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纳贡称臣

nà gòng chēng chén
be completely convinced
“纳贡称臣”的成语拼音为:nà gòng chēng chén,注音:ㄣㄚˋ ㄍㄨㄥˋ ㄔㄥ ㄔㄣˊ,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投降,年代:近代成语,出处:《清史稿·太宗本纪》:“宜要其纳贡称臣,以黄河为界。”,基本解释:缴纳贡品,自称为臣下。后来也用以比喻心悦诚服,甘拜下风。,例句:唐代陆羽《茶经》:“凡稍有名者,其徒往往纳贡称臣。”
拼音 nà gòng chēng chén
注音 ㄣㄚˋ ㄍㄨㄥˋ ㄔㄥ ㄔㄣˊ
词性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投降
英文 be completely convinced
年代 近代成语
解释 缴纳贡品,自称为臣下。后来也用以比喻心悦诚服,甘拜下风。
出处 《清史稿·太宗本纪》:“宜要其纳贡称臣,以黄河为界。”
例句 唐代陆羽《茶经》:“凡稍有名者,其徒往往纳贡称臣。”
补充纠错
上一个成语: 内助之贤
下一个成语: 纳垢藏污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顺接) 补充纠错
  • 负险不臣犹言负固不服。
  • 一朝天子一朝臣指一个人上台,下面的工作人员就另外换一批。
  • 骨鲠之臣骨鲠:比喻刚直。刚正忠直的官员。
  • 君臣佐使原指君主、臣僚、僚佐、使者四种人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后指中药处方中的各味药的不同作用。
  • 一代宗臣一个时代中大家所景仰的大臣。
  • 逆臣贼子逆臣:叛乱之臣;贼子:忤逆之子。不忠不孝的反叛臣子。
  • 贼臣逆子指心怀异志、为奸作恶的人。同“贼臣乱子”。
  • 乱臣贼子乱臣:叛乱之臣;贼子:忤逆之子。旧指不守君臣、父子之道的人。后泛指心怀异志的人。
  • 市井之臣市井:古时称做买卖的地方。旧指城市里的老百姓。
  • 臣门如市旧时形容居高位、掌大权的人宾客极多。
  • 贵极人臣君主时代指大臣中地位最高的人。
  • 逆子贼臣不忠不孝的反叛臣子。
  • 不臣之心不臣:不守臣子的本分,封建社会中不忠君。意指不忠君的思想。后也指犯上作乱的野心。
  • 钦差大臣过去指由皇帝派遣并代表皇帝外出办理重大事件的官员。现在用来讽刺从上级机关派到下面去,不了解情况就指手画脚发号施令的人。
  • 北面称臣古代君主面南而北,臣子拜见君主则面北,指臣服于人。
  • 称臣纳贡旧时指小国向大国臣服而年年进贡。
  • 纳贡称臣缴纳贡品,自称为臣下。后来也用以比喻心悦诚服,甘拜下风。
  • 孤臣孽子孤臣:封建朝廷中孤立无援的远臣;孽子:妾所生的庶子。比喻遭遇艰难困苦的人。
  • 一代鼎臣一个时代中大家所景仰的大臣。同“一代宗臣”。
  • 主圣臣良君主圣明,臣下忠良。比喻上行下效。亦作“主明臣直”、“主圣臣直”、“主贤臣良”。
  • 主忧臣辱君主有忧患是作臣子的耻辱。
  • 开国功臣指为建立新的国家或朝代立下汗马功劳的人。
  • 买臣覆水覆:泼。比喻事成定局,无法挽回。
  • 贼臣乱子指心怀异志、为奸作恶的人。
  • 谋臣猛将善于谋划的文臣和勇猛善战的将帅。
  • 君圣臣贤君主圣明,臣子贤良。形容君臣契合,政治清明。
  • 迁臣逐客指遭贬官放逐的人。
  • 臣心如水心地洁净如水。比喻为官清廉。
  • 谋臣如雨形容智谋之士极多。
  • 不按君臣中医处方,以君臣相配为原则。君是主药,臣是辅药。不按君臣,就是违反药理,胡乱用药。引申为使用毒药的隐语。
  • 逋逃之臣逃亡的罪臣。
  • 折冲之臣指忠勇之臣。
  • 位极人臣君主时代指大臣中地位最高的人。
  • 割地称臣割让土地,臣服于对方。
  • 谋臣武将指有计谋的大臣和勇猛的战将。
  • 君辱臣死封建礼教认为,帝王遭受耻辱,臣僚应当死节。
  • 孽子孤臣被疏远、孤立的臣子与失宠的庶子。
  • 遗老孤臣指改朝换代后已经失势而仍效忠前朝的老臣。
  • 贼子乱臣指心怀异志、为奸作恶的人。
  • 茵席之臣茵席:铺垫的东西,褥垫、草席。指侍奉于皇帝左右的近臣。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补充纠错
  • 招权纳贿招权:弄权,揽权;纳贿:接受贿赂。抓权力,受贿赂。
  • 海纳百川纳:容纳,包容。大海可以容得下成百上千条江河之水。比喻包容的东西非常广泛,而且数量很大。
  • 出纳之吝舍不得拿出去,出手小气。
  • 言从计纳讲的话、出的主意,都听从采纳。
  • 山容海纳形容胸怀宽广,能象山谷和大海一样容物。
  • 半筹不纳筹:古代计算工具,引伸为计策;纳:缴纳。半条计策也拿不出来。比喻一点办法也没有。
  • 藏污纳垢污、垢:肮脏的东西。比喻隐藏或包容坏人坏事。
  • 去故纳新犹言去旧迎新。
  • 纳谏如流纳:采纳,接受;谏:旧指规劝君主或尊长,使改正错误;如流:迅速。接受劝谏就像流水那样自然。形容非常乐意听取别人意见。
  • 深文周纳周纳:罗织罪名。指苛刻地或歪曲地引用法律条文,把无罪的人定成有罪。也指不根据事实,牵强附会地给人硬加罪名。
  • 川泽纳污以湖泊江河能容纳各种水流的特性。比喻人有涵养,能包容所有的善恶、毁誉。
  • 招权纳赇把持权柄,收受贿赂。同“招权纳贿”。
  • 水底纳瓜形容不能容纳。
  • 水里纳瓜比喻格格不入,不能相容。
  •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走过瓜田,不要弯下身子提鞋;经过李树下面,不要举起手来整理帽子。比喻避嫌疑。
  • 纳新吐故原指人呼吸时,吐出浊气,吸进新鲜空气。现多用来比喻扬弃旧的、不好的,吸收新的,好的。
  • 含垢纳污垢:耻辱;污:污蔑。容忍耻辱和污蔑。指气度大,能包容一切。
  •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比喻避嫌疑。同“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 穿花纳锦以穿纱的方法做成的刺绣花样。
  • 招权纳赂把持权势,接受贿赂。
  • 启宠纳侮指开宠端而招致侮慢。
  • 招降纳叛原指收容接纳敌方投降叛变过来的人,以扩大自己的势力。现指收罗坏人,结党作恶。
  •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走过瓜田,不要弯下身子提鞋;经过李树下面,不要举起手来整理帽子。比喻避嫌疑。
  • 闭门不纳纳:入,进来。关上门不让人进来。
  • 整冠纳履比喻易招惹嫌疑的行动。
  • 招贤纳士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
  • 纳垢藏污垢、污:肮脏的东西。比喻隐藏或包容坏人坏事。
  • 正冠纳履端正帽子,穿好鞋子。古时讲李树下不要弄帽子,瓜田里不要弄鞋子,以避免有偷李摸瓜的嫌疑。亦作“正冠李下”。
  • 招亡纳叛招引接纳敌方叛逃的人。
  • 纳履决踵纳:穿;履:鞋;决:破裂;踵:脚后跟。穿鞋而后跟即破。比喻穷困、窘迫。
  • 纳履踵决纳:穿;履:鞋;踵:脚后跟;决:破裂。提上鞋,鞋的脚后跟处却破裂。形容处境困难。
  • 纳士招贤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
  • 凿楹纳书指藏守书籍以传久远。
  • 揽权纳贿揽:把持。纳:接纳。把持权势,并接受贿赂。
  • 纳屦踵决纳:穿;屦:鞋;踵:脚后跟;决:破裂。穿上鞋子,破了后跟。形容衣着褴褛。
  • 藏垢纳污垢、污:肮脏的东西。包藏容纳肮脏之物。比喻隐藏或包容坏人坏事。
  • 格格不纳指难以接受。
  • 铺胸纳地一种上半身贴近地面的跪拜礼,表示虔敬与隆重。
  • 吐故纳新原指人呼吸时,吐出浊气,吸进新鲜空气。现多用来比喻扬弃旧的、不好的,吸收新的,好的。
  • 养贤纳士招养收容有才德的人。
相关汉字解释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