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武昌剩竹

wǔ chāng shèng zhú
Wuchangleftover bamboo
“武昌剩竹”的成语拼音为:wǔ chāng shèng zhú,注音:ㄨˇ ㄔㄤ ㄕㄥˋ ㄓㄨˊ,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年代:古代成语,出处:《晋书·陶侃传》:“时造船,木屑及竹头悉令举掌之,咸不解所以。后正会,积雪始晴,听事前作雪犹湿,于是以屑布地。及桓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钉)装船。其综微密,皆此类也。”,基本解释:比喻尚可备用的材料。,例句:顾逸事新语可佐谈资者,乃先是所罗而未及付之于墨,其为柏梁余材,~,颇亦不少。意不能恝,聊复缀为四十则。★明凌濛初《小引》
拼音 wǔ chāng shèng zhú
注音 ㄨˇ ㄔㄤ ㄕㄥˋ ㄓㄨˊ
词性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英文 Wuchangleftover bamboo
年代 古代成语
解释 比喻尚可备用的材料。
出处 《晋书·陶侃传》:“时造船,木屑及竹头悉令举掌之,咸不解所以。后正会,积雪始晴,听事前作雪犹湿,于是以屑布地。及桓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钉)装船。其综微密,皆此类也。”
例句 顾逸事新语可佐谈资者,乃先是所罗而未及付之于墨,其为柏梁余材,~,颇亦不少。意不能恝,聊复缀为四十则。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小引》
补充纠错
上一个成语: 武不善作
下一个成语: 武断乡曲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顺接) 补充纠错
  • 豪竹哀丝指管弦乐。
  • 竹苞松茂苞:茂盛。松竹繁茂。比喻家门兴盛。也用于祝人新屋落成。
  • 胸有成竹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 成竹在胸成竹:现成完整的竹子。画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义。
  • 破竹之势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 竹柏异心比喻志向不合或表象不同。
  • 竹篮打水比喻白费气力,劳而无功。
  • 名垂竹帛比喻好名声永远流传。
  • 青梅竹马青梅:青的梅子;竹马:儿童以竹竿当马骑。形容小儿女天真无邪玩耍游戏的样子。现指男女幼年时亲密无间。
  • 金石丝竹金:指金属制的乐器;石:指石制的磬;丝:指弦类乐器;竹:指管类乐器。泛指各种乐器。也形容各种声音。
  • 竹报平安比喻平安家信。
  • 竹篱茅舍常指乡村中因陋就简的屋舍。
  • 竹头木屑比喻可利用的废物。
  • 垂名竹帛垂名:传名。竹帛:古代供书写用的竹简和白绢,借指典籍、史册。名字被载入史册,流传后世。
  • 胸无成竹指心中没有完整的谋划打算。
  • 品竹调丝泛指吹弹管弦乐器。
  • 朽竹篙舟烂竹竿作篙推舟。比喻做事的工具或条件不佳,难能成就。
  • 竹马之友指儿童时期的朋友。
  • 哀丝豪竹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豪竹:粗大的竹管制成的乐器。形容管弦乐声的悲壮动人。
  • 青竹丹枫青竹生南方,丹枫长北地。借指南北。
  • 鸠车竹马鸠车、竹马:儿童玩具。借指童年。
  • 松茂竹苞比喻兴盛繁荣。
  • 势如破竹势:气势,威力。形势就象劈竹子,头上几节破开以后,下面各节顺着刀势就分开了。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 武昌剩竹比喻尚可备用的材料。
  • 急竹繁丝形容各种乐器同时演奏的热闹情景。见“急管繁弦”。
  • 竹马之交竹马:小孩当马骑的竹竿。童年时代就要好的朋友。
  • 尺竹伍符本指记载军令、军功的簿籍和军士中各伍互相作保的守则。亦借指军队。
  • 势如劈竹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见“势如破竹”。
  • 弹丝品竹吹弹乐器,谙熟音乐。
  • 调弦品竹吹奏乐器。同“调丝品竹”。
  • 破竹建瓴势如破竹,高屋建瓴。比喻居高临下,所向无敌。
  • 吹竹弹丝吹奏管乐器,弹拨弦乐器。
  • 刀过竹解刀一劈下去,竹子立即分开。形容事情顺利解决。
  • 翠竹黄花指眼前境物。
  • 品竹弹丝品:吹弄乐器;竹:指箫笛之类管乐器;丝:指琵琶、二胡之类弦乐器。指吹弹乐器。
  • 磬竹难书罄:用尽;竹:竹简,用以写字;书:写。用尽竹子也难写完。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后泛指事实多,写不完。
  • 丝竹管弦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也指音乐。
  • 东南竹箭比喻优秀人才。
  • 曝书见竹指睹物思人。
  • 鲇鱼上竹比喻本想前进反而后退。
  • 品竹调弦泛指吹弹管弦乐器。亦作“品竹调丝”。
  • 罄竹难书罄:尽,完;竹:古时用来写字的竹简。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
  • 弄竹弹丝指吹奏管弦乐器。
  • 芒鞋竹笠芒鞋:草鞋。竹笠:用竹子编成的斗笠。穿草鞋,戴斗笠是古人外出漫游的工具。指到处漫游。
  • 敲竹杠比喻利用别人的弱点或以某种口实为借口来索取财物。
  • 易如破竹像劈竹子那样容易。形容办事顺利,毫无阻碍。
  • 著于竹帛着:写作。竹帛:竹简和绢。在竹简和绢上写作。指把事物或人的功绩等写入书中。
  • 永垂竹帛竹帛:竹简和绢,古时用来写字,因借指典籍。指人的姓名、事迹、功名记载于史书上,永远传于后世。
  • 茂林修竹修:长。茂密高大的树林竹林。
  • 鲇鱼缘竹竿比喻上升艰难。同“鮎鱼上竹竿”。
  • 调丝品竹指吹弹乐器。
  • 柳门竹巷指幽静俭朴的住宅。柳门竹巷依依在,野草青苔日日多。
  • 鲇鱼上竹竿俗说鲇鱼能上竹竿,但鲇鱼黏滑无鳞,爬竿毕竟困难。后以之比喻上升艰难。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补充纠错
  • 修文偃武修:昌明,修明;偃:停止。提倡文教,停息武事。
  • 神武挂冠指辞官隐居。
  • 弃文就武放弃文业,改从武事。
  • 一元大武指古时祭祀用的牛。
  • 奋武扬威振奋勇气,施展威风。
  • 文恬武嬉恬:安闲;嬉:玩乐。文官安闲自得,武官游荡玩乐。指官吏只知贪图安逸享受,吃喝玩乐,不关心国事。
  • 黩武穷兵黩:随便,任意;穷:竭尽。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
  • 孔武有力孔:甚,很。形容人很有力气。
  • 一十八般武艺泛指各种武术技艺。
  • 文经武略经世的文才和军事谋略。
  • 武爵武任依据战功的大小给以爵位和官职。
  • 踵武前贤踵:脚跟。武:足迹。跟随着前人的脚步走。比喻效法前人。
  • 允文允武形容能文能武。
  • 圣神文武称颂帝王或杰出人物之词。
  • 用武之地形容地形险要,利于作战的地方。比喻可以施展自己才能的地方或机会。
  • 较武论文较:比较,评论。评论武艺,谈论文章。
  • 善文能武既有文才,又通武艺。现常指既能动笔又有实际工作能力。
  • 才兼文武指人具有文武两方面的才能。
  • 乃武乃文本用以赞誉天子之德,指其文经天地,武定祸乱。后多指人既有武功又有文德。亦作乃文乃武。
  • 偃武崇文停息武备,崇尚文教。
  • 偃武息戈停息武备,不事战争。
  • 揆文奋武施行文教,振奋武事。
  • 通文调武指卖弄文才和武艺。
  • 文武之道指周文王、周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
  • 文治武功比喻政治与军事。
  • 武不善作意思是既动武就不能讲斯文。
  • 武断专横武断:只凭主观想象作判断。专横:专制强横。形容凭借权势独断专行,蛮横跋扈。
  • 秉文兼武犹言能文能武。
  • 偃武兴文停止武事,振兴文教。同“偃武修文”。
  • 偃武休兵停息武备,不事战争。同“偃武息戈”。
  • 偃武修文偃:停止;修:昌明,修明。停止武事,振兴文教。
  • 文经武纬经、纬:编织物的纵线与横线。指从文武两方面治理国家。
  • 出文入武指文武兼备。
  • 文武差事比喻明劫暗偷。
  • 文昭武穆原指文王的子孙众多,后则泛称子孙繁衍。
  • 废文任武文:文治;任:任用;武:武力。废掉文治,任用武力。指轻文重武。
  • 武艺超群武艺:武术上的本领。也指军事、战斗的本领。形容武艺高强,超出一般人。
  • 纬武经文指有文有武,有治理国家的才能。
  • 偃武觌文停止武事,振兴文教。同“偃武修文”。
  • 偃武櫜兵停息武备,不事战争。同“偃武息戈”。
  • 吕武操莽吕雉、武则天、曹操、王莽的合称。旧时都被认为是以阴谋手段篡夺君位的野心家。因以之指窃取政权的国贼。
  • 文武全才文才与武功同时具备的人才。
  •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文、武:指周文王和周武王。意思是宽严相结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现用来比喻生活的松紧和工作的劳逸要合理安排。
  • 文修武偃礼乐教化大行而武力征伐偃息。指天下太平。
  • 文治武力以文治国的盛绩与以武禁暴的伟力。
  • 兵藏武库,马入华山兵器藏进武库,军马放入华山。指天下太平。
  • 武断乡曲指凭借势力在民间横行霸道。
  • 武偃文修文治已实行,武备已停止。形容天下太平。亦作“文修武偃”。
  •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遵循尧舜之道,效法周文王、周武王之制。
  • 文修武备文:指教化。修:指走上正规,已符合标准。备:准备完毕。谓文治和军备都已达到了理想的要求。
  • 经文纬武治理国家的本领,文的武的都具备。
  • 极武穷兵黩武。滥用武力。
  • 秉文经武执掌文事,经营武备。
  • 入文出武称人兼备文武之才,入朝为文臣,出朝为将帅。
  • 止戈为武意思是武字是止戈两字合成的,所以要能止战,才是真正的武功。后也指不用武力而使对方屈服,才是真正的武功。
  • 偃武行文停止武事,振兴文教。同“偃武修文”。
  • 演武修文指演练武艺,修习文章。
  • 文弛武玩文武官员玩忽职守。
  • 赳赳武夫赳赳:勇武矫健的样子。武夫:武人,从军之人。勇武矫健的军人。后多含贬义,意指虽身强体壮,却头脑简单的军士。
  • 玩兵黩武轻率无度地使用武力。
  • 文婪武嬉指文武官员习于安逸,贪婪成性。
  • 耀武扬威耀:显扬。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 文韬武略韬:指《六韬》,古代兵书,内容分文、武、龙、虎、豹、犬六韬;略:指《三略》,古代兵书,凡三卷。比喻用兵的谋略。
  • 文武兼备同时具有文才和武才,文武双全。亦作“文武兼济”、“文武兼全”。
  • 扬威耀武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 穷兵黩武穷:竭尽;黩:随便,任意。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
  • 兴文匽武崇尚文治,偃息兵戎。
  • 踵武相接谓脚迹相连。形容人数众多,接连不断。同“踵趾相接”。
  • 不文不武既不能文,又不能武。
  • 整军经武经:治理。整顿军队,经营武备。
  • 无用武之地没有使用武力的地方。比喻无法施展才能。
  • 文觌武匿艺文兴而武道隐。指尚文之风大盛。
  • 威武不屈威武:权势,武力;屈:屈服。强暴的压力不能使之屈服。表示坚贞顽强。
  • 英雄无用武之地比喻有才能却没地方或机会施展。
  • 绳其祖武绳:继续;武:足迹。踏着祖先的足迹继续前进。比喻继承祖业。
  • 祖武宗文祖袭武王,尊崇文王。指尊崇祖先。
  • 扬武耀威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 扬威曜武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 谋臣武将指有计谋的大臣和勇猛的战将。
  • 朱雀玄武朱雀:南方七星宿的总称。玄武:北方七星宿的总称。形容阵容整齐。
  • 绳厥祖武绳:继续;武:足迹。踏着祖先的足迹继续前进。比喻继承祖业。
  • 十八般武艺①使用十八般兵器的本领。亦泛指多种武艺。②比喻多种技能。
  • 韬戈偃武收藏兵器,停止武备。指息兵修文。
  • 文武双全文:文才;武:武艺。能文能武,文才和武艺都很出众。
  • 驾肩接武肩挨肩,脚碰脚。形容人多。
  • 横抢武夺指用强力夺取。
  • 能文能武文的武的都行。现常指既能动笔也有实际工作能力。
  • 我武惟扬形容威武凌厉,奋发向上的样子。
  • 乃文乃武赞美人文、武兼备。见乃武乃文。
相关汉字解释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