振奋勇气,施展威风。
  • 文恬武嬉恬:安闲;嬉:玩乐。文官安闲自得,武官游荡玩乐。指官吏只知贪图安逸享受,吃喝玩乐,不关心国事。
  • 黩武穷兵黩:随便,任意;穷:竭尽。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
  • 孔武有力孔:甚,很。形容人很有力气。
  • 一十八般武艺泛指各种武术技艺。
  • 文经武略经世的文才和军事谋略。
  • 武爵武任依据战功的大小给以爵位和官职。
  • 允文允武形容能文能武。
  • 圣神文武称颂帝王或杰出人物之词。
  • 踵武前贤踵:脚跟。武:足迹。跟随着前人的脚步走。比喻效法前人。
  • 用武之地形容地形险要,利于作战的地方。比喻可以施展自己才能的地方或机会。
  • 较武论文较:比较,评论。评论武艺,谈论文章。
  • 善文能武既有文才,又通武艺。现常指既能动笔又有实际工作能力。
  • 才兼文武指人具有文武两方面的才能。
  • 乃武乃文本用以赞誉天子之德,指其文经天地,武定祸乱。后多指人既有武功又有文德。亦作乃文乃武。
  • 偃武崇文停息武备,崇尚文教。
  • 偃武息戈停息武备,不事战争。
  • 揆文奋武施行文教,振奋武事。
  • 通文调武指卖弄文才和武艺。
  • 文武之道指周文王、周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
  • 文治武功比喻政治与军事。
  • 武不善作意思是既动武就不能讲斯文。
  • 偃武兴文停止武事,振兴文教。同“偃武修文”。
  • 偃武休兵停息武备,不事战争。同“偃武息戈”。
  • 偃武修文偃:停止;修:昌明,修明。停止武事,振兴文教。
  • 文经武纬经、纬:编织物的纵线与横线。指从文武两方面治理国家。
  • 文武差事比喻明劫暗偷。
  • 文昭武穆原指文王的子孙众多,后则泛称子孙繁衍。
  • 武昌剩竹比喻尚可备用的材料。
  • 武断专横武断:只凭主观想象作判断。专横:专制强横。形容凭借权势独断专行,蛮横跋扈。
  • 废文任武文:文治;任:任用;武:武力。废掉文治,任用武力。指轻文重武。
  • 武艺超群武艺:武术上的本领。也指军事、战斗的本领。形容武艺高强,超出一般人。
  • 秉文兼武犹言能文能武。
  • 纬武经文指有文有武,有治理国家的才能。
  • 偃武觌文停止武事,振兴文教。同“偃武修文”。
  • 偃武櫜兵停息武备,不事战争。同“偃武息戈”。
  • 吕武操莽吕雉、武则天、曹操、王莽的合称。旧时都被认为是以阴谋手段篡夺君位的野心家。因以之指窃取政权的国贼。
  • 出文入武指文武兼备。
  • 文武全才文才与武功同时具备的人才。
  •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文、武:指周文王和周武王。意思是宽严相结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现用来比喻生活的松紧和工作的劳逸要合理安排。
  • 文修武偃礼乐教化大行而武力征伐偃息。指天下太平。
  • 文治武力以文治国的盛绩与以武禁暴的伟力。
  • 兵藏武库,马入华山兵器藏进武库,军马放入华山。指天下太平。
  • 武断乡曲指凭借势力在民间横行霸道。
  • 武偃文修文治已实行,武备已停止。形容天下太平。亦作“文修武偃”。
  •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遵循尧舜之道,效法周文王、周武王之制。
  • 文修武备文:指教化。修:指走上正规,已符合标准。备:准备完毕。谓文治和军备都已达到了理想的要求。
  • 极武穷兵黩武。滥用武力。
  • 秉文经武执掌文事,经营武备。
  • 入文出武称人兼备文武之才,入朝为文臣,出朝为将帅。
  • 止戈为武意思是武字是止戈两字合成的,所以要能止战,才是真正的武功。后也指不用武力而使对方屈服,才是真正的武功。
  • 偃武行文停止武事,振兴文教。同“偃武修文”。
  • 演武修文指演练武艺,修习文章。
  • 文弛武玩文武官员玩忽职守。
  • 赳赳武夫赳赳:勇武矫健的样子。武夫:武人,从军之人。勇武矫健的军人。后多含贬义,意指虽身强体壮,却头脑简单的军士。
  • 玩兵黩武轻率无度地使用武力。
  • 文婪武嬉指文武官员习于安逸,贪婪成性。
  • 耀武扬威耀:显扬。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 文韬武略韬:指《六韬》,古代兵书,内容分文、武、龙、虎、豹、犬六韬;略:指《三略》,古代兵书,凡三卷。比喻用兵的谋略。
  • 文武兼备同时具有文才和武才,文武双全。亦作“文武兼济”、“文武兼全”。
  • 经文纬武治理国家的本领,文的武的都具备。
  • 扬威耀武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 兴文匽武崇尚文治,偃息兵戎。
  • 整军经武经:治理。整顿军队,经营武备。
  • 无用武之地没有使用武力的地方。比喻无法施展才能。
  • 文觌武匿艺文兴而武道隐。指尚文之风大盛。
  • 威武不屈威武:权势,武力;屈:屈服。强暴的压力不能使之屈服。表示坚贞顽强。
  • 英雄无用武之地比喻有才能却没地方或机会施展。
  • 穷兵黩武穷:竭尽;黩:随便,任意。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
  • 踵武相接谓脚迹相连。形容人数众多,接连不断。同“踵趾相接”。
  • 不文不武既不能文,又不能武。
  • 祖武宗文祖袭武王,尊崇文王。指尊崇祖先。
  • 扬武耀威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 绳其祖武绳:继续;武:足迹。踏着祖先的足迹继续前进。比喻继承祖业。
  • 扬威曜武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 谋臣武将指有计谋的大臣和勇猛的战将。
  • 朱雀玄武朱雀:南方七星宿的总称。玄武:北方七星宿的总称。形容阵容整齐。
  • 韬戈偃武收藏兵器,停止武备。指息兵修文。
  • 绳厥祖武绳:继续;武:足迹。踏着祖先的足迹继续前进。比喻继承祖业。
  • 十八般武艺①使用十八般兵器的本领。亦泛指多种武艺。②比喻多种技能。
  • 文武双全文:文才;武:武艺。能文能武,文才和武艺都很出众。
  • 驾肩接武肩挨肩,脚碰脚。形容人多。
  • 横抢武夺指用强力夺取。
  • 能文能武文的武的都行。现常指既能动笔也有实际工作能力。
  • 我武惟扬形容威武凌厉,奋发向上的样子。
  • 乃文乃武赞美人文、武兼备。见乃武乃文。
相关汉字解释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