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耳闻不如目见

ěr wén bù rú mù jiàn
Seeing is better than hearing
“耳闻不如目见”的成语拼音为:ěr wén bù rú mù jiàn,注音:ㄦˇ ㄨㄣˊ ㄅㄨˋ ㄖㄨˊ ㄇㄨˋ ㄐㄧㄢˋ,词性:复句式;作补语、分句;比喻实际经验的重要,年代:古代成语,出处:汉·刘向《说苑·政理》:“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基本解释:听到的不如看到的真实可靠。比喻实际经验的重要。,例句:就行也不是话,再住也不是话,口说无凭,~,我背了马,且请师父亲去看看。★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八回
拼音 ěr wén bù rú mù jiàn
注音 ㄦˇ ㄨㄣˊ ㄅㄨˋ ㄖㄨˊ ㄇㄨˋ ㄐㄧㄢˋ
词性 复句式;作补语、分句;比喻实际经验的重要
英文 Seeing is better than hearing
年代 古代成语
解释 听到的不如看到的真实可靠。比喻实际经验的重要。
出处 汉·刘向《说苑·政理》:“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例句 就行也不是话,再住也不是话,口说无凭,~,我背了马,且请师父亲去看看。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八回
补充纠错
上一个成语: 耳闻不如面见
下一个成语: 耳闻目睹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顺接) 补充纠错
  • 一见如旧初次见面就情投意合,如同老朋友一样。
  • 各抒所见各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同“各抒己见”。
  • 少见多怪见闻少的人遇到不常见的事物就觉得奇怪。后常用来嘲笑见识浅陋的人。
  • 一孔之见从一个小窟窿里所看到的。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
  • 见善必迁迁:去恶从善。遇到好事,一定去做。
  •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见:显现。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
  • 一见如故故:老朋友。初次见面就象老朋友一样合得来。
  • 一见了然犹一目了然。一眼就看得很清楚。
  • 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象听到他的声音,象见到他本人一样。形容对人物的刻画和描写非常生动逼真。
  • 一见钟情钟:集中;钟情:爱情专注。旧指男女之间一见面就产生爱情。也指对事物一见就产生了感情。
  • 远见卓识有远大的眼光和高明的见解。
  • 见贤思齐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 八字没见一撇比喻事情毫无眉目,未见端绪。
  • 了了可见了了:了然,清楚。清清楚楚,完全可以看得见。
  • 旁见侧出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表现的形象。
  • 情见乎言情感表现在言辞当中。同“情见乎辞”。
  • 井蛙之见见:见解。井底之蛙那样狭隘的见解。比喻狭隘短浅的见解。
  • 白日见鬼大白天看见鬼。指工部四曹无事可做,非常清闲。后泛指事情离奇古怪或无中生有。
  • 开云见日开:散开。拔开云雾,见到太阳。比喻黑暗已经过去,光明已经到来。也比喻误会消除。
  • 开云见天比喻黑暗已经过去,光明已经到来。也比喻误会消除。同“开云见日”。
  • 真知卓见指正确而深刻的认识和高明的见解。同“真知灼见”。
  • 见机而作看到适当时机立即行动。
  • 家见户说每家每户都知道。
  • 老成见到见到:见识周到。阅历丰富,见解高明。
  • 一知半见指不成熟的一点见解。
  • 独得之见与众不同的创造性的见解。
  • 见精识精形容一看便明白,十分机灵。同“见经识经”。
  •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一天不见,就好象过了三年。形容思念的心情非常迫切。
  • 烈火见真金真金是不怕烈火烧的,所以只有在烈火中才能鉴别出是不是真金。比喻在关键时刻最能考验人。
  • 千闻不如一见指听得再多还不如亲见更为可靠。
  • 一己之见指一个人的意见。
  • 一见倾心倾心:爱慕。初次见面就十分爱幕。
  • 小巫见大巫巫:旧时装神弄鬼替人祈祷为职业的人。原意是小巫见到大巫,法术无可施展。后比喻相形之下,一个远远比不上另一个。
  • 见物不见人只看到事物,看不见人。指片面强调物质条件,看不到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 开心见胆形容待人诚恳,显示出真心实意。同“开心见诚”。
  • 见义必为指看到正义的事情就去做。
  • 见义勇为看到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
  • 相形见绌形:对照;绌:不够,不足。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
  • 时隐时见隐:隐没。见:同“现”;出现。有时隐没,有时出现。远处事物忽明忽暗。
  • 见惯司空指经常看到,不足为奇。
  • 仇人相见,分外明白指当敌对的双方相逢时,彼此对对方都格外警觉和敏感。
  • 皮相之见肤浅的看法。
  • 拨云见日拨开乌云见到太阳。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也比喻疑团消除,心里顿时明白。
  • 见利忘义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
  • 历历可见历历:分明、清楚。看得清清楚楚。
  • 图穷匕首见图:地图;穷:尽;见:现。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 短见薄识指见识短浅。
  • 见神见鬼好象看见了鬼神。比喻多疑。
  • 见时知几指看到时运的推移而预知事情变化的先兆。
  • 见所未见看到从来没有看到过的。形容事物十分稀罕。
  • 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路途遥远,才可以知道马的力气的大小;经历的事情多了,时间长了,才可识别人心的善恶好歹。
  • 见怪非怪看到怪异的现象不要大惊小怪。指遇到不常见的事物或意外情况,要沉着镇静。同“见怪不怪”。
  • 各执己见各人都坚持自己的意见。
  • 敬陈管见敬陈:恭敬地陈述;管见:从管子里观看东西,所见极小,指浅陋的见解。毕恭毕敬地阐明自己浅陋的见解或建议。多用于自谦词。
  • 八面见光形容人非常世故,各方面都能应付得很周到。
  • 广见洽闻洽:广博。看的广,听的多。形容见识广博。
  • 见经识经形容一看便明白,十分机灵。
  •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力气大小,日子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
  • 排沙见金比喻从大量的东西中选取精华。同“排沙简金”。
  • 见势不妙看到形势不好。
  • 显而易见形容事情或道理很明显,极容易看清楚。
  • 见性成佛性:本性。佛教禅宗认为只要“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就可以成佛。
  • 云开见天乌云消散,重见天日。比喻社会由乱转治,由黑暗转向光明。
  • 情见埶竭指军情已被敌方了解,又处在劣势的地位。同“情见势屈”。
  • 见素抱朴老子提出的治国的三项具体措施之一。是说要推举圣人,实行法治,即用“无为之治”取代“有为之治”。对应于“绝圣弃智”。
  • 英雄所见略同所见:所见到的,指见解;略:大略,大致。英雄人物的见解基本相同同。这是对意见相同的双方表示赞美的话。
  • 见弹求鸮看到弹丸,就想得到鸟的炙肉。比喻过早估计实效。
  • 见多识广识:知道。见过的多,知道的广。形容阅历深,经验多。
  • 各持己见持:抓住不放。各人都坚持自己的意见。
  • 自寻短见短见:本指见识短浅,引申为自杀。自己认为无法活下去而寻死。
  • 瑕瑜互见见:通“现”,显现。比喻优点、缺点都有。
  • 见怪不怪看到怪异的现象不要大惊小怪。指遇到不常见的事物或意外情况,要沉着镇静。
  • 一得之见见:见解。谦虚的说法,指自己对某个问题的见解。
  • 层出叠见指接连不断地多次出现。
  • 图穷匕见图:地图;穷:尽;见:现。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 不见天日比喻社会黑暗,见不到一点光明。
  • 见猎心喜猎:打猎。看到打猎心里就高举。比喻看见别人在做的事正是自己过去所喜好的,不由得心动,也想试一试。
  • 见风是雨比喻只看到一点迹象就轻率地相信是真的。
  • 见钱眼开看到钱财,眼睛就睁大了。形容人贪财。
  • 见仁见智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 高识远见指见识高远。同“高见远识”。
  • 浅见寡闻浅见:肤浅的见解;寡闻:听到的很少。形容见闻不广,所知不多。
  • 数见不鲜数:屡次;鲜:新杀的禽兽,引伸为新鲜。本指对于常来之客,就不宰杀禽兽招待。后指常常见到,并不新奇。
  • 百闻不如一见闻:听见。听得再多,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
  • 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眼力能看到一根毫毛的末梢,而看不到一车柴草。比喻只看到小处,看不到大处。
  • 固执成见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同“固执己见”。
  • 开口见心说话直爽,没有隐曲。
  • 见危授命授命:献出生命。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
  • 见危致命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同“见危授命”。
  • 见义当为指看到正义的事情就去做。同“见义必为”。
  • 云开见日拔开云雾,见到太阳。比喻黑暗已经过去,光明已经到来。也比喻误会消除。
  • 日久见人心日子长了,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为人怎样。
  • 大有见地很有见解。
  • 骇人闻见使人目见耳闻感到震惊。同“骇人视听”。
  • 门户之见门户:派别;见:成见。因派别不同而产生的成见。
  • 羞面见人因感到羞耻而怕见人。
  • 见德思齐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同“见贤思齐”。
  • 见风转篷比喻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同“见风使舵”。
  • 见惯不惊经常看到,习以为常。
  • 见几而作几:苗头;作:行动。指发现一点苗头就立刻采取措施。
  • 梦见周公周公:西周初著名政治家,孔子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原为孔子哀叹自己体衰年老的辞句。后多作为瞌睡的代称。
  • 一针见血比喻说话直截了当,切中要害。
  •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比喻只看到局部,看不到整体或全部。
  • 明心见性①佛教语。指屏弃世俗一切杂念,彻悟因杂念而迷失了的本性(即佛性)。②指率真地表现心性。
  • 见幾而作幾:通“机”,时机;作:行动。指抓住有利时机及时采取行动。
  • 见卵求鸡看到鸡蛋,就希求蛋化为鸡,而来司晨报晓。比喻言之过早。
  • 见貌辨色根据对方的脸色、表情行事。
  • 见诮大方指让内行人笑话。同“见笑大方”。
  • 捉襟见肘拉一拉衣襟,就露出臂肘。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在路上遇见欺负人的事情,就挺身而出帮助受害的一方。旧时为人们所称道的一种侠义行为。
  • 多见广识见闻多,知识广。
  • 开诚相见开诚:敞开胸怀,显示诚意。形容待人诚恳,显示出真心实意。
  • 燕雀之见比喻浅薄的见识。
  • 开口见胆说话直爽,没有隐曲。同“开口见心”。
  • 见微知萌微:细微;萌:发生。看到事物微小的迹象,就知道其发展的程度。
  • 见财起意见人钱财,动起歹念。
  • 见弹求鹗看到弹丸,就想得到鸟的炙肉。比喻过早估计实效。同“见弹求鸮”。
  • 恨相见晚后悔彼此建立友谊太迟了。形容新结交而感情深厚。同“恨相知晚”。
  • 见噎废食比喻遇到偶然挫折就停止应作的事。
  • 情见乎词情感表现在言辞当中。同“情见乎辞”。
  • 金针见血犹言一针见血。比喻说话简短,切中要害。
  • 见风转舵看风向转发动舵柄。比喻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
  • 见机行事看具体情况灵活办事。
  • 原始见终考察事物的开端而预见到它的结果。
  • 拨云雾见青天只有推开密布的云雾才能看到湛湛蓝天。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
  • 见景生情看到眼前的景物,唤起某种感慨。亦指看到眼前的景物,想起应对的办法,即随机应变。
  • 见可而进见到形势有利就进军。后指有把握就行动。
  • 先入之见指在对某事物进行调查研究之前就形成或接受的看法。指成见。
  • 见其一未见其二知道事物的一方面,不知道还有另一方面。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
  • 见弃于人见:被;弃:遗弃,抛弃。被别人抛弃。
  • 海枯见底海枯:海水干涸。海水干涸之后终究可以看见海底,但并非容易事。用以比喻人心难测。
  • 见雀张罗比喻设圈套诱骗。
  • 路见不平指见到不平的事。
  • 见始知终指看见事物的开始阶段就能预见到它的最终结果。
  • 见死不救看见人家有急难而不去救援。
  • 见微知著微:隐约;著:明显。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 见小暗大指小事清楚,大事糊涂。
  • 白天见鬼比喻虚妄荒诞,不可能出现的事。同“白日见鬼”。
  • 见义敢为看到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同“见义勇为”。
  • 情见乎辞见:通“现”;乎:于。情感表现在言辞当中。
  •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看见了同没有看见一样,听见了同没有听见一样。形容不重视,不注意。
  • 见缝插针比喻尽可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或时间。
  • 层见迭出层:重复;迭:一次又一次。指接连不断地多次出现。
  • 高见远识指见识高远。
  • 尸居龙见居:静居;见:出现。静如尸而动如龙。
  • 单见浅闻指见识短浅。
  • 见哭兴悲见别人哭泣而引起自己的悲伤。指产生同情心。
  • 见鞍思马看见死去或离别的人留下的东西就想起了这个人。
  • 见钱眼红看到钱财,眼睛就红了。形容人贪财。同“见钱眼开”。
  • 视之不见,听之不闻看见了同没有看见一样,听见了同没有听见一样。形容不重视,不注意。同“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杀人不见血杀人不露一点痕迹。形容害人的手段非常阴险毒辣。
  • 固执己见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
  • 明见万里对于外界或远方的情况,知道得很清楚。也比喻人有预见。
  • 见豕负涂看见猪趴在路上。比喻肮脏污秽。
  • 开门见山打开门就能看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
  • 见世生苗比喻眼前就会收效得利。
  • 见事生风形容遇到事情,兴风作浪。
  • 见兔顾犬顾:回头看。看到了兔子,再回头叫唤猎狗去追捕。比喻动作虽稍迟,但赶紧想办法,还来得及。
  • 情见势屈情:真情;见:通“现”,暴露;势:形势;屈:屈曲。指军情已被敌方了解,又处在劣势的地位。
  • 书生之见指读书人不切实际或不合时宜的见解。
  • 推诚相见诚:相信。指以真心对待人。
  • 寡闻少见听的少,见的少。形容学识浅薄,见闻不广。
  • 牵衣肘见指牵动一下衣襟,就露出臂肘。形容衣不蔽体。
  • 因难见巧因:由于某种缘故;巧:巧妙。由于难而更显出技艺的巧妙。
  • 各抒己见抒:抒发,发表。各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 识微见几看到事物的苗头而能认识和察见事物的本质和发展。
  • 直抒己见坦率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 一隅之见见:见解。偏于一方面的见解。
  • 仇人相见,分外眼明指当敌对的双方相逢时,彼此对对方都格外警觉和敏感。
  • 一偏之见偏于一面的见解。
  • 层出迭见指接连不断地多次出现。
  • 踵决肘见踵:脚后跟,伢指鞋后跟;决:裂开。整一整衣襟,胳臂肘露了出来,拔一拔鞋,脚后跟露了出来。形容非常贫穷。
  • 层见错出指接连不断地多次出现。
  • 听见风就是雨刚听到一点儿风声,就当要下雨了。形容听到一点风声就竭力附和渲染。
  • 秋毫见捐秋凉以后,扇子就被抛在一边不用了。早时比喻妇女遭丈夫遗弃。
  • 见溺不救犹言见死不救。看见人家有急难而不去救援。
  • 见墙见羹比喻念念不忘先贤。
  • 眼不见,心不烦比喻只要没有看见或不在眼前,也就不会为这操心或烦恼。
  • 灼见真知指正确透彻的见解。
  • 刍荛之见刍荛:割草打柴的人。认为自己的意见很浅陋的谦虚说法。
  • 闲见层出先后一再出现。
  • 开口见喉咙犹言开口见心。说话直爽,没有隐曲。
  • 伸手不见五指形容光线非常暗,看不见四周围的事物。
  • 见所不见看到从来没有看到过的。形容事物十分稀罕。同“见所未见”。
  • 见兔放鹰看到野兔,立即放出猎鹰追捕。比喻行动及时,适合需要。
  • 见笑大方指让内行人笑话。
  • 一般见识平常的见识。表示不要跟知识低、修养差的人争论,说“不要跟他一般见识。”
  • 情见力屈情:真实情况;见:通“现”,暴露。指在军事上情况暴露而又处在劣势的地位。
  • 见之不取,思之千里见到时不拿过来,以后再想要就更难办了。
  • 情见于色真情从脸色中表现出来。
  • 惊见骇闻耳闻目见后内心震惊。同“惊耳骇目”。
  • 管见所及管见:从管子里看东西,指见识浅陋。谦虚的说法,表示自己见识不广,意见未必正确。
  • 肤见谫识浅陋的见识。
  • 东向而望,不见西墙比喻主观片面,顾此失彼。
  • 见羹见墙后用以指对圣贤的思慕。
  • 深见远虑指看得深,想得远。
  • 可见一斑斑:杂色的花纹或斑点。比喻见到事物的一少部分也能推知事物的整体。
  • 识微见远看到事物的苗头而能察知它的发展远景。
  • 榆枋之见榆枋,榆树与枋树。比喻狭小的天地。后用以比喻浅薄的见解。
  • 明察秋毫,不见舆薪目光敏锐,可以看清鸟兽的毫毛,而看不到一车柴草。比喻为人精明,只看到小节,看不到大处。
  • 先见之明明·指眼力。事先看清问题的能力。指对事物发展的预见性。
  • 见可而进,知难而退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进攻和退却。
  • 见利思义看到货财,要想到道义。
  • 捉衿肘见衿,同“襟”。指整一整衣襟就露出了肘子。形容衣衫褴褛。引申为顾此失彼,处境困难。
  • 立竿见影在阳光下把竿子竖起来,立刻就看到影子。比喻立刻见到功效。
  • 所见所闻看到的和听到的。
  • 如见肺肝就象看透肺肝一样。比喻心里想些什么,人们看得清清楚楚(含贬义)。
  • 间见层出先后一再出现。
  • 区闻陬见见闻不广,学识浅陋。
  • 开心见诚见:显现出。披露真心,显示诚意。形容待人诚恳,显示出真心实意。
  • 见异思迁迁:变动。看见另一个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 见智见仁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 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指很受欢迎。
  • 闻名不如见面只听名声不如见面更能了解。
  • 寡见鲜闻形容学识浅薄,见闻不广,知识贫乏。
  • 视而不见指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却没看见。也指不理睬,看见了当作没看见。
  • 肤见谫识浅陋的见识。
  • 以小见大从小的可以看出大的,指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或通过一小部分看出整体。
  • 孤行己见不接受别人的意见,固执地照自己的意见行事。
  • 不见棺材不下泪比喻不到走投无路的境地不肯死心。
  • 传闻不如亲见听人传说总不如亲眼所见。
  • 眼不见为净指心里不以为然,但又没有办法,只好撇开不管。也在怀疑食品不干净时,用作自我安慰的话。
  • 见机而行见机:看时机,看情况。看具体情况灵活办事。
  • 殚见洽闻殚:尽,完全;洽:广博。该见的都见过了,该听的都听过了。形容见多识广,知识渊博。
  • 捉衿见肘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 了不可见了:完全。完全不能看见。
  • 捉贼见赃脏:偷盗或贪污受贿所得的财物。捉盗贼必须看到赃物。指必须要有真凭实据。
  • 神龙见首指诗文跌宕多姿。
  • 吹糠见米比喻见效快。
  • 攫金不见人比喻为了满足个人的欲望而不顾一切。
  •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眼红:激怒的样子。仇敌碰在一起,彼此更加激怒。
  •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仁者见它说是仁,智者见它说是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 所见略同所持的见解大致相同。
  • 重见天日重新看到了天和太阳。比喻脱离黑暗,重见光明。
  • 拿贼见赃捉贼要查到赃物做凭证。
  • 见事风生指遇事雷厉风行。
  • 览闻辩见指见识多,能说会道。
  • 横见侧出指不自正面而从侧面表露出来。
  • 真知灼见灼:明白,透彻。正确而透彻的见解。
  • 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指对待同一问题,其见解因人而异,各有道理。
  • 见风使舵看风向转发动舵柄。比喻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
  • 见风使帆比喻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同“见风使舵”。
  • 相形见拙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同“相形见绌”。
  • 瓮天之见瓮天:坐在瓮中观天,见天不大。比喻短浅的见识。
  •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指空前绝后。亦用作讽刺。
  • 察见渊鱼渊:深潭。能看清深水中的鱼。比喻为人过于精明。
  • 仇人相见,分外眼睁指当敌对的双方相逢时,彼此对对方都格外警觉和敏感。
  • 略见一斑略:大致;斑:斑点或斑纹。比喻大致看到一些情况,但不够全面。
  • 司空见惯司空:古代官名。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 独出己见见:见解、主张。与别人不同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 疑神见鬼形容非常多疑。同“疑神疑鬼”。
  • 捉襟肘见指整一整衣襟就露出肘子。形容衣衫褴褛。引申为顾此失彼,处境困难。
  • 曝书见竹指睹物思人。
  • 世俗之见世人的庸俗见解。
  • 苍蝇见血苍蝇一见到血,就拼命吮吸。比喻十分贪婪。
  • 即小见大从小处或小事见到大道理。
  • 洞见症结洞见:清楚地看到;症结:肚子里结块的病,比喻问题的关键。比喻事情的纠葛或问题的关键所在。形容观察锐利,看到了问题的关键。
  • 相见恨晚只恨相见得太晚。形容一见如故,意气极其相投。
  • 见风使船比喻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同“见风使舵”。
  • 我见犹怜犹:尚且;怜:爱。我见了她尚且觉得可爱。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动人。
  • 仇人见面,分外眼红眼红:激怒的样子。仇敌碰在一起,彼此更加激怒。
  • 深知灼见灼:明亮。深邃的知识,透彻的见解。
  • 层见叠出层:重复;叠:一次又一次。指接连不断地多次出现。
  • 不见经传经传:指被古人尊崇为典范的著作。经传上没有记载。后常指人没有名声或论述没有根据。
  • 秋扇见捐见:被;捐:弃。秋凉以后,扇子就被抛在一边不用了。旧时比喻妇女遭丈夫遗弃。
  • 囿于成见局限于原有的看法。
  • 开心见肠形容待人诚恳,显示出真心实意。同“开心见诚”。
  • 寡见少闻听的少,见的少。形容学识浅薄,见闻不广。
  • 兵戎相见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 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眼力能看到一根毫毛的末梢,而看不到一车柴草。比喻只看到小处,看不到大处。
  • 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比喻只是口头说说,没有实际行动。
  • 神龙见首不见尾原是谈诗的神韵,后比喻人的行踪诡秘,刚一露面又不见了。也比喻言辞闪烁,使人捉摸不透。
  • 饫闻厌见饫闻:饱闻;厌见:饱见。指见闻甚多。
  • 喜见于色内心的喜悦表现在脸上。形容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同“喜形于色”。
  • 不见棺材不落泪比喻不到彻底失败的时候不肯罢休。
  • 丑媳妇总得见公婆比喻隐藏不住,总要露相。
  • 屡见不鲜屡:多次;鲜:新鲜,新奇。常常见到,并不新奇。
  • 箪豆见色比喻计较小利。
  • 窥见一斑指只了解一二。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补充纠错
  • 贵耳贱目重视传来的话,轻视亲眼看到的现实。比喻相信传说,不重视事实。
  • 洗耳恭听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
  • 疾雷不暇掩耳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同“疾雷不及掩耳”。
  • 目濡耳染濡:沾湿;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 口耳之学指只知道耳朵进口里出的一些皮毛之见,而没有真正的学识。
  • 遮掩耳目指遮掩别人的视听,掩饰真情。
  • 目达耳通形容感觉灵敏,非常聪明。
  • 口耳相承指接受传闻。
  • 口耳相传口说耳听地往下传授。
  • 以耳为目拿听到的当作亲眼目睹的。比喻不亲自了解情况,只听信别人说的。
  • 不堪入耳堪:可,能;入耳:听。指说的话使人听不进去(多指脏话)。
  • 耳旁风同“耳边风”。在耳边吹过的风。比喻听了不放在心上的话。
  • 交头接耳交头:头靠着头;接耳:嘴凑近耳朵。形容两个人凑近低声交谈。
  • 如风过耳象风在耳边吹过一样。比喻漠不关心,不相关涉。
  • 马耳春风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同“马耳东风”。
  • 酒酣耳熟酒酣:饮酒尽兴而痛快。耳热:指面红过耳,非常兴奋。形容酒兴很浓,喝得痛快。
  • 交头互耳犹交头接耳。形容两个人凑近低声交谈。
  • 蹑足附耳踩人足以示意,附耳说悄悄话。
  • 耳鬓斯磨鬓:面颊两旁近耳的头发;厮:互相。形容亲密相处的情景(多指小儿女)。
  • 道听耳食对传闻之辞不加去取,盲目轻信。
  • 逆耳良言虽然使人听起来感到刺耳,但却是有益的好话。逆:抵触,不顺从。
  • 长目飞耳看得远,听得远。比喻消息灵通,知道的事情多。
  • 挖耳当招见别人举手挖耳朵,却误以为是在招呼自己。比喻希望达到目的的心情非常迫切。
  • 闭目塞耳堵塞视听。指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或不了解。
  • 国耳忘家指为国事而忘其家。同“国而忘家”。
  • 俯首戢耳形容卑屈驯服的样子。同“俯首帖耳”。
  • 马耳东风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
  • 目食耳视用眼睛吃,用耳朵看。比喻颠倒错乱。
  • 耳鬓撕磨鬓:面颊两旁近耳的头发;撕:同“厮”,互相。形容亲密相处。
  • 耳红面赤耳朵和面部都红了。形容过于用力、情绪激动或羞愧时的脸色。
  • 清耳悦心耳为之清宁,心为之欢喜。形容乐曲美妙动人。
  • 肥头大耳一个肥胖的脑袋,两只大耳朵。形容体态肥胖,有时指小孩可爱。
  • 耳视目听用耳朵看,用眼睛听。三代道家荒唐地认为视听由精神主宰,可以不受器官限制。
  • 两豆塞耳比喻为局部的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不能认清全局或看到根本。
  • 口耳并重对说和听的训练同等重视。
  • 俯首弭耳形容卑屈驯服的样子。同“俯首帖耳”。
  • 惊耳骇目耳闻目见后内心震惊。
  • 耳报神指暗中通风报信的人。
  • 附耳低言附:贴近。贴近别人的耳朵低声说话。形容和对方密谈要事。
  • 耳目股肱股:大腿;肱: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起到耳朵、眼睛、手臂的作用。比喻辅佐帝王的重臣。也比喻十分亲近且办事得力的人。
  • 两耳塞豆比喻为局部的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不能认清全局或看到根本。
  • 东风马耳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
  • 公耳忘私一心为公而忘却私事。同“公尔忘私”。
  • 豁人耳目开扩眼界,使耳目清新。
  • 逆耳之言听起来不舒服的话(多指尖锐、中肯的劝告或批评)。
  • 法不传六耳指极端秘密,不能让第三者知道。
  • 面红耳热形容因紧张、急躁、害羞等而脸上发红的样子。
  • 当耳旁风见“当耳边风”。当做耳边吹过的风。比喻对所听的话不放在心上。
  • 目染耳濡因耳目经常接触而受到感染,影响。同“目擩耳染”。
  • 赁耳佣目指借助于所见所闻。
  • 耳边风在耳边吹过的风。比喻听了不放在心上的话。
  • 耳软心活比喻自己没有一点主见,就是相信别人的话。
  • 耳食之谈耳食:以耳吃食,指不加审察,轻信传闻。指听来的没有根据的话。
  • 东风射马耳射:射出。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充耳不闻,无动于衷。
  • 塞耳偷铃比喻自己欺骗自己的愚蠢行为。
  • 不绝于耳绝:断。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
  • 出口入耳指品德、才能超出同类之上。
  • 危言逆耳正直的规劝听起来不顺耳。
  • 耳后生风像耳后刮风一样。形容激烈、迅速运动时耳后根产生的感觉。
  • 耳满鼻满满耳朵满鼻子都是。形容听得烂熟。
  • 酒酣耳热酒酣:酒喝得很痛快。形容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
  • 疾雷不及掩耳突然响起雷声,使人来不及掩耳。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
  • 耳闻则诵听过就能背出来。形容记忆力强。
  • 迅雷不及掩耳雷声来得非常快,连捂耳朵都来不及。比喻来势凶猛,使人来不及防备。
  • 目睹耳闻睹:看见;闻:听见。亲耳听到,亲眼看见。
  • 撧耳揉腮形容焦急无计的样子。同“撧耳挠腮”。
  • 搔头抓耳抓抓头皮,摸摸耳朵。形容焦急的神态。
  • 眼观四处,耳听八方形容人机智灵活,遇事能多方观察分析。
  • 历历在耳形容听到的某种声音清清楚楚地盘旋在耳边。
  • 塞耳盗钟比喻自欺欺人,硬要掩盖掩盖不了的事情。
  • 以耳代目以:用;代:代替。拿眼睛当耳朵。指不亲自去调查了解,光听信别人说的。
  • 当耳边风比喻对听到的话毫不在意。
  • 飘风过耳比喻对某件事情漠不关心或不当一回事。
  • 六耳不同谋原意是三个人知道就不能保守秘密。后也比喻轻信传闻的话没有益处。
  • 目击耳闻亲眼看到,亲耳听到。
  • 目见耳闻指亲眼看见,亲耳听到。
  • 杜耳恶闻塞住耳朵不愿听。
  • 苦口逆耳苦口:药吃起来特别苦;逆耳:听起来使人感到不舒服。形容真诚的规劝。
  • 耳目闭塞比喻少见寡闻,对于世事情况了解甚少。
  • 鼎铛有耳鼎、铛:均为两耳三足的金属炊具。电鼎和铛都有耳朵。指某人或某事影响大,凡是长耳朵的都应该听说、知道。
  • 耳食之言耳食:耳朵吃饭。指没有确凿的根据,未经思考分析的传闻。
  • 耳熟能详指听得多了,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
  • 耳闻不如面见听到的不如看到的真实可靠。比喻实际经验的重要。
  • 耳闻不如目见听到的不如看到的真实可靠。比喻实际经验的重要。
  • 耳闻目见亲自听见和亲眼看见的。
  • 耳闻是虚,眼观为实亲自听到的还不足为信,只有亲眼看到的才是真实可靠的。
  • 贱目贵耳指轻视眼前所见,重视远道传闻。比喻舍近求远。
  • 轰雷贯耳打雷的声音贯满耳边。形容人的声名很大。
  • 聊复尔耳聊:姑且;尔:如此;耳:而已,罢了。姑且如此而已。
  • 挠腮撧耳抓搔腮颊,揪扯耳朵。形容慌乱焦急。
  • 眼观四路,耳听八方形容人机智灵活,遇事能多方观察分析。
  • 眼花耳热两眼昏眩,双耳燥热。形容饮酒微醉时的感觉。
  • 属人耳目属:集中在一点。指引人注意。
  • 目擩耳染?焙通“濡”,沾染。因耳目经常接触而受到感染,影响。亦作“耳濡目染”、“耳染目濡”、“目染耳濡”、“目濡耳染”。
  • 洞心骇耳形容使人震惊。
  • 肥头胖耳形容体态肥胖,有时指小孩可爱。同“肥头大耳”。
  • 充耳不闻充:塞住。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
  • 耳根清净耳边无事噪聒。指无事打扰。
  • 捷雷不及掩耳犹迅雷不及掩耳。比喻事起突然,不及防备。
  • 伏首贴耳畏缩恐惧的样子。
  • 耳视目食用耳朵看,用眼睛吃。比喻颠倒错乱。
  • 秋风过耳象秋风从耳边吹过一样。比喻与己无关,毫不再意。
  • 东风吹马耳风吹过马耳边。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
  • 俯首贴耳俯首:低头。低着头,耷拉着耳朵。形容恭顺服从,屈卑驯服的样子。
  • 面红耳赤脸笔耳朵都红了。形容因激动或羞惭而脸色发红。
  • 面命耳提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
  • 如雷贯耳贯:贯穿,进入。响亮得象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
  • 如雷灌耳①形容声音大(多指语音)。②形容人的名声很大。
  • 赖有此耳赖:依赖、倚靠。幸亏有一着(才得解救)。
  • 游心骇耳发人遐想,动人听闻。
  • 隔墙有耳隔着一道墙,也有人偷听。比喻即使秘密商量,别人也可能知道。也用于劝人说话小心,免得泄露。
  • 洋洋盈耳洋洋:众多;盈:充满。指宏亮而优美的声音充满双耳。形容讲话、读书的声音悦耳动听。
  • 耳顺之年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指60岁的代称。
  • 耳聪目明聪:听觉灵敏;明:眼力敏锐。听得清楚,看得明白。形容头脑清楚,眼光敏锐。
  • 避人耳目指避免走漏消息。
  • 耳目众多耳目:指为别人打探消息的人。周围注意的人很多。也指为刺探情报的人很多。
  • 耳濡目染濡:沾湿;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 耳食之论形容听来的没有确凿根据的言论。同“耳食之谈”、“耳食之言”。
  • 耳听八方耳朵同时察听各方面来的声音。形容人很机警。
  • 脸红耳赤形容感情激动或害羞的样子。亦作“脸红耳热”。
  •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 方面大耳方脸盘,大耳朵。旧指富贵相。
  • 掩人耳目遮掩别人的耳朵和眼睛。比喻用假象迷惑人,欺骗人。
  • 盗钟掩耳盗:盗窃;钟:古代一种乐器。偷钟时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欺欺人。
  • 逆耳利行犹言忠言逆耳利于行。谓忠诚正直的话虽然不顺耳,但有益于行为。
  • 舌敝耳聋讲的人舌头破了,听的人耳朵聋了。形容议论多而杂,别人不予理睬。
  • 俯首帖耳象狗见了主人那样低着头,耷拉着耳朵。形容卑屈驯服的样子。
  • 遮人耳目遮:遮掩。遮掩他人视听。指玩弄手法,掩盖真相。
  • 言犹在耳犹:还。说的话还在耳边。比喻说的话还清楚地记得。
  • 耳目一新耳目:指见闻。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使人感到新鲜。
  • 耳提面命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
  • 耳听心受用耳朵听,并记在心里。
  • 脸红耳热形容感情激动或害羞的样子。同“脸红耳赤”。
  • 耳闻目击击:接触。亲自听说,亲眼看见。
  • 撧耳挠腮形容焦急无计的样子。
  • 撧耳顿足用手抓耳,以脚顿地。形容束手无策。
  • 掩耳盗钟捂住耳朵偷钟。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 庸耳俗目指学识浅薄的人。
  • 盗铃掩耳比喻自己欺骗自己。同“盗钟掩耳”。
  • 垂头塞耳指不问不闻,装聋作哑。
  • 抓耳挠腮挠:搔。抓抓耳朵,搔搔肋帮子。形容心里焦急而无法可想的样子。
  • 抓耳搔腮形容焦急、苦闷,生气时想不出办法的样子。也形容高兴得不知怎么办才好的样子。
  • 风吹马耳比喻对别人的话无动于衷。
  • 耳鬓厮磨鬓:鬓发;厮:互相;磨:擦。耳与鬓发互相摩擦。形容相处亲密。
  • 耳目昭彰昭彰:十分明显,人所共见。众人已听到和看到,十分明显。形容被众人了解得清清楚楚,无法藏匿。
  • 耳闻目睹闻:听见;睹:看见。亲耳听到,亲眼看见。
  • 褎如充耳褎:常带笑容。面带笑容,塞耳不闻。
  • 倾耳注目注目:集中视线注意看。原形容权势极大,为众敬畏。后也形容注意力极其集中。
  • 忠言逆耳逆耳:不顺耳。正直的劝告听起来不顺耳,但有利于改正缺点错误。
  • 东风过耳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充耳不闻,无动于衷。同“东风射马耳”。
  • 妥首帖耳犹言俯首帖耳。形容非常驯服恭顺。
  • 眼饧耳热两眼半睁半闭,朦胧而视,双耳燥热。形容饮酒微醉时的感觉。
  • 属垣有耳有人靠着墙偷听。
  • 墙有耳比喻秘密易于外泄。同“隔墙有耳”。
  • 洗耳拱听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同“洗耳恭听”。
  • 言提其耳揪着他耳朵。指恳切地教诲。言,助词。
  • 执牛耳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割牛耳歃血,由主盟国的代表拿着盛牛耳朵的盘子。故称主盟国为执牛耳。后泛指在某一方面居最有权威的地位。
  • 倾耳细听侧耳留意而听。
  • 顿足捩耳形容束手无策的困态。
  • 搔头摸耳抓抓头皮,摸摸耳朵。形容一时无法可想的焦急神态。
  • 在人耳目表示为人们所听到看到,都已熟知。
  • 俛首帖耳驯服恭顺的样子。
  • 附耳射声指传闻异辞,捕风捉影。
  • 疾雷不及塞耳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同“疾雷不及掩耳”。
  • 掩耳盗铃掩:遮蔽,遮盖;盗:偷。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 倾耳而听倾:歪,侧着。侧着耳朵仔细听。
  • 嵬眼澒耳犹言动人观听。亦作“嵬目鸿耳”。
  • 掩耳偷铃比喻自己欺骗自己。同“掩耳盗钟”。
  • 爬耳搔腮指急切无奈的样子。
  • 垂耳下首犹俯首帖耳,形容驯服听命。
  • 扒耳搔腮形容焦急而又无可奈何。
  • 黄耳传书黄耳:犬名;书:书信。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后比喻传递家信。
  • 嵬目鸿耳犹言动人观听。同“嵬眼澒耳”。
相关汉字解释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