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四角俱全

sì jiǎo jù quán
All around
“四角俱全”的成语拼音为:sì jiǎo jù quán,注音:ㄙˋ ㄐㄧㄠˇ ㄐㄩˋ ㄑㄨㄢˊ,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年代:近代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7回:“若要外头说去,老太太断不中意,不如把你林妹妹定给他,岂不四角俱全?”,基本解释:比喻完美无缺。,例句:唐代白居易《赐刘内翰高宗广内供奉之什》诗:“从郡佐书入观文,日日茦纶四角俱全。”
拼音 sì jiǎo jù quán
注音 ㄙˋ ㄐㄧㄠˇ ㄐㄩˋ ㄑㄨㄢˊ
词性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英文 All around
年代 近代成语
解释 比喻完美无缺。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7回:“若要外头说去,老太太断不中意,不如把你林妹妹定给他,岂不四角俱全?”
例句 唐代白居易《赐刘内翰高宗广内供奉之什》诗:“从郡佐书入观文,日日茦纶四角俱全。”
补充纠错
上一个成语: 四郊多垒
下一个成语: 四脚朝天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顺接) 补充纠错
  • 两全其美美:美好。指做一件事顾全到双方,使两方面都得到好处。
  • 色色俱全各种各样的东西都很齐全。
  • 牡丹虽好,全仗绿叶扶持比喻人不管有多大能耐,总得有人在旁协助。
  • 才貌俱全俱:全,都。既有才学,容貌又美。亦作“才貌兼全”、“才貌双绝”、“才貌双全”、“才貌两全”。
  • 全璧归赵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同“完璧归赵”。
  • 百举百全每次行动都能完成其事,形容事事得心应手,都能取得好的效果。
  • 五毒俱全五毒:多指蛇、蝎、蜈蚣、壁虎、蟾蜍五种动物。指违法乱纪,各种坏事都做。
  • 万全之计极其周到的计谋、办法。同“万全之策”。
  • 百下百全犹言百发百中,万无一失。
  • 一举两全指一举措而能顾全两面。
  • 牡丹虽好,全凭绿叶扶持比喻人不管有多大能耐,总得有人在旁协助。
  • 才貌两全才学相貌都好。同“才貌双全”。
  • 一应俱全一应:一切;俱:都。一切齐全,应有尽有。
  • 全智全能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 目牛无全比喻技艺纯熟或谋划高明。
  • 才貌兼全既有才学,容貌又美。同“才貌双全”。
  • 福寿双全幸福和年寿两样全备。
  • 竭尽全力竭尽:用尽。用尽全部力量。
  • 牡丹虽好,全仗绿叶扶持比喻人不管有多大能耐,总得有人在旁协助。
  • 忠孝两全对国家尽忠,对父母尽孝,两样都做得很好。亦作“忠孝双全”。
  • 全神关注指一心注意。
  • 全始全终全:完备,齐全;终:结束。从头到尾都很完善。形容办事认真,有头有尾。
  • 全受全归封建礼教认为人的身体来自父母,应当终身洁身自爱,以没有受过污辱损害的身体回到父母生我时那样。
  • 狮象搏兔,皆用全力比喻对小事情也拿出全部力量认真对付。
  • 狮子搏兔,亦用全力比喻对小事情也拿出全部力量认真对付。同“狮象搏兔,皆用全力”。
  • 顾全大局指从整体的利益着想,使不遭受损害。
  • 五味俱全五味:酸甜苦辣咸的合称。形容调味齐全适宜。
  • 智勇兼全既有智谋,又有勇气,二者兼备。
  • 苟全性命苟:苟且,姑且。苟且保全性命。
  • 全民皆兵指把能参加战斗的人民全都武装起来,随时准备歼灭入侵之敌。
  • 全盘托出连盘子也端出来了。比喻全都讲出来,毫不保留。
  • 福禄双全福:福气;禄:俸禄。既有福气,又做官,享受俸禄。
  • 求全责备求、责:要求;全、备:完备,完美。对人对事物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
  • 求全之毁毁:毁谤。一心想保全声誉,反而受到了毁谤。
  • 目无全牛全牛:整个一头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
  • 全力以赴赴:前往。把全部力量都投入进去。
  • 全身远害远:离。保全生命,远离灾害、危害之地。亦作“远害全身”、“全身远祸”、“潜身远祸”。
  • 全神灌注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同“全神贯注”。
  • 全无心肝比喻不知羞耻。
  • 全心全意投入全部精力,一点没有保留。
  • 雀小脏全比喻事物体积或规模虽小,具备的内容却很齐全。
  • 大获全胜获:擒获俘虏,夺取敌方辎重;全:完全。形容获得完全的胜利。
  • 文武全才文才与武功同时具备的人才。
  • 全功尽弃功:功效,功绩;弃:丢掉。全部功效都丧失干净。
  • 才貌双全才学相貌都好。
  • 全神贯注贯注:集中。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 委曲求全委曲:曲意迁就。勉强迁就,以求保全。也指为了顾全大局而让步。
  • 计出万全万全:非常安全周到。形容计划非常稳当周密,决不会发生意外。
  • 麻雀虽小,肝胆俱全比喻事物体积或规模虽小,具备的内容却很齐全。
  • 万全之策策:计策、办法。极其周到的计谋、办法。
  • 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旧时认为有知识的人即使待在家里,也能知道外面发生的事情。
  • 全国一盘棋指全国各部门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全面安排,互相协作。
  • 全军覆灭整个军队全部被消灭。比喻事情彻底失败。
  • 全知全能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 归全反真回归到完善的、原本的境界。
  • 责备求全犹言求全责备。
  • 牵一发而动全身比喻动极小的部分就会影响全局。
  • 残缺不全残:残破;缺:缺少;全:完整。残破、缺少,很不完全。
  • 面目全非非:不相似。样子完全不同了。形容改变得不成样子。
  •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比喻急需的东西费了很大的力气找不到,却在无意中得到了。
  • 十全十美十分完美,毫无欠缺。
  • 以偏概全以:用;偏:片面;概:概括;全:全部。用片面的观点看待整体问题。
  •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瓦器而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牺牲,不愿丧失气节,苟且偷生。
  • 智勇双全又有智谋,又很勇敢。
  • 全能全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同“全智全能”。
  •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比喻事物体积或规模虽小,具备的内容却很齐全。
  • 完名全节指名节得以保全。
  • 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陶器得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而死,不愿苟全性命。
  • 全军覆没整个军队全部被消灭。比喻事情彻底失败。
  • 委曲成全指使自己受委屈,来成全别人。亦作“委曲周全”。
  • 文武双全文:文才;武:武艺。能文能武,文才和武艺都很出众。
  •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比喻急需的东西费了很大的力气找不到,却在无意中得到了。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补充纠错
  • 狂三诈四狂:诓的假借,诓骗。一味欺诈。
  • 四大皆空四大:古印度称地、水、火风为“四大”。佛教用语。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虚的。是一种消极思想。
  • 半三不四指心神不定,无精打采。
  • 三求四告指再三求告。
  • 接三连四接连不断。
  • 四通五达四通八达。形容交通畅达无阻。
  • 五洲四海泛指世界各地。
  • 街坊四邻街坊:邻居。指住处邻近的人。同“街坊邻里”。
  • 四马攒蹄指两手两脚被捆在一起。
  • 横三竖四犹言横七竖八。
  • 一谦四益谦虚能使人得到好些益处。
  • 巴三览四比喻说话拉扯,没有中心。
  • 三从四德封建礼教束缚妇女的道德标准之一。
  • 放诸四海而皆准比喻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到处都适用。同“放之四海而皆准”。
  • 四亭八当亭、当:即停当,妥贴。形容一切事情都安排得十分妥贴。
  • 丢三拉四形容做事马虎粗心,不是丢了这个,就是忘了那个。同“丢三落四”。
  • 八万四千本为佛教表示事物众多的数字,后用以形容极多。
  • 拿三搬四比喻不服从调派。
  • 六通四达犹四通八达。形容交通极便利。也形容通向各方。
  • 低三下四形容态度卑贱低下也指工作性质卑贱低下。
  • 不三不四指不正派,也指不象样子。
  • 欺三瞒四一再欺骗隐瞒。
  • 暮四朝三①原指说法、做法有所变换而实质不变。②比喻反复无常。
  • 调三斡四指挑拨是非。
  • 四分五落形容分散零乱。
  • 四海承风指全国都接受教化。
  • 四海昇平指天下太平。
  • 丢三忘四形容做事马虎粗心,不是丢了这个,就是忘了那个。同“丢三落四”。
  • 六通四辟指上下四方和春秋四时。
  • 调三惑四指挑拨是非。同“调三斡四”。
  • 五湖四海指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现有时也比喻广泛的团结。
  • 巴三揽四形容说话东拉西扯。
  • 四脚朝天四脚:指四肢。形容仰面跌倒。也形容人死去。
  • 四面出击形容工作全面展开,没有重点。
  • 推三阻四找各种借口推托。
  • 横三顺四形容纵横杂乱。
  • 囊括四海囊括:比喻统统包罗在内。指统一全国。
  • 放之四海而皆准四海:古人认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故称全国为“四海”;准:准确。比喻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到处都适用。
  • 骈四俪六骈:并列,对偶;俪:成双,成对。指多用四字、六字句对偶排比的骈体文。
  • 拉三扯四指谈话或议论乱牵扯到无关的人或事。
  • 三邻四舍泛指邻居。
  • 四冲八达指四通八达的要道。同“四冲六达”。
  • 四方八面到处;各个方面。
  • 四方之志志:志向。指远大的志向。亦作“志在四方”。
  • 四海他人指没有亲戚关系。
  • 名扬四海四海:天下。名声传扬到天下。形容名声很大。
  • 烽火四起战争的火焰从四面八方燃烧起来。形容边防不安宁,四处有敌人进犯。
  • 三翻四复变化无常或反复多次。
  • 三翻四覆翻:转。反复无常。
  • 遮三瞒四说话、做事多方掩饰,不爽快。
  • 四分五裂形容不完整,不集中,不团结,不统一。
  • 推三推四找各种借口推托。同“推三阻四”。
  • 四书五经四书:亦称四子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指儒家经典。
  • 四姻九戚比喻亲戚极多。
  • 捱三顶四形容人群拥挤,接连不断。
  • 颠三倒四三、四:表示杂乱。形容说话做事错杂紊乱。
  • 张三李四假设的名字,泛指某人或某些人。
  • 文房四宝俗指笔、墨、纸、砚。
  • 三反四覆指反复无常。
  • 文房四艺指琴、棋、书、画。
  • 连三并四犹言接连不断。
  • 四分五剖四分五裂。形容分散,不统一。
  • 四纷五落形容分散零乱。同“四分五落”。
  • 四海鼎沸四海:古人以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用以指全国各地;鼎沸:比喻局势不安定,如同鼎水沸腾。形容天下大乱。
  • 九洲四海九洲:指中国;四海:古人认为,中国九州之久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此指中国以外的地方。指中国及四周以外的地方。
  • 四海之内皆兄弟世界各国的人民都象兄弟一样。
  • 朝三暮四原指玩弄手法欺骗人。后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
  • 四时之气本指一年四季的气象,后以“备四时之气”喻指人的气度弘远。
  • 四通八达四面八方都有路可通。形容交通极便利。也形容通向各方。
  • 四肢百体人体的各个部分。泛指全身。同“四肢百骸”。
  • 三清四白指非常清白。
  • 丢三落四形容做事马虎粗心,不是丢了这个,就是忘了那个。
  • 眼观四处,耳听八方形容人机智灵活,遇事能多方观察分析。
  • 眼空四海形容自高自大,什么都看不见。
  • 室徒四壁犹言室内空无一物。比喻贫穷。
  • 危机四伏到处隐藏着危险的祸根。
  • 三老四少①老少众人。②方言。称参加青帮的人。犹言老少爷们或兄弟爷们。
  • 调三窝四指挑拨是非。同“调三斡四”。
  • 四冲六达指四通八达的要道。
  • 连三接四犹言接连不断。
  • 版版六十四版:宋代铸钱的模型。每块铸版都是铸出六十四文钱。形容做事死板,不知变通。
  • 四海飘零四海:代指全国各地。飘零:比喻遭到不幸,失去依靠,生活不安定。指到处飘泊,生活无着。
  • 四面受敌各个方面受到敌对势力的威胁或攻击。
  • 牵五挂四指接连不断。
  • 四至八道旧时标志土地界域的用语。表示四面八方所到之处及通往的道路。
  • 挑三拨四指挑拨是非。同“挑三豁四”。
  • 挑三豁四指挑拨是非。
  • 三三四四犹三三两两。形容人数不多。
  • 再三再四重复好几次。
  • 眼观四路,耳听八方形容人机智灵活,遇事能多方观察分析。
  • 重三迭四形容多次重复。
  • 重三叠四形容多次重复。
  • 志在四方四方:天下。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
  • 五零四散形容零星涣散。
  • 四海波静比喻天下太平。
  • 楚歌四合比喻四面被围,陷入孤立危急的困境。
  • 四海皆兄弟世界各国的人民都象兄弟一样。同“四海之内皆兄弟”。
  • 九州四海犹言天下。泛指全中国。
  • 四海升平升平:太平。天下太平。
  • 四海为家原指帝王占有全国。后指什么地方都可以当作自己的家。指志在四方,不留恋家乡或个人小天地。
  • 四荒八极四面八方极偏远之地。
  • 四面八方指各个方面或各个地方。
  • 四时八节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八节: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泛指一年四季中各节气。
  • 四体百骸人体的各个部分。泛指全身。同“四肢百骸”。
  •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四体:指人的两手两足;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
  • 条三窝四搬弄是非,挑拔离间。
  • 文房四侯指笔、砚、纸、墨。古人戏称笔为管城侯毛元锐,砚为即墨侯石虚中,纸为好畤侯楮知白,墨为松滋侯易玄光,故称。
  • 文房四物俗指笔、墨、纸、砚。同“文房四宝”。
  • 投诸四裔比喻流放到边远的地区。
  • 微机四伏到处隐藏着危险的祸根。
  • 言三语四言、语:说、讲。形容人多嘴杂,议论纷纷。
  • 四百四病指四肢百体的四时病痛。泛指各种疾病。
  • 四方辐辏比喻四方的人才或货物像车轮上的辐条聚集在毂上那样汇集到一处。后引申为从各方聚集的意思。
  • 楚歌四面比喻四面被围,陷入孤立危急的困境。
  • 四海一家四海之内,犹如一家。形容天下一统。
  • 说三道四形容不负责任地胡乱议论。
  • 狼烟四起狼烟:古代边防报警时烧狼粪腾起的烟。四处都是报警的烟火,指边疆不平静。
  • 四停八当形容一切事情都安排得十分妥贴。同“四亭八当”。
  • 挑三拣四指挑挑拣拣,嫌这嫌那。
  • 挑三嫌四指挑挑拣拣,嫌这嫌那。同“挑三拣四”。
  • 臂有四肘比喻不凡的相貌。
  • 三病四痛指病痛很多。
  • 三长四短①特指人的死亡。同“三长两短”。②犹闲话,坏话。
  • 扬名四海扬名:传播名声。四海:古人认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故以“四海”代指全国各处;也指世界各地。指名声传遍各地。
  • 板板六十四宋时官铸铜钱,每板六十四文,不得增减。比喻刻板不知变通。板:即“版”,铸钱的模子。
  • 四海九州指全中国。
  • 四郊多垒垒:营垒。敌军四面逼近,形势危急。也比喻竞争的对手多。
  • 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 四衢八街指大城市街道非常多。
  • 四战之国指四面平坦,无险可守,容易受攻击的地方。
  • 四肢百骸人体的各个部分。泛指全身。
  • 志在四海犹志在四方。
  • 楚歌四起比喻四面被围,陷入孤立危急的困境。
  • 四平八稳原形容身体各部位匀称、结实。后常形容说话做事稳当。也形容做事只求不出差错,缺乏积极创新精神。
  • 四清六活形容机灵干练。
  • 四山五岳泛指四面八方各个地区。
  • 三朋四友泛指各种朋友。
  • 四战之地指四面平坦,无险可守,容易受攻击的地方。
  • 三妻四妾妻妾众多的意思。
  • 三亲四眷泛指众亲戚。同“三亲六眷”。
  • 三拳不敌四手比喻人少的敌不过人多的。
  • 挑三检四指挑挑拣拣,嫌这嫌那。同“挑三拣四”。
  • 偏三向四指偏向、袒护某方。
  • 四不拗六指少数人拗不过多数人的意见。
  • 四体不勤四肢不劳动,形容脱离劳动。
  • 倒三颠四形容言行无条理或神智不清,精神恍惚。
  • 差三错四颠倒错乱。形容差错很多或虚假不实。
  • 语四言三指信口乱说闲话。
  • 文房四士俗指笔、墨、纸、砚。同“文房四宝”。
  • 家徒四壁徒:只,仅仅。家里只有四面的墙壁。形容十分贫困,一无所有。
相关汉字解释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