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礼义廉耻

lǐ yì lián chǐ
sense of propriety , justice , honesty and honour
“礼义廉耻”的成语拼音为:lǐ yì lián chǐ,注音:ㄌㄧˇ ㄧˋ ㄌㄧㄢˊ ㄔˇ,词性:联合式;作宾语;指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和规范,年代:古代成语,出处:《管子·牧民》:“何谓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基本解释:古人认为礼定贵贱尊卑,义为行动准绳,廉为廉洁方正,耻为有知耻之心。指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例句:古之贤君必厉士气,当务求难合自重之士,以养成~之风。★宋·苏轼《乞录用郑侠王斿状》
拼音 lǐ yì lián chǐ
注音 ㄌㄧˇ ㄧˋ ㄌㄧㄢˊ ㄔˇ
词性 联合式;作宾语;指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和规范
英文 sense of propriety , justice , honesty and honour
年代 古代成语
解释 古人认为礼定贵贱尊卑,义为行动准绳,廉为廉洁方正,耻为有知耻之心。指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
出处 《管子·牧民》:“何谓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
例句 古之贤君必厉士气,当务求难合自重之士,以养成~之风。 ★宋·苏轼《乞录用郑侠王斿状》
补充纠错
上一个成语: 礼仪之邦
下一个成语: 李白桃红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顺接) 补充纠错
  • 报仇雪耻指报复冤仇,洗刷耻辱。
  • 卑鄙无耻形容品质恶劣,不顾羞耻。
  • 礼义廉耻古人认为礼定贵贱尊卑,义为行动准绳,廉为廉洁方正,耻为有知耻之心。指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
  • 抱怨雪耻报:报复。雪:洗刷掉。报怨恨,雪耻辱。
  • 无耻之尤尤:突出的。最无耻的。形容无耻到了极点。
  • 有耻且格指人有知耻之心,则能自我检点而归于正道。
  • 不识人间有羞耻事不知道人世间还有羞耻之事。形容恬不知耻。
  • 行己有耻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 厚颜无耻颜:脸面。指人脸皮厚,不知羞耻。
  • 瓶罄罍耻①比喻关系密切,相互依存,彼此利害一致。②形容物伤其类。
  • 不以为耻不认为是可耻的。指不知羞耻。
  • 忍耻含羞含忍耻辱。同“忍辱含垢”。
  • 不知人间有羞耻事形容无耻到极点。
  • 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 雪耻报仇雪:洗掉。洗掉耻辱,打击仇敌。亦作“报仇雪耻”。
  • 耻居人下以地位在人之下为耻。
  • 耻居王后指在文名上耻于处在不及己者之后。
  • 恬不知耻做了坏事满不再乎,一点儿也不感到羞耻。
  • 包羞忍耻包:包容,藏;忍:容忍,忍耐。容忍羞愧与耻辱。
  • 不耻最后因为跑到最后而感到可耻。比喻凡是只要坚持到底,就能达到目的。
  • 明耻教战教导士兵作战,使他们知道退缩就是耻辱,因而能够奋勇向前,杀敌取胜。
  • 荒淫无耻荒唐淫乱,不知羞耻。形容生活糜烂。
  • 引以为耻以此事为自己的羞耻。
  • 耻言人过以议论别人的过错为可耻。
  • 耻与哙伍指不愿与粗鄙庸碌之人为伍。
  • 寡廉鲜耻寡、鲜:少。旧指不廉洁,不知耻。现指不知羞耻。
  • 奇耻大辱奇:异常。极大的耻辱。
  • 忍耻偷生忍受耻辱,苟且求生。同“忍垢偷生”。
  • 含垢忍耻指忍受耻辱。
  • 鲜廉寡耻无廉洁之操守且不知羞耻。
  • 忍耻含垢含忍耻辱。同“忍辱含垢”。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补充纠错
  • 焚香顶礼犹焚香礼拜。
  • 傲慢少礼态度傲慢,对人不讲礼节。
  • 俭不中礼指节省太过而不合于礼。
  • 卑辞厚礼指言辞谦恭,礼物丰厚。参见“卑辞重币”。
  • 礼贤下士对有才有德的人以礼相待,对一般有才能的人不计自己的身分去结交。
  • 通文达礼指有学问懂礼仪。
  • 甘言厚礼甜美的言辞,厚重的礼品。亦作“甘言厚币”。
  • 顶礼膜拜顶礼:佛教拜佛时的最敬礼,人跪下,两手伏地,以头顶着受礼人的脚;膜拜:佛教徒的另一种敬礼,两手加额,跪下叩头。虔诚地跪拜。
  • 家无常礼指家人之间平居不必拘礼。
  • 知书达礼知、达:懂得。有文化,懂礼貌。形容有教养。
  • 礼尚往来尚:注重。指礼节上应该有来有往。现也指以同样的态度或做法回答对方。
  • 衣冠礼乐指各种等级的穿戴服饰及各种礼仪规范。指封建社会中各种典章礼仪。
  • 长斋礼佛长斋:终年吃素。吃长斋于佛像之前。形容修行信佛。
  • 轻薄无礼指轻佻浮薄,不知礼仪。
  • 让礼一寸,得礼一尺比喻以礼相让,事虽微而获益必大。
  • 礼崩乐坏指封建礼教的规章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
  • 礼让为国治理。以礼所提倡的谦让精神治理国家。
  • 识礼知书懂得礼仪,熟知诗书。
  • 爱礼存羊由于爱惜古礼,不忍使它废弛,因而保留古礼所需要的祭羊。比喻为维护根本而保留有关仪节。
  • 礼坏乐崩古代制礼,把它当作社会道德、行为的规范;把制乐人微言轻教化的规范。形容社会纲纪紊乱,骚动不宁的时代。
  • 分庭抗礼庭:庭院;抗礼:平等行礼。原指宾主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现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
  • 慢条厮礼原指说话做事有条有理,不慌不忙。现也形容说话做事慢腾腾,不不慌不忙。同“慢条斯理”。
  • 先礼后兵礼:礼貌;兵:武力。先按通常的礼节同对方交涉,如果行不能,再用武力或其他强硬手段解决。
  • 博文约礼博:金我,广;约:约束。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 暮礼晨参指早晚礼佛参禅。
  • 来而不往非礼也表示对别人施加于自己的行动将作出反应。
  • 以礼相待用应有的礼节接待。
  • 礼顺人情指礼是顺乎人之常情,人与人共处必须遵守的规范。
  • 礼无不答礼:礼数。一方以礼相待,另一方不能不以礼相报。亦指不受他人之礼,必以报答。
  • 礼先一饭指在礼节上自己年岁稍长。一饭,犹言一顿饭,喻指极短的时间。也指在礼节上先有恩惠与人。同“礼先壹饭”。
  • 礼仪之邦礼仪:礼节和仪式;邦:国家。指讲究礼节和仪式的国家。
  • 慢腾斯礼原指说话做事有条有理,不慌不忙。现也形容说话做事慢腾腾,不不慌不忙。同“慢条斯理”。
  • 分庭伉礼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同“分庭抗礼”。
  • 敬贤礼士礼:以礼相待,尊重;士:古时称有学问的人。尊重品德高尚、学识出众的人。
  • 诗礼人家世代读书以传统封建礼教为行为准则的人家。
  • 诗礼之家诗:指《诗经》;礼:指《周祀》、《仪礼》、《礼记》。旧指世代读书讲究礼教的人家。
  • 诗礼之训子女遵承父亲的教诲。
  • 克己复礼克:克制。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
  • 通书达礼指通诗书,懂礼仪。
  • 礼轻情意重礼物虽然很轻,但情意却很深厚。
  • 礼为情貌意谓一个人的礼仪容止为内心的显现。情,情意;貌,容仪。貌和情互为表里。
  • 牵经引礼指援引经典。
  • 礼轻人意重礼物虽然很轻,但人的情意却很深厚。
  • 践律蹈礼指遵循礼法。
  • 诗礼传家指以儒家经典及其道德规范世代相传。
  • 焚香礼拜焚香:点燃香火。礼拜:向尊敬的人或神灵行礼跪拜。烧香跪拜,以表尊敬服从之意。
  • 卑礼厚币卑礼:谦恭的礼节;厚币:厚重的币帛。比喻聘请人员的郑重殷切。
  • 烦文缛礼繁琐而不必要的礼节。
  • 礼奢宁俭礼义过多而烦杂,不如俭约些。
  • 礼先壹饭指在礼节上自己年岁稍长。壹饭,犹言一顿饭,喻指极短的时间。也指在礼节上先有恩惠与人。
  • 敦诗说礼敦:敦厚。诗:《诗经》。诚恳地学《诗》,大力讲《礼》。旧时统治阶级表示要按照《诗经》温柔敦厚的精神和古礼的规定办事。
  • 慢条丝礼原指说话做事有条有理,不慌不忙。现也形容说话做事慢腾腾,不不慌不忙。同“慢条斯理”。
  • 慢条斯礼原指说话做事有条有理,不慌不忙。现也形容说话做事慢腾腾,不不慌不忙。同“慢条斯理”。
  • 彬彬有礼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 家长礼短指家庭日常生活琐事。同“家长里短”。
  • 明媒正礼犹言明媒正娶。旧指正式婚姻。
  • 傲慢无礼态度傲慢,对人不讲礼节。
  • 晨参暮礼指早晚参拜。
  • 恭而有礼恭:恭敬;礼:礼节。恭敬又有礼节。
  • 言之有礼说的话有道理。
  • 磕头礼拜磕头:旧时礼节,跪在地上头碰地。礼拜:向尊敬的人或神行礼。恭敬地跪在地上叩头行礼。
  • 导德齐礼指用道德诱导,用礼教整顿,让百姓归服。
  • 三茶六礼犹言明媒正娶。旧指正式婚姻。
  • 等礼相亢犹言分庭抗礼。以平等之礼相待。
  • 缛礼烦仪指烦琐的礼仪。
相关汉字解释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