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安于故俗,溺于旧闻

ān yú gù sú,nì yú jiù wén
Settle in the old customs and indulge in the old news
“安于故俗,溺于旧闻”的成语拼音为:ān yú gù sú,nì yú jiù wén,注音:ㄢ ㄩˊ ㄍㄨˋ ㄙㄨˊ,ㄋㄧˋ ㄩˊ ㄐㄧㄡˋ ㄨㄣˊ,词性:作谓语、定语、分句;指因循守旧,年代:古代成语,出处:《史记·商君列传》:“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基本解释:俗:习俗。溺:沉溺,陷入。拘守于老习惯,局限于旧见闻。形容因循守旧,安于现状。,例句:《孟子·尽心下》中有一句话:“故敢问:安于故俗,溺于旧闻,乃为善乎?”
拼音 ān yú gù sú,nì yú jiù wén
注音 ㄢ ㄩˊ ㄍㄨˋ ㄙㄨˊ,ㄋㄧˋ ㄩˊ ㄐㄧㄡˋ ㄨㄣˊ
词性 作谓语、定语、分句;指因循守旧
英文 Settle in the old customs and indulge in the old news
年代 古代成语
解释 俗:习俗。溺:沉溺,陷入。拘守于老习惯,局限于旧见闻。形容因循守旧,安于现状。
出处 《史记·商君列传》:“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
例句 《孟子·尽心下》中有一句话:“故敢问:安于故俗,溺于旧闻,乃为善乎?”
补充纠错
上一个成语: 安营扎寨
下一个成语: 安于盘石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顺接) 补充纠错
  • 博闻强识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 声闻过情名声超过实际。
  •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鸡鸣狗吠的声音都能听到,可是一辈子也不互相来往。现在形容彼此不了解,不互通音讯。
  • 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象听到他的声音,象见到他本人一样。形容对人物的刻画和描写非常生动逼真。
  • 朝闻道,夕死可矣早晨闻道,晚上死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 了然无闻了然;完全。完全没有听见。
  • 举世闻名举世:全世界。全世界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
  • 博物洽闻博、洽:广博。广知事物,学识丰富。
  • 博学洽闻博学:广博。学问广博,见识丰富。
  • 如是我闻如是:指佛经经文内容如此;我闻:阿难自称我闻之于佛。佛教传说,后为佛经开卷语。
  • 朝闻夕改早晨闻过,晚上即改正。形容改正错误之迅速。
  • 听而不闻闻:听。听了跟没听到一样。形容不关心,不在意。
  • 千闻不如一见指听得再多还不如亲见更为可靠。
  • 名闻遐迩名声传扬到各地,形容名声很大。
  • 旷古未闻旷古:自古以来。自古以来没有听说过。
  • 博闻多识博:广博;闻:见闻;识:学识。知识丰富,见闻广博。
  • 一闻千悟形容悟性极高。指略一指点,即完全了悟。
  • 逸闻轶事指世人不在知道而感兴趣的传闻和故事。
  • 久闻大名闻:听到。早就听到对方的盛名。多用作初见面时的客套话。
  • 广见洽闻洽:广博。看的广,听的多。形容见识广博。
  • 旷古奇闻旷古:自古所没有的。自古以来从未听到过的奇异事情。
  • 博闻强志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 独学寡闻独学:指自学而无以指导切磋。独自学习,无人切磋,则孤陋寡闻。形容孤偏鄙陋,见闻不多。
  • 逸闻趣事指世人不在知道而感兴趣的传闻和故事。
  • 骇人听闻骇:震惊。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鸡鸣狗吠的声音都能听到,可是一辈子也不互相来往。现在形容彼此不了解,不互通音讯。
  • 浅见寡闻浅见:肤浅的见解;寡闻:听到的很少。形容见闻不广,所知不多。
  • 博学多闻博学:广博。学识广博,见闻丰富。
  • 百闻不如一见闻:听见。听得再多,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
  • 惨不忍闻闻:听。凄惨得叫人不忍心听。
  • 没没无闻无声无息,没人知道。指没有什么名声。
  • 骇人闻见使人目见耳闻感到震惊。同“骇人视听”。
  • 遐尔闻名形容名声大,远近都知道。
  • 寂寂无闻指毫无声息,默默无闻,没有名气。
  • 臭不可闻臭得使人受不了。比喻人名声极坏。
  • 有闻必录闻:听到的;录:记录。听到什么,不管对不对,全都记录下来。
  • 没世无闻指终身不为人知。
  • 不求闻达闻:有名望;达:显达。不追求名誉和地位。
  • 骇人闻听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同“骇人听闻”。
  • 遐迩闻名遐:远;迩:近。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
  • 晋惠闻蛙比喻愚昧寡闻。
  • 仁心仁闻闻:出名,有声望。有仁慈的心肠,有仁爱的声誉。
  • 强记博闻指记忆力强,见闻广博。
  • 闻名丧胆听见名字就吓破了胆。形容威名很大,使人听到即甚为恐惧。
  • 闻噎废食听到有人吃饭噎了一下,自己就连饭也不吃了。比喻因为怕出问题,索性不干。
  •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看见了同没有看见一样,听见了同没有听见一样。形容不重视,不注意。
  • 孤陋寡闻陋:浅陋;寡:少。形容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 不闻不问闻:听。人家说的不听,也不主动去问。形容对事情不关心。
  • 单见浅闻指见识短浅。
  • 腥闻在上腥闻:原指酒肉的腥味,引伸为丑恶的名声。比喻丑名远扬。
  • 视之不见,听之不闻看见了同没有看见一样,听见了同没有听见一样。形容不重视,不注意。同“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博洽多闻洽:广博;闻:见闻。知识丰富,见闻广博。
  • 博物多闻指见多识广,知识渊博。
  • 闻宠若惊犹言受宠若惊。因为得到宠爱或赏识而又高兴,又不安。
  • 一无所闻一点也没有听说,丝毫也不知道。
  • 闻一知十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
  • 寡闻少见听的少,见的少。形容学识浅薄,见闻不广。
  • 耳闻则诵听过就能背出来。形容记忆力强。
  • 前所未闻前:先前。从来没有听说过。
  • 鸡犬不闻形容极为荒凉冷僻。
  • 目睹耳闻睹:看见;闻:听见。亲耳听到,亲眼看见。
  • 鸡犬相闻指人烟稠密。
  • 不问不闻闻:听。人家说的不听,也不主动去问。形容对事情不关心。
  • 不相问闻指没有联系或断绝往来。
  • 碌碌无闻碌碌:平庸的样子。形容人平平庸庸,没有名望。
  • 博闻辩言博:多。闻:传闻。辩言:巧言。形容道听途说,似是而非的言论。
  • 博闻强记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 目击耳闻亲眼看到,亲耳听到。
  • 目见耳闻指亲眼看见,亲耳听到。
  • 束教管闻指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 闻风响应听到风声就起而赞同支持。
  • 惊见骇闻耳闻目见后内心震惊。同“惊耳骇目”。
  • 杜耳恶闻塞住耳朵不愿听。
  • 闻一知二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
  •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 兵闻拙速指用兵打仗当求速胜而不计战法的巧拙。
  • 直谅多闻直:正直;谅:信实;多闻:学识渊博。为人正直信实,学识广博。
  • 千古奇闻奇闻:惊奇动听的事情。少有的使人惊奇的事情。
  • 耳闻不如面见听到的不如看到的真实可靠。比喻实际经验的重要。
  • 耳闻目见亲自听见和亲眼看见的。
  • 耳闻是虚,眼观为实亲自听到的还不足为信,只有亲眼看到的才是真实可靠的。
  • 逖听远闻谓视听范围很远很广。
  • 逷听远闻“逷”同“逖”。指视听范围很远很广。
  • 传闻异辞传闻:原指久远的事,后指听来的传说;异辞:原指措词有所不同,后指说法不一致。指传说不一致。
  • 不相闻问闻问:通消息,通音讯。指没有联系或断绝往来。
  • 杳不可闻再也听不到。形容声音断绝。
  • 所见所闻看到的和听到的。
  • 强识博闻指记忆力强,见闻广博。同“强记博闻”。
  • 区闻陬见见闻不广,学识浅陋。
  • 轶事遗闻世人不大知道的事迹和传说。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
  • 洽博多闻指知识和见闻广博。
  • 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指很受欢迎。
  • 闻名不如见面只听名声不如见面更能了解。
  • 寡见鲜闻形容学识浅薄,见闻不广,知识贫乏。
  • 昧死以闻昧:冒。闻:使听到。冒着死罪来禀告您。表示谨慎惶恐。
  • 充耳不闻充:塞住。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
  • 朝闻夕死早晨闻道,晚上死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 耳闻不如目见听到的不如看到的真实可靠。比喻实际经验的重要。
  • 遗闻轶事散失,遗留下来的事迹。
  • 遗闻逸事指前代或前人遗留下来而少为人知的传闻,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
  • 亘古奇闻亘古:从古代到现代;奇:稀有不常见的。从古到今很少听到或见到的事情。
  • 先断后闻指先处理后奏闻。
  • 传闻不如亲见听人传说总不如亲眼所见。
  • 殚见洽闻殚:尽,完全;洽:广博。该见的都见过了,该听的都听过了。形容见多识广,知识渊博。
  • 多闻阙疑闻:听;阙疑:有疑问的地方要保留。虽然见多识广,有不懂之处,还应存有疑问。指谦虚谨慎的治学态度。
  • 望闻问切中医用语。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合称四诊。
  • 异闻传说不同寻常的奇异的消息。
  • 轶闻遗事世人不大知道的事迹和传说。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同“轶事遗闻”。
  • 逸闻琐事指世人不在知道而感兴趣的传闻和故事。
  • 览闻辩见指见识多,能说会道。
  • 闻风而动风:风声,消息。一听到风声,就立刻起来响应。
  • 闻风而至一听到消息就来。形容行动迅速。
  • 闻风远遁风:风声,消息;远遁:远逃。听到一点风声就逃得远远的。
  • 闻鸡起舞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 闻声相思声:名声。指思慕、钦仰有声望的人。
  • 默默无闻无声无息,没人知道。指没有什么名声。
  • 遐迩著闻远近闻名。形容名声很大。
  • 前古未闻指从来没有听说过。
  • 款学寡闻形容学问浅、见识少。
  • 亘古新闻亘古:从古代到现代。从古到今很少的事情。
  • 先行后闻比喻未经请示就先做了某事,造成既成事实,然后再向上级报告。
  • 厌闻饫听指充分听取。
  • 湮没无闻湮:埋没;无闻:没有知道。名声被埋没,没人知道。
  • 闻风破胆听到一点风声就吓破了胆。形容对某种力量的极度惶恐。
  • 闻风远扬风:风声,消息。指听到一点风声就逃得远远的。
  • 耳闻目击击:接触。亲自听说,亲眼看见。
  • 鸦雀无闻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
  • 多闻强记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 洽闻强记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 闻风而起闻:听到;风:风声,消息。一听到风声,就立刻起来响应。
  • 闻雷失箸比喻借别的事情掩饰自己的真实情况。
  • 闻融敦厚待人温和宽厚。
  • 寡见少闻听的少,见的少。形容学识浅薄,见闻不广。
  • 置若罔闻置:放,摆;若:好象。放在一边,好象没有听见似的。指不予理睬。
  • 耳闻目睹闻:听见;睹:看见。亲耳听到,亲眼看见。
  • 诟如不闻诟:辱骂。被人辱骂却好象没有听见一样,不动声色,形容宽宏大量,有涵养。
  • 耸人听闻耸:惊动。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
  • 饫闻厌见饫闻:饱闻;厌见:饱见。指见闻甚多。
  • 闻风丧胆丧胆:吓破了胆。听到风声,就吓得丧失的勇气。形容对某种力量非常恐惧。
  • 闻所未闻闻:听到。听到了从来没有听到过的事。形容事物新奇罕见。
  • 遗闻琐事指前代或前人遗留下来而少为人知的传闻,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同“遗闻逸事”。
  • 闻过则喜过:过失;则:就。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表示欢迎和高兴。指虚心接受意见。
  • 闻名遐迩遐:远;迩:近。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
  • 闻所不闻听到从未听到过的。形容事物非常希罕。
  • 闻风而逃风:风声。听到风声,立即逃跑。
  • 闻风而兴一听到风声,就立刻起来响应。同“闻风而起”。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补充纠错
  • 安常处顺安:习惯于;处:居住,居于;顺:适合,如意。习惯于平稳的日子,处于顺利的境遇中。
  • 乐天安命安于自己的处境,由命运安排。这是相信宿命论的人生观。同“乐天知命”
  • 居安虑危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同“居安思危”。
  • 入土为安旧时土葬,人死后埋入土中,死者方得其所,家属方觉心安。
  • 安乐窝泛指安静舒适的住处。
  • 安时处顺安于常分,顺其自然。形容满足于现状。
  • 安室利处指安全便利的处所。
  • 安适如常安静而舒适,象往常一样。指经过某种变动后,恢复了正常,使人感到舒适。
  • 心安理得得:适合。自以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里很坦然。
  • 安安稳稳形容十分安定稳当。
  • 安贫乐贱安于贫贱,并以此为乐。
  • 道高益安,势高益危益:更加;势:权势。道德越高尚,为人处事好,就越安全;权势越大,更容易滥用权力,刚愎自用,就越危险。
  • 苟且偷安苟且:得过且过;偷安:只图眼前的安逸。只顾眼前的安逸,不顾将来。
  • 安常履顺习惯于平稳的日子,处于顺利的境遇中。同“安常处顺”。
  • 安国宁家指治理国家。
  • 变危为安变危急为平安。
  • 安贫守道安于贫穷,恪守信仰。
  • 久安长治形容国家长期安定、巩固。
  • 安不忘危在安全的时候不忘记危难。意思是时刻谨慎小心,提高警惕。
  • 守道安贫坚守正道,安于贫穷。旧时用来颂扬贫困而有节操的士大夫。
  • 长治久安治:太平;安:安定。形容国家长期安定、巩固。
  • 人不自安人心惶惶,动摇不定。
  • 安心落意放心,无忧虑。
  • 鸡犬不安形容骚扰得厉害,连鸡狗都不得安宁。同“鸡犬不宁”。
  • 动荡不安荡:摇动。动荡摇摆,不安定。形容局势不稳定,不平静。
  • 安常守分分:本分,自己分内的。习惯于平稳的生活,安守本分。
  • 安然无事犹言平安无事。
  • 治国安民治:治理;安:安定。治理国家,安定人民。
  • 日近长安远长安:西安,古都城名,后为国都的统称。旧指向往帝都而不能达到。
  • 安危相易易:变易,转变。平安与危难互为因果,相互转换。
  • 踧踖不安恭敬而不安。意谓恭敬而不自然的样子。
  • 安生服业指平稳地生活,安心地从事自己的生业。
  • 随遇而安随:顺从;遇:遭遇。指能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
  • 安步当车安:安详,不慌忙;安步:缓缓步行。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
  • 安堵乐业安堵:相安,安定。犹言安居乐业。
  • 安富尊荣安:安逸;富:富有;尊:尊贵;荣:荣耀。安定富足,尊贵荣华。也指安于富裕安乐的生活。
  • 晏安酖毒指贪图安逸享乐等于饮毒酒自杀。同“宴安鸩毒”。
  • 安贫乐道道:主张,思想。安于贫穷,以坚持自己的信念为乐。旧时士大夫所主张的为人处世之道。
  • 安然无恙恙:病。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现泛指事物平安未遭损害。
  • 安忍无亲安忍:习于残忍,不以为异。安心于做残忍的事情,因而无所谓亲人。
  • 局促不安局促:拘束。形容举止拘束,心中不安。
  • 相安无事相:互相;安:安稳。指彼此相处没有什么争执或冲突,还过得去。
  • 吕安题凤比喻造访不遇。
  • 安心乐意原指心情安宁,情绪愉快。后多指内心情愿,十分愉快。
  • 竹报平安比喻平安家信。
  • 安家乐业犹安居乐业。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
  • 安家落户安:安置;落户:指定居。到一个新地方安家,长期居住。
  • 安老怀少安:安顿;怀:关怀。尊重老人,使其安逸;关怀年轻人,使其信服。
  • 燕幕自安比喻处危境而不自知。
  • 安危与共共同享受安乐,共同承担危难。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连。
  • 济世安民使国家得到治理,百姓安居乐业。
  • 安邦治国使国家安定太平。
  • 安富恤贫恤:救济。使富有的人安定,贫穷的人得到救济。
  • 长安棋局比喻动荡不定的政局。
  • 立国安邦建立国家,安定天下。亦作“立业安邦”。
  • 乐道安贫道:信念;乐道:以守道为乐;安贫:安于贫困。处在贫困的境地中,仍以守道作乐趣。
  • 安家立业安置家庭,创立基业或事业。也指长期在一个地方劳动和生活。
  • 磐石之安形容极稳固。
  • 安身为乐身子安定就是快乐。
  • 居安资深形容安心学习,造诣很深。
  • 安神定魄魄:魂魄。安定心神,恢复神智。
  • 民安物阜阜:多。人民平安,物产丰富。形容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景象。
  • 买静求安指息事宁人,以图安逸。
  • 存亡安危使将要灭亡的保存下来,使极其危险的安定下来。形容在关键时刻起了决定作用。
  • 民安国泰泰:平安,安定。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 平安无事平平安安,没出什么事故。
  • 一路平安指旅途中没出任何事故。也用作对出门人的祝福语。
  • 一枕槐安泛指梦境。也比喻一场空欢喜。
  • 惴惴不安惴:忧愁、恐惧。形容因害怕或担心而不安。
  • 安邦定国邦:泛指国家。使国家安定巩固。
  • 长安居大不易本为唐代诗人顾况以白居易的名字开玩笑。后比喻居住在大城市,生活不容易维持。
  • 长安少年旧指都城里豪奢轻狂的贵家子弟。
  • 安良除暴安抚善良的人,铲除强暴的人。
  • 安如泰山形容象泰山一样稳固,不可动摇。
  • 惶恐不安惶:恐惧。内心害怕,十分不安。
  • 转危为安由危险转为平安(多指局势或病情)。
  • 坐立不安坐着也不是,站着也不是。形容心情紧张,情绪不安。
  • 安闲自得自得:自己感到舒适。安静清闲,感到非常舒适。
  • 安心乐业指心绪安定,生活愉快。
  • 济世安人拯救时世,安定人民。
  • 安坐待毙坐着等死。指不积极想办法,坐等灭亡。
  • 去危就安离开危险,达到平安。
  • 随寓而安指能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同“随遇而安”。
  • 随寓随安犹言随遇而安。指能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
  • 容膝之安,一肉之味形容生活条件并不好。
  • 保国安民保卫国家,使人民安居乐业。
  • 立命安身立命:精神上安定;安身:指得以容身。指精神上有寄托,生活上有着落。
  • 安如盘石安:安稳;盘石:大石头。像盘石一样安稳不动。形容非常稳固,不可动摇。
  • 安如太山形容极其平安稳固。泰,也写作“太”。同“安如泰山”。
  • 安身立命安身:在某处安下身来;立命:精神有所寄托。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
  • 安身之处指得以立足容身的地方。
  • 安身之地存身的地方。批在某地居住、生活,或以某地作为建业的根基。
  • 守分安常信守本分,安于故常。
  • 安闲自在安静清闲,自由自在。形容清闲无事。
  • 安营下寨安、下:建立,安置;寨:防守用的栅栏。指部队驻扎下来。也比喻建立临时的劳动或工作基地。
  • 济世安邦济:拯救;邦:国家。拯救时世,安定国家。
  • 安于盘石象盘石一样安然不动。形容安定稳固。
  • 安于一隅隅:角落。安心在某一个角落。形容苟安一角,不求进取。
  • 安枕而卧放好枕头睡大觉。比喻太平无事,不必担忧。
  • 偷安旦夕偷安:苟且求安;旦夕:早晚,形容时间短。只图眼前的一时安逸。
  • 头上安头比喻多余和重复。
  •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同“塞翁失马”。
  • 安富恤穷安定富有者,振济贫苦者。指统治者治国安民之道。
  • 安国富民使国家安定,使人民富裕。
  • 安内攘外攘:排除。原就药的疗效而言。后多指安定内部,排除外患。
  • 惶惶不安惶:恐惧。内心害怕,十分不安。
  • 乐退安贫指乐于逊退,安于贫穷。
  • 燕安鸩毒指贪图安逸享乐等于饮毒酒自杀。同“燕安酖毒”。
  • 乐业安居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过着安定的生活。形容生活、生产、思想状况安定正常。
  • 安生乐业犹安居乐业。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
  • 于安思危于:处于;思:想。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
  • 居无求安指不去一心追求安适舒服的居所。
  • 不安于位指不喜欢自己的职业,不安心工作。
  • 除暴安良暴:暴徒;良:善良的人。铲除强暴,安抚善良的人民。
  • 既来之,则安之既:已经;来之:使之来;安之:使之安。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必来。
  • 安营扎寨安、扎:建立,安置;寨:防守用的栅栏。指部队驻扎下来。也比喻建立临时的劳动或工作基地。
  • 安宅正路比喻仁义。指以仁居心,以义行事。
  • 物阜民安阜:丰富。物产丰富,人民安乐。
  • 长安道上长安:古都名,在今陕西西安西北。旧喻名利场所。
  • 安车蒲轮让被征请者坐在安车上,并用蒲叶包着车轮,以便行驶时车身更为安稳。表示皇帝对贤能者的优待。
  • 安份守己规矩老实,守本分,不做违法的事。
  • 盘石之安形容极其安定稳固。
  • 安居乐业安:安定;乐:喜爱,愉快;业:职业。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
  • 安如磐石磐石:大石头。如同磐石一般安然不动。形容非常稳固。
  • 安若泰山形容极其平安稳固。同“安如泰山”。
  • 居安思危居:处于;思:想。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
  • 燕安酖毒指沉溺于安逸享乐,犹如饮毒酒自杀。
  •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 燕雀安知鸿鹄志鸿鹄:天鹅。比喻庸俗的人不能理解志向远大者的抱负。
  • 不安其室指已婚妇女又乱搞男女关系。
  • 掷果潘安旧时比喻为女子所爱慕的美男子。
  • 安土重居犹安土重迁。指留恋故乡,不愿轻易迁居异地。
  • 安之若素安:安然,坦然;之:代词,指人或物;素:平常。安然相处,和往常一样,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
  • 卧不安席睡不安宁。形容心事、忧虑重重。
  • 富国安民使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
  • 国泰民安泰:平安,安定。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 食甘寝安吃得香甜,睡得安稳。形容心绪宁静。同“食甘寝宁”。
  • 计将安出计:计策,计谋;安:怎么,怎样。如何制定计谋呢?。
  • 安分守己分:本分。规矩老实,守本分,不做违法的事。
  • 安分守已规矩老实,守本分,不做违法的事。
  • 立业安邦建立国家,安定天下。同“立国安邦”。
  • 安眉带眼长了眉毛,有了眼睛。意思是同样是一个人。
  • 安身乐业指安稳快乐地过日子。
  • 安土乐业安居本土,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
  • 治郭安邦犹治国安邦。
  • 坐不安席席:坐席。形容心中有事,坐立不安。
  • 安土重迁土:乡土;重:看得重,不轻易。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 安心定志指安下心来。
  • 安之若命指人遭受的不幸看作命中注定,因而甘心承受。
  • 苟安一隅苟安:暂且偷生;一隅:一个角落。指一个小地方。暂且在一个小地方偷安。指统治者对外来侵略不进行抵抗。占据一个小地方以偷安。
  • 覆盂之安像覆置的盂那样安稳。比喻稳固,不可动摇。亦作“覆盂之固”。
  • 安分知足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乐道安命乐守正道而安于天命。
  • 少安毋躁少:稍微,暂时;安:徐缓,不急;毋:不要;躁:急躁。暂且安心等一会儿,不要急躁。
  • 不安于室指已婚妇女又乱搞男女关系。
  • 六神不安六神:道家认为人的心、肺、肝、肾、脾、胆各有神灵主宰,称为六神。形容惊慌着急,没了主意,不知如何才好。
  • 治国安邦治理国家,使之太平、安定。
  • 寝食不安睡不好觉,吃不好饭。十分忧虑担心的样子。
  • 相安相受指互相帮助,使彼此安居。
  • 问安视寝指古代诸侯、王室子弟侍奉父母的孝礼。同“问安视膳”。
  • 安于现状对目前的情况习惯了,不愿改变。
  • 国富民安国家富强,人民安定。
  • 床下安床比喻无谓之重复。同“床上施床”。
  • 远至迩安远方来归附,近民安居乐业。形容政治清明,国家大治。
  • 少安无躁稍稍安静,不要急躁。
  • 床上安床床上安张床。比喻不必要的重复。
  • 高枕安寝垫高枕头安心地睡觉。形容无忧无虑。平安无事。同“高枕而卧”。
  • 各安生业各自安于赖以生活的职业。生业:谋生之业。
  • 定国安邦邦:国家。治理和保卫国家,使国家安定稳固。
  • 宴安酖毒指贪图安逸享乐等于饮毒酒自杀。同“宴安鸩毒”。
  • 问安视膳每日必问安,每餐必在左。指古代诸侯、王室子弟侍奉父母的孝礼。
  • 忸怩不安忸怩:羞惭的样子。不好意思。心里慌乱。
  • 坐卧不安坐着躺着都不安宁。形容因忧愁恐惧而不安的样子。
  • 迩安远至谓近居之民以政治清明而欢乐,远地之民则闻风而附。指政治清明。
  • 安魂定魄魂、魄:人的灵气、精神。指使人心安定。
  • 安民告示安定人心的布告。现也指把要商量的或要办的事情预先通知大家。
  • 跼蹐不安形容恐惧不安。
  • 闾阎安堵指平民安居。
  • 袁安高卧指身处困穷但仍坚守节操的行为。
  • 神安气集精神安定,气息凝集。
  • 宴安鸩毒比喻耽于逸乐而杀身。
  • 高枕安卧垫高枕头安心地睡觉。形容无忧无虑。平安无事。
  • 攘外安内攘:排除。原就药的疗效而言。后多指安定内部,排除外患。
  • 六畜不安六畜:牛、马、羊、猪、鸡、狗。牲畜也不得安宁。形容骚扰得很厉害。
  • 忐忑不安忐忑:心神不定。心神极为不安。
  • 寝不安席睡觉也不能安于枕席。形容心事重重,睡不着觉。
  • 宴安鸠毒宴安:贪图安逸、享乐;鸠毒:喝毒酒自杀。安乐就象毒药。指贪图享受就等于喝毒酒自杀。
相关汉字解释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