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音容如在

yīn róng rú zài
Sound and appearance
“音容如在”的成语拼音为:yīn róng rú zài,注音:ㄧㄣ ㄖㄨㄥˊ ㄖㄨˊ ㄗㄞˋ,词性:作谓语;形容对死者的想念,年代:近代成语,出处:《何典》第八回:“真堪爱,如花似玉风流态。风流态,眠思梦想,音容如在。”,基本解释:声音和容貌仿佛还在。形容对死者的想念。同“音容宛在”。,例句:唐代杜牧《秋夕》:“庭户尽柏塘,声容如在耳。”
拼音 yīn róng rú zài
注音 ㄧㄣ ㄖㄨㄥˊ ㄖㄨˊ ㄗㄞˋ
词性 作谓语;形容对死者的想念
英文 Sound and appearance
年代 近代成语
解释 声音和容貌仿佛还在。形容对死者的想念。同“音容宛在”。
出处 《何典》第八回:“真堪爱,如花似玉风流态。风流态,眠思梦想,音容如在。”
例句 唐代杜牧《秋夕》:“庭户尽柏塘,声容如在耳。”
补充纠错
上一个成语: 荫子封妻
下一个成语: 音容宛在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顺接) 补充纠错
  • 切切在心切切:形容情意恳切真挚。牢牢地记在心里。形容殷切的思念。
  • 事在人为指事情要靠人去做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事情能否做成要看人的主观努力如何。
  •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涅:黑土。白色的细沙混在黑土中,也会跟它一起变黑。比喻好的人或物处在污秽环境里,也会随着污秽环境而变坏。
  • 兵在精而不在多兵士在于精壮而不在乎众多。也比喻要求质量而不能只讲数量。
  • 有言在先有话说在头里。指事先打了招呼。
  • 事在必行事情非做不可。
  •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人要有成就,必须刻苦努力,不可安逸自在。
  • 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积蓄财产,不如学点技术。
  • 成算在心心中早已经算计好了如何应付的办法。
  • 成竹在胸成竹:现成完整的竹子。画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义。
  • 势在必行行:做。从事情发展的趋势看,必须采取行动。
  • 在劫难逃旧时迷信的人认为命里注定要遭受的灾难是无法逃脱的。现有时也用来指某种灾害不可避免。
  • 事在萧墙谓祸乱出自内部。事,变故;萧墙,宫室内当门的小墙。
  • 人亡物在人死了,东西还在。指因看见遗物而引起对死者的怀念,或因此而引起的感慨。
  • 如箭在弦箭已搭在弦上。比喻势在必行。
  • 箭在弦上箭已搭在弦上。比喻为形势所迫,不得不采取某种行动。
  • 身在江湖,心存魏阙旧指解除官职的人,仍惦记着进朝廷的事。
  •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旧谚。意思是自己已经尽力而为,至于能否达到目的,那就要看时运如何了。
  • 兵在其颈刀架在脖子上。比喻危险已非常逼近。
  • 养兵千日,用在一朝指长期供养、训练军队,以备一旦用兵打仗。同“养军千日,用在一朝”。
  • 芒刺在背芒刺:细刺。象有芒和刺扎在背上一样。形容内心惶恐,坐立不安。
  • 飞龙在天比喻帝王在位。
  • 贵在知心以知心交心为贵,指朋友之间心心相印。
  • 身在曹营心在汉比喻身子虽然在对立的一方,但心里想着自己原来所在的一方。
  • 意在言外语言的真正用意没有明白说出来,细细体会就知道。
  • 一年之计在于春要在一年(或一天)开始时多做并做好工作,为全年(或全天)的工作打好基础。
  • 道在人为犹言事在人为。
  • 在人矮檐下,怎敢不低头比喻受制于人,只得顺从。
  • 逍遥自在无拘无束,安闲自得。
  • 项庄舞剑,志在沛公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同“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 得失在人指人生的胜利失败就取决与本人的努力与否。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 有约在先已经约定好了。指事情的处理方案已事先定好。
  • 有志不在年高指年轻人只要有志向,成就不可限量,不在年纪大。也指只要有志向,岁数大了,也可以干出一番事业。
  • 不在话下指事物轻微,或者理所当然,不值得一提。
  • 大权在握手中掌握有很大权力。
  • 成败在此一举举:举动。成功、失败就决定于这次行动了。指采取事关重大的行动。
  • 三星在户表示新婚之喜。
  • 物在人亡人死了,东西还在。指因看见遗物而引起对死者的怀念,或因此而引起的感慨。
  • 在谷满谷此指奏乐时声音遍及各处,形容道的无所不在。后形容人物众多。
  • 命在旦夕旦夕:早晚之间,形容极短的时间。生命垂危,很快会死去。
  •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形容寻找的人或物就在面前。
  • 三星在天指新婚。
  • 安闲自在安静清闲,自由自在。形容清闲无事。
  •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一旦掌了权,就发号施令,指手画脚。
  • 运用之妙,在于一心指兵法运用得巧妙,全在于善于思考。
  •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项庄席间舞剑,企图刺杀刘邦。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 富在知足有了财富之后,要知道满足,不要贪得无厌。
  • 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积蓄财产,不如学点技术。
  •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指万事皆由天命注定。
  • 痌瘝在抱痌瘝:病痛,比喻疾苦;在抱:在胸怀中。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里。
  • 告老在家告老:因年老而告退;家:故乡、故里。指因年老而辞职在故乡安度晚年。
  • 心在魏阙指臣民心在朝廷,关心国事。魏阙,古代天子和诸侯宫外的楼观,其下悬布法令,因以代称朝廷。
  • 羊毛出在羊身上比喻表面上给了人家好处,但实际上这好处已附加在人家付出的代价里。
  • 祸在旦夕灾难在很短时间内就要降临。形容处境非常危险。
  • 意在笔前①指写字构思在落笔以前。②作诗文先作思想上的酝酿,然后着笔。亦作“意在笔先”。
  • 提心在口心提在口,几乎要跳出来。形容恐惧。
  • 车在马前大马拖车在前,马驹系在车后,这样,可使小马慢慢地学拉车。比喻学习任何事物,只要有人指导,就容易学会。
  • 腥闻在上腥闻:原指酒肉的腥味,引伸为丑恶的名声。比喻丑名远扬。
  •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比喻只要还有生命,就有将来和希望。
  • 矢在弦上箭已搭在弦上。比喻为形势所迫,不得不采取某种行动。
  • 薄技在身薄:微小。指自己掌握了微小的技能。
  • 乐在其中喜欢做某事,并在其中获得乐趣。
  • 黄雀在后比喻伺机从后面袭击,也比喻有后顾之忧。
  • 寸铁在手寸铁:很短的兵器。手里拿着一件短小的兵器。
  • 意在笔先指写字画画,先构思成熟,然后下笔。
  • 谋事在人谋:谋划,安排。根据个人的能力策划事情。
  • 近在咫尺咫尺:很近的距离。形容距离很近。
  • 满不在乎满:全;在乎:在意。丝毫不在意。形容对事情一点也不重视。
  • 珠玉在侧侧:旁边。比喻仪态俊秀的人在身边。
  • 道在屎溺比喻道之无所不在。
  • 项庄之剑,志在沛公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同“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 历历在耳形容听到的某种声音清清楚楚地盘旋在耳边。
  • 历历在目历历:清楚,分明的样子。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
  • 猛志常在比喻雄心壮志,至死不变。
  •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
  • 简在帝心指能被皇帝所知者。
  • 养军千日,用在一时平时供养、训练军队,以便到关键时刻用兵打仗。指平时积畜力量,在必要时一下用出来。
  • 跳在黄河洗不清比喻很难摆脱干系,避免嫌疑。
  • 岁在龙蛇岁,岁星;龙,指辰;蛇,指巳。后指命数当终。
  • 在此一举在:在于,决定于;举:举动,行动。指事情的成败就决定于这一次的行动。
  • 在家出家指不出家当和尚,清心寡欲,在家修行。
  • 在色之戒指色欲方面的戒忌。
  • 在所不辞决不推辞(多用在冒险犯难)。
  • 在所不惜决不吝惜(多用在付出大的代价)。
  • 骨鲠在喉鲠:鱼刺。鱼骨头卡在喉咙里。比喻心里有话没有说出来,非常难受。
  • 遭劫在数指命中注定要遇到灾难。
  • 昭昭在目形容大家看得明明白白。
  • 清闲自在清静空闲,无拘无束。形容生活安闲舒适。
  • 危在旦夕旦夕:早晨和晚上,形容时间短。形容危险就在眼前。
  • 志在四方四方:天下。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
  • 龙德在田指恩德广被,无所不在。
  • 怀恨在心把怨恨藏在心里。形容对人记下仇恨,以伺机报复。
  • 迫在眉睫形容事情已到眼前,情势十分紧迫。
  • 满不在意全然不放在心上,不当一回事。
  • 似箭在弦好像箭已经搭在弓弦上,不得不发。
  • 蒙在鼓里好象被包在鼓里一样。比喻受人蒙蔽,对有关的事情一点儿也不知道。
  • 心不在焉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
  • 岁在龙虵后指命数当终。同“岁在龙蛇”。
  • 在陈之厄指饥贫等困境。
  • 在天之灵尊称死者的精神。
  • 消遥自在指逍遥自得。
  • 高下在口犹言信口雌黄。
  • 高下在心高下:比喻伸和屈。原意是做事要斟酌情况,采取适当办法。后形容能胸有成竹地处理事情。
  • 如芒在背形容极度不安。
  • 悠游自在形容悠闲而舒适。同“悠游自得”。
  • 夙夜在公从早到晚,勤于公务。
  • 智藏瘝在指贤人隐遁,病民之臣在位。
  • 大有人在形容某一种人为数不少。
  • 身在江湖,心悬魏阙魏阙:古代宫门外高大的建筑,用作朝廷的代称。旧指解除官职的人,仍惦记着进朝廷的事。后常用以讽刺迷恋功名宝贵的假隐士。
  • 身在林泉,心怀魏阙旧指解除官职的人,仍惦记着进朝廷的事。后常用以讽刺迷恋功名宝贵的假隐士。同“身在江湖,心存魏阙”。
  • 高高在上原指地位高,现在形容领导者脱离实际,脱离群众。
  • 在官言官指处在什么样的地位就说什么样的话。
  • 留得青山在,依旧有柴烧比喻能保留最根本的条件,其他问题就可得到解决。同“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 遥遥在望在望:可看见。远远地可以看到。
  •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比喻目光短浅,只想到算计别人,没想到别人在算计他。
  • 民生在勤人民的生计在于勤劳。
  • 言犹在耳犹:还。说的话还在耳边。比喻说的话还清楚地记得。
  • 叨在知己叨:谦词,表示辱没他人,自觉惭愧;知己:友谊深厚的朋友。有愧于作为您的知己朋友。
  • 近在眉睫睫:眼睫毛。形容很近,就在眼前。
  • 鸾鹄在庭指鸾鹄峙立于庭。比喻子孙贤俊。
  • 自由自在形容没有约束,十分安闲随意。
  • 病在膏肓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同“病入膏肓”。
  • 醉翁之意不在酒原是作者自说在亭子里真意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赏山里的风景。后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 志在四海犹志在四方。
  • 诽誉在俗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珊瑚在网在网:都在网中。比喻有才学的人都被收罗了。
  • 养军千日,用在一朝指长期供养、训练军队,以备一旦用兵打仗。
  • 拳拳在念拳拳:恳切。在念:在思念之中。形容老是牵挂着。
  •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比喻只要还有生命,就有将来和希望。
  • 高下在手犹言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做弊。同“高下其手”。
  • 如鲠在喉鱼骨头卡在喉咙里。比喻心里有话没有说出来,非常难受。
  • 凤凰在笯?鸟笼。凤凰被关在笼中。比喻有才能者不能施展报负。
  • 念兹在兹念:思念;兹:此,这个。泛指念念不忘某一件事情。
  • 无所不在到处都存在,到处都有。
  • 束在高阁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同“束之高阁”。
  • 在人耳目表示为人们所听到看到,都已熟知。
  • 在所难免免:避免。指由于某种限制而难于避免。
  • 所在皆是到处都是。指某种人或事物普遍存在。
  • 志在千里形容志向远大。
  •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比喻只要基础或根本还存在,暂时遭受损失或挫折无伤大体。
  • 优游自在指悠闲舒适。
  • 悠闲自在闲暇舒适,无忧无虑。
  • 鹡鸰在原亦作“脊令”。比喻兄弟友爱之情。
  • 勿忘在莒比喻不忘本。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补充纠错
  • 清音幽韵比喻文章造诣极深。
  • 水月观音佛经谓观音菩萨有三十三个不同形象的法身,画作观水中月影状的称水月观音。见《法华经·普门品》。后用以喻人物仪容清。
  • 空谷足音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比喻极难得到音信、言论或来访。
  • 八音遏密遏:阻止;密:寂静。各种乐器停止演奏,乐声寂静。旧指皇帝死后停乐举哀。后也用以形容国家元首之死。
  • 足音空谷比喻难得的人物或言论。
  • 足音跫然跫:脚步声。原指长期住在荒凉寂寞的地方,对别人的突然来访感到欣悦。后常比喻难得的来客。
  • 北鄙之音指殷纣时的音乐。后世视为亡国之声。亦作“北鄙之声”。
  • 音容笑貌谈笑时的容貌和神态。用以怀念故人的声音容貌和神情。
  • 音信杳无没有一点消息。
  • 咬音咂字形容说话一字一板,郑重其事。
  • 一口同音犹言众口一词。
  • 音问两绝书信与消息都断绝。亦作“音问杳然”。
  • 德音莫违德音:善言;莫违:不要违背。别人的好话不要不听。
  • 正始之音①指魏晋玄谈风气。出现于三国魏正始年间。当时以何晏、王弼为首,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谈玄析理,放达不羁;名土风流,盛于洛下。②指纯正的乐声。
  • 金口玉音旧时用以指天子之言。后泛指说话正确,不能改变。
  • 五音六律五音:指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六律:定乐器的标准。指古代音律。后也泛指音乐。
  • 同音共律音律相同。比喻关系密切。
  • 一槌定音借指凭一句话作出最后决定。同“一锤定音”。
  • 纶音佛语比喻不由得不服从的话。
  • 鹿死不择音指庇荫的地方。音,通“荫”。比喻只求安身,不择处所。亦比喻情况危急,无法慎重考虑。
  • 杳无音耗犹言杳无音信。没有一点消息。
  • 余音绕梁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 遗音余韵前人作品的余音和韵致。形容作品美妙。
  • 八音迭奏八音:古代对乐器的统称;迭:交互,轮流。八类乐器轮番演奏。表示器乐齐全,演奏场面盛大。
  • 杳无音信音信:消息,回信。没有一点消息。
  • 众啄同音犹众口一词。所有的人都说同样的话。
  • 大音希声指最大最美的声音乃无声之音。
  • 渺无音信指毫无消息。亦作“渺无音讯”。
  • 渺无音讯指毫无消息。
  • 桑间之音指淫靡的音乐。
  • 一锤定音制造铜锣时最后一锤决定锣的音色。借指凭一句话作出最后决定。
  • 音容宛在音:声音;容:容颜;宛:仿佛。声音和容貌仿佛还在。形容对死者的想念。
  • 遏密八音遏:阻止;密:寂静。各种乐器停止演奏,乐声寂静。旧指皇帝死后停乐举哀。后也用以形容国家元首之死。
  • 陇头音信指寄往或来自远方的书信。
  • 靡靡之音靡靡:柔弱,萎靡不振。使人萎靡不振的音乐。指颓废的、低级趣味的乐曲。
  • 正声雅音纯正优雅的音乐。
  • 袅袅余音袅袅:宛转悠扬。余音:不绝之音。形容音乐结束后悠扬悦耳的声音仍然绵延不绝,回响在耳边。同“余音袅袅” 。
  • 瘏口哓音犹言舌敝唇焦。形容说话之多,费尽口舌。
  • 声音笑貌指人的言谈、表情等。
  • 亡国之音原指国家将亡,人民困苦,因此音乐也多表现为哀思的曲调,后多指颓靡淫荡的歌曲。
  • 哓音瘏口犹言舌敝唇焦。形容说话之多,费尽口舌。
  • 余音袅袅形容音乐悦耳动听,令人沉醉。
  • 鸾音鹤信比喻仙界的音信。
  • 音容如在声音和容貌仿佛还在。形容对死者的想念。同“音容宛在”。
  • 杳无音讯没有一点消息。见“杳无音信”。
  • 弦外有音比喻话语中另有间接透露、没有明说的意思。
  • 弦外之音原指音乐的余音。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话里间接透露,而不是明说出来的意思。
  • 绕梁之音形容歌声美妙动听,长久留在人们耳中。参见“余音绕梁”。
  • 聆音察理听到声音就能明察事理。指善于分析。
  • 异口同音不同人说同样的话,形容看法、意见完全一致。
  • 泮林革音比喻在好的影响感化下而改变旧习性。
  • 亢音高唱亢:喉咙。放开喉咙,高声歌唱。
  • 跫然足音跫:脚步声。原指长期住在荒凉寂寞的地方,对别人的突然来访感到欣悦。后常比喻难得的来客。
  • 千锤打锣,一锤定音比喻在众说纷纭的情况下发表决定性的意见。
  • 笙磬同音比喻人事协调,关系和睦。
  • 养音九皋比喻贤才隐居修德。
  • 余音缭绕优美动听的音乐长久地回荡。形容悦耳的歌声或乐曲使人听了不能一下子忘掉。
  • 郑卫之音郑卫:指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
相关汉字解释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