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救时厉俗

jiù shí lì sú
Save the time
“救时厉俗”的成语拼音为:jiù shí lì sú,注音:ㄐㄧㄡˋ ㄕˊ ㄌㄧˋ ㄙㄨˊ,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年代:近代成语,出处:梁启超《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先秦学者生当乱世,目击民艰,其立论大率以救时厉俗为主。”,基本解释:匡救时弊,纠正风气。,例句:宋朝·文天祥《正气歌》:“救我时群侠俗士,传我师非僧道。”
拼音 jiù shí lì sú
注音 ㄐㄧㄡˋ ㄕˊ ㄌㄧˋ ㄙㄨˊ
词性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英文 Save the time
年代 近代成语
解释 匡救时弊,纠正风气。
出处 梁启超《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先秦学者生当乱世,目击民艰,其立论大率以救时厉俗为主。”
例句 宋朝·文天祥《正气歌》:“救我时群侠俗士,传我师非僧道。”
补充纠错
下一个成语: 救世济民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顺接) 补充纠错
  • 变俗易教改变原有的习俗和教化。
  • 变风改俗指改变旧的风气和习俗。
  • 凡桃俗李平凡、普通的桃花和李花。比喻庸俗的人或平常的事物。
  • 入境问俗进入别的国家,先问明有哪些禁止的事及风俗习惯,以免违犯。
  • 变古易俗改变传统的法制和习俗。
  • 绝国殊俗绝国:异国。殊俗:不同的风俗。指身在异国不同风俗的地方。
  • 从俗浮沉顺着世俗或浮或沉。指能够随着世俗或时势的变化而变化。
  • 移风易俗移:改变;易:变换。改变旧的风俗习惯。
  • 离世异俗指超脱世俗。
  • 超尘出俗尘、俗:指尘世、人间;出:超出。原指佛教徒功夫深,已超出尘世。后多形容才德远远超过平常人。
  • 惊世绝俗指卓绝特异,使世人震动。
  • 超世拔俗原指佛教徒功夫深,已超出尘世。后多形容才德远远超过平常人。同“超尘出俗”。
  •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指各地各有各的风俗习惯。
  • 轻举绝俗犹言避世隐居。
  • 简傲绝俗指高傲而超越世俗。
  • 败俗伤化指败坏社会道德风气。
  • 贩夫俗子贩夫:指贩卖货物的小商人。泛指商贩等下层平民。
  • 物殷俗阜物产丰盛,风俗淳厚。
  • 负俗之累因不谐于流俗而受到的讥议。
  • 树俗立化树立风俗教化。
  • 民淳俗厚民风质朴敦厚。
  • 败俗伤风指败坏社会道德风气。
  • 违世异俗违背世俗常情,与众不同。同“违时绝俗”。
  • 流风余俗指遗留的风气、习俗。
  • 飞遁离俗飞遁:指隐退。指隐退而远离尘俗。
  • 诡雅异俗和雅正相背,与常俗相违。谓异端邪说。
  • 一表非俗形容人的仪表非比寻常。
  • 伤化败俗指败坏教化和风俗。
  • 遗世绝俗遗世:遗弃世间之事。脱离社会独立生活,不跟任何人往来。
  • 遁俗无闷指逃避世俗而心无烦忧。同“遁世无闷”。
  • 愤世嫉俗愤:憎恶,痛恨;嫉:仇恨,痛恨;世、俗:当时的社会状况。有正义感的人对黑暗的现实社会和不合理的习俗表示愤恨、憎恶。
  • 凡夫俗子泛指平庸的人。
  • 离世绝俗犹言离世异俗。指超脱世俗。
  • 违世乖俗违背世俗常情,与众不同。同“违时绝俗”。
  • 逴俗绝物犹言超世绝俗。
  • 避世离俗指逃避浊世,超脱凡俗。
  • 伤教败俗指败坏教化和风俗。同“伤化败俗”。
  • 毁风败俗败坏良好的风俗。同“伤风败俗”。
  • 负俗之讥因不谐于流俗而受到的讥议。同“负俗之累”。
  • 随乡入俗到一个地方就按照这一个地方的风俗习惯生活。也比喻到什么地方都能适应。同“随乡入乡”。
  • 遁世离俗指隐居而屏绝世俗往来。
  • 矫国革俗匡正国事,改革敝俗。
  • 矫世厉俗改变颓废的世风,鼓励淳厚的民俗。同“矫世励俗”。
  • 愤世疾俗有正义感的人对黑暗的现实社会和不合理的习俗表示愤恨、憎恶。同“愤世嫉俗”。
  • 移风革俗改变旧的风俗习惯。同“移风易俗”。
  • 违世绝俗违背世俗常情,与众不同。同“违时绝俗”。
  • 入国问俗国:原指都城,后多指国家。到别的国家或地方去,先要了解它的风俗习惯。
  • 一民同俗指使人民的思想风俗齐同。
  • 伤风败俗伤、败:败坏。指败坏社会风俗。多用来遣责道德败坏的行为。
  • 敦世厉俗使民俗敦厚,世风振兴。
  • 混俗和光同于尘俗,不露锋芒。指不求特异,与世无争。
  • 约定俗成指事物的名称或社会习惯往往是由人民群众经过长期社会实践而确定或形成的。
  • 矫世励俗矫世:纠正世风。励:鼓励。改变颓废的世风,鼓励淳厚的民俗。
  • 世扰俗乱社会骚乱,风气败坏。
  • 革风易俗改变风气和习俗。
  • 阿世媚俗指曲意迎合当时社会的陈规陋俗。
  • 遗世拔俗超脱世俗。同“遗世越俗”。
  • 超俗绝世指超出世俗,无人可比。
  • 高世骇俗高世:超出世人;骇:惊吓,震惊。具有令一般人吃惊的才能。比喻才智超群。
  • 从俗就简依照通俗的做法,以求简易。
  • 矫国更俗匡正国事,改革敝俗。同“矫国革俗”。
  • 白丁俗客白丁:没有功名的平民。泛指粗俗之辈。
  • 不落俗套不因袭陈旧的格式。
  •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指各地各有各的风俗习惯。
  • 移风平俗转变风气,改变习俗。
  • 俗下文字指为应付世事而写的平庸的应酬文章。
  • 安于故俗,溺于旧闻俗:习俗。溺:沉溺,陷入。拘守于老习惯,局限于旧见闻。形容因循守旧,安于现状。
  • 遗风余俗前代遗留下来的风俗。
  • 避俗趋新指舍弃旧俗而追求新潮。
  • 惊愚骇俗使愚昧鄙俗之人感到震惊。
  • 砭庸针俗指救治凡庸鄙陋。砭:刺。古代用石针扎皮肉治病。
  • 遗世越俗指超脱世俗。
  • 降心顺俗降低心志,随顺流俗。
  • 雅俗共赏形容某些文艺作品既优美,又通俗,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够欣赏。
  • 化民成俗教化百姓,使形成良好的风尚。
  • 积习成俗一种做法反复多次实施就成了习俗。
  • 拘俗守常指受世俗平庸见解的束缚。
  • 移风改俗改变旧的风俗习惯。同“移风易俗”。
  • 遗风旧俗前代遗留下来的风俗习惯。
  • 遁世绝俗指隐居而屏绝世俗往来。同“遁世离俗”。
  • 采风问俗采集歌谣,访问风俗。
  • 变容改俗指改变风貌习俗。
  • 化民易俗教化百姓,改变风俗。
  • 改俗迁风迁:改。改变风俗习气。
  • 染风习俗指受风俗影响而有所习染。
  • 习以成俗俗:习惯。长期以来就是这样做,成了习俗。
  • 村夫俗子指粗野鄙俗的人。
  • 俗不可耐俗:庸俗;耐:忍受得住。庸俗得使人受不了。
  • 入邦问俗到别的国家或地方去,先要了解它的风俗习惯。同“入国问俗”。
  • 相沿成俗因袭某种做法传下来,形成风俗习惯。
  • 观风察俗指观察国风民俗。
  • 变风易俗指改变旧的风气和习俗。
  • 不同流俗流俗:流行的习俗。与世俗习气不同。形容品德高尚。
  • 世俗之见世人的庸俗见解。
  • 迁风移俗犹言移风易俗。改变旧的风俗习惯。
  • 贞高绝俗高尚坚贞的节操超出普通人。
  • 超尘拔俗尘、俗:指尘世、人间;拔:超出。原指佛教徒功夫深,已超出尘世。后多形容才德远远超过平常人。
  • 俗不可医俗气已深,不可救药。
  • 抗尘走俗抗:举,引伸为表现;尘:尘世;走:跑;俗:世俗。形容为了名利,到处奔走钻营。
  • 不僧不俗犹言不三不四,不伦不类。
  • 避世绝俗避世:隐居不出仕;绝俗:与世间隔绝。脱离现实生活,不和人们往来。形容隐居山林,不与世人交往。一般指消极处世的态度。
  • 入乡随俗到一个地方,就顺从当地的习俗。
  • 入乡问俗进入一个地方,先要问清那里的习俗,以求适应当地的情况。
  • 随俗浮沉自己没有一定的想法,随着潮流走。
  • 庸耳俗目指学识浅薄的人。
  • 浑俗和光浑俗:与世俗混同;和光:混合所有光彩。比喻不露锋芒,与世无争。也比喻无能,不中用。
  • 风俗人情指一地相沿而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
  • 移风振俗改变风气,振兴习俗。
  • 俗谚口碑俗:通俗。谚:谚语。口碑:指流传的口头俗语。广泛流传的通俗的谚语和俗语。
  • 惊世骇俗世、俗:指一般人。使一般人感到惊骇。
  • 惊世震俗世、俗:指一般人。使一般人感到惊骇。同“惊世骇俗”。
  • 诽誉在俗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违乡负俗离别家乡,违背世俗。
  • 随俗沉浮顺随世俗,没有己见。
  • 浇风薄俗指社会风气轻浮庸俗。
  • 匡谬正俗纠正错误,矫正陋习。
  • 哗世动俗用浮夸的言行去惊动世俗之人。
  • 激贪厉俗指抑制贪婪之风,劝勉良好的世俗。
  • 易俗移风改变习俗,转移风气。
  • 扬清厉俗发扬清操,激励世俗。
  • 超世绝俗指超出世俗,无人可比。
  • 调风变俗犹言移风易俗。
  • 贞不绝俗谓品性高洁而不与世俗隔绝。
  • 超然绝俗高超得完全不同凡俗。指远过于寻常之辈。
  • 未能免俗没能够摆脱开自己不以为然的风俗习惯。
  • 矫世变俗指纠正和改变不良的世风民俗。
  • 忿世嫉俗有正义感的人对黑暗的现实社会和不合理的习俗表示愤恨、憎恶。同“愤世嫉俗”。
  • 遗俗绝尘指超脱尘俗而避世隐居。
  • 习俗移性风俗习惯可以改变人的习性。
  • 敦风厉俗使民风纯朴敦厚。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补充纠错
  • 从井救人从:跟从。跳到井里去救人。原比喻徒然危害自己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行为。现多比喻冒险救人。
  • 舍己救人舍己:牺牲自己。不惜牺牲自己去救别人。
  • 救火投薪为了扑灭火焰而将木柴扔进火中。比喻采取错误的办法,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使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 抱薪救火薪:柴草。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 远水救不得近火比喻缓慢的救助不能解决眼前的急难。
  • 拥篲救火指方法不当,事必不成。
  • 救火拯溺形容紧急救助陷于困境中的人。同“救焚拯溺”。
  • 救困扶危救济、扶助陷于危难的人。
  • 济世救人济:拯救。拯治时世救济人民。
  • 以火救火用火来救火灾。比喻工作方法不对头,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 围魏救赵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 救苦弭灾解脱苦难,消除灾祸。
  • 以水救水引水来救水灾,水势越盛。比喻不仅不加以制止,相反更助长其势。
  • 救饥拯溺指拯救饥饿和危急中的人。
  • 救苦救难佛经中的话。拯救在苦难中的人。
  • 救难解危帮助陷入困境的人解除危难。
  •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指救人性命功德无量。
  • 矜贫救厄矜:怜悯。怜悯救济遭受贫穷苦难的人。
  • 匡救弥缝指纠正错误,弥补过失。
  • 匍匐之救指竭尽全力的救助。
  • 救偏补弊纠正偏向,补救弊端。
  • 救过补阙阙:同“缺”,不足,缺点。挽救过错,弥补不足。
  • 救寒莫如重裘比喻处事须敦本务实。
  • 救经引足引:拉;经:缢死。救上吊的人却去拉他的脚。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越做越离目的越远。
  • 救死扶伤扶:扶助,照料。抢救生命垂危的人,照顾受伤的人。现形容医务工作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 救死扶危救护生命垂危者,照顾危亡者。
  • 补偏救弊偏:偏差;弊:赞美。补救偏差漏洞,纠正缺点错误。
  • 治病救人治好病把人挽救过来。比喻帮助犯错误的人改正错误。
  • 见死不救看见人家有急难而不去救援。
  • 披麻救火披着麻去救火。比喻惹火烧身,自招灾祸。
  • 见溺不救犹言见死不救。看见人家有急难而不去救援。
  • 救过不赡补救过失都来不及。
  • 不可救疗病已重到无法治疗的程度。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 扶危救困对处境危急、困难的人给以救济帮助。
  • 救焚益薪焚:火灾;薪:柴草。添加木柴去救火。比喻采取错误的方法使问题更加严重。
  • 救焚拯溺焚:火灾;溺:水灾。救人于水火之中。形容紧急救助陷于困境中的人。
  • 救火扬沸沸:开水。比喻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形容情况危急。
  • 救世济民挽救天下,拯济百姓。
  • 抱薪救焚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同“抱薪救火”。
  • 坐视不救坐视:坐着看。见别人遇到困难或危险,坐在一旁看着不去援救。
  • 救过不暇补救过失都来不及。同“救过不赡”。
  • 救民水火水火:比喻深重的灾难。把老百姓从深重的灾难中拯救出来。
  •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图指救人性命功德无量。
  • 自救不暇解救自己都来不及。指无力再帮助他人。
  • 负薪救火背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 远水不救近火远处的水救不了近处的火。比喻慢的办法救不了急。
  • 救过不给犹救过不赡。补救过失都来不及。
  • 救急扶伤救济危急,扶助伤病。
  • 救燎助薪比喻采取错误的办法,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使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同“救火投薪”。
  • 救民于水火救:拯救;水火:比喻灾难。把人民从深重的灾难中拯救出来。
  • 救黥医劓黥,刺面;劓,割鼻。均为古代刑罚。指医治刺面之伤,补上割掉之鼻,比喻恢复本来面目。
  • 引足救经引:拉;经:缢死。救上吊的人却去拉他的脚。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越做越离目的越远。
  • 不可救药药:治疗。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 救焚投薪焚:火灾;薪:柴草。投进木柴去救火。比喻采取错误的方法使问题更加严重。
  • 泼油救火救火时用油浇洒。比喻事情处理不得法,反而使事态更严重。
  • 救灾恤患指救济抚恤灾患中的人。
  • 无可救药药:治疗。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 救亡图存救:拯救;亡:危亡;图:谋求;存:生存。拯救国家的危亡,谋求国家的生存。
  • 同忧相救指忧患相同者互相救助。
相关汉字解释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