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伤风败俗

shāng fēng bài sú
offend public decency
“伤风败俗”的成语拼音为:shāng fēng bài sú,注音:ㄕㄤ ㄈㄥ ㄅㄞˋ ㄙㄨˊ,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年代:古代成语,出处:唐·韩愈《论佛骨表》:“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基本解释:伤、败:败坏。指败坏社会风俗。多用来遣责道德败坏的行为。,例句:纣王以为妲己好意,岂知内藏~之情,大坏纲常礼义之防。★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十九回
拼音 shāng fēng bài sú
注音 ㄕㄤ ㄈㄥ ㄅㄞˋ ㄙㄨˊ
词性 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
英文 offend public decency
年代 古代成语
解释 伤、败:败坏。指败坏社会风俗。多用来遣责道德败坏的行为。
出处 唐·韩愈《论佛骨表》:“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
例句 纣王以为妲己好意,岂知内藏~之情,大坏纲常礼义之防。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十九回
补充纠错
上一个成语: 伤风败化
下一个成语: 伤弓之鸟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顺接) 补充纠错
  • 变俗易教改变原有的习俗和教化。
  • 入境问俗进入别的国家,先问明有哪些禁止的事及风俗习惯,以免违犯。
  • 绝国殊俗绝国:异国。殊俗:不同的风俗。指身在异国不同风俗的地方。
  • 凡桃俗李平凡、普通的桃花和李花。比喻庸俗的人或平常的事物。
  • 超尘出俗尘、俗:指尘世、人间;出:超出。原指佛教徒功夫深,已超出尘世。后多形容才德远远超过平常人。
  • 变古易俗改变传统的法制和习俗。
  • 匡俗济时匡:纠正;济:救助。拯救社会时局和风气,使之归于正道。
  • 从俗浮沉顺着世俗或浮或沉。指能够随着世俗或时势的变化而变化。
  • 惊世绝俗指卓绝特异,使世人震动。
  • 离世异俗指超脱世俗。
  • 阿时趋俗阿:迎合。迎合时尚和世俗。
  • 超世拔俗原指佛教徒功夫深,已超出尘世。后多形容才德远远超过平常人。同“超尘出俗”。
  • 简傲绝俗指高傲而超越世俗。
  • 轻举绝俗犹言避世隐居。
  • 违时绝俗违背世俗常情,与众不同。
  • 贩夫俗子贩夫:指贩卖货物的小商人。泛指商贩等下层平民。
  • 物殷俗阜物产丰盛,风俗淳厚。
  • 树俗立化树立风俗教化。
  • 违世异俗违背世俗常情,与众不同。同“违时绝俗”。
  • 负俗之累因不谐于流俗而受到的讥议。
  • 飞遁离俗飞遁:指隐退。指隐退而远离尘俗。
  • 诡雅异俗和雅正相背,与常俗相违。谓异端邪说。
  • 凡夫俗子泛指平庸的人。
  • 民淳俗厚民风质朴敦厚。
  • 一表非俗形容人的仪表非比寻常。
  • 离世绝俗犹言离世异俗。指超脱世俗。
  • 遁俗无闷指逃避世俗而心无烦忧。同“遁世无闷”。
  • 救时厉俗匡救时弊,纠正风气。
  • 愤时疾俗有正义感的人对黑暗的现实社会和不合理的习俗表示愤恨、憎恶。同“愤世嫉俗”。
  • 违世乖俗违背世俗常情,与众不同。同“违时绝俗”。
  • 一民同俗指使人民的思想风俗齐同。
  • 逴俗绝物犹言超世绝俗。
  • 遗世绝俗遗世:遗弃世间之事。脱离社会独立生活,不跟任何人往来。
  • 负俗之讥因不谐于流俗而受到的讥议。同“负俗之累”。
  • 随乡入俗到一个地方就按照这一个地方的风俗习惯生活。也比喻到什么地方都能适应。同“随乡入乡”。
  • 约定俗成指事物的名称或社会习惯往往是由人民群众经过长期社会实践而确定或形成的。
  • 愤世疾俗有正义感的人对黑暗的现实社会和不合理的习俗表示愤恨、憎恶。同“愤世嫉俗”。
  • 愤世嫉俗愤:憎恶,痛恨;嫉:仇恨,痛恨;世、俗:当时的社会状况。有正义感的人对黑暗的现实社会和不合理的习俗表示愤恨、憎恶。
  • 违世绝俗违背世俗常情,与众不同。同“违时绝俗”。
  • 避世离俗指逃避浊世,超脱凡俗。
  • 遁世离俗指隐居而屏绝世俗往来。
  • 混俗和光同于尘俗,不露锋芒。指不求特异,与世无争。
  • 矫国革俗匡正国事,改革敝俗。
  • 矫世厉俗改变颓废的世风,鼓励淳厚的民俗。同“矫世励俗”。
  • 矫世励俗矫世:纠正世风。励:鼓励。改变颓废的世风,鼓励淳厚的民俗。
  • 阿世媚俗指曲意迎合当时社会的陈规陋俗。
  • 入国问俗国:原指都城,后多指国家。到别的国家或地方去,先要了解它的风俗习惯。
  • 惊愚骇俗使愚昧鄙俗之人感到震惊。
  • 超俗绝世指超出世俗,无人可比。
  • 敦世厉俗使民俗敦厚,世风振兴。
  • 雅俗共赏形容某些文艺作品既优美,又通俗,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够欣赏。
  • 高世骇俗高世:超出世人;骇:惊吓,震惊。具有令一般人吃惊的才能。比喻才智超群。
  • 从俗就简依照通俗的做法,以求简易。
  • 矫国更俗匡正国事,改革敝俗。同“矫国革俗”。
  • 白丁俗客白丁:没有功名的平民。泛指粗俗之辈。
  • 世扰俗乱社会骚乱,风气败坏。
  • 不落俗套不因袭陈旧的格式。
  • 俗下文字指为应付世事而写的平庸的应酬文章。
  • 安于故俗,溺于旧闻俗:习俗。溺:沉溺,陷入。拘守于老习惯,局限于旧见闻。形容因循守旧,安于现状。
  • 砭庸针俗指救治凡庸鄙陋。砭:刺。古代用石针扎皮肉治病。
  • 遗世拔俗超脱世俗。同“遗世越俗”。
  • 遗世越俗指超脱世俗。
  • 变容改俗指改变风貌习俗。
  • 化民成俗教化百姓,使形成良好的风尚。
  • 化民易俗教化百姓,改变风俗。
  • 入邦问俗到别的国家或地方去,先要了解它的风俗习惯。同“入国问俗”。
  • 避俗趋新指舍弃旧俗而追求新潮。
  • 降心顺俗降低心志,随顺流俗。
  • 适俗随时犹言顺应时俗。
  • 不同流俗流俗:流行的习俗。与世俗习气不同。形容品德高尚。
  • 遁世绝俗指隐居而屏绝世俗往来。同“遁世离俗”。
  • 积习成俗一种做法反复多次实施就成了习俗。
  • 拘俗守常指受世俗平庸见解的束缚。
  • 习以成俗俗:习惯。长期以来就是这样做,成了习俗。
  • 村夫俗子指粗野鄙俗的人。
  • 贞高绝俗高尚坚贞的节操超出普通人。
  • 超尘拔俗尘、俗:指尘世、人间;拔:超出。原指佛教徒功夫深,已超出尘世。后多形容才德远远超过平常人。
  • 俗不可耐俗:庸俗;耐:忍受得住。庸俗得使人受不了。
  • 抗尘走俗抗:举,引伸为表现;尘:尘世;走:跑;俗:世俗。形容为了名利,到处奔走钻营。
  • 不僧不俗犹言不三不四,不伦不类。
  • 相沿成俗因袭某种做法传下来,形成风俗习惯。
  • 避世绝俗避世:隐居不出仕;绝俗:与世间隔绝。脱离现实生活,不和人们往来。形容隐居山林,不与世人交往。一般指消极处世的态度。
  • 入乡随俗到一个地方,就顺从当地的习俗。
  • 随俗浮沉自己没有一定的想法,随着潮流走。
  • 浑俗和光浑俗:与世俗混同;和光:混合所有光彩。比喻不露锋芒,与世无争。也比喻无能,不中用。
  • 世俗之见世人的庸俗见解。
  • 俗不可医俗气已深,不可救药。
  • 违乡负俗离别家乡,违背世俗。
  • 入乡问俗进入一个地方,先要问清那里的习俗,以求适应当地的情况。
  • 随俗沉浮顺随世俗,没有己见。
  • 匡谬正俗纠正错误,矫正陋习。
  • 匡时济俗匡:纠正;济:救助。拯救社会时局和风气,使之归于正道。
  • 庸耳俗目指学识浅薄的人。
  • 惊世骇俗世、俗:指一般人。使一般人感到惊骇。
  • 惊世震俗世、俗:指一般人。使一般人感到惊骇。同“惊世骇俗”。
  • 超世绝俗指超出世俗,无人可比。
  • 哗世动俗用浮夸的言行去惊动世俗之人。
  • 激贪厉俗指抑制贪婪之风,劝勉良好的世俗。
  • 贞不绝俗谓品性高洁而不与世俗隔绝。
  • 扬清厉俗发扬清操,激励世俗。
  • 悯时病俗指忧虑时俗。
  • 俗谚口碑俗:通俗。谚:谚语。口碑:指流传的口头俗语。广泛流传的通俗的谚语和俗语。
  • 诽誉在俗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时移俗易移:变动;易:改换。时代变了,社会风气也变了。
  • 超然绝俗高超得完全不同凡俗。指远过于寻常之辈。
  • 遗俗绝尘指超脱尘俗而避世隐居。
  • 未能免俗没能够摆脱开自己不以为然的风俗习惯。
  • 矫世变俗指纠正和改变不良的世风民俗。
  • 忿世嫉俗有正义感的人对黑暗的现实社会和不合理的习俗表示愤恨、憎恶。同“愤世嫉俗”。
  • 习俗移性风俗习惯可以改变人的习性。
  • 顺时随俗顺应时势,随从习俗。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补充纠错
  • 谷贱伤农谷:粮食。指粮价过低,使农民受到损害。
  • 暗箭伤人放冷箭伤害人。比喻暗地里用某种手段伤害人。
  • 哀而不伤哀:悲哀;伤:伤害。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 对景伤情对景:对着眼前的景物。看见眼前熟悉的景物,因而联想到一些人和事,引起伤感。
  • 关门养虎,虎大伤人比喻纵容助长坏人坏事,到头来自己受害。
  • 恶语伤人用恶毒的语言污蔑、伤害人。
  • 操刀伤锦操刀和割锦本不是一回事,后人并而为一,比喻才能太低,不能胜任责任重大的事情。
  • 以养伤身为了获得养育自己的条件,反而使身体受到损害。比喻得不偿失。
  • 造谣中伤中伤:攻击和陷害别人。制造谣言,陷害别人。
  • 黯然伤神沮丧的样子。情绪低沉,心神忧伤。
  • 恶意中伤出自恶毒用心去诽谤诬陷伤害别人,中伤说坏话攻击陷害别人。
  • 伤弓之鸟被弓箭吓怕了的鸟。比喻受过惊吓,遇到一点动静就怕的人。
  • 伤筋动骨本指身受重伤。后比喻事物受到重大损害。
  • 触目伤心看到某种情况而内心伤悲。
  • 言多伤行话多易出问题,以致言行不一,使品行受损害。
  • 言多伤幸话多易出问题,以致言行不一,使品行受损害。同“言多伤行”。
  • 视民如伤把百姓当作有伤病的人一样照顾。旧时形容在位者关怀人民。
  • 触景伤心被眼前的景物所触动而引起伤感。
  • 出口伤人说出话来污辱人;说出的话有损人的尊严。
  • 视下如伤把百姓当作有伤病的人一样照顾。旧时形容在位者关怀人民。同“视民如伤”。
  • 外感内伤①中医指外感风邪,内有郁积而致病。②比喻内外煎迫。
  • 救死扶伤扶:扶助,照料。抢救生命垂危的人,照顾受伤的人。现形容医务工作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 伤言扎语方言。指说讽刺话。
  • 物伤其类指见到同类死亡,联想到自己将来的下场而感到悲伤。比喻见到情况与自己相似的人的遭遇而伤感。
  • 睹物伤情看到东西就因想起它的主人而伤感动情。形容深切的怀念。睹:看见。
  • 回肠伤气形容音乐、文章等缠绵悱恻,感人之极。
  • 楛耘伤岁楛:粗恶;耘:除草;岁:年谷成熟。耕作不细致,会影响到一年的收成。
  • 劳民伤财既使人民劳苦,又耗费钱财。现也指滥用人力物力。
  • 触物伤情触:触动,感动。看到某一景物内心感到悲伤。
  • 遍体鳞伤浑身受伤,伤痕象鱼鳞一样密。形容受伤很重。
  • 吊死扶伤吊祭死者,扶救伤者。
  • 五劳七伤泛指各种疾病和致病因素。
  • 不伤脾胃比喻无关痛痒。
  • 伤心蒿目旧时指志士仁人对艰危时世的关切忧虑。
  • 舆死扶伤指抬运死者,扶持伤者。形容死伤之众。
  • 再实之根必伤一年之内再度结果的树,根必受伤。比喻过度幸运,反而招致灾祸。
  • 抚景伤情接触到面前的景物而引起感情上的伤痛。
  • 言多伤倖话多易出问题,以致言行不一,使品行受损害。同“言多伤行”。
  • 黯然神伤指心神悲沮的样子。
  • 睹景伤情睹:看到。看到景物触发起伤感之情。
  • 恶语中伤中伤:攻击和谄害别人。用恶毒的话污蔑、陷害人。
  • 枯耘伤岁耘:除草;岁:年谷成熟。耕作不细致,会影响到一年的收成。
  • 无伤大体伤:伤害;大体:指事物的主要方面。对于事物的主要方面没有什么妨害。
  • 伤天害理伤、害:损害;天:天道;理:伦理。形容做事凶恶残忍,丧尽天良。
  • 伤心疾首痛心疾首,形容痛心之至。
  •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老年,悲伤也没用了。
  • 吊古伤今吊:凭吊。凭吊古迹,追忆往昔,对现今状况有所感伤。
  • 散伤丑害形容不和谐的声音。
  • 触景伤情被眼前的景物所触动而引起伤感。伤:悲哀。
  •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老年,悲伤也没用了。
  • 伤心惨目伤心:使人心痛;惨目:惨不忍睹。形容非常悲惨,使人不忍心看。
  • 二虎相斗,必有一伤两只凶恶的老虎争斗起来,其中必有一只受伤。比喻敌对双方实力都很强,激烈斗争的结果,必有一方吃亏。
  • 救急扶伤救济危急,扶助伤病。
  • 视人如伤把百姓当作有伤病的人一样照顾。旧时形容在位者关怀人民。同“视民如伤”。
  • 无伤大雅大雅:《诗经》的组成部分之一,这里指雅正、文雅大方。指虽有影响但对主要方面没有妨害。
  • 无伤无臭没有声音,没有气味。比喻没有名声,不被人知道。
  • 痛心伤臆形容悲痛到极点。
  • 反裘伤皮古人穿皮衣毛朝外,反穿则毛在里,皮必受损。比喻愚昧不知本末。
  • 惙怛伤悴惙怛:忧伤的样子;伤悴:悲愁。形容非常忧伤、悲愁。
  • 七损八伤形容损伤惨重。
  • 养虎伤身饲养老虎,自伤其身。比喻纵敌留患。
  • 徊肠伤气肠回转,气伤断。形容内心伤感。
  • 触目伤怀看到某种情况而内心伤悲。
  • 触景伤怀被眼前的景物所触动而引起伤感。
相关汉字解释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