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头痛治头,足痛治足

tóu tòng zhì tóu,zú tòng zhì zú
Headache and foot pain
“头痛治头,足痛治足”的成语拼音为:tóu tòng zhì tóu,zú tòng zhì zú,注音:ㄊㄡˊ ㄊㄨㄥˋ ㄓˋ ㄊㄡˊ,ㄗㄨˊ ㄊㄨㄥˋ ㄓˋ ㄗㄨˊ,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年代:古代成语,出处:明·张居正《与张心斋计不许东虏款贡》:“语曰:‘头痛治头,足痛治足’。今虏祸方中于辽,辽以一镇当全虏之势,病在足之时矣。”,基本解释:比喻只解决具体问题,不深究产生问题的根源。同“头痛灸头,脚痛灸脚”。,例句:宋代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治头痛当用藁草,治足痛当用麻油。”
拼音 tóu tòng zhì tóu,zú tòng zhì zú
注音 ㄊㄡˊ ㄊㄨㄥˋ ㄓˋ ㄊㄡˊ,ㄗㄨˊ ㄊㄨㄥˋ ㄓˋ ㄗㄨˊ
词性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英文 Headache and foot pain
年代 古代成语
解释 比喻只解决具体问题,不深究产生问题的根源。同“头痛灸头,脚痛灸脚”。
出处 明·张居正《与张心斋计不许东虏款贡》:“语曰:‘头痛治头,足痛治足’。今虏祸方中于辽,辽以一镇当全虏之势,病在足之时矣。”
例句 宋代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治头痛当用藁草,治足痛当用麻油。”
补充纠错
上一个成语: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下一个成语: 头头是道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顺接) 补充纠错
  • 金无足赤足赤:成色十足的金子。比喻人也不能十全十美。
  • 人给家足给:富裕,充足。家家户户丰衣足食。
  • 鼎足而居像鼎的三足分立那样。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
  • 家给民足给:丰足,富裕。家家衣食充裕,人人生活富足。
  • 百足不僵比喻势力雄厚的集体或个人一时不易垮台。
  • 卑谄足恭卑:低下;谄:巴结奉承;足:音“巨”,过分;恭:恭顺。低声下气,阿谀逢迎,过分恭顺,取媚于人。
  • 重足而立叠足而立,不敢迈步。形容恐惧。
  • 高材疾足高材:才能高;疾足:迈步快。形容人才能出众,行事敏捷。
  • 侧足而立形容有所畏惧,不敢正立。
  • 足食丰衣丰衣足食。形容生活富裕。
  • 一失足成千古恨比喻一旦犯下严重错误或堕落,就成为终身的憾事。
  • 卑卑不足道指卑微藐小,不值得一谈。
  • 足不履影比喻循规蹈矩。
  • 足尺加二比喻过分、过头。
  • 足食足兵食:粮食;兵:武器。粮食充足,武备修整。
  • 泥足巨人比喻实际非常虚弱的笨大东西。
  • 心满意足形容心中非常满意。
  • 心满原足形容心中非常满意。同“心满意足”。
  • 卑不足道指卑微藐小,不值得一谈。
  • 马足龙沙指驰骋边疆,扬威域外。龙沙,塞北沙漠地方。
  • 蹑足附耳踩人足以示意,附耳说悄悄话。
  • 微不足道微:细,小;足:值得;道:谈起。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
  • 累足成步比喻不断积累,便能成功。
  • 不足为外人道不必跟外面的人说。现多用于要求别人不要把有关的事告诉其他的人。
  • 科头跣足科头:不戴帽子;跣足:光脚。光着头赤着脚。
  • 空谷足音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比喻极难得到音信、言论或来访。
  • 顿足不前停顿下来不前进。
  • 人心不足蛇吞象比喻人贪心不足,就象蛇想吞食大象一样。
  • 足兵足食粮食、军备充足。
  • 足趼舌敝指费了许多力气和口舌。
  • 足智多谋足:充实,足够;智:聪明、智慧;谋:计谋。富有智慧,善于谋划。形容人善于料事和用计。
  • 画蛇著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同“画蛇添足”。
  • 不足为凭不能当作凭证或根据。
  • 裕民足国使人民富裕,国家丰足。
  • 车尘马足①指车马奔波。亦喻人世俗事。②指代车骑。敬称对方时亦用之。
  • 足不逾户不出大门一步。指闭门自守。
  • 足音空谷比喻难得的人物或言论。
  • 百足之虫,至死不僵百足:虫名,躯干计二十节,切断后仍能蠕动。僵:肢体僵硬不能活动。比喻势力雄厚的集体或个人一时不易垮台。
  • 鱼肠雁足泛指书信。
  • 丰衣足食足:够。穿的吃的都很丰富充足。形容生活富裕。
  • 移有足无指用多余的部分弥补不足的部分。
  • 家殷人足家家富裕,人人丰足。
  • 足茧手胝指由于辛劳而使手和脚上生了老茧。
  • 足音跫然跫:脚步声。原指长期住在荒凉寂寞的地方,对别人的突然来访感到欣悦。后常比喻难得的来客。
  • 人足家给同“人给家足”。人人饱暖,家家富裕。
  • 一手一足一个人的手足。指单薄的力量。
  • 刻足适屦屦:麻制的单底鞋。按照鞋的大小来削自己的脚。比喻主次颠倒。
  •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足赤:足金,纯金。没有纯而又纯的金子。比喻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也比喻不能要求一个人没有一点缺点错误。
  • 百足之虫百足:一种多节多足的爬虫,即马陆。比喻有实力基础的势力,虽一时败落,但不会很快彻底垮台。也指某一恶势力被摧垮后余孽尚存。
  • 不足齿数足:值得。表示数不上,不值得一提。
  • 不足为奇足:值得。不值得奇怪。指某种事物或现象很平常,没有什么奇怪的。
  • 龙首豕足犹言牛头不对马嘴。指对书义的解释与原旨相去甚远,风马牛不相及。
  • 无所措手足手脚没有地方放。形容没有办法,不知如何是好。
  • 足不出户脚不跨出家门。
  • 足不窥户不出大门一步。指闭门自守。
  • 足高气扬犹言趾高气扬。
  • 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 不壹而足足:充足。指同类的事物不只一个而是很多,无法列举齐全。同“不一而足”。
  • 神气十足神气:自以为得意傲慢的神情。形容摆出一副自以为高人一等而了不起的样子。
  • 马足车尘比喻四处奔波,生活动荡不定。
  • 不足轻重犹言无关紧要。
  • 不足为意不值得介意。
  • 不足与谋与:和。不值得和他商量。
  • 捷足先得捷:快;足:脚步。比喻行动快的人先达到目的或先得到所求的东西。
  • 贪心不足贪得无厌,永不满足。
  • 酒足饭饱酒已尽量,饭也吃饱。形容吃饱喝足。
  • 足蹈手舞犹言手舞足蹈。形容喜悦到极点时的样子。
  • 不一而足足:充足。指同类的事物不只一个而是很多,无法列举齐全。
  • 足高气强犹言趾高气扬。
  • 足踏实地犹言脚踏实地。
  • 足足有余形容充足、宽裕,支用不完。
  • 立足之地站脚的地方。也比喻容身的处所。
  • 九鼎不足为重形容说话有分量,比较起来九鼎也不算重。
  • 日计不足,岁计有余每天算下来没有多少,一年算下来就很多了。比喻积少成多。也比喻凡事只要持之以恒,就能有很大收获。
  • 不足挂齿不足:不值得;挂齿:放在嘴上讲。表示不值得一提。
  • 不足介意不值得放在心上。
  • 不足为法不值得学习、效法。
  • 三足鼎立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
  • 赤绳系足赤绳:红绳;系:结、扣。旧指男女双方经由媒人介绍而成亲。
  • 翘足而待踮起脚等待。比喻很快就能实现。
  • 红绳系足旧指男女双方经由媒人介绍而成亲。
  • 鼎足三分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
  • 高才疾足形容人才能出众,行动快。同“高才捷足”。
  • 疾足先得比喻行动迅速的人首先达到目的。
  • 椎膺顿足形容人悲痛、悔恨等时的情状。同“椎胸顿足”。
  • 富在知足有了财富之后,要知道满足,不要贪得无厌。
  • 得马折足指因福而得祸。
  • 足衣足食衣食丰足。指生活富裕。
  • 何足挂齿足:值得;挂齿:提及,谈及。哪里值得挂在嘴上。不值一提的意思。
  • 计获事足犹言如愿以偿。指愿望实现。
  • 心满愿足形容心中非常满意。同“心满意足”。
  • 裂裳裹足裂:破裂;裹:包裹。指奔走急切。
  • 百足之虫,断而不蹶比喻势力雄厚的集体或个人一时不易垮台。同“百足之虫,至死不僵”。
  •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百足:虫名,又名马陆或马蚿,有十二环节,切断后仍能蠕动。比喻势家豪族,虽已衰败,但因势力大,基础厚,还不致完全破产。
  • 捶胸顿足捶:敲打;顿:跺。敲胸口,跺双脚。形容非常懊丧,或非常悲痛。
  • 心有余而力不足心里非常想做,但是力量不够。
  • 品头论足指无聊的人随意议论妇女的容貌体态。现亦比喻在小节上一味挑剔。同“品头题足”。
  • 品头评足原指轻浮地议论妇女的容貌。现也比喻对人对事任意挑剔。
  • 贵冠履轻头足比喻主次或轻重颠倒。
  • 不足为虑不值得忧虑担心。
  • 兵精粮足兵士精壮,粮草充足。形容军力强盛,战备充分。
  • 知足知止知道满足知道适可而止。
  • 鼎分三足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同“鼎足三分”。
  • 鼎足而立象鼎的三只脚一样,三者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面。
  • 鼎足而三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也泛指三个方面。
  • 鼎足之势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
  • 千里之足原指千里马。后也用以比喻英俊的人才。
  • 何足为奇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表示不值得奇怪。
  • 削足适履适:适应;履:鞋。因为鞋小脚大,就把脚削去一块来凑和鞋的大小。比喻不合理的牵就凑合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
  • 头足异所指被斩。同“头足异处”。
  • 救经引足引:拉;经:缢死。救上吊的人却去拉他的脚。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越做越离目的越远。
  • 摩顶至足犹摩顶放踵。形容不辞劳苦,不顾身体。
  • 无足轻重没有它并不轻些,有它也并不重些。指无关紧要。
  • 百足之虫,至断不蹶比喻势力雄厚的集体或个人一时不易垮台。同“百足之虫,至死不僵”。
  • 败事有余,成事不足指非但办不好事情,反而常常把事情搞坏。
  • 重足屏气指畏惧之甚。
  • 不足为据足:够得上;据:证据。不能作为依据。
  • 举手投足一抬手,一动脚。形容轻而易举,毫不费力。
  • 为蛇画足比喻做事节外生枝,不但无益,反而害事。
  • 情同手足手足:比喻兄弟。交情很深,如同兄弟一样。
  • 美中不足大体很好,但还有不足。
  • 自给自足给:供给。依靠自己的生产,满足自己的需要。
  • 举足轻重只要脚移动一下,就会影响两边的轻重。指处于重要地位,一举一动都足以影响全局。
  • 知足不辱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羞辱。表示不要有贪心。
  • 抵足而眠脚对着脚,同榻而睡。形容关系亲密,情意深厚。
  • 碍足碍手碍:阻碍。妨碍别人做事。同“碍手碍脚”。
  • 何足介意指没有必要放在心上。
  • 三分鼎足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
  • 品头题足指无聊的人随意议论妇女的容貌体态。
  •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不能把事情办好,反而把事情弄坏。多用来指斥办事拙劣或故意不让事情办成的人。
  • 评头论足原指轻浮地议论妇女的容貌。现也比喻任意挑剔。
  • 评头品足原指轻浮地议论妇女的容貌。现也比喻任意挑剔。
  • 知足常乐知道满足,就总是快乐。形容安于已经得到的利益、地位。
  • 高材捷足高材:才能高;捷足:迈步快。形容人才能出众,行事敏捷。
  • 裹足不前裹:缠。停步不前,好象脚被缠住了一样。
  • 渺不足道非常微小,不值得一谈。
  • 顿足捶胸用脚跺地,以拳捶胸。形容极度悲痛或恼怒,到了极点。
  • 顿足失色顿足:跺脚。失色:因惊恐而变以脸色。形容十分惊慌。
  • 足不出门不出大门一步。指闭门自守。
  • 未足轻重指无关紧要,不值得重视。
  • 头足异处指被斩。
  • 濯足濯缨水清就洗帽带,水浊就洗脚。后比喻人的好坏都是由自己决定。
  • 手足异处指被杀。
  • 捶胸跌足表示极为悲伤或悲愤。
  • 蹑手蹑足形容放轻脚步走的样子。也形容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样子。同“蹑手蹑脚”。
  • 重足而立,侧目而视重足:双脚并拢;侧目:斜着眼睛。形容畏惧而愤恨的样子。
  • 家给人足家家衣食充裕,人人生活富足。
  • 一夔已足夔:古贤臣名,为舜时的典乐官。夔一人已足制乐。指只要是真正的人才,有一个就足够了。
  • 不足为训足:够得上;训:法则,典范。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 杜口裹足杜口:闭住嘴;裹足:止步不前。闭着嘴不敢说,停住脚不敢走。比喻有顾虑而不敢接近,远远避开。
  •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 高才捷足才:才能;捷:迅速,快捷。形容人才能出众,行动快。
  • 圆首方足代指人类。
  • 椎胸顿足形容人悲痛、悔恨等时的情状。
  • 何足道哉足:值得。哪里值得谈起呢?表示不值一提,带有轻蔑之意。
  • 安分知足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损有余补不足减少多余的,补充欠缺的。
  • 皲手茧足手皲裂,足生茧。形容竭尽全力。
  • 手舞足蹈蹈:顿足踏地。两手舞动,两只脚也跳了起来。形容高兴到了极点。也手乱舞、脚乱跳的狂态。
  • 高足弟子高足:高才,称呼别人学生的敬辞。成绩优异的学生。
  • 志足意满犹志得意满。
  •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教学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
  • 翘足引领踮塌郐,伸长脖子。形容盼望殷切。
  • 胁肩絫足形容恐惧的样子。同“胁肩累足”。
  • 胁肩累足胁肩:耸起肩膀;累足:并着双脚。缩着肩膀,重迭着脚(不敢正立)。形容恐惧的样子。
  • 亲如手足象兄弟一样的亲密。多形容朋友的情谊深厚。
  • 振衣濯足濯足:洗脚。抖掉衣服上的灰尘,洗去脚上的污垢。形容放弃世俗生活的荣华富贵,立志在山中隐居。
  • 挨肩并足形容人群拥挤。
  • 惟日不足惟:只;足:够。只觉时日不够。
  • 无所错手足不知如何安放手足。形容没有办法,不知如何是好。
  • 椎心顿足形容人悲痛、悔恨等时的情状。同“椎胸顿足”。
  • 束手束足捆住手脚。形容胆子小,顾虑多。同“束手束脚”。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是从小到大逐渐积累起来的。
  • 头足倒置比喻颠倒事物的主次关系。
  • 引足救经引:拉;经:缢死。救上吊的人却去拉他的脚。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越做越离目的越远。
  • 骈肩累足骈:两物并列;累:重迭;足:足迹。肩并肩,脚印合脚印。形容人多拥挤。
  • 手足之情手足:比喻兄弟。比喻兄弟的感情。
  • 胼胝手足手脚上磨出老茧。形容经常地辛勤劳动。同“胼手胝足”。
  • 神完气足精神饱满,气息充足。
  • 重手累足两手相重,两足相叠,不敢有所举动。形容十分恐惧的样子。
  • 首足异处头和脚分开在不同的地方。指受杀戮而死亡。
  • 胝肩茧足指艰辛劳作。
  • 恬然自足指胸中恬淡,无处不感到满足。
  • 捷足先登比喻行动快的人先达到目的或先得到所求的东西。
  • 上方不足,下比有余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椎胸跌足犹言椎胸顿足。形容人悲痛、悔恨等时的情状。
  • 顿足搥胸边跺脚边击打胸脯。形容情绪激烈的样子。
  • 头痛治头,足痛治足比喻只解决具体问题,不深究产生问题的根源。同“头痛灸头,脚痛灸脚”。
  • 拊膺顿足捶胸跺脚。形容哀痛之极。
  • 手足胼胝胼、胝:手掌、足底的老茧。手掌足底生满老茧。形容经常地辛勤劳动。
  • 手足失措手足失去安放的地方。形容极其惊慌。
  • 手足重茧手上脚上长满了层层老茧。形容长期劳累。
  • 履足差肩足与足,肩与肩相接近,形容极亲近。
  • 重足累息指畏惧之甚。
  • 如手如足手足:比喻兄弟。比喻兄弟的感情。
  • 重足屏息指畏惧之甚。
  • 跣足科头科头:不戴帽子;跣足:光脚。光着头赤着脚。
  • 搓手顿足形容焦急不安的样子。
  • 翘首企足仰起头,踮起脚。形容盼望殷切。
  • 倾柯卫足指善于保护自己。
  • 撧耳顿足用手抓耳,以脚顿地。形容束手无策。
  • 七足八手形容慌张乱闯。同“七脚八手”。
  • 顿足搓手顿:以脚扣地;搓:手相摩。形容着急惋惜的样子。
  • 顿足椎胸形容情绪激烈的样子。同“顿足搥胸”。
  • 齐足并驱指齐头并进,不分高下。
  • 引手投足比喻出微力便能援救别人。
  • 手足无措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 跷足抗首踮起脚跟,仰起头。形容热切期望的样子。
  • 蹑足其间蹑:插进。脚踩在里头。比喻参加进去。
  • 折足覆餗餗,鼎内食物。比喻力不能胜任,必至败事。
  • 蓬头跣足蓬:散乱。跣:赤脚。头发散乱,双脚赤裸。形容人衣冠不整,十分狼狈或困苦之状。亦作“披头跣足”、“蓬头赤脚”。
  • 敛手屏足缩手止步。形容不敢妄为。
  • 顿足捩耳形容束手无策的困态。
  • 踵足相接谓脚迹相连。形容人数众多,接连不断。同“踵趾相接”。
  •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赶不上前面的,却超过了后面的。这是满足现状,不努力进取的人安慰自己的话。有时也用来劝人要知足。
  • 无足重轻没有它并不轻些,有它也并不重些。指无关紧要。同“无足轻重”。
  • 貂不足,狗尾续①指授官太滥。②指美中不足或以次充好。
  • 跷足而待踮起脚跟等待。形容短时间内便能见到事情的结果。
  • 跷足抗手手舞足蹈的样子。
  • 蹑足潜踪蹑足:脚步很轻的样子;潜:隐藏;踪:踪迹。指放轻脚步,隐住身体。形容小心隐秘的样子。
  • 炙肤皲足皮肤晒焦,足部冻裂。形容农民耕作的辛苦。
  • 为蛇添足比喻做事节外生枝,不但无益,反而害事。同“为蛇画足”。
  • 跫然足音跫:脚步声。原指长期住在荒凉寂寞的地方,对别人的突然来访感到欣悦。后常比喻难得的来客。
  • 方足圆颅方形脚、圆形头为人的特征,因以指人类。同“方趾圆颅”。
  • 先天不足先天:人或动物的胚胎时期。原指人或动物生下来体质就不好。后也指事物的根基差。
  • 手胼足胝胼、胝:手掌、足底的老茧。手掌足底生满老茧。形容经常地辛勤劳动。
  • 胼手胝足胼、胝:老茧。手脚上磨出老茧。形容经常地辛勤劳动。
  • 死不足惜足:值得;惜:吝惜或可惜。形容不怕死或死得没有价值。
  • 厕足其间厕足:插足。在里面插一脚。
  • 双足重茧形容奔走劳苦。
  • 重足一迹叠足而立,不敢迈步。形容非常恐惧。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补充纠错
  • 昏头搭脑形容头脑昏沉,糊里糊涂。
  • 大难临头难:灾祸;临:来到。大祸落到头上。
  • 空头支票空头:有名无实的。指不能兑现,即取不到钱的支票。比喻不准备实现的诺言。
  • 摇头摆脑脑袋摇来摇去。形容骄傲自得或自得其乐的样子。亦以形容读书吟诵的姿态。
  • 摇头麰尾原形容鱼悠然自在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人摇头晃脑、轻浮得意的样子。同“摇头摆尾”。
  • 出一头地指当避开此人让其高出众人一头之地。后以之比喻高人一着。
  • 昂头阔步昂:仰,高抬。抬起头迈开大步向前。形容精神备发或态度傲慢。参见“昂首阔步”。
  • 白头到老白头:头发白。夫妻相亲相爱,一直到老。
  • 卬头阔步指抬头大步前行。
  • 笔头生花比喻写作能力大有进步。也形容文章写得很出色。
  • 尖担两头脱两头尖的扁担无法挑东西。比喻两头落空。
  • 都头异姓最高贵的称呼。
  • 头会箕敛头会:按人头征税;箕敛:用畚箕装取所征的谷物。形容赋税繁重苛刻。
  • 昏头晕脑形容头脑发昏,晕头转向。同“昏头昏脑”。
  • 昂头天外昂:抬起。抬起头望着天边。形容态度傲慢或做事脱离实际。
  • 交头接耳交头:头靠着头;接耳:嘴凑近耳朵。形容两个人凑近低声交谈。
  • 白头相并犹言白头偕老。夫妻相亲相爱,一直到老。
  • 虎头燕颔旧时形容王侯的贵相或武将相貌的威武。
  • 三头对案指有关双方在证人或中间人在场时一起对质,讲清楚事情真相。
  • 交颈并头形容许多人聚集在一起。
  • 出人头地指高人一等。形容德才超众或成就突出。
  • 蚕头燕尾形容书法起笔凝重,结笔轻疾。
  • 断头将军比喻坚决抵抗,宁死不屈的将领。
  • 白头如新白头:头发白了;新:新交。指交朋友彼此不能了解,时间虽久,仍跟刚认识一样。
  • 草头天子强盗的头领,旧时亦指入山聚众起义的首领。
  • 白头相守指夫妻恩爱相守到老。
  • 人头畜鸣鸣:叫。这是骂人的话,指虽然是人,但象畜类一样愚蠢。也比喻人的行为非常恶劣。
  • 交头互耳犹交头接耳。形容两个人凑近低声交谈。
  • 有头无脑形容蠢人。
  • 头一无二唯一,只有一个。
  • 德胜头回德,通“得”。迴,同“回”。宋明话本、通俗小说的引首。
  • 昂头挺胸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参见“昂首挺胸”。
  • 冬烘头脑冬烘:迂腐,浅陋。指头脑糊涂、愚腐,不明事理的人。同“头脑冬烘”。
  • 彻头彻尾彻:通,透。从头到尾,全部,十足的意思。
  • 一蛇两头比喻阴险凶恶的人。
  • 百丈竿头佛教语,百丈高的竿子,比喻道行达到很高境界。
  • 不劣方头劣:不好;方头:俗指不通时宜为方头。不以不通时宜为不好。形容人性格倔强、顽固。
  • 当头对面当面商量或面对面辩论。
  • 三头两面看对方的脸色而改变态度。比善于迎和奉承和玩弄两面手法。
  • 破头烂额犹言头破血流。多用来形容惨败。
  • 昏头打脑形容头脑昏沉,糊里糊涂。同“昏头搭脑”。
  • 有天没日头比喻无稽言行。同“有天无日”。
  • 点头之交指交情甚浅,见了面只不过点点头而已。
  • 臼头深目形容相貌丑陋。
  • 从头至尾从开头至结尾。指某件事物的全过程或全部内容。
  • 钻头觅缝比喻到处寻找门路。
  • 抱头鼠窜抱着头,象老鼠那样惊慌逃跑。形容受到打击后狼狈逃跑。
  • 露面抛头抛:暴露。露出头和面孔。原指妇女出现在大庭广众之中。现指公开露面。
  • 一块石头落地比喻放了心,再没有顾虑。
  • 白头之叹指妇女被遗弃而作晚景凄凉之叹。
  • 马面牛头比喻各种各样凶恶的人。
  • 刀头燕尾比喻笔锋劲利。
  • 狗血喷头把狗血喷在头上。形容言辞刻毒,大肆辱骂。也形容骂得痛快淋漓。
  • 蒙头转向蒙:迷糊,昏迷;转向:迷失方向。形容头脑昏迷,不清晰。
  • 鸡蛋里找骨头比喻故意挑剔。
  • 齐头并进多方面同时前进。多形容几件事情或几项工作同时进行。
  • 昏头转向头脑发昏,迷失方向。
  • 乌头白,马生角比喻不可能出现的事。
  • 鼻头出火形容意气风发;情绪激昂。
  • 有头有脑比喻有头绪,有条理。
  • 在人矮檐下,怎敢不低头比喻受制于人,只得顺从。
  • 蛇头鼠眼形容人的面相丑恶,心术不正。亦作“蛇眉鼠眼”。
  • 豹头环眼形容人的面目威严凶狠。
  • 认影迷头佛家语。形容非常糊涂。
  • 口头禅原指和尚常说的禅语或佛号。现指经常挂在口头上而无实际意义的词句。
  • 一块石头落了地比喻放下了心。
  • 油头光棍指浮浪子弟。
  • 刀头舔蜜舔:用舌头接触东西或取东西。比喻利少害多。也指贪财好色,不顾性命。
  • 低头丧气指失意颓丧的样子。
  •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佛教语。意指尘世如同苦海,无边无际,只有悟道,才能获得超脱。亦以比喻罪恶虽重,只要悔改,便有出路。
  • 百尺竿头桅杆或杂技长竿的顶端。比喻极高的官位和功名,或学问、事业有很高的成就。
  • 对头冤家对头:冤家、仇人。指仇人。
  • 头没杯案头伏在酒杯和桌子间。比喻尽情欢乐,不拘形迹。
  • 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比喻为人清白,作风正派,过得硬。
  • 走头无路绝路。比喻陷入绝境,没有出路。
  • 银样蜡枪头样子像银子实际是焊锡做的枪头。比喻外表很好看,实际上不中用。
  • 银样镴枪头样子象银子实际是焊锡做的枪头。比喻外表很好看,实际上不中用。
  • 点头哈腰比喻虚假的恭敬或过分的客气。
  • 有头有尾有开头,有结尾。指做事能坚持到底。
  • 床头金尽床头钱财耗尽。比喻钱财用完了,生活受困。
  • 竹头木屑比喻可利用的废物。
  • 猴头猴脑像猴子那样好动,形容行动浮躁。
  • 垂头丧气垂头:耷拉着脑袋;丧气:神情沮丧。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萎蘼不振的样子。
  • 没头没脸指不顾脸面或不顾一切,狠狠;也满头满脸。
  • 冤有头,债有主冤有冤头,债有债主。比喻要了解事情,必须找为主的人。
  • 恨如头醋比喻非常可恶,令人痛恨。
  • 藏头露尾藏起了头,露出了尾。形容说话躲躲闪闪,不把真实情况全部讲出来。
  • 白头不终指夫妇不能偕老。
  • 肥头大耳一个肥胖的脑袋,两只大耳朵。形容体态肥胖,有时指小孩可爱。
  • 评头论脚原指轻浮地议论妇女的容貌。现也比喻任意挑剔。同“评头品足”。
  • 马上墙头指男女青年相恋的地方。
  • 生死关头指极其紧要的契机或时刻。
  • 万绪千头绪:丝头。比喻事情的开端,头绪非常多。也形容事情复杂纷乱。
  • 龙头锯角比喻大胆冒险。
  • 斩头沥血形容为匡扶正义而不顾生死。
  • 蝇头微利如同苍蝇头那样的小利。比喻非常微小的利润。
  • 从头到尾从开头到结尾。指某件事物的全过程或全部内容。
  • 燕颔虎头形容相貌威武。借指武将、勇士。
  • 摆尾摇头摆动头尾,形容喜悦或悠然自得的样子。
  • 披头盖脑盖:压。正对着头和脸盖下来。形容(打击、冲击、批评等)来势很猛。
  • 披头散发头发长而散乱。形容仪容不整。
  • 白头偕老白头:头发白;偕:共同。夫妻相亲相爱,一直到老。
  • 低头哈腰指谦卑恭顺的样子。
  • 牛头不对马面比喻答非所问或对不上号。
  • 冲昏头脑因胜利而头脑发热,不能总冷静思考和谨慎行事。
  • 铜头铁臂形容人勇猛强悍。同“铜头铁额”。
  • 木头木脑形容呆板、迟钝。
  • 不是冤家不聚头冤家:仇人;聚头:聚会。不世前世结下的冤孽,今世就不会聚在一起。
  • 晕头转向晕:头发昏;转向:辨不清方向。头脑发晕,辨不清方向。形容糊里糊涂或惊惶失措。
  • 昏头昏脑形容头脑发昏,晕头转向。
  • 有头没脑形容心神不定,言行丢三落四。
  • 头焦额烂形容十分狼狈窘迫。
  • 有头有脸有面子;头面人物。
  • 摇头叹息形容感慨或难过的表情。
  • 头梢自领自己扯着头发。比喻自讨苦吃,自找麻烦。
  • 得胜头回头回:前回。宋、元说书人的术语。在开讲前,先说一段小故事做引子,谓之“得胜头回”,取其吉利之意。
  • 粉面油头脸上扑粉,头上抹油。形容女子的化妆。
  • 少头缺尾比喻事物残缺不全。
  • 计上心头心里突然有了计策。同“计上心来”。
  • 马角乌头乌鸦变白,马头生角。比喻不能实现之事。
  • 认影为头佛教语。指认虚作实。
  • 顽石点头形容道理说得透彻,使人心服。
  • 年头月尾指从岁首到腊月底,泛指一年之中。也指《春秋》三传每年首尾的文字。唐时试官常撷取以试应试明经科士子是否熟谙经传本文。
  • 心头鹿撞形容惊慌或激动时心跳剧烈。同“心头撞鹿”。
  • 心头撞鹿心里像有小鹿在撞击。形容惊慌或激动时心跳剧烈。
  • 鬼头滑脑形容行为举止诡秘,不光明正大。同“鬼头鬼脑”。
  • 显露头角露:显露。头上的角已明显地突出来了。指初显露优异的才能。
  • 齿豁头童齿缺发秃。指老态。
  • 白头而新指相交虽久而并不知己,像新知一样。同“白头如新”。
  • 冷水浇头冷水从背上浇下来。比喻因突然遭受意外的打击或刺激,思想为之一震或希望为之幻灭。同“冷水浇背”。
  • 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比喻为人清白,作风正派,过得硬。
  • 驴头不对马嘴比喻答非所问或两下不相合。同“驴唇不对马嘴”。
  • 鳌头独占比喻占首位或第一名。
  • 磕头碰脑形容人多而相挤磕碰,或东西多而处处碰人。
  • 乱头粗服头发蓬乱,衣着随便。形容不爱修饰。
  • 傲头傲脑形容倔强、桀骜不驯的样子。
  • 斩头去尾斩掉头部,除去尾部。指将整体分割。也指剩下中间部分。
  • 鼠目麞头麞,同“獐”。形容人相貌丑陋,神情狡滑。同“鼠目獐头”。
  • 方头不劣方头:俗指不通时宜;不劣:倔强不驯顺。形容人性格倔强、顽固。
  • 戴头识脸比喻有面子有身分。
  • 三头两绪形容事务繁杂,不易弄清头绪。
  • 道头会尾说个开头就知道结果。形容思维敏捷、悟性好。同“道头知尾”。
  • 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比喻愤怒到极点就会胆大得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也泛指恼怒到极点。
  • 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路比喻为人清白,作风正派,过得硬。
  • 头昏眼花头脑昏晕,眼睛发花。
  • 摇头稾脑脑袋摇来摇去。多形容自得其乐、自以为是的样子。
  • 头破血流头打破了,血流满面。多用来形容惨败。
  • 两头三绪形容心意烦乱。
  • 头童齿豁童:原指山无草木,比喻人秃顶;豁:缺口。头顶秃了,牙齿稀了。形容人衰老的状态。
  • 冯唐头白汉朝冯唐身历三朝,到武帝时,举为贤良,但年事已高不能为官。感慨生不逢时或表示年寿老迈。同“冯唐易老”。
  • 一身两头一个人同时有两个主张。比喻无所适从。
  • 高头大马指体形高大的马。也比喻人的体形高大。
  • 嘴尖舌头快比喻话多而轻率。
  • 强龙不压地头蛇比喻实力强大者也难对付当地的势力。
  • 改头换尾指改变原来的面目。比喻只作形式上的变动,而实质内容不变。
  • 楞头磕脑形容鲁莽冒失或傻呵呵的样子。也形容发楞发呆的样子。同“楞头楞脑”。
  • 大头小尾犹“虎头蛇尾”。比喻做事前紧后松,有始无终。
  • 奉头鼠窜奉:捧。抱着头,象老鼠那样惊慌逃跑。形容受到打击后狼狈逃跑。
  • 平头正脸相貌端正或姿容千篇一律。
  • 汗青头白指书写成,人也老了。
  • 贼头鼠脑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样子。
  • 狼吃幞头狼衔去人的幞头,吞不下又吐不出。比喻有苦难言,强自忍耐。
  • 低头耷脑形容惶恐或无精打采的样子。
  • 低头搭脑形容惶恐或无精打采的样子。同“低头耷脑”。
  • 连枝并头连理枝和并头莲。比喻美满的婚姻。
  • 蓬头赤脚头发蓬乱,光着脚丫。形容未经修饰很不整齐的样子。
  • 万头攒动头:指人;攒:聚在一起。形容许多人聚集在一起。
  • 捧头鼠窜抱着脑袋,象老鼠似地逃窜。形容仓皇逃跑的狼狈相。
  • 牛头不对马嘴比喻答非所问或两下不相合。
  • 牛头马面迷信传说中的两个鬼卒,一个头象牛,一个头象马。比喻各种丑恶的人。
  • 狗血淋头旧时迷信说法,谓狗血淋在妖人头上,就可使其妖法失灵。后形容骂得很凶,使被骂者如淋了狗血的妖人一样,无言以对,无计可施。
  • 冤家对头指仇人,仇敌。
  • 科头箕踞科头:不戴帽子;箕踞:两腿分开而坐。不戴帽子,席地而坐。比喻舒适的隐居生活。
  •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 绣花枕头比喻徒有外表而无学识才能的人。
  • 国难当头国家正面临着巨大的灾难。
  • 鼠目獐头眼睛像老鼠那样又小又圆,脑袋象獐子那样又小又尖。形容人相貌丑陋,神情狡滑。
  • 三头两日三二天。形容时间相隔很近。
  • 描头画角比喻刻意模仿,毫无新意。
  • 道头知尾说个开头就知道结果。形容思维敏捷、悟性好。
  • 乌头白马生角比喻不可能出现的事。
  • 浮头滑脑犹言油头滑脑。形容人轻浮狡猾。
  • 头昏目晕犹言头昏眼花。头脑昏晕,眼睛发花。
  • 头角峥嵘头角:比喻青年人显露出来的才华;峥嵘:特出的样子。形容年轻有为,才华出众。
  • 头破血出多用来形容惨败。同“头破血流”。
  • 头上安头比喻多余和重复。
  • 两头白面白面:面粉,比喻糊涂或被人蒙骗。对两头都掩饰、隐瞒。形容作事情表里不一,两面糊弄,两头讨好。
  • 独占鳌头鳌头:宫殿门前台阶上的鳌鱼浮雕,科举进士发榜时状元站此迎榜。科举时代指点状元。比喻占首位或第一名。
  • 吴头楚尾今江西北部,春秋时是吴、楚两国交界的地方,它处于吴地长江的上游,楚地长江的下游,好象首尾互相衔接。
  • 出头露面指在公开场合出现。也指出风头。
  • 依头顺尾指对上下各方都听从、依顺。
  • 含着骨头露着肉比喻说话半吞半吐,不把意思完全说出来。
  • 顾头不顾尾形容做事或考虑事不仔细周到。
  • 劈头盖脸劈:正对着,冲着;盖:压。正对着头和脸盖下来。形容(打击、冲击、批评等)来势很猛。
  • 十字街头指纵横交叉、繁华热闹的街道。也借指人世间,现实社会。
  • 目眩头昏犹头昏眼花。眼睛发花,头脑昏晕。
  • 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形容略一思考,猛然想出了一个主意。
  • 兔头麞脑形容人面貌猥琐。多形容坏人。
  • 肥头大面形容体态肥胖,有时指小孩可爱。同“肥头大耳”。
  • 贼头贼脑形容举动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
  • 剑头一吷剑头:指剑环头小孔;吷:象声词,形容声音微小。比喻言论无足轻重。
  • 浪子回头浪子:二流子。不务正业的人改邪归正。
  • 虎头蛇尾头大如虎,尾细如蛇。比喻开始时声势很大,到后来劲头很小,有始无终。
  • 三头六臂三个脑袋,六条胳臂。原为佛家语,指佛的法相。后比喻神奇的本领。
  • 老虎头上扑苍蝇比喻自己找死。
  • 容头过身只要头容得下,身子就过得去。比喻得过且过。
  • 老虎头上搔痒比喻不自量力。
  • 巷尾街头指大街小巷。
  • 头出头没比喻追随世俗。
  • 源头活水原比喻读书越多,道理越明。现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 点头会意①形容机灵乖觉。②表示允可、赞许。
  • 有头无尾有开头没有收尾。指没有把事情做完。
  • 搔头抓耳抓抓头皮,摸摸耳朵。形容焦急的神态。
  • 头上著头犹言头上安头。比喻多余和重复。
  • 头痒搔跟头痒搔脚。比喻花了气力而于事无补。
  • 獐头鼠目像袋象獐子那样又小又尖,眼睛像老鼠那样又小又圆。形容人相貌丑陋,神情狡滑。
  • 鼓脑争头争着出头;要冒尖,强出头。
  • 团头聚面形容非常亲密地相聚在一起。
  • 肥头胖耳形容体态肥胖,有时指小孩可爱。同“肥头大耳”。
  • 牛不喝水强按头比喻用强迫手段使就范。
  • 竿头日上竿头:竹竿尖头;上:上升。比喻学业进步很快。
  • 楚尾吴头古豫章一带位于楚地下游,吴地上游,如首尾相衔接,故称“楚尾吴头”。泛指长江中下游一带地方。
  • 龙头蛇尾比喻开头盛大,结尾衰减。
  • 三头六面指当着众人或有关各方之面。
  • 鸡头鱼刺比喻轻微而不被重视的的事物。
  • 陇头音信指寄往或来自远方的书信。
  • 乌头马角比喻不能实现之事。同“乌白马角”。
  • 头昏脑眩头部昏晕,脑子发胀。
  • 点头咂嘴表示同意、赞赏。
  • 头昏眼暗犹言头昏眼花。头脑昏晕,眼睛发花。
  • 无头告示用意不明的文告。也指缺乏主要内容的官样文章。
  • 摇头晃脑晃:摇动。脑袋摇来摇去。形容自己感觉很有乐趣或自己认为很不差的样子。
  • 摇头幌脑脑袋摇来摇去。多形容自得其乐、自以为是的样子。同“摇头稾脑”。
  • 头破血淋头被打破,流出了血。形容受到严重打击或遭到惨败的样子。
  • 头上末下第一次,初次。也指从上到下,从头到尾。
  • 两头和番指两面拨弄、搅和。
  • 头头是道本为佛家语,指道无所不在。后多形容说话做事很有条理。
  • 头重脚轻头脑发胀,脚下无力。形容身体不适。也比喻基础不牢固。
  • 滑头滑脑形容人狡诈、不诚实。也指圆滑,不肯负责任。
  • 探头缩脑小心胆怯张望的样子。
  • 悬头刺股形容刻苦学习。同“悬梁刺股”。
  • 改头换面原指人的容貌发生了改变。现多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内容实质不变。
  • 燋头烂额烧焦了头,灼伤了额。比喻非常狼狈窘迫。同“焦头烂额”。
  • 千头万序形容事情杂,头绪多。同“千头万绪”。
  • 燕额虎头形容相貌威武。借指武将、勇士。同“燕颔虎头”。
  • 德胜头回德,通“得”。回,同“回”。宋明话本、通俗小说的引首。
  • 露尾藏头藏起了头,露出了尾。形容说话躲躲闪闪,不把真实情况全部讲出来。
  • 六臂三头比喻人的本事非凡,神通广大。
  • 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比喻愤怒到极点就会胆大得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也泛指恼怒到极点。
  • 小鹿触心头形容因为害怕而心脏急剧地跳动。
  • 埋头苦干专心一意地刻苦工作。
  • 伸头探脑不断伸着脑袋张望。形容迟疑观望,或心中有鬼。
  • 掐头去尾除去前头后头两部分,也比喻除去没有用的部分。
  • 烂额焦头形容十分狼狈窘迫的样子。
  • 街头巷底指大街小巷。同“街头巷尾”。
  • 竿头直上比喻进步很快。
  • 回头是岸佛家语,指有罪的人只要回心转意,痛改前非,就能登上“彼岸”,获得超度。后比喻做坏事的人,只要决心悔改,就有出路。
  • 刀头剑首极喻危险的境遇。
  • 挂羊头,卖狗肉挂着羊头,卖的却是狗肉。比喻以好的名义做招牌,实际上兜售低劣的货色。
  • 钉头磷磷建筑物上一颗颗的钉头光彩耀眼。
  • 岗头泽底唐代极重视世族,崔、卢、李、郑为甲门四姓,称卢氏为岗头卢,李氏为泽底李。泛称豪门世族。
  • 朱衣点头旧称被考试官看中。
  • 崭露头角崭:突出;露:显露。头上的角已明显地突出来了。指初显露优异的才能。
  • 方头不律形容人性格倔强、顽固。同“方头不劣”。
  • 迷头认影佛家语。形容非常糊涂。
  • 头高头低形容用秤称东西时,秤杆的一端高一点或低一点,难免稍有出入。
  • 头昏目眩头脑昏晕,眼睛发花。同“头昏目晕”。
  • 头昏眼晕头脑晕乱,眼睛昏花。
  • 摇头摆尾原形容鱼悠然自在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人摇头晃脑、轻浮得意的样子。
  • 搔头弄姿原指梳妆打扮。后形容女子卖弄姿色(含贬义)。
  • 头面人物指在社会上有较大名声或势力而又经常抛头露面的人。
  • 两头三面形容作事情表里不一,两面糊弄,两头讨好。同“两头白面”。
  • 从头彻尾自始至终。
  • 改换头面比喻改变身份。
  • 抱头大哭形容非常伤心或很是感动的样子。
  • 探头探脑探:头或上体向前伸出。伸着头向左右张望。形容鬼鬼祟祟的探望。
  • 出头之日出头:摆脱困境等。指从困厄、冤屈、压抑的处境中摆脱出来的日子。
  • 依头缕当依头:理出头绪;缕当:了当。比喻把事情一件件弄清楚。
  • 埋头顾影形容矫饰者暗中窥察外界的反应。
  • 墙头马上为男女爱慕之典实。
  • 伸头缩颈形容在暗中察看的神态。
  • 不知头脑弄不清楚是怎么回事。犹不知所措。
  • 目眩头晕眼睛发花,头脑昏晕。同“目眩头昏”。
  • 油头滑脸形容人狡猾轻浮。
  • 眉头眼尾指眉眼间的神色。
  • 愣头愣脑形容言行鲁莽冒失。
  • 贼头鬼脑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样子。同“贼头鼠脑”。
  • 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搬:移动。比喻本来想害别人,结果害了自己。自食其果。
  • 竿头一步比喻更进一步。
  • 赶浪头指跟在大众后面做一些适应当前形势的事。
  • 菱角磨作鸡头比喻困难大,波折多。
  • 卖头卖脚犹言抛头露面。原指妇女出现在大庭广众之中。现指公开露面。
  • 鹰头雀脑形容相貌丑陋而神情狡猾。
  • 磕头礼拜磕头:旧时礼节,跪在地上头碰地。礼拜:向尊敬的人或神行礼。恭敬地跪在地上叩头行礼。
  • 蜗角蝇头蜗角:蜗牛的触角;蝇头:苍蝇头。比喻获利甚微,不足挂齿。
  • 蝇头小利比喻非常微小的利润。
  • 三头六证指众多的人证。
  • 头会箕赋按人数征税,用畚箕装取所征的谷物。指赋税苛刻繁重。同“头会箕敛”。
  • 头昏脑闷犹言头昏脑胀。
  • 无头无尾没有线索;没有来由。
  • 头晕目眩头发昏,眼发花,感到一切都在旋转。
  • 摸不着头脑指弄不清是怎么回事。
  • 茫无头绪茫:不清楚,纷乱。一点儿头绪也没有。形容事情摸不着边,不知从哪里入手。
  • 粗服乱头粗服:粗布衣服;乱头:蓬头乱发。形容不讲究修饰。
  • 焦头烂额烧焦了头,灼伤了额。比喻非常狼狈窘迫。有时也形容忙得不知如何是好,带有夸张的意思。
  • 千头万绪绪:丝头。比喻事情的开端,头绪非常多。也形容事情复杂纷乱。
  • 垂头塞耳指不问不闻,装聋作哑。
  • 没头苍蝇比喻乱闯乱碰的人。
  • 楞头呆脑形容发楞发呆的样子。同“楞头楞脑”。
  • 贼头狗脑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样子。同“贼头鼠脑”。
  • 竿头日进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 蓬头历齿头发蓬乱,牙齿稀疏。形容人衰老的容貌。
  • 蓬头厉齿形容头发蓬松,牙齿缺落,年高衰老的容态。
  • 挂羊头卖狗肉比喻以好的名义做幌子,实际上名不副实或做坏事。
  • 雉头狐腋以雉头狐腋做成的裘衣。形容穿着讲究,生活奢侈。
  • 磕头如捣磕头:跪在地上头碰地。捣:捶打。磕头快得像捶打东西一样。
  • 垢面蓬头指面目肮脏,头发凌乱。
  • 蝇头蜗角苍蝇头,蜗牛角。比喻微小的名利。
  • 三天两头隔一天,或几乎每天。形容经常、频繁。
  • 头昏脑胀头脑发昏。形容人的繁忙或事物毫无头绪,使人厌烦。
  • 头疼脑热泛指一般的小病或小灾小难。
  • 头眩目昏头脑昏晕,眼睛发花。同“头昏眼花”。
  • 头晕眼花头发昏,眼发花。
  • 傻头傻脑形容思想糊涂,愚笨痴呆。
  • 垂头铩羽形容受挫后萎靡不振的样子。
  • 垂头塌翅形容受挫后萎靡不振的样子。
  • 水调歌头词牌名。
  • 鬼头鬼脑鬼:形容人阴险狡诈。形容行为举止诡秘,不光明正大。
  • 抛头露面抛:暴露。露出头和面孔。原指妇女出现在大庭广众之中。现指公开露面。
  • 没头没脑头、脑:比喻线索或根由。毫无线索或没有根由。
  • 初露头角比喻刚刚显示出能力或才干。
  • 针头线尾缝纫用的针线等物。
  • 针头削铁形容极力刮削搜刮。
  • 十字路头道路横直交叉的地方。
  • 油头滑面形容人狡猾轻浮。同“油头滑脸”。
  • 油头滑脑形容人又轻浮,又狡滑。
  • 佛头加秽比喻不好的东西放在好东西上面,玷污的好的东西。
  • 巴头探脑形容伸着头偷看。
  • 狗头军师比喻爱给人出主意而主意又不高明的人。也比喻专门出坏主意的人。
  • 呆头呆脑呆:呆板,不灵活。形容思想、行动迟钝笨拙。
  • 舒头探脑伸头去探看。形容行为鬼鬼祟祟。
  • 迎头赶上迎:向着;头:走在前面的。加紧追过最前面的。
  • 撞头搕脑犹言到处碰壁。搕通“磕”。
  • 浪子回头金不换指不走正道的人改邪归正后极其可贵。
  • 虎头虎脑形容壮健憨厚的样子(多指儿童)。
  • 蝇头小楷像苍蝇头一般大小的楷体汉字。
  • 钻头就锁形容自投罗网。
  • 高头讲章经书正文上端留有较宽空白,刊印讲解文字,这些文字称为“高头讲章”。后来泛指这类格式的经书。
  • 灰头土脸指面容污秽。
  • 垂头搨翼形容受挫后萎靡不振的样子。
  • 太岁头上动土比喻触犯强暴有力的人。
  • 藏头亢脑遮遮掩掩,不明不白。
  • 当头一棒迎头一棍子。比喻受到严重警告或突然的打击。
  • 掉头鼠窜转过头来像老鼠一样逃窜。形容狼狈逃窜。
  • 油头粉面头上擦油,脸上搽粉。形容人打扮得妖艳粗俗。
  • 街头巷尾指大街小巷。
  • 狗头鼠脑比喻奴才相。
  • 崭露头脚指初显露优异的才能。
  • 三头八臂神道的形状。后比喻神通广大,本领出众。同“三头六臂”。
  • 搔头摸耳抓抓头皮,摸摸耳朵。形容一时无法可想的焦急神态。
  • 头稍自领比喻自讨苦吃,自找麻烦。同“头梢自领”。
  • 倔头强脑形容言语动作生硬执拗的样子。
  • 灰头土面满头满脸沾满尘土的样子。也形容懊丧或消沉的神态。
  • 神头鬼脸①形容不愉快的脸色。②喻蓬头乱发,不加修饰。
  • 盖头换面犹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内容实质不变。
  • 当头棒喝佛教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常常用棒一击或大喝一声,促他醒悟。比喻严厉警告,促使人猛醒过来。
  • 楞头楞脑①形容鲁莽冒失或傻呵呵的样子。②形容发楞发呆的样子。
  • 针头线脑缝纫用的针线等物。比喻细微的事物。
  • 佛头着粪着:放置。原指佛性慈善,在他头上放粪也不计较。后多比喻不好的东西放在好东西上面,玷污的好的东西。
  • 蓬头垢面头发蓬乱,脸上很脏。旧时形容贫苦人生活生活条件很坏的样子。也泛指没有修饰。
  • 斜头歪脑比喻相貌不周正。
  • 铜头铁额铜铸的头,铁打的额。形容人勇猛强悍。
  • 缩头缩颈形容畏缩不前,或胆小不敢出头。同“缩头缩脑”。
  • 神头鬼面比喻怪模怪样。
  • 冤各有头,债各有主比喻处理事情必寻负主要责任的人。
  • 撞头磕脑比喻碰壁,行不通。
  • 缩头缩脑形容畏缩不前,或胆小不敢出头。
  • 眉头不伸形容忧愁烦闷的样子。
  • 佛头著粪往佛像的头上拉粪。比喻美好的事物被亵渎、玷污。
  • 摸头不着指莫名其妙,不知所措。
相关汉字解释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