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鼓馁旗靡

gǔ něi qí mí
Discouraged and defeated
“鼓馁旗靡”的成语拼音为:gǔ něi qí mí,注音:ㄍㄨˇ ㄣㄟˇ ㄑㄧˊ ㄇㄧˇ,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士气等,年代:近代成语,出处:清·魏源《圣武记》卷一:“凡行阵参伍弥缝之际,略觉鼓馁旗靡处,得健锐兵数十屹立其间,则整而复进。”,基本解释:鼓点无力,旗帜歪倒。形容军队士气不振。,例句: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虽欲参奏,何力于鼓馁旗靡之时?”
拼音 gǔ něi qí mí
注音 ㄍㄨˇ ㄣㄟˇ ㄑㄧˊ ㄇㄧˇ
词性 作谓语、定语;用于士气等
英文 Discouraged and defeated
年代 近代成语
解释 鼓点无力,旗帜歪倒。形容军队士气不振。
出处 清·魏源《圣武记》卷一:“凡行阵参伍弥缝之际,略觉鼓馁旗靡处,得健锐兵数十屹立其间,则整而复进。”
例句 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虽欲参奏,何力于鼓馁旗靡之时?”
补充纠错
上一个成语: 鼓脑争头
下一个成语: 鼓盆之戚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顺接) 补充纠错
  • 靡然从风指群起效尤而成风气。
  •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靡:无;初:开始;鲜:少;克:能。事情都有个开头,但很少能到终了。多用以告诫人们为人做事要善始善终。
  • 靡然成风指群起效尤而成风气。
  • 靡靡之乐指柔弱、颓靡的音乐。
  • 至死靡它至:到;靡:没有;它:别的。到死也不变心。形容爱情专一,致死不变。现也形容立场坚定。
  • 从风而靡指如风之吹草,草随风倾倒。①比喻强弱悬殊,弱者不堪一击,即告瓦解。②比喻仿效、风行之迅速。
  • 靡坚不摧指能摧毁任何坚固的东西。形容力量强大。
  • 之死靡二至死不变。形容忠贞不二。同“之死靡它”。
  • 草靡风行比喻道德文教的感化人。同“风行草偃”。
  • 靡然顺风指望风顺从。
  • 靡所适从不知何所依从。
  • 靡知所措靡:无、不。措:处理。不知该如何办才好。
  • 靡颜腻理靡:美丽;颜:面容;腻:细腻;理:肌理。形容容貌美丽,皮肤细腻柔滑。
  • 望风披靡披靡:草木随风倒伏。草一遇到风就倒伏了。比喻军队毫无斗志,老远看到对方的气势很盛,没有交锋就溃散了。
  • 靡然乡风指群起效尤而成风气。同“靡然向风”。
  • 靡靡之声指柔弱、颓靡的音乐。同“靡靡之音”。
  • 靡衣偷食靡:华丽;偷:苟且。美衣甘食,苟且偷生。
  • 望尘靡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同“望尘莫及”。
  • 蹙蹙靡骋指局促,无法舒展。
  • 之死靡他至死不变。形容忠贞不二。同“之死靡它”。
  • 随风而靡靡:倒下。顺风倒下。比喻没有主见。
  • 波流茅靡随波逐流,随风而倒。比喻胸无定见,趋势而行。
  • 靡然向风指群起效尤而成风气。亦作“靡然乡风”。亦作“靡然乡风”。
  • 靡衣媮食靡:华丽;媮:苟且。身穿丽服,苟且而食。形容富贵的人苟且偷生。
  • 之死靡它之:到;靡:没有;它:别的。到死也不变心。形容爱情专一,致死不变。现也形容立场坚定。
  • 靡所底止指没有止境。
  • 望风而靡①见对方的威势就服服帖帖。形容畏惧之状。②望见对方就为之折服倾倒。形容钦敬之状。③形容军无斗志。同“望风披靡”。
  • 风行草靡比喻强大的势力能制服一切。
  • 长恶靡悛指长期作恶,不肯悔改。
  • 凤靡鸾吪靡:指凤死;吪:指鸾死。比喻人死。旧时多作挽辞。
  • 辙乱旗靡辙:车辙;靡:倒下。车辙错乱,旗子倒下。形容军队溃败逃窜。
  • 委靡不振委靡:也作“萎靡”,颓丧。形容精神不振,意志消沉。
  • 靡衣玉食指美衣美食。
  • 靡靡之音靡靡:柔弱,萎靡不振。使人萎靡不振的音乐。指颓废的、低级趣味的乐曲。
  • 所向皆靡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同“所向披靡”。
  • 所向披靡所向:指力所到达的地方;披靡:溃败。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 辙乱旂靡形容军队溃败逃窜。同“辙乱旗靡”。
  • 风驰草靡比喻强大的势力能制服一切。同“风行草靡”。
  • 靡有孑遗靡:无,没有;孑遗:遗留,剩余。没有剩余。
  • 强食靡角指饱食而角力求胜。
  • 风靡一时风靡:草木随风倒下,引伸为很风行。形容事物在一个时期里极其盛行,象风吹倒草木一样。
  • 萎靡不振萎靡:颓丧。形容精神不振,意志消沉。
  • 旗靡辙乱指阵脚已乱,抵挡不住。
  • 夸多斗靡夸:夸耀;斗:竞争;靡:奢华。原指写文章以篇幅多、辞藻华丽夸耀争胜,后也指比赛生动豪华奢侈。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补充纠错
  • 欢忭鼓舞形容欢乐振奋,感情激动。同“欢忻鼓舞”。
  • 金鼓连天金鼓:古时作战,用金钲和战鼓指挥士兵,击鼓表示前进,鸣金表示后退;连天:响彻云霄。形容军威盛大或战斗激烈。
  • 卷旗息鼓犹偃旗息鼓。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
  • 朝钟暮鼓佛寺晨撞钟,暮击鼓以报时。
  • 击鼓鸣金古时两军作战时用鼓和金发号施令,击鼓则进,鸣金则退。
  • 金鼓齐鸣金鼓:指金钲和战鼓。金钲战鼓一齐响起。形容战斗气氛紧张激烈。
  • 鼓衰力尽鼓:战鼓声。衰:微弱。战鼓声音微弱,力量已经用尽。形容战争接近失败时的惨状,也形容文章的末尾松懈无力。
  • 鼓吻奋爪犹言张牙舞爪。形容猛兽凶恶可怕。也比喻猖狂凶恶。
  • 擂鼓鸣金金:指锣。指战场上击鼓打锣,以壮声势。
  • 锣鼓喧天喧:声音大。锣鼓震天响。原指作战时敲锣击鼓指挥进退。后多形容喜庆、欢乐的景象。
  • 鼓馁旗靡鼓点无力,旗帜歪倒。形容军队士气不振。
  • 敲边鼓比喻从旁帮腔、撺掇或助势。
  • 摇唇鼓舌耍嘴皮,嚼舌头。形容耍弄嘴皮进行挑拨煽动。
  • 一鼓作气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 村歌社鼓指民间的歌谣、鼓乐。
  • 败鼓之皮败:破旧。破鼓皮可作药材。比喻虽微贱,却是有用的东西。
  • 欢忻鼓舞形容欢乐振奋,感情激动。
  • 暮鼓朝钟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同“暮鼓晨钟”。
  • 鼓乐喧天鼓:弹奏。喧天:声音大而嘈杂。弹奏着各种乐器,声响大得直冲云天。形容十分欢乐热闹。
  • 金鼓喧阗金鼓:金钲和鼓。喧阗:声音大。形容音乐演奏的声音嘈杂热闹。亦形容军威壮盛或战况激烈
  • 鼓吻弄舌指鼓弄唇舌。
  • 鼓唇摇舌耍嘴皮,嚼舌头。形容耍弄嘴皮进行挑拨煽动。
  • 暮鼓晨钟佛教规矩,寺里晚上打鼓,早晨敲钟。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
  • 鼓腹击壤原指人民吃得饱,有余闲游戏。后用为称颂太平盛世之典。同“击壤鼓腹”。
  • 鼓鼓囊囊软外皮中塞得圆鼓鼓的;藏物凸起的样子。
  • 鼓舌掀簧掉动舌头,掀动乐器中的簧片。指用动人的言辞蛊惑人。
  • 渔阳鞞鼓指公元755年安禄山于渔阳举兵叛唐事。鞞鼓,骑兵用的小鼓。后亦用为外族侵略之典。
  • 打退堂鼓原指封建官吏退堂时打鼓。现在比喻跟人共同做事中途退缩。
  • 烽鼓不息烽鼓:烽火与战鼓;息:停止。比喻战乱不止。
  • 楼船箫鼓乘坐楼船,吹箫击鼓。楼船:有楼饰的游船。
  • 收锣罢鼓停止敲击锣鼓。比喻结束,结尾。
  • 村箫社鼓指民间鼓乐。
  • 大张旗鼓张:陈设,展示;旗鼓:旗帜和战鼓。形容进攻的声势和规模很大。也形容群众活动声势和规模很大。
  • 朝锺暮鼓佛寺晨撞锺,暮击鼓以报时。同“朝钟暮鼓”。
  • 偃旗仆鼓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同“偃旗息鼓”。
  • 含哺鼓腹哺:口中所含的食物;鼓腹:鼓起肚子,即饱食。口含食物,手拍肚子。形容太平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
  • 鼓腹含和吃饱肚子,和乐相处。形容太平欢乐。
  • 鼓旗相当两军对敌;对抗。比喻双方力量不相上下。同“旗鼓相当”。
  • 鼓舌摇唇鼓动嘴唇,摇动舌头。形容利用口才进行煽动或游说。亦泛指大发议论(多含贬义)。
  • 鼓舞欢忻形容高兴而振奋。同“欢欣鼓舞”。
  • 鼓舞人心鼓舞:振作,奋发。振奋人们的信心。增强人们的勇气。
  • 开台锣鼓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的开头部分。也比喻一个事件的开头。
  • 渔阳鼙鼓渔阳:地名,现河北省蓟县,唐时安禄山驻军在此;鼙鼓:古代军中用的小鼓。渔阳郡响起了战鼓。指有战事发生。
  • 打边鼓指从旁鼓吹、协助。
  • 紧锣密鼓锣鼓点敲得很密。比喻公开活动前的紧张气氛和舆论准备。
  • 鸣鼓而攻之比喻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
  • 一鼓一板鼓、板都是演唱时用以调和节奏的,两者不可分离,因以喻互相帮衬。
  • 敲锣打鼓①指欢庆祝贺。②形容大造声势,大肆进行舆论宣扬。
  • 当面锣,对面鼓比喻面对面地商量、对证或争论。
  • 掉舌鼓唇炫耀口才,夸夸其谈。
  • 偃旗息鼓偃:仰卧,引伸为倒下。放倒旗子,停止敲鼓。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
  • 钟鼓之色指欢欣喜乐的面色,像欣赏音乐时表现出的那样。
  • 摇唇鼓喙犹言摇唇鼓舌。形容耍弄嘴皮进行挑拨煽动。
  • 鼓睛暴眼指眼睛突出的样子。
  • 鼓乐齐鸣击鼓和奏乐声一齐响。形容热闹景象。
  • 鼓脑争头争着出头;要冒尖,强出头。
  • 筛锣擂鼓敲锣打鼓。形容大声吵闹。也比喻竭力把事情夸大。
  • 重兴旗鼓犹言重整旗鼓。
  • 敝鼓丧豚敝:破,坏;丧:失去;豚:猪。指击破鼓、烹掉猪以求神治病,病仍未治好。形容费而无益。
  • 欢欣鼓舞欢欣:欣喜;鼓舞:振奋。形容高兴而振奋。
  • 诗肠鼓吹鼓吹:乐器合奏。特指听到黄鹂鸣声,可以引起诗兴。
  • 偃旗卧鼓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同“偃旗息鼓”。
  • 腰鼓兄弟腰鼓:古乐器,两头粗,中间细。比喻兄弟辈里居中的的那一个较差。
  • 两部鼓吹鼓吹:古时仪仗乐队的器乐合奏。两部器乐合奏。特指蛙鸣。
  • 掩旗息鼓①卷起军旗,停擂战鼓。指军队隐蔽行动,避免暴露目标。②比喻停止行动。
  • 鸣鼓而攻比喻宣布罪状,加以遣责或讨伐。
  • 鼓唇咋舌形容耍弄嘴皮进行挑拨煽动。同“鼓唇摇舌”。
  • 鼓腹含哺鼓腹:鼓起肚子,即饱食;哺:口中所含的食物。口含食物,手拍肚子。形容太平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
  • 鼓舌扬唇转动舌头,张开嘴唇。形容开口说唱。
  • 晨钟暮鼓暮:傍晚。佛教规矩,寺里晚上打鼓,晚上敲钟。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
  • 明鼓而攻之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
  • 擂鼓筛锣擂鼓:急击鼓。筛锣:敲锣。敲锣打鼓。形容大声吵闹。也比喻竭力把事情夸大。
  • 羯鼓催花羯鼓:两面蒙皮,腰部较细的一种鼓。敲击羯鼓,使杏花早开。
  • 蒙在鼓里好象被包在鼓里一样。比喻受人蒙蔽,对有关的事情一点儿也不知道。
  • 钟鼓馔玉指鸣钟鼓,食珍馐。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
  • 密锣紧鼓戏剧开台前的一阵节奏急促的锣鼓。比喻公开活动前的紧张准备。
  • 悬鼓待椎比喻急不可待。
  • 鼓角齐鸣鼓:战鼓;角:古代军队中的乐器,即号角。战鼓响,号角鸣。形容军队出击时的雄壮阵势。
  • 重整旗鼓整:整顿,收拾。比喻失败之后,整顿力量,准备再干。
  • 扬铃打鼓比喻大声张扬。
  • 布鼓雷门布鼓:布蒙的鼓;雷门:古代浙江会稽的城门名。在雷门前击布鼓。比喻在能手面前卖弄本领。
  • 欢呼鼓舞形容欢乐兴奋之极。
  • 对牛鼓簧比喻对不懂事理的人讲理或言事。常含有徒劳无功或讽刺对方愚蠢之意。同“对牛弹琴”。
  • 鼓吹喧阗形容音乐演奏的声音嘈杂热闹。
  • 鼓唇弄舌鼓:拨动,振动。振动嘴唇,拨弄舌头。形容凭口舌挑拨、煽动或进行游说。
  • 鼓盆之戚旧指死了妻子。
  • 櫜弓卧鼓藏弓息鼓。指战事停息,天下太平。
  • 击壤鼓腹原谓人民吃得饱,有余闲游戏。后用为称颂太平盛世之典。
  • 扯鼓夺旗形容作战勇敢。
  • 桴鼓相应桴:鼓槌。用鼓槌打鼓,鼓就响起来。比喻相互应和,配合得很紧密。
  • 鼓舞欢欣形容高兴而振奋。同“欢欣鼓舞”。
  • 旗鼓相当比喻双方力量不相上下。
  • 陶熔鼓铸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 破鼓乱人捶比喻人失势受到大家的欺侮。
  • 重振旗鼓比喻失败后,整顿再起。
  • 鼓眼努睛眼睛张大、凸起的样子。指使眼色。
  • 胶柱鼓瑟用胶把柱粘住以后奏琴,柱不能移动,就无法调弦。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
  • 掀风鼓浪比喻煽动情绪,挑起事端。
相关汉字解释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