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耳目一新

ěr mù yī xīn
find everything fresh and new
“耳目一新”的成语拼音为:ěr mù yī xīn,注音:ㄦˇ ㄇㄨˋ ㄧ ㄒㄧㄣ,词性: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年代:古代成语,出处:唐·白居易《修香山寺记》:“关塞之气色,龙潭之景象,香山之泉石,石楼之风月,与往来者耳目一时而新。”,基本解释:耳目:指见闻。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使人感到新鲜。,例句:如今一上船,便觉得另是一番风味,~。★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二回
拼音 ěr mù yī xīn
注音 ㄦˇ ㄇㄨˋ ㄧ ㄒㄧㄣ
词性 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
英文 find everything fresh and new
年代 古代成语
解释 耳目:指见闻。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使人感到新鲜。
出处 唐·白居易《修香山寺记》:“关塞之气色,龙潭之景象,香山之泉石,石楼之风月,与往来者耳目一时而新。”
例句 如今一上船,便觉得另是一番风味,~。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二回
补充纠错
上一个成语: 耳目股肱
下一个成语: 耳目昭彰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顺接) 补充纠错
  • 文君新寡指妇女死去丈夫不久。
  • 花样翻新指独出心裁,创造新花样。
  • 剗旧谋新犹除旧图新。
  • 去故就新就:归于,留下。除去旧的,留下新的。
  • 新故代谢指生物体不断用新物质代替旧物质的过程。也指新事物不断产生发展,代替旧的事物。同“新陈代谢”。
  • 白首如新指相交虽久而并不知己,像新知一样。同“白头如新”。
  • 日新月著日日更新,月月显著。形容蓬勃发展。
  • 白头如新白头:头发白了;新:新交。指交朋友彼此不能了解,时间虽久,仍跟刚认识一样。
  • 旧瓶装新酒比喻用旧的形式表现新的内容。
  • 革旧维新革:废除;维新:反对旧的,提倡新的。专指政治上的改良。改变旧的,提倡新的。
  • 日异月新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同“日新月异”。
  • 发硎新试硎:磨刀石。象新磨的刀那样锋利。比喻刚参加工作就显露出出色的才干。
  • 月异日新月月不同,日日更新。形容变化、发展很快。
  • 旧恨新愁新的愁苦和以前未排解的苦闷。
  • 半新不旧犹言半新半旧。
  • 新仇旧恨新仇加旧恨。形容仇恨深。
  • 新人新事具有新的道德品质的人和体现新的高尚社会风尚的事。
  • 弃旧图新抛弃旧的,谋求新的。多指由坏的转向好的,离开错误的道路走向正确的道路。
  • 弃旧迎新丢弃旧人,迎接新人。指爱情不专一。
  • 标新领异标:提出,写明;异:不同的,特别的。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众不同。
  • 旧恨新仇新仇加旧恨。形容仇恨深。
  • 记忆犹新犹:还。过去的事,至今印象还非常清楚,就象刚才发生的一样。
  • 除旧布新布:安排,开展。清除旧的,建立新的。以新的代替旧的。
  • 旧雨新知旧相识和新朋友。
  • 改过自新自新:自觉改正,重新做人。改正错误,重新做起。
  • 咸与维新指一切除旧更新。
  • 弃过图新抛弃过错,谋求更新。
  • 弃旧怜新怜:爱。多指男子抛弃旧宠,爱上新欢。
  • 去故纳新犹言去旧迎新。
  • 半新半旧指不新不旧。
  • 三日新妇旧时过门三日之新妇,举止不得自专。因以喻行动备受拘束者。
  • 破旧立新破除旧的,建立新的。
  • 旧瓶新酒比喻旧形式,新内容的意思。
  • 改行自新改变行为,重新做人。
  • 白头而新指相交虽久而并不知己,像新知一样。同“白头如新”。
  • 除旧更新清除旧的,建立新的。以新的代替旧的。
  • 悔罪自新悔改罪行,重新做人。
  • 花样新翻指独出心裁,创造新花样。同“花样翻新”。
  • 迎新送旧旧指欢送卸任的官吏,迎接新来接替的官吏。后泛指送走旧的,凶恶新的。
  • 鼎新革故旧指朝政变革或改朝换代。现泛指除掉旧的,建立拳的。
  • 恋新忘旧恋慕新的,忘却旧的;对爱情不专一。
  • 旧愁新恨指久积心头和新近产生的愁怨。
  • 今雨新知比喻新近结交的朋友。
  • 别出新裁指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 乐新厌旧喜新厌旧。指感情不专一。
  • 染旧作新指改头换面,以旧充新。
  • 咸与惟新指一切除旧更新。同“咸与维新”。
  • 恭贺新禧禧:吉祥幸福。恭敬地祝贺新年幸福吉祥如意。贺年的常用语。
  • 笃新怠旧犹言喜新厌旧。喜欢新的,厌弃旧的。多指爱情不专一。
  • 清新俊逸清美新颖,不落俗套。
  • 新发于硎新发:刚磨过;硎:磨刀石。刀刚在磨刀石上磨过。形容非常锋利或初露锋芒。
  • 推陈出新指对旧的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创造出新的文化。
  • 五月粜新谷五月里稻谷尚未熟,就预卖新谷。比喻十分贫穷。
  • 新学小生指治学时间不长,见闻浅陋、经验不足的后生晚辈。
  • 纳新吐故原指人呼吸时,吐出浊气,吸进新鲜空气。现多用来比喻扬弃旧的、不好的,吸收新的,好的。
  • 焕然如新改变旧面貌,出现崭新的气象。同“焕然一新”。
  • 辉光日新常指一个人在道德、文学、艺术等方面日有长进。
  • 除秽布新犹言除旧布新。
  • 革故立新旧指朝政变革或改朝换代。现泛指除去旧的,建立新的。同“革故鼎新”。
  • 革旧从新旧指朝政变革或改朝换代。现泛指除去旧的,建立新的。同“革故鼎新”。
  • 喜新厌旧喜欢新的,厌弃旧的。多指爱情不专一。
  • 新陈代谢陈:陈旧的;代:替换;谢:凋谢,衰亡。指生物体不断用新物质代替旧物质的过程。也指新事物不断产生发展,代替旧的事物。
  • 新婚宴尔宴尔:快乐愉悦,亦作“燕尔”。形容新婚快乐。亦作“燕尔新婚”、“新婚燕尔”。
  • 自新之路罪犯自己改正错误,重新做人的出路。
  • 避俗趋新指舍弃旧俗而追求新潮。
  • 文君新醮醮:旧指女子出嫁,这里指再嫁。原指汉代卓文君嫁司马相如事。后指寡妇再嫁。
  • 日新月异新:更新;异:不同。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
  • 出陈易新犹吐故纳新。去掉旧的换成新的。
  • 整旧如新修整陈旧的、破损的东西,使之如同新的一样。
  • 厌故喜新讨厌旧的,喜欢新的。
  • 改过作新指毫无保留地改正过错。同“改过自新”。
  • 无旧无新不分是旧交还是新交。
  • 铸新淘旧创造新的,汰除旧的。
  • 弃故揽新抛弃旧的,吸收新的。
  • 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一切景象;更:变更。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
  • 日新月盛每天每月都有变化、增加。形容不断发展。
  • 怜新弃旧怜:爱怜;弃:舍,抛。爱怜新的,抛掉旧的。多指喜爱新欢,冷落旧宠。
  • 怜新厌旧多指喜爱新欢,冷落旧宠。同“怜新弃旧”。
  • 焕然一新焕然:鲜明光亮的样子。改变旧面貌,出现崭新的气象。
  • 岁序更新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来到了。
  • 标新创异指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众不同。
  • 吸新吐故吸进新气,吐出浊气。
  • 别出新意指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 逐新趣异指追求新奇。
  • 燕尔新婚原为弃妇诉说原夫再娶与新欢作乐,后反其意,用作庆贺新婚之辞。形容新婚时的欢乐。
  • 舍旧谋新指弃旧求新。
  • 灿然一新灿然:耀眼的光彩。耀眼的光彩,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
  • 送故迎新旧指欢送卸任的官吏,迎接新来接替的官吏。后也用于一般人事往来。
  • 送旧迎新送走旧的,迎来新的。
  • 晖光日新指进德修业不懈,日日更新。
  • 新愁旧恨愁:忧烦苦闷;恨:遗憾悔恨。新增添的忧烦苦闷和旧有的遗憾悔恨。形容思虑现状,回忆往事而无限忧伤、怨恨的情绪。
  • 新硎初试硎:磨刀石;新硎:新磨出的刀刃。象新磨的刀那样锋利。比喻刚参加工作就显露出出色的才干。
  • 新益求新已经新了,还要求更新。
  • 涤故更新涤除陈旧,换上新的。
  • 亘古新闻亘古:从古代到现代。从古到今很少的事情。
  • 标新立异标:提出,写明;异:不同的,特别的。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众不同。
  • 革旧鼎新旧指朝政变革或改朝换代。现泛指除去旧的,建立新的。同“革故鼎新”。
  • 革旧图新抛弃旧的事物,谋求新的途径。
  • 革新变旧指更造新的,改易旧的。
  • 推陈致新①排除陈旧的,生出新的来。指肌体内的新陈代谢。②泛指排除旧的,创出新的。
  • 新来乍到乍:刚才,起初。形容为时不久或刚刚来到一个新地方。
  • 领异标新指与众不同,独创一格。
  • 涤秽布新清除陈旧的,建立新的。
  • 迎新弃旧指离开旧夫,再嫁新君。
  • 迎新送故泛指迎来新的,送走旧的。同“迎新送旧”。
  • 刬旧谋新犹除旧图新。革除旧的,谋求新的。
  • 拔新领异拔:抽出;新:新意;领:具有;异:指独特之处。指创立新意,提出独特的见解。
  • 宴尔新婚原为弃妇诉说原夫再娶与新欢作乐,后反其意,用作庆贺新婚之辞。形容新婚时的欢乐。
  • 雁塔新题旧时考中进士的代称。同“雁塔题名”。
  • 革故鼎新革:改变,革除;故:旧的;鼎:树立。旧指朝政变革或改朝换代。现泛指除去旧的,建立新的。
  • 新昏宴尔极言新婚欢乐。燕,宴,安乐的样子。同“新婚燕尔”。
  • 新亭对泣新亭:古地名,故址在今南京市的南面;泣:小声哭。表示痛心国难而无可奈何的心情。
  • 悔过自新悔:悔改;过:错误;自新:使自己重新做人。悔恨以前的过失,决心重新作人。
  • 独出新裁犹独出心裁。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
  • 标新竖异指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众不同。
  • 温故知新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 引新吐故犹言吐故纳新。古代道家的养生之术,即吐纳术。
  • 喜新厌故喜欢新的,厌弃旧的。多指爱情不专一。同“喜新厌旧”。
  • 新婚燕尔原为弃妇诉说原夫再娶与新欢作乐,后反其意,用作庆贺新婚之辞。形容新婚时的欢乐。
  • 标新竞异指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众不同。
  • 自出新裁指出于自己心中的设计或筹划。多指诗文、技艺等的构思有独创性。同“自出心裁”。
  • 吐故纳新原指人呼吸时,吐出浊气,吸进新鲜空气。现多用来比喻扬弃旧的、不好的,吸收新的,好的。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补充纠错
  • 贵耳贱目重视传来的话,轻视亲眼看到的现实。比喻相信传说,不重视事实。
  • 洗耳恭听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
  • 疾雷不暇掩耳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同“疾雷不及掩耳”。
  • 目濡耳染濡:沾湿;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 口耳之学指只知道耳朵进口里出的一些皮毛之见,而没有真正的学识。
  • 遮掩耳目指遮掩别人的视听,掩饰真情。
  • 目达耳通形容感觉灵敏,非常聪明。
  • 口耳相承指接受传闻。
  • 不堪入耳堪:可,能;入耳:听。指说的话使人听不进去(多指脏话)。
  • 口耳相传口说耳听地往下传授。
  • 以耳为目拿听到的当作亲眼目睹的。比喻不亲自了解情况,只听信别人说的。
  • 交头接耳交头:头靠着头;接耳:嘴凑近耳朵。形容两个人凑近低声交谈。
  • 耳旁风同“耳边风”。在耳边吹过的风。比喻听了不放在心上的话。
  • 如风过耳象风在耳边吹过一样。比喻漠不关心,不相关涉。
  • 酒酣耳熟酒酣:饮酒尽兴而痛快。耳热:指面红过耳,非常兴奋。形容酒兴很浓,喝得痛快。
  • 马耳春风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同“马耳东风”。
  • 交头互耳犹交头接耳。形容两个人凑近低声交谈。
  • 蹑足附耳踩人足以示意,附耳说悄悄话。
  • 耳鬓斯磨鬓:面颊两旁近耳的头发;厮:互相。形容亲密相处的情景(多指小儿女)。
  • 道听耳食对传闻之辞不加去取,盲目轻信。
  • 挖耳当招见别人举手挖耳朵,却误以为是在招呼自己。比喻希望达到目的的心情非常迫切。
  • 逆耳良言虽然使人听起来感到刺耳,但却是有益的好话。逆:抵触,不顺从。
  • 长目飞耳看得远,听得远。比喻消息灵通,知道的事情多。
  • 闭目塞耳堵塞视听。指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或不了解。
  • 耳红面赤耳朵和面部都红了。形容过于用力、情绪激动或羞愧时的脸色。
  • 国耳忘家指为国事而忘其家。同“国而忘家”。
  • 俯首戢耳形容卑屈驯服的样子。同“俯首帖耳”。
  • 清耳悦心耳为之清宁,心为之欢喜。形容乐曲美妙动人。
  • 马耳东风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
  • 目食耳视用眼睛吃,用耳朵看。比喻颠倒错乱。
  • 耳鬓撕磨鬓:面颊两旁近耳的头发;撕:同“厮”,互相。形容亲密相处。
  • 耳视目听用耳朵看,用眼睛听。三代道家荒唐地认为视听由精神主宰,可以不受器官限制。
  • 口耳并重对说和听的训练同等重视。
  • 俯首弭耳形容卑屈驯服的样子。同“俯首帖耳”。
  • 肥头大耳一个肥胖的脑袋,两只大耳朵。形容体态肥胖,有时指小孩可爱。
  • 耳报神指暗中通风报信的人。
  • 耳目股肱股:大腿;肱: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起到耳朵、眼睛、手臂的作用。比喻辅佐帝王的重臣。也比喻十分亲近且办事得力的人。
  • 两豆塞耳比喻为局部的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不能认清全局或看到根本。
  • 两耳塞豆比喻为局部的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不能认清全局或看到根本。
  • 公耳忘私一心为公而忘却私事。同“公尔忘私”。
  • 逆耳之言听起来不舒服的话(多指尖锐、中肯的劝告或批评)。
  • 面红耳热形容因紧张、急躁、害羞等而脸上发红的样子。
  • 惊耳骇目耳闻目见后内心震惊。
  • 附耳低言附:贴近。贴近别人的耳朵低声说话。形容和对方密谈要事。
  • 耳食之谈耳食:以耳吃食,指不加审察,轻信传闻。指听来的没有根据的话。
  • 东风马耳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
  • 豁人耳目开扩眼界,使耳目清新。
  • 法不传六耳指极端秘密,不能让第三者知道。
  • 当耳旁风见“当耳边风”。当做耳边吹过的风。比喻对所听的话不放在心上。
  • 目染耳濡因耳目经常接触而受到感染,影响。同“目擩耳染”。
  • 赁耳佣目指借助于所见所闻。
  • 耳边风在耳边吹过的风。比喻听了不放在心上的话。
  • 耳软心活比喻自己没有一点主见,就是相信别人的话。
  • 东风射马耳射:射出。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充耳不闻,无动于衷。
  • 眼观四处,耳听八方形容人机智灵活,遇事能多方观察分析。
  • 历历在耳形容听到的某种声音清清楚楚地盘旋在耳边。
  • 塞耳盗钟比喻自欺欺人,硬要掩盖掩盖不了的事情。
  • 塞耳偷铃比喻自己欺骗自己的愚蠢行为。
  • 不绝于耳绝:断。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
  • 出口入耳指品德、才能超出同类之上。
  • 危言逆耳正直的规劝听起来不顺耳。
  • 飘风过耳比喻对某件事情漠不关心或不当一回事。
  • 苦口逆耳苦口:药吃起来特别苦;逆耳:听起来使人感到不舒服。形容真诚的规劝。
  • 耳后生风像耳后刮风一样。形容激烈、迅速运动时耳后根产生的感觉。
  • 耳满鼻满满耳朵满鼻子都是。形容听得烂熟。
  • 耳目闭塞比喻少见寡闻,对于世事情况了解甚少。
  • 酒酣耳热酒酣:酒喝得很痛快。形容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
  • 耳食之言耳食:耳朵吃饭。指没有确凿的根据,未经思考分析的传闻。
  • 疾雷不及掩耳突然响起雷声,使人来不及掩耳。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
  • 耳闻则诵听过就能背出来。形容记忆力强。
  • 迅雷不及掩耳雷声来得非常快,连捂耳朵都来不及。比喻来势凶猛,使人来不及防备。
  • 目睹耳闻睹:看见;闻:听见。亲耳听到,亲眼看见。
  • 撧耳揉腮形容焦急无计的样子。同“撧耳挠腮”。
  • 挠腮撧耳抓搔腮颊,揪扯耳朵。形容慌乱焦急。
  • 搔头抓耳抓抓头皮,摸摸耳朵。形容焦急的神态。
  • 眼花耳热两眼昏眩,双耳燥热。形容饮酒微醉时的感觉。
  • 以耳代目以:用;代:代替。拿眼睛当耳朵。指不亲自去调查了解,光听信别人说的。
  • 当耳边风比喻对听到的话毫不在意。
  • 六耳不同谋原意是三个人知道就不能保守秘密。后也比喻轻信传闻的话没有益处。
  • 目击耳闻亲眼看到,亲耳听到。
  • 目见耳闻指亲眼看见,亲耳听到。
  • 杜耳恶闻塞住耳朵不愿听。
  • 捷雷不及掩耳犹迅雷不及掩耳。比喻事起突然,不及防备。
  • 鼎铛有耳鼎、铛:均为两耳三足的金属炊具。电鼎和铛都有耳朵。指某人或某事影响大,凡是长耳朵的都应该听说、知道。
  • 耳视目食用耳朵看,用眼睛吃。比喻颠倒错乱。
  • 耳熟能详指听得多了,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
  • 耳闻不如面见听到的不如看到的真实可靠。比喻实际经验的重要。
  • 耳闻不如目见听到的不如看到的真实可靠。比喻实际经验的重要。
  • 耳闻目见亲自听见和亲眼看见的。
  • 耳闻是虚,眼观为实亲自听到的还不足为信,只有亲眼看到的才是真实可靠的。
  • 贱目贵耳指轻视眼前所见,重视远道传闻。比喻舍近求远。
  • 轰雷贯耳打雷的声音贯满耳边。形容人的声名很大。
  • 聊复尔耳聊:姑且;尔:如此;耳:而已,罢了。姑且如此而已。
  • 眼观四路,耳听八方形容人机智灵活,遇事能多方观察分析。
  • 属人耳目属:集中在一点。指引人注意。
  • 如雷灌耳①形容声音大(多指语音)。②形容人的名声很大。
  • 目擩耳染?焙通“濡”,沾染。因耳目经常接触而受到感染,影响。亦作“耳濡目染”、“耳染目濡”、“目染耳濡”、“目濡耳染”。
  • 洞心骇耳形容使人震惊。
  • 肥头胖耳形容体态肥胖,有时指小孩可爱。同“肥头大耳”。
  • 充耳不闻充:塞住。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
  • 耳根清净耳边无事噪聒。指无事打扰。
  • 耳目众多耳目:指为别人打探消息的人。周围注意的人很多。也指为刺探情报的人很多。
  • 耳食之论形容听来的没有确凿根据的言论。同“耳食之谈”、“耳食之言”。
  • 伏首贴耳畏缩恐惧的样子。
  • 耳听八方耳朵同时察听各方面来的声音。形容人很机警。
  •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 秋风过耳象秋风从耳边吹过一样。比喻与己无关,毫不再意。
  • 东风吹马耳风吹过马耳边。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
  • 舌敝耳聋讲的人舌头破了,听的人耳朵聋了。形容议论多而杂,别人不予理睬。
  • 俯首贴耳俯首:低头。低着头,耷拉着耳朵。形容恭顺服从,屈卑驯服的样子。
  • 俯首帖耳象狗见了主人那样低着头,耷拉着耳朵。形容卑屈驯服的样子。
  • 面红耳赤脸笔耳朵都红了。形容因激动或羞惭而脸色发红。
  • 面命耳提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
  • 如雷贯耳贯:贯穿,进入。响亮得象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
  • 赖有此耳赖:依赖、倚靠。幸亏有一着(才得解救)。
  • 言犹在耳犹:还。说的话还在耳边。比喻说的话还清楚地记得。
  • 游心骇耳发人遐想,动人听闻。
  • 隔墙有耳隔着一道墙,也有人偷听。比喻即使秘密商量,别人也可能知道。也用于劝人说话小心,免得泄露。
  • 洋洋盈耳洋洋:众多;盈:充满。指宏亮而优美的声音充满双耳。形容讲话、读书的声音悦耳动听。
  • 耳顺之年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指60岁的代称。
  • 耳聪目明聪:听觉灵敏;明:眼力敏锐。听得清楚,看得明白。形容头脑清楚,眼光敏锐。
  • 避人耳目指避免走漏消息。
  • 耳目一新耳目:指见闻。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使人感到新鲜。
  • 耳濡目染濡:沾湿;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 耳提面命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
  • 耳听心受用耳朵听,并记在心里。
  • 脸红耳赤形容感情激动或害羞的样子。亦作“脸红耳热”。
  • 方面大耳方脸盘,大耳朵。旧指富贵相。
  • 撧耳挠腮形容焦急无计的样子。
  • 掩人耳目遮掩别人的耳朵和眼睛。比喻用假象迷惑人,欺骗人。
  • 盗钟掩耳盗:盗窃;钟:古代一种乐器。偷钟时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欺欺人。
  • 逆耳利行犹言忠言逆耳利于行。谓忠诚正直的话虽然不顺耳,但有益于行为。
  • 遮人耳目遮:遮掩。遮掩他人视听。指玩弄手法,掩盖真相。
  • 风吹马耳比喻对别人的话无动于衷。
  • 耳目昭彰昭彰:十分明显,人所共见。众人已听到和看到,十分明显。形容被众人了解得清清楚楚,无法藏匿。
  • 脸红耳热形容感情激动或害羞的样子。同“脸红耳赤”。
  • 耳闻目睹闻:听见;睹:看见。亲耳听到,亲眼看见。
  • 耳闻目击击:接触。亲自听说,亲眼看见。
  • 撧耳顿足用手抓耳,以脚顿地。形容束手无策。
  • 掩耳盗钟捂住耳朵偷钟。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 庸耳俗目指学识浅薄的人。
  • 盗铃掩耳比喻自己欺骗自己。同“盗钟掩耳”。
  • 属垣有耳有人靠着墙偷听。
  • 垂头塞耳指不问不闻,装聋作哑。
  • 抓耳挠腮挠:搔。抓抓耳朵,搔搔肋帮子。形容心里焦急而无法可想的样子。
  • 抓耳搔腮形容焦急、苦闷,生气时想不出办法的样子。也形容高兴得不知怎么办才好的样子。
  • 言提其耳揪着他耳朵。指恳切地教诲。言,助词。
  • 耳鬓厮磨鬓:鬓发;厮:互相;磨:擦。耳与鬓发互相摩擦。形容相处亲密。
  • 褎如充耳褎:常带笑容。面带笑容,塞耳不闻。
  • 倾耳细听侧耳留意而听。
  • 倾耳注目注目:集中视线注意看。原形容权势极大,为众敬畏。后也形容注意力极其集中。
  • 忠言逆耳逆耳:不顺耳。正直的劝告听起来不顺耳,但有利于改正缺点错误。
  • 东风过耳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充耳不闻,无动于衷。同“东风射马耳”。
  • 妥首帖耳犹言俯首帖耳。形容非常驯服恭顺。
  • 眼饧耳热两眼半睁半闭,朦胧而视,双耳燥热。形容饮酒微醉时的感觉。
  • 墙有耳比喻秘密易于外泄。同“隔墙有耳”。
  • 洗耳拱听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同“洗耳恭听”。
  • 附耳射声指传闻异辞,捕风捉影。
  • 执牛耳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割牛耳歃血,由主盟国的代表拿着盛牛耳朵的盘子。故称主盟国为执牛耳。后泛指在某一方面居最有权威的地位。
  • 掩耳盗铃掩:遮蔽,遮盖;盗:偷。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 顿足捩耳形容束手无策的困态。
  • 搔头摸耳抓抓头皮,摸摸耳朵。形容一时无法可想的焦急神态。
  • 在人耳目表示为人们所听到看到,都已熟知。
  • 俛首帖耳驯服恭顺的样子。
  • 倾耳而听倾:歪,侧着。侧着耳朵仔细听。
  • 疾雷不及塞耳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同“疾雷不及掩耳”。
  • 嵬眼澒耳犹言动人观听。亦作“嵬目鸿耳”。
  • 爬耳搔腮指急切无奈的样子。
  • 扒耳搔腮形容焦急而又无可奈何。
  • 掩耳偷铃比喻自己欺骗自己。同“掩耳盗钟”。
  • 黄耳传书黄耳:犬名;书:书信。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后比喻传递家信。
  • 垂耳下首犹俯首帖耳,形容驯服听命。
  • 嵬目鸿耳犹言动人观听。同“嵬眼澒耳”。
相关汉字解释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