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道听耳食

dào tīng ěr shí
Listen to the truth
“道听耳食”的成语拼音为:dào tīng ěr shí,注音:ㄉㄠˋ ㄊㄧㄥ ㄦˇ ㄕˊ,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年代:近代成语,出处:清·叶燮《原诗·外篇下》:“村学究道听耳食,窃一言以诧新奇,此等之论是也。”,基本解释:对传闻之辞不加去取,盲目轻信。,例句:《红楼梦》:“贾母虽然见事机灵,亦不敢显出来,只道听耳食罢了。”
拼音 dào tīng ěr shí
注音 ㄉㄠˋ ㄊㄧㄥ ㄦˇ ㄕˊ
词性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英文 Listen to the truth
年代 近代成语
解释 对传闻之辞不加去取,盲目轻信。
出处 清·叶燮《原诗·外篇下》:“村学究道听耳食,窃一言以诧新奇,此等之论是也。”
例句 《红楼梦》:“贾母虽然见事机灵,亦不敢显出来,只道听耳食罢了。”
补充纠错
上一个成语: 道山学海
下一个成语: 道听涂说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顺接) 补充纠错
  • 食肉寝皮割他的肉吃,剥他的皮睡。形容对敌人的深仇大恨。
  • 食方于前形容吃的阔气。同“食前方丈”。
  • 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饥饿的人什么食物都可以吃,口渴的人什么饮品都可以喝。比喻需要急迫的人容易满足。
  • 食必方丈形容吃的阔气。同“食前方丈”。
  • 日月交食指日蚀和月蚀;比喻彼此争斗,做了冤家对头。
  • 食饥息劳指使饥饿者得食,疲劳者休息。
  • 弊衣蔬食破旧的衣服和粗粝的饭食。指生活俭朴。同“弊衣箪食”。
  • 日旰不食形容专心致志,勤勉不懈。同“日旰忘食”。
  • 发愤忘食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
  • 食生不化指生吞活剥,不善灵活运用。
  • 足食丰衣丰衣足食。形容生活富裕。
  • 食味方丈形容吃的阔气。同“食前方丈”。
  • 燕子衔食比喻育子之艰辛。
  •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旧时俗语。意思是为了追求金钱,连生命都可以不要。
  • 帮狗吃食比喻帮坏人作坏事。同“帮虎吃食”。
  • 食甘寝宁吃得香甜,睡得安稳。形容心绪宁静。
  • 口多食寡吃饭的人多,但是食物很少。
  • 食不甘味甘味:感到味道好。吃东西都觉得没有味道。形容心里有事,吃东西也不香。
  • 忘寝废食寝:睡觉。废:废止,停止。形容专心致志地干谋一件事情,连睡觉、吃饭都顾不上了。
  • 井渫不食指井虽浚治,洁净清澈,但不被饮用。比喻洁身自持,而不为人所知。
  • 食不求甘饮食不求甘美。形容生活节俭。
  • 八珍玉食泛指精美的肴馔。
  • 解衣推食推:让。把穿着的衣服脱下给别人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让别人吃。形容对人热情关怀。
  • 食古如鲠犹言食古不化。指对所学的古代知识理解得不深不透,不善于按现在的情况来运用,跟吃不东西不消化一样。
  • 饱食暖衣饱食:吃得饱;暖衣:穿得暖。形容生活宽裕,衣食丰足。
  • 足食足兵食:粮食;兵:武器。粮食充足,武备修整。
  • 食案方丈形容吃的阔气。同“食前方丈”。
  • 道听耳食对传闻之辞不加去取,盲目轻信。
  • 足兵足食粮食、军备充足。
  • 食马留肝后反用其义,比喻未能吸取精华。
  • 食前方丈方丈:一丈见方。吃饭时面前一丈见方的地方摆满了食物。形容吃的阔气。
  • 背惠食言指忘恩失信。
  • 伴食中书指执政大臣庸懦而不堪任事。
  • 不食烟火①指不吃熟食。道家修炼主张绝粒却谷,不吃世间烟火物。②指诗文立意高超,言词清丽,不同凡俗。
  •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厌:满足;脍:细切的肉。粮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细越好。形容食物要精制细做。
  • 食为民天指粮食是人民赖以生存的最为重要的东西。
  • 盗食致饱比喻以不正当手段获益。
  • 衣食税租指居官食禄。同“衣租食税”。
  • 灭此朝食朝食:吃早饭。让我先把敌人消灭掉再吃早饭。形容急于消灭敌人的心情和必胜的信心。
  • 丰衣足食足:够。穿的吃的都很丰富充足。形容生活富裕。
  • 弊衣箪食破旧的衣服和粗粝的饭食。指生活清苦。
  • 鹑衣鷇食指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形容生活极端贫困。
  • 伴食宰相伴食:陪着人家一道吃饭。用来讽刺无所作为,不称职的官员。
  • 帮虎吃食比喻帮助恶人做坏事。
  • 食不充口不能吃饱肚子。形容生活艰难困苦。同“食不餬口”。
  • 食日万钱每天饮食要花费上万的钱。形容饮食极奢侈。
  • 食少事繁形容工作辛劳,身体不佳。同“食少事烦”。
  • 杀衣缩食犹节衣缩食。形容节约。
  • 卑宫菲食指宫室简陋,饮食菲薄。旧时用以称美朝廷自奉节俭的功德。
  • 目食耳视用眼睛吃,用耳朵看。比喻颠倒错乱。
  • 弊衣疏食破旧的衣着,粗粝的饭食。指生活清苦。
  • 生众食寡众:多;寡:少。生产的多,消费的少。形容财富充足。
  • 并日而食并日:两天合并成一天。不能天天得食,两天三天才能得一天的粮食。形容生活穷困。
  • 敬事后食指凡事应当先尽力去做,待有功绩后才能享受俸禄。
  • 不食之地不食:不生产粮食。指不能耕种的土地。
  • 食鱼遇鲭比喻调换口味,使不单调。鲭,鱼肉合烧的美味。
  • 食玉炊桂食品贵如油,燃料贵如桂。比喻物价昂贵。
  • 吹箫乞食原指伍春秋时子胥于吴市吹箫向人乞讨。后指沿街乞讨。
  • 粗衣恶食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俭朴。
  • 衣食不周周:齐备。形容衣食缺乏,生活困窘。
  • 不知寝食犹言废寝忘食。形容异常专心、努力。
  • 恶衣粝食粝:糙米。穿粗劣的衣服,吃糙米做的饭。形容生活俭朴。
  • 解骖推食骖:古代驾在车前两侧的马。解下驾在车前两侧的马匹,换取食物送给急需的人。指以自己的财物解救他人之急。
  • 自食其恶果指自己做了坏事,自己受到损害或惩罚。
  • 自食其言指说了话不算数。
  • 日食万钱每天吃喝花费上万钱财。形容生活极其奢侈。
  • 虎不食儿老虎凶猛残忍,但并不吃自己的孩子。比喻人皆有爱子之心,都有骨肉之情。
  • 鼎食钟鸣钟:古代乐器;鼎:古代炊器。击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的豪华排场。
  • 日昃不食太阳已偏西还不吃饭。形容专心致志,勤勉不懈。
  • 不食周粟粟:小米,泛指粮食。本指伯夷、叔齐于商亡后不吃周粟而死。比喻忠诚坚定,不因生计艰难而为敌方工作。
  • 靡衣偷食靡:华丽;偷:苟且。美衣甘食,苟且偷生。
  • 衣锦食肉穿锦绣衣裳,吃肉食。形容生活富足。亦借指居官食禄。
  • 壸浆箪食原指竹篮中盛着饭食,壶中盛着酒浆茶水,以欢迎王者的军队。后多用指百姓欢迎、慰劳自己所拥护的军队。
  • 望屋而食指军行不带粮草,随处就食。
  • 嗟来之食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 率兽食人率:带领。带着野兽来吃人。比喻统治者虐害人民。
  • 恶虎不食子即使凶恶的老虎也不吃自己生下的小老虎。比喻不伤害亲近者。
  • 见噎废食比喻遇到偶然挫折就停止应作的事。
  • 民以食为天天:比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东西。人民以粮食为自己生活所系。指民食的重要。
  • 布衣粝食形容生活清苦。同“布衣蔬食”。
  • 饥不择食择:挑拣。不管什么都吃。比喻需要急迫,顾不得选择。
  • 食不遑味形容心里有事,吃东西也不香。同“食不甘味”。
  • 盛食厉兵吃饱饭,磨快兵器。比喻做好战斗准备。
  • 食不下咽食物虽在口中但咽不下去。形容忧心忡忡,不思饮食。
  • 酒食地狱陷入终日为酒食应酬而奔忙的痛苦境地。
  • 暖衣饱食形容生活宽裕,衣食丰足。
  • 足衣足食衣食丰足。指生活富裕。
  • 靡衣媮食靡:华丽;媮:苟且。身穿丽服,苟且而食。形容富贵的人苟且偷生。
  • 焚枯食淡烤干鱼,食薄味。形容生活清苦。
  • 粗衣粝食粝:粗米。穿粗布衣,吃粗米饭。形容生活水平很低。也指不追求生活享受。
  • 月盈则食盈:满;食:通“蚀”。月亮圆的时候就容易发生月蚀。比喻事物盛到极点就会衰落。
  • 强食自爱劝慰人的话。指努力加餐,保重身体。
  • 日旰忘食天色已晚仍顾不上吃饭。形容专心致志,勤勉不懈。
  • 闻噎废食听到有人吃饭噎了一下,自己就连饭也不吃了。比喻因为怕出问题,索性不干。
  • 人浮于食浮:超过,多余。食:指俸禄。原指人的才能超过所得的俸禄。后比喻人员太多超过了工作的需要。亦作“人浮于事”。
  • 旰食宵衣天色很晚才吃饭,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形容勤于政事。
  • 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饥饿的人什么食物都可以吃,口渴的人什么饮品都可以喝。比喻需要急迫的人容易满足。
  • 去食存信比喻宁可失去粮食而饿死,也要坚持信义。
  • 耳食之谈耳食:以耳吃食,指不加审察,轻信传闻。指听来的没有根据的话。
  • 不食马肝相传马肝有毒,食之能致人于死。比喻不应研讨的事不去研讨。
  • 食辨劳薪形容见识卓越。
  • 不遑暇食没有时间吃饭。形容工作紧张、辛勤。
  • 钟鸣鼎食钟:古代乐器;鼎:古代炊器。击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的豪华排场。
  • 鸡鹜争食鸡鹜:比喻平庸的人。旧指小人互争名利。
  • 锦衣肉食形容豪华奢侈的生活。同“锦衣玉食”。
  • 食箪浆壶为欢迎所拥护的军队,用箪盛饭,用壶盛水,进行犒劳。
  • 食而不化吃了没有消化。比喻对所学知识理解得不深不透,没有吸收成为自己的东西。
  • 赘食太仓指无功受禄。
  • 食藿悬鹑指生活穷苦。食藿,以豆叶为食;悬鹑,衣衫褴褛,似鹑鸟悬垂的秃尾。
  • 饱食终日终日:整天。整天吃饱饭,不动脑筋,不干什么正经事。
  • 食宿相兼比喻幻想同时实现两个互相矛盾的目标。
  • 缺衣少食衣食不足。指贫穷。亦作“缺食无衣”。
  • 食指大动原指有美味可吃的预兆,后形容看到有好吃的东西而贪婪的样子。
  • 箪食瓢饮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 昌亭旅食寄食南昌亭长处。借指寄人篱下。
  • 侯服玉食侯服:王侯之服;玉食:珍美食品。穿王侯的衣服,吃珍贵的食物。形容豪华奢侈的生活。
  • 鹑居鷇食鷇:待母哺食的幼鸟,它不挑拣食物。如鹌鹑一样居无定所,象幼雏一样饥不择食。比喻生活俭朴,不求享受。
  • 饮食起居指人的日常生活。
  • 尺板斗食旧时形容小官位低禄少。
  • 锦衣玉食锦衣:鲜艳华美的衣服;玉食:珍美的食品。精美的衣食。形容豪华奢侈的生活。
  • 粝食粗衣粝:粗米。粗布衣服,粗劣的食品。比喻生活清苦。
  • 侈衣美食侈衣,华美的衣服;美食,鲜美的食物。言衣食俱精。
  • 恶衣菲食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俭朴。
  • 恶衣蔬食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俭朴。同“恶衣菲食”。
  • 节衣缩食节、缩:节省。省吃省穿。形容节约。
  • 哀梨蒸食将哀梨蒸着吃。比喻不识货。糊里糊涂地糟蹋好东西。
  • 食不充肠见“食不充饥”。
  • 食不二味吃饭不用两道菜肴。谓饮食节俭。
  • 食不果腹果:充实,饱。指吃不饱肚子。形容生活贫困。
  • 食不餬口不能吃饱肚子。形容生活艰难困苦。
  • 朝趁暮食白天挣了钱,晚上才有饭吃。形容生活十分贫困。
  • 食毛践土毛:指地面所生之谷物;贱:踩。原意是吃的食物和居住的土地都是国君所有。封建官吏用以表示感戴君主的恩德。
  • 食言而肥食言:失信。指不守信用,只图自己占便宜。
  • 鸣野食苹比喻诚心待人,同甘共苦。
  • 衣单食薄衣裳单薄,食物很少。形容生活困苦。
  • 衣食住行泛指穿衣、吃饭、住房、行路等生活上的基本需要。
  • 强食弱肉比喻弱者被强者欺凌吞并。同“弱肉强食”。
  • 望屋以食指军行不带粮草,随处就食。同“望屋而食”。
  • 攻苦食俭犹攻苦食淡。形容刻苦自励。
  • 扼吭夺食扼:用力掐着;亢:咽喉。扼住喉咙,夺走吃的东西。比喻使人处于绝境。
  • 敝衣粝食破衣粗食。形容生活困顿。
  • 击钟鼎食打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或富人生活奢华。
  • 草衣木食编草为衣,以树木果实为食。形容生活清苦。
  • 坐食山空指光是消费而不从事生产,即使财产堆积如山,也会吃光用尽。
  • 狗彘不食其余狗猪都不吃他剩下的东西。形容人极其卑鄙龌龊。
  • 耳食之言耳食:耳朵吃饭。指没有确凿的根据,未经思考分析的传闻。
  • 退食从容指官吏品行节俭正直,仪容从容自得,可为楷模。
  • 鼎食鸣钟击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的豪华生活排场。同“鼎食鸣钟”。
  • 井渫莫食比喻洁身自持,而不为人所知。同“井渫不食”。
  • 践土食毛指蒙受君恩;亦泛指起居生活。毛,泛指土地上生长的粮食蔬菜等植物。
  • 食不充饥犹言食不果腹。指吃不饱肚子。形容生活贫困。
  • 食不终味形容心里有事,吃东西也不香。同“食不甘味”。
  • 酒食征逐征:召唤;逐:追随。指酒肉朋友以吃喝交往。
  • 食不重肉吃饭不用两道肉食。指饮食节俭。同“食不兼肉”。
  • 鲸吞蚕食像鲸鱼吞食一口吞下,像蚕吃桑叶逐步侵占。比喻用各种手段侵吞。
  • 食甘寝安吃得香甜,睡得安稳。形容心绪宁静。同“食甘寝宁”。
  • 靡衣玉食指美衣美食。
  • 食少事烦每日吃饭很少,可是处理的事务非常繁重。形容工作辛劳,身体不佳。
  • 摇尾求食老虎被关进笼圈里,向人摇尾巴求取食物。比喻人的地位降低,向人乞求。
  • 鸣钟食鼎钟,打击乐器,泛指一般乐器;鼎,盛物食器。谓用食时身边响着乐器,眼前列着鼎器。形容古代贵族高官生活的豪奢。
  • 吹篪乞食吹着篪讨吃的。指在街头行乞。篪:古代的一种音乐,象笛子,有八孔。
  • 衣食父母踏入社会都靠父母提供。指生活所依赖的人。
  • 衣宵食旰指天未明就穿衣起身,天黑了才进食。常用以称谀帝王勤于政事。
  • 饮水食菽形容生活清苦。同“饮水啜菽”。
  • 易子而食子:指儿女。原指春秋时宋国被围,城内粮尽,百姓交换子女以当食物。后形容灾民极其悲惨的生活。
  • 不吃烟火食烟火食:熟食。道教以为仙人可以不吃熟食。旧时用来称赞诗文立意高超,言词清丽,不同一般。
  • 恶衣恶食恶:粗劣的。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
  • 三旬九食旬:十天叫一旬。三十天中只能吃九顿饭。形容家境贫困。
  • 雕盘绮食精美的器皿及食物。
  • 自食其果指自己做了坏事,自己受到损害或惩罚。
  • 饥不遑食形容全神贯注地忙于事务。同“饥不暇食”。
  • 推食解衣推:让。把穿着的衣服脱下给别人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让别人吃。形容对人热情关怀。
  • 鹰挚狼食比喻凶狠地攫取和吞没。
  • 狗猪不食其余食:吃。狗猪都不吃他剩下的东西。形容人的品行极其卑鄙龌龊。
  • 耳视目食用耳朵看,用眼睛吃。比喻颠倒错乱。
  • 日昃忘食太阳已偏西还顾不上吃饭。形容专心致志,勤勉不懈。
  • 食不累味吃饭不用两道菜肴。指饮食节俭。同“食不二味”。
  • 食不重味味:菜肴。吃饭不要两样菜肴。形容生活俭朴。
  • 褐衣蔬食褐衣:粗布衣服;蔬食:粗糙的饭食。穿的是粗布衣服,吃的是粗茶淡饭。形容生活困苦。
  • 食荼卧棘吃苦菜,睡粗草。形容初民的生活艰苦。
  • 缺食无衣缺少吃的和穿的。形容饥寒交迫的生活。
  • 食子徇君谓吃自己儿子的肉以媚主邀功。
  • 食租衣税依靠百姓缴纳的租税生活。
  • 肉食者鄙肉食者:吃肉的人,引伸为有权位的人;鄙:鄙陋。旧时指身居高位、俸禄丰厚的人眼光短浅。
  • 豕食丐衣吃猪狗之食,穿乞丐之衣。比喻极其贫困。
  • 列鼎而食列:陈列;食:吃。形容豪门贵族的奢侈生活。
  • 饮冰食檗喝冷水,吃苦味的东西。形容生活清苦,为人清白。
  • 饮冰食蘖指生活清苦,为人清白。亦作“饮冰吞檗”、“饮冰茹蘖”。
  • 缩衣节食省吃省穿。泛指生活节俭。
  • 蚕食鲸吞象蚕吃桑叶那样一步步侵占,象鲸吞食那样一下子吞并。比喻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别国的领土。
  • 饮食男女泛指人的本性。
  • 强食靡角指饱食而角力求胜。
  • 凤食鸾栖鸾凤非竹实不食,非悟桐不栖。比喻高位或帝位。
  • 攻苦食淡攻:做;若:艰苦;淡:清淡。做艰苦的工作,吃清淡的食物。形容刻苦自励。
  • 玉食锦衣锦衣:鲜艳华美的衣服;玉食:珍美的食品。精美的衣食。形容豪华奢侈的生活。
  • 寝食不安睡不好觉,吃不好饭。十分忧虑担心的样子。
  • 自食其力依靠自己的劳动所得来生活。
  • 废寝忘食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 旰食之劳天色已晚才吃饭。形容勤于政事。
  • 耳食之论形容听来的没有确凿根据的言论。同“耳食之谈”、“耳食之言”。
  • 退食自公减膳以示节俭。指操守廉洁。
  • 因噎废食原意是说,因为有人吃饭噎死了,就想让天下人都不吃饭,这太荒谬了。比喻要做的事情由于出了点小毛病或怕出问题就索性不去干。
  • 食不暇饱暇:空闲。没有空好好吃饭。形容整日忙碌,连吃饭也没空。
  • 食不知味形容心里有事,吃东西也不香。同“食不甘味”。
  • 弱肉强食原指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吞食。比喻弱的被强的吞并。
  • 西食东眠在西家吃饭,在东家睡觉。比喻贪利的人企图兼有两利。
  • 箪食壶浆食:食物;浆:汤。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 宵衣旰食宵:夜间;衣:穿衣;旰:天已晚。天不亮就穿起衣来,时间晚了才吃饭。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
  • 衣租食税租、税:田赋和各种税款的总称。依靠百姓缴纳的租税生活。
  • 粗袍粝食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俭朴。
  • 蛇食鲸吞蛇食:像蛇一样吞食。鲸吞:像鲸一样吞咽。比喻强者逐步并吞弱者。
  • 东食西宿比喻贪婪的人各方面的好处都要。
  • 凿饮耕食指百姓乐业,天下太平。
  • 攻苦食啖做艰苦的工作,吃清淡的食物。形容刻苦自励。啖,亦作“淡”。同“攻苦食淡”。
  • 寝皮食肉①形容仇恨之深。②借指勇武的行为或精神。
  • 菲食薄衣菲:微薄。微薄的衣服,粗劣的食物。形容生活十分俭朴。
  • 昃食宵衣入夜才吃晚饭,天不亮就穿衣起床。指勤于政务。
  • 饥不暇食肚子饿了也没空吃饭。形容全神贯注地忙于事务。
  • 且食蛤蜊指姑且置之不问。
  • 鼎食鸣钟鼎:古代炊器;钟:古代乐器。击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的豪华生活排场。
  • 日昃旰食太阳偏西天色晚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事。
  • 食不兼肉吃饭不用两道肉食。指饮食节俭。
  • 食不兼味吃饭不用两道菜肴。指饮食节俭。同“食不二味”。
  • 食古不化指对所学的古代知识理解得不深不透,不善于按现在的情况来运用,跟吃不东西不消化一样。
  • 食亲财黑指人贪婪自私,爱占便宜。
  • 鲜衣美食鲜:有光彩的。穿的是华丽的衣服,吃的是美味的食品。形容生活优裕。
  • 易口以食犹易子而食。口,丁口。形容灾民极其悲惨的生活。
  • 晚食当肉饿了再吃,味道就象吃肉一样。后泛指不热衷名利。
  • 逶迤退食从容谦退,公正廉洁。
  • 寝食俱废觉也不睡,饭也顾不上吃。比喻极其焦虑不安,或学习、工作极其紧张。
  • 饿虎扑食象饥饿的老虎扑向食物一样。比喻动作猛烈而迅速。
  • 狼飡虎食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同“狼餐虎咽”。
  • 布衣蔬食蔬食:粗食。穿布衣,吃粗粮。形容生活清苦。
  • 黜衣缩食节衣缩食,指在生活上省穿省吃,力求节约。
  • 箪食壶酒箪:盛饭竹器。一箪食,一壶酒。指少量饮食。
  • 同盘而食同吃一个盘中的食物。形容兄弟之间骨肉情深。
  • 吐食握发比喻为了招揽人才而操心忙碌。同“吐哺握发”。
  • 啜食吐哺辍:中止,停止。停止用饭,吐出口中含的食物。
  • 曝背食芹谦言微薄之献。
  • 余食赘行吃剩的食物,身上的赘疣。比喻遭人讨厌的东西。
  • 狗彘不食连狗猪都不吃他的肉。形容其人的品行极端恶劣。
  • 缩衣啬食指省吃省穿,生活节俭。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补充纠错
  • 口碑载道口碑:比喻群众口头称颂象文字刻在碑上一样;载:充满;道:道路。形容群众到处都在称赞。
  • 鸣锣开道封建时代官吏出门时,前面开路的人敲锣喝令行人让路。比喻为某种事物的出现,制造声势,开辟道路。
  • 道合志同指彼此的志趣理想一致。
  • 世道人心社会的风气,人们的思想。
  • 开锣喝道古代官吏出行时,衙役在前面敲锣,吆喝行人回避。亦比喻替人炫耀张扬。
  • 道傍之筑比喻无法成功的事。
  • 道貌凛然犹道貌岸然。指神态严肃,一本正经的样子。
  • 道微德薄道行和才能都很差。多作谦辞。
  •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个人得道面仙,全家连鸡、狗也都随之升天。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得势。
  • 班荆道旧指朋友相遇于途,铺荆坐地,共叙情怀。后泛指朋友相遇,共叙离情。亦作“班荆道故”。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道:道义;寡:少。站在正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正义,必陷于孤立。
  •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原意是宗教家告诫修行的人要警惕外界的诱惑。后比喻取得一定成就以后往往面临新的更大的困难。
  • 道高益安,势高益危益:更加;势:权势。道德越高尚,为人处事好,就越安全;权势越大,更容易滥用权力,刚愎自用,就越危险。
  • 朝闻道,夕死可矣早晨闻道,晚上死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 道同契合犹言道合志同。
  • 安贫守道安于贫穷,恪守信仰。
  • 暴虐无道残暴狠毒,丧尽道义。
  • 小道消息指非经正式途径传播的消息。往往传闻失实,并不可靠。
  • 卑卑不足道指卑微藐小,不值得一谈。
  • 道寡称孤指自封为王,称霸一方。
  • 背道而驰背:背向;道:道路;驰:奔跑。朝相反的方向跑去。比喻彼此的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
  • 道殣相枕道路上饿死的人到处都是。同“道殣相望”。
  • 道学先生指思想、作风特别迂腐的读书人。
  • 明堂正道犹言正式;公开;堂堂正正。同“明公正气”。
  • 天道人事天道:天理。人事:人力所能做到的事。天道人事不可违背。意谓大势所趋。
  • 守道安贫坚守正道,安于贫穷。旧时用来颂扬贫困而有节操的士大夫。
  • 微不足道微:细,小;足:值得;道:谈起。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
  • 不足为外人道不必跟外面的人说。现多用于要求别人不要把有关的事告诉其他的人。
  • 分道扬镳分路而行。比喻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
  • 一语道破道:说;破:揭穿。一句话就说穿了。
  • 道貌俨然犹道貌岸然。指神态严肃,一本正经的样子。
  • 道旁苦李比喻不被重视的人。
  • 道山学海道、学:学问。学识比天高比海深。形容学识渊博。
  • 饿殍载道饿殍:饿死的人;载道:满路都是。形容到处都是饿死的人。
  • 天道好还旧指恶有恶报。
  • 清宫除道清、除:洒水扫除;宫:古代房屋的通称。打扫房屋和道路。指准备迎接贵宾到来。
  • 卑不足道指卑微藐小,不值得一谈。
  • 左道旁门原指不正派的宗教派别。借指不正派的宗教派别。现泛指不正派的东西。
  • 道东说西指乱加谈论。同“道西说东”。
  • 谋道作舍造房子请教路人。比喻人多嘴杂,意见纷纷,办不成事。
  • 弃道任术指统治者不行王道而行霸术。
  • 仙风道格犹言仙风道骨。仙人的风度,道长的气概。形容人的风骨神采与众不同。
  • 昏庸无道糊涂平庸,凶狠残暴,不讲道义,多用指糊涂无能且残暴凶狠的帝王。
  • 家道从容指家庭生活条件充裕。
  • 羊肠鸟道形容山路狭窄,曲折而险峻。
  • 道高魔重形容法力高强。
  • 道高望重犹言德高望重。
  • 热肠古道热肠:热心肠;古道:上古时代的风俗习惯,形容厚道。指待人真诚、热情。
  • 倍道兼行倍、兼:加倍;道:指行程。每天加倍行进,一天走两天的路程。形容加速急行。
  • 荒淫无道荒淫:淫乱无度,贪恋酒色。无道:不讲或不行道义。多指君主生活糜烂,重用奸佞,残害忠良,奴役百姓。
  • 天道无亲亲:亲近。公正,不偏不倚。
  • 道傍筑室比喻杂采各家之说。亦比喻无法成功的事。
  • 安贫乐道道:主张,思想。安于贫穷,以坚持自己的信念为乐。旧时士大夫所主张的为人处世之道。
  • 不可胜道无法尽说。极言其多。
  • 家道消乏家道:家境,家庭经济情况。消乏:贫困,空乏。家境贫寒,经济空乏。
  • 道不同不相为谋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
  • 悲声载道指哀伤呼叫之声充满道路。形容苦难深重。
  • 道长争短指评论好坏是非。
  • 问十道百犹言问一答十。形容所知甚多或口齿伶俐。
  • 道同志合犹言道合志同。
  • 道义之交交:交情,友谊。有道德有正义感的交往和友情。指互相帮助,互相支持的朋友。
  • 道在人为犹言事在人为。
  •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 老罴当道比喻猛将镇守要塞。
  • 就正有道向有学问和有道德的人请求指正。
  • 甘贫乐道甘贫:情愿受贫困;乐道:乐于守道。甘于受贫,乐于守道。是儒家所倡导的处世态度。
  • 道不相谋指思想志向不同的人不会在一起共事。
  • 久归道山早已去世。道山,传说中的仙山。旧时称人死为归道山。
  • 倍道而行加快速度,一天走两天的行程。
  • 道远知骥,世伪知贤骥:良马。路途遥远才可以辨别良马,世间的虚伪狡诈才能鉴别贤才。比喻经过长久的磨练,才能看出人的优劣。
  • 能说惯道形容人口才好,很会讲话。
  • 鸣锣喝道封建时代官吏出门时,前面开路的人敲锣喝令行人让路。比喻为某种事物的出现,制造声势,开辟道路。
  • 师严道尊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后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
  • 乐道安贫道:信念;乐道:以守道为乐;安贫:安于贫困。处在贫困的境地中,仍以守道作乐趣。
  • 怨声载道载:充满。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形容人民群众普遍强烈不满。
  • 道边苦李比喻庸才,无用之才。
  • 独行其道道:信念、主张。独自去实现自己的主张。
  • 逢山开道形容不畏艰险,在前开路。常与“遇水叠桥”连用。
  • 大逆不道逆:叛逆;道:指封建道德;不道:违反封建道德。旧时统治阶级对破坏封建秩序的人所加的重大罪名。
  • 太丘道广太丘:东汉陈寔,曾为太丘长,世称陈太丘。指交游甚广。
  • 道德文章指思想品德和学识学问。
  • 羊肠小道曲折而极窄的路(多指山路)。
  • 日暮道远比喻处境十分困难,到了末日。也形容穷困到极点。同“日暮途远”。
  • 作舍道边在路旁筑室,和过路人商量。比喻各有各的说法,事情没法做成功。
  • 离经畔道①指思想、言行背离儒家经典和规范。②指背离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和行为规范。
  • 古道热肠古道:上古时代的风俗习惯,形容厚道;热肠:热心肠。指待人真诚、热情。
  • 壶浆塞道壶浆:以壶盛着酒浆;塞道:挤满道路。形容群众欢迎自己所拥护的军队的场面。
  • 津津乐道津津:兴趣浓厚的样子;乐道:喜欢谈讲。很有兴趣地说个不停。
  • 倍道而进倍:加倍;道:行程。形容加快速度前进。
  • 枉道事人枉:违背;道:正道;事:侍奉。原指不按正道事奉国君。后泛指不择手段取悦于人。
  • 北道主人北道上接待过客的主人。与“东道主人”同义。
  • 两道三科说三道四,花言巧语。
  • 东道之谊东道:主人。谊:情谊。指主人的情谊。
  • 东道主人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同“东道主”。
  • 黄道吉日迷信的人认为可以办事的吉利日子。
  • 求道于盲盲:盲人。向盲人问路。比喻向毫无所知的人请教。
  • 乐道好古以守道为乐,喜爱古制。
  • 岸然道貌指严肃的神态。
  •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拿;治:惩处。用别人的办法来惩治别人。
  • 嫌长道短犹苛求责备。
  • 生财有道原指生财有个大原则,后指搞钱很有办法。
  • 离经叛道离:背离,不遵守。原指违反封建统治阶级所尊奉的经典和教条。现泛指背离占主导地位的理论或学说。
  • 作舍道旁比喻众说纷纭,事情难成。
  • 说东道西说东家,讲西家。形容没有中心地随意说。
  • 说短道长说长处,讲短处。形容议论别人的好坏是非。
  • 说今道古从今到古无所不谈,无不评论。
  • 会道能说形容很会讲话。同“能说会道”。
  • 霞光万道形容日出日落时霞光散射的美丽景象。也形容某种珍宝放出耀眼的光辉。
  • 道尽涂殚涂:通“途”;殚:尽。到了无路可走的境地。比喻穷途没路,末日来临。
  • 道尽涂穷指无路可走,陷于绝境。
  • 道路以目在路上遇到不敢交谈,只是以目示意。形容人民对残暴统治的憎恨和恐惧。
  • 道头会尾说个开头就知道结果。形容思维敏捷、悟性好。同“道头知尾”。
  • 道远日暮暮:太阳落山。道路很遥远,而且太阳西沉了。比喻还有很多事要做,可时间不多了。
  • 东道主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 天道宁论指天道福善惩恶之说难以凭信。
  • 失道寡助道:道义;寡:少。做事违反正义的人,一定得不到别人的支持和帮助。
  • 胡说乱道乱编瞎说,胡说八道。
  • 师道尊严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后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
  • 道傍苦李比喻庸才,无用之才。同“道边苦李”。
  • 旁门小道犹旁门左道。泛指不正派的东西。
  • 逆道乱常指违背道德纲常。
  • 旁门左道原指不正派的宗教派别。借指不正派的学术派别。现泛指不正派的东西。
  • 要言妙道要:重要,中肯;妙:神妙,深微。中肯的名言,深微的道理。
  • 尊师贵道尊敬师长,尊重其所传之道。
  • 称奇道绝觉得奇怪难得。
  • 尊师重道道:指教师指引的应该遵循的道理,也指教师传授的知识。尊敬师长,重视老师的教导。
  • 妙言要道妙:神妙,深微;要:重要,中肯。中肯的名言,深微的道理。
  • 文武之道指周文王、周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
  • 道不拾遗遗:失物。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形容社会风气好。
  • 道高德重道德高尚,很有威信。
  • 康庄大道康庄:平坦,通达。宽阔平坦,四通八达的大路。比喻美好的前途。
  • 问道于盲向瞎子问路。比喻向什么也不懂的人请教,不解决问题。
  • 假道灭虢假:借;道:道路;虢:春秋时诸侯国,在今山西平陆及河南三门峡一带。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
  • 假眉三道方言。装模作样。
  • 兵行诡道兵:用兵;行:使用;诡:欺诈;道:方法。用兵可以运用诡异和诈伪的战法。
  • 拆白道字把一个字拆成一句话的一种文字游戏。
  • 道尽途殚指无路可走,陷于绝境。
  • 道殣相望殣:饿死。道路上饿死的人到处都是。
  • 道殣相属道路上饿死的人到处都是。同“道殣相望”。
  • 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就用那个人对付别人的办法返回来对付那个人自己。
  • 道头知尾说个开头就知道结果。形容思维敏捷、悟性好。
  • 道无拾遗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形容社会风气好。同“道不拾遗”。
  • 伯道无儿伯道:邓伯道。旧时对他人无子的叹息。
  • 得道多助指符合道义者则能得到多数人的帮助。
  • 一子悟道,九族生天犹言一子出家,九祖升天。借喻一人得势,全家沾光。
  • 胡说八道没有根据或没有道理地瞎说。
  • 一反其道一:整个,完全;反:相反;其:他的;道:轨道。完全与以前的轨道相反。
  • 数黄道白背后乱加评论,肆意诽谤别人。同“数黄道黑”。
  • 惨无人道惨:狠毒,残暴。残酷狠毒到极点,如野兽一样。
  • 大逆无道封建时代称犯上作乱等重大罪行。
  • 目击道存眼光一接触便知“道”之所在。形容悟性好。
  • 志同道合道:途径。志趣相同,意见一致。
  • 文以载道载:装载,引伸为阐明;道:道理,泛指思想。指文章是为了说明道理的。
  • 贫而乐道家境贫穷,却以获得知识、懂得道理为乐事。
  • 鸟道羊肠狭险典折的山路。
  • 道不举遗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形容社会风气好。同“道不拾遗”。
  • 道弟称兄朋友间以兄弟相称,表示关系亲密。
  • 道而不径道:走路。径:小路。走路要走大路而不走小路,以免遇到危险。
  • 说长道短议论别人的好坏是非。
  • 阳关大道原指古代经过阳关通向西域的大道,后泛指宽阔的长路,也比喻光明的前途。
  • 言语道断原为佛家语,指意义深奥微妙,无法用言辞表达。后指不能通过交谈、谈判的方法解决问题。
  • 夫子自道指本意是说别人好处,而事实上却正道着了自己。也用在不好的一面,意思是指摘别人,却正指摘了自己。
  • 进道若蜷指前进之道反若后退。同“进道若退”。
  • 提名道姓提、道:说。直呼他人姓名,对人不够尊敬。
  • 遗风古道前代留传下来的淳厚古朴的风尚。
  • 倍道兼进倍:加倍;道:行程。形容加快速度行进。
  • 豺狼横道横道:横在道路中间。比喻坏人当权。
  • 道西说东指乱加谈论。
  • 道在屎溺比喻道之无所不在。
  • 神道设教神道:本指天教,即神明之理,后指关于鬼神祸福之说。利用鬼神迷信作为教育手段。
  • 长安道上长安:古都名,在今陕西西安西北。旧喻名利场所。
  • 天公地道形容十分公平合理。
  • 数黄道黑数落着黄的又说着黑的。形容说话罗索,东拉西扯。
  • 霸道横行犹言横行霸道。指依仗权势为非作歹。
  • 途途是道指头头是道。说话或做事很有条理。
  •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文、武:指周文王和周武王。意思是宽严相结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现用来比喻生活的松紧和工作的劳逸要合理安排。
  •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魔:恶鬼;道:道行,道法。比喻正义始终压倒邪恶。
  • 筑室道谋筑:建造;室:房屋;道谋:与过路的人商量。比喻做事自己没有主见,缺乏计划,一会儿听这个,一会儿听那个,终于一事无成。
  • 道不同,不相为谋比喻志趣不同的人不会在一起共事。
  • 道存目击一个人具有深厚的道德修养,人们只需一接触便能感受得到。
  • 饿莩载道莩:饿死的人。载道:满路。满路都是因饥饿而死的人的尸体。形容饥荒灾祸严重,人民大量死于饥寒的惨状。同“饿殍载道”、“饿殍满道”。
  • 说黑道白比喻对人对事任意评论。
  • 四至八道旧时标志土地界域的用语。表示四面八方所到之处及通往的道路。
  • 横行霸道横行:行动蛮横仗势做坏事;霸道:蛮不讲理。依仗权势为非作歹。
  • 中庸之道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
  • 豺狼当道当道:横在道路中间。比喻坏人当权。
  • 道尽途穷道、途:路。走到路的尽头。形容无路可走,面临末日。
  • 饿殍满道殍:饿死的人。满路都是因饥饿而死的人的尸体。形容饥荒灾祸严重,人民大量死于饥寒的惨状。
  • 道同义合犹言道合志同。
  • 渺不足道非常微小,不值得一谈。
  • 论短道长议论别人的是非好坏。同“论长说短”。
  • 道远知骥骥:千里马。路途遥远才可以辨别良马。比喻经过长久的锻练,才能看出人的优劣。
  • 何足道哉足:值得。哪里值得谈起呢?表示不值一提,带有轻蔑之意。
  • 胡言乱道犹胡言乱语。指没有根据,不符实际的瞎说,或说胡话。
  • 绝口不道绝口:闭口。指闭口不谈。
  • 头头是道本为佛家语,指道无所不在。后多形容说话做事很有条理。
  • 公道合理指处理事情公正符合情理。同“公平合理”。
  • 乐道忘饥指醉心于圣道。
  • 指名道姓明确指出姓和名。
  • 仁义道德泛指旧时鼓吹的道德规范。
  • 神谋魔道犹神差鬼使。好象有鬼神在支使着一样,不自觉地做了原先没想到要做的事。
  • 市道之交指买卖双方之间的关系。比喻人与人之间以利害关系为转移的交情。
  • 顺道者昌,逆德者亡符合道德的就可以昌盛,违逆道德的就遭到灭亡。同“顺德者昌,逆德者亡”。
  • 经邦论道指治理国家,谈论治国之道。比喻位居高层。
  • 筑舍道傍傍:通“旁”。在路旁盖房子,同路人讨论事情。比喻人多口杂,办不成事。
  • 躬耕乐道躬:亲自;道:圣贤之道。亲自耕种,乐于信守圣贤之道。指过隐居生活。
  • 家道小康家道:家境;小康:中等水平。家庭经济比较宽裕。
  • 颂声载道赞颂之声充满道路。极言称赞者多。
  • 生财之道发财的门路。
  • 邪门歪道指不正当的门路、手段或不正经的事情。
  • 说三道四形容不负责任地胡乱议论。
  • 直道而行比喻办事公正。
  • 中道而废中道:中途。半路就停止了。
  • 夸强道会会:能。夸耀自己能力强、本事大。亦作“夸强说会”。
  • 论道经邦研究治国之道,以经营治理国家。
  • 胡说白道犹言胡说八道。没有根据或没有道理地瞎说。
  • 不近道理不近人情,不讲道理。
  • 再作道理指另行打算或另想办法。同“再做道理”。
  • 束装就道整好行装走上旅途。
  • 仆仆道途奔走于道路。形容途中劳顿。
  • 其道亡繇找不到门径;无法办到。亦作“其道无由”。
  • 胡诌乱道胡诌,随意胡说。
  • 乐道安命乐守正道而安于天命。
  • 歪门邪道指不正当的门径。也比喻坏主意。
  • 数东瓜,道茄子形容说话罗唆,没完没了。
  • 旁门邪道泛指不正派的东西。同“旁门左道”。
  • 明公正道犹言正式;公开;堂堂正正。同“明公正气”。
  • 嫌好道歉说好道坏。指挑剔苛求。
  • 家道中落家业衰败,境况没有从前富裕。
  • 道不掇遗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形容社会风气好。同“道不拾遗”。
  • 重逆无道大逆不道,行事不循理。
  • 道长论短指评论好坏是非。
  • 班荆道故班:铺开;道:叙说。用荆铺在地上坐在上面谈说过去的事情。形容老朋友在路上碰到了,坐下来谈谈别后的情况。
  • 道大莫容原指孔子之道精深博大,所以天下容纳不了他。后用以正确的道理不为世间所接受。
  • 道骨仙风指有得道者及仙人的气质神采。
  • 狐媚魇道指行为妖邪。
  • 邪魔怪道犹言邪魔歪道。指不正当的言行或途径。
  • 邪魔歪道指不正当的言行或途径。
  • 邪魔外道佛教用语。指妨害正道的邪说和行为。比喻不符合正统思想的主张或教义。也比喻妖精鬼怪或品行不端的人。
  • 说千道万道:说。指各种各样的说法。后用来形容话说的很多。亦作“说一千道一万”。
  • 说是道非评说是非。也指搬弄口舌。同“说是谈非”。
  • 进道若退指前进之道反若后退。
  • 拆牌道字把一个字拆成一句话的一种文字游戏。同“拆白道字”。
  • 道貌岸然道貌:正经严肃的容貌;岸然:高傲的样子。指神态严肃,一本正经的样子。
  • 论长道短议论别人的是非好坏。
  •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指刘邦将从汉中出兵攻项羽时,故意明修栈道,迷惑对方,暗中绕道奔袭陈仓,取得胜利。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
  • 能说会道形容很会讲话。
  • 其道无由找不到门径;无法办到。同“其道亡繇”。
  • 正己守道道:道德。端正自己,严格遵守道德标准。
  • 正明公道指正大光明。
  • 乐道遗荣乐守圣贤之道而抛弃荣华富贵。
  • 旁门外道原指不正派的宗教派别。借指不正派的学术派别。现泛指不正派的东西。
  • 轻车熟道比喻事情又熟悉又容易。同“轻车熟路”。
  • 六道轮回佛教语,六道: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和地狱道。指众生轮回的六大去处,即在这六道中轮回生死。
  • 嫌好道恶说好道坏。指挑剔苛求。
  • 反其道而行之其:他的;道:方法,办法。采取同对方相反的办法行事。
  • 说白道黑比喻对人对事任意评论。同“说白道绿”。
  • 说黄道黑比喻对人对事任意评论。
  • 说亲道热说亲切热情的话。用来形容只在口头上亲热。
  • 打家截道指到人家里和在路上抢夺财物。
  • 养生之道指修养身心,以期保健延年的方法。
  • 卷甲倍道卷起铠甲,急速前进。
  • 仙风道骨骨:气概。仙人的风度,道长的气概。形容人的风骨神采与众不同。
  • 孔孟之道孔:孔子;孟:孟子。指儒家学说。
  • 盗亦有道道:道理。盗贼也有他们的那一套道理。
  • 神眉鬼道形容花样多,有些神秘莫测。
  • 蚕丛鸟道指险绝的山路。
  • 世道人情泛指社会的道德风尚和人们的思想情感等。同“世道人心”。
  • 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就用那个人对付别人的办法返回来对付那个人自己。
  • 反经合道虽违背常道,但仍合于义理。同“反经合义”。
  • 怀道迷邦犹言怀宝迷邦。旧指有才德而不出来为国家效力。
  • 同日而道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同“同日而论”。
  • 说白道绿比喻对人对事任意评论。
  • 说古道今从今到古无所不谈,无不评论。形容话题广泛。同“说古谈今”。
  • 坐而论道坐着空谈大道理。指口头说说,不见行动。
  • 替天行道代上天主持公道。封建社会里农民起义多以此作为动员、组织群众的口号。
  • 称兄道弟朋友间以兄弟相称。形容关系亲密。
  • 任重道远任:负担;道:路途。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 嫌好道歹形容嫌恶,挑剔。
  • 进道若踡指前进之道反若后退。同“进道若退”。
  • 再做道理指另行打算或另想办法。
  • 求志达道指隐居以保全自己的意志,行义以贯彻自己的主张。是儒家一种理想的人生观。
  • 山阴道上,应接不暇山阴道:在会稽城西南郊外,那里风景优美。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看不胜看。后用下句比喻来往的人多,应接不过来。
  • 题名道姓犹指名道姓。指对人不尊敬。
  • 称孤道寡孤、寡:古代帝王自称。指自封为王。也比喻狂妄地以首领自居。
  • 称雨道晴比喻说话说不到一块。
  • 遵道秉义犹言遵守道义。
  • 仙风道气犹仙风道骨。仙人的风度,道长的气概。形容人的风骨神采与众不同。
  • 任重道悠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同“任重道远”。
  • 传道受业受:通“授”。传授道理,教授学业。
相关汉字解释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