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法家拂士

fǎ jiā bì shì
learned men and advisors
“法家拂士”的成语拼音为:fǎ jiā bì shì,注音:ㄈㄚˇ ㄐㄧㄚ ㄅㄧˋ ㄕˋ,词性:作宾语、定语;指忠臣贤士,年代:古代成语,出处:《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基本解释:拂:通“弼”。法家:明法度的大臣;拂士:辅弼之士。指忠臣贤士。,例句:战国·韩非《商君书·内储说左》:“夫法家拂士,使十颂之辞,为千夫之指,而不至于斧举屠戮也。”
拼音 fǎ jiā bì shì
注音 ㄈㄚˇ ㄐㄧㄚ ㄅㄧˋ ㄕˋ
词性 作宾语、定语;指忠臣贤士
英文 learned men and advisors
年代 古代成语
解释 拂:通“弼”。法家:明法度的大臣;拂士:辅弼之士。指忠臣贤士。
出处 《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例句 战国·韩非《商君书·内储说左》:“夫法家拂士,使十颂之辞,为千夫之指,而不至于斧举屠戮也。”
补充纠错
上一个成语: 法海无边
下一个成语: 法灸神针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顺接) 补充纠错
  • 烈士徇名忠贞义烈之士为保全名誉而献出生命。
  • 高人雅士高人:志趣、行为高尚的人,多指隐士;雅:风雅,儒雅。志行高尚、风格儒雅的人。
  • 白屋之士指贫寒的士人。
  • 雅人韵士高雅而有风致的文人。
  • 达士通人通人:学识渊博贯通古今的人。指心胸豁达,学识渊博的人。
  • 解甲休士卸下盔甲让士兵休息。指不再战斗。
  • 礼贤下士对有才有德的人以礼相待,对一般有才能的人不计自己的身分去结交。
  • 高斋学士南朝梁庾肩吾等十人的别号。
  • 千人诺诺,不如一士谔谔指众多唯唯诺诺之人,不如一名诤谏之士可贵。
  • 轻财好士指轻视钱财,重视士人。同“轻财重士”。
  • 轻财重士指轻视钱财,重视士人。
  • 壮士解腕勇士手腕被蝮蛇咬伤,就立即截断,以免毒性扩散全身。比喻作事要当机立断,不可犹豫不决。
  • 一目之士指见解片面,不能看到事物整体的人。
  • 有识之士具有才能和远见卓识的人。
  • 通儒达士指知识渊博、明智达理的学者。
  • 士可杀不可辱指士子宁可死,也不愿受污辱。
  • 文人墨士泛指文人、文士。
  • 一介之士一个微末的士人。指忠心正直的人。
  • 壮士断腕指勇士手腕被蝮蛇咬伤,就立即截断,以免毒性扩散全身。比喻作事要当机立断,不可迟疑、姑息。
  • 文人学士泛指文人、文士。
  •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烈士:志向远大的英雄。已:停止,衰减。英雄到了晚年,壮志雄心并不衰减。
  • 金闺国士指朝廷的杰出才士。
  • 名士风流名士:指恃才放达不拘小节的人。名士的风度和习气。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
  • 千里餽粮,士有饥色指远粮不解近饥。
  • 志士仁人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 不栉进士栉:梳头。不绾髻插簪的进士。旧指有文采的女人。
  • 轻财敬士指轻视钱财,重视士人。同“轻财重士”。
  • 士农工商古代所谓四民,指读书的、种田的、做工的、经商的。
  • 白衣秀士指未曾获得功名的书生。
  • 青藜学士指博学之士。
  • 青钱学士以之誉称才学之士。
  • 爱人好士爱护、重视人才。
  • 饱学之士饱学:学识渊博。指学识渊博的人。
  • 敬贤礼士礼:以礼相待,尊重;士:古时称有学问的人。尊重品德高尚、学识出众的人。
  • 敬贤重士尊重和爱护有才德的人。同“敬贤爱士”。
  • 有志之士士:对人的尊称。指有理想有抱负的人。
  •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 躬先士卒犹身先士卒。现用来比喻领导带头,走在群众前面。
  • 南郭处士比喻无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的人。同“滥竽充数”。
  • 千夫诺诺,不如一士谔谔指众多唯唯诺诺之人,不如一名诤谏之士可贵。同“千人诺诺,不如一士谔谔”。
  • 斗方名士斗方:一二尺见方的诗幅或书画页;名士:知名而未出仕的人。好在斗方上写诗或作画以标榜的“名士”。旧指冒充风雅的人。
  • 士饱马腾军粮充足,士气旺盛。
  • 士死知己士:有才识的人。为了报答知己,不惜牺牲生命。亦作“士为知己者死”。
  • 士为知己者死知己者:了解自己,信用自己的人。指甘愿为赏识自己、栽培自己的人献身。
  • 绿林豪士指绿林中本领出众的人物。
  • 知人下士知:识别。下士:屈己尊人。能识别人才并礼贤下士。
  • 身先士卒作战时将领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现在也用来比喻领导带头,走在群众前面。
  • 傲贤慢士贤:有才德的人;士:读书人和有才干的人。用傲慢的态度对待有德有才的人。
  • 国士无双国士:国中杰出的人物。指一国独一无二的人才。
  • 材士练兵犹言勇士精兵。
  • 绩学之士指学问渊博的人;学者。
  • 招贤纳士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
  • 斗酒学士指酒量大的文士或名臣。
  • 二桃杀三士将两个桃子赐给三个壮士,三壮士因相争而死。比喻借刀杀人。
  • 狷介之士狷介:孤僻高傲,洁身自好。指孤僻高傲,不肯同流合污之人。
  • 博士买驴博士:古时官名。博士买了一头驴子,写了三纸契约,没有一个“驴”字。讥讽写文章长篇累牍而说不到点子上。
  • 众人国士众人:普通人;国士:国中杰出的人物。指一般人和国中杰出的人才。
  • 求贤下士访求贤士且礼遇之。
  • 端人正士指端庄正直的人。
  • 蝮蛇螫手,壮士解腕手腕被腹蛇咬伤,便立即截断,以免毒液延及全身,危及生命。比喻事到紧要关头,必须下决心当机立断。也比喻牺牲局部,照顾全局。
  • 瘦羊博士指能克己让人的人。
  • 谦恭下士旧时指达官贵人对地位不高但有才德的人谦虚而有礼貌。
  • 纳士招贤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
  • 嫉贤傲士嫉妒和轻慢有才德的人。
  • 敬贤爱士尊重和爱护有才德的人。
  • 骚人雅士指诗人、作家等风雅的文人。同“骚人墨客”。
  • 高人逸士逸:隐逸。指人品清高脱俗,不贪慕虚名利禄的人。
  • 敬贤下士尊敬贤者,屈身交接士人。旧时谓封建帝王或官员重视人才。
  • 仁人志士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指别人已有进步,当另眼相看。
  • 折节下士折节:屈己下人。屈己下人,尊重有见识有能力的人。
  • 身先士众作战时将领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现在也用来比喻领导带头,走在群众前面。同“身先士卒”。
  • 鹤鸣之士指有才德声望的隐士。
  • 开科取士科:科举考试。指旧举行科举考试以选取优异的士人。
  • 谦躬下士犹言谦恭下士。谦虚恭敬地对待地位比自己低的士人。
  • 仁人义士有德行并信守节义的人。
  • 文房四士俗指笔、墨、纸、砚。同“文房四宝”。
  • 椎牛飨士椎牛:杀牛;飨士:犒劳军士。指慰劳作战的官兵。
  • 折节待士指屈己待人。
  • 熊罴之士比喻勇士。
  • 养贤纳士招养收容有才德的人。
  • 骚人墨士指诗人、作家等风雅的文人。同“骚人墨客”。
  • 岩穴之士指隐士。古时隐士多山居,故称。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补充纠错
  • 以法为教以:用;教:教育。引用法律条文充当教育的内容。
  • 抱法处势比喻把法和势结合起来,用势来保证法的推行。
  • 言出法随言:这里指法令或命令;法:法律。话一说出口,法律就跟在后面。指法令一经公布就严格执行,如有违犯就依法处理。
  • 枉法徇私指官吏违法乱纪,包庇坏人坏事。
  • 军法从事按照军法严办。
  • 大法小廉旧时指大臣尽忠,小臣尽职。
  • 法不阿贵法:法律;阿:偏袒。法律即使是对高贵的人,有权势的人也不徇情。形容执法公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没法没天旧指不顾国法和天理,任意干坏事。现多形容违法乱纪,不受管束。
  • 生公说法生公:晋末高僧竺道生,世称生公。竺道生解说佛法,能使顽石点头。比喻精通者亲自来讲解,必能透彻说理而使人感化。
  • 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上等的为准则,也只能得到中等的。指做事要高标准严要求。
  • 正法眼藏佛教语。禅宗用来指全体佛法(正法)。朗照宇宙谓眼,包含万有谓藏。相传释迦牟尼以正法眼藏付与大弟子迦叶,是为禅宗初祖,为佛教以“心传心”授法的开始。亦借
  • 法出多门门:门径。指各部门各自为政,自立法制,使法令不能统一,无从执行。
  • 法海无边佛教中比喻佛法广大如大海,无边无际。
  • 法脉准绳犹言法则标准。
  • 败法乱纪败坏法令,扰乱纪律。
  • 为法自弊作定自弊。
  • 以身试法身:亲身,亲自;试:尝试。试着亲身去做触犯法律的事。指明知故犯。
  • 大经大法根本的原则和法规。
  • 法无可贷指按法律不可宽恕。
  • 不法常可法:当做模式、法则;常可:长久被人们认可的成规惯例。不把常规惯例当做永远不变的模式。
  • 法家拂士拂:通“弼”。法家:明法度的大臣;拂士:辅弼之士。指忠臣贤士。
  • 法灸神针神奇的针灸技术。
  • 春秋笔法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
  • 作法自弊指自己立法反而使自己受害。
  • 不二法门不二:指不是两极端;法门:佧行入道的门径。原为佛家语,意为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后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 法力无边法力:佛教中指佛法的力量;后泛指神奇超人的力量。佛法的力量没有边际。比喻力量极大而不可估量。
  • 法无二门指法律统一,前后一致,不能随意变通。同“法出一门”。
  • 居官守法旧指做官要遵守法律法规。
  • 明罚敕法罚:刑罚;敕:整饬。严明刑罚,整顿法度。
  • 明法审令审:谨慎。申明法令,使人人遵守,谨慎发布命令,避免出现差错。
  • 不足为法不值得学习、效法。
  • 坏法乱纪破坏法制和纪律。
  • 祖宗成法指先代帝王所制定而为后世沿袭应用的法则。
  • 法不传六耳指极端秘密,不能让第三者知道。
  • 小廉大法旧时指大臣尽忠,小臣尽职。
  • 目无法纪不把国家法律放在眼里。形容胡作非为,无法无天。
  • 作法自毙自己立法反而使自己受害。泛指自做自受。
  • 知法犯法知道法律,又违反法律。指明知故犯。
  • 深文峻法犹言严刑峻法。严厉的刑罚和严峻的法令。
  • 徇私枉法迁就私情而违反法纪。
  • 贪赃枉法赃:赃物;枉:歪曲,破坏。贪污受贿,违犯法纪。
  • 大吹法螺原指佛家讲经说法时要吹法螺。后比喻空口说大话。
  • 吹大法螺法螺:做佛事时用的乐器。原比喻佛之说法广被大众。后借以讽刺吹牛皮,说大话。
  • 不法古不修今指不应效法古代,也不应拘泥于现状。
  • 欺公罔法欺骗公众,无视法律。
  • 弄法舞文弄、舞:耍弄,玩弄;法:法律;文:法令条文。指玩弄文字,曲解法律条文,以达到徇私舞弊的目的。
  • 正法直度度:标准。严正法律,统一标准。
  • 祖宗法度指先代帝王所制定而为后世沿袭应用的法则。
  • 祖宗家法封建时代祖先制定的家族法规。
  • 法轮常转法轮:佛家语,轮有二义,一为运转,一为摧碾,佛运转心中清净妙法以度人,且摧毁世俗一切邪惑之见。指佛法无边,普济众生。
  • 法外施仁旧时指宽大处理罪犯。
  • 大明法度明:严明;法度:规矩,制度。大力严明制度、法规。
  • 画一之法指全体遵行、无一例外的法令政策。
  • 墨守成法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同“墨守成规”。
  • 舞文弄法舞、弄:耍弄,玩弄;文:法令条文;法:法律。歪曲法律条文,舞弊徇私。
  • 伏法受诛伏法:由于违法而受处死刑;诛:杀死。犯法被杀。
  • 徇情枉法徇:曲从;枉:使歪曲。曲从私情,歪曲和破坏法律,胡乱断案。
  • 隆刑峻法指刑法重而严。
  • 井井有法有条理、有法度。
  • 官法如炉指国家如炉火无情。
  • 正身明法端正自身,严明法纪。
  • 依法砲制依照老办法制中药。后比喻按照已有的模式去做。
  • 以文乱法文:指儒家的经典。引用儒家的经典,非议国家法令。
  • 舞文玩法歪曲法律条文,舞弊徇私。同“舞文弄法”。
  • 想方设法想种种办法。
  • 贪赃坏法贪污受贿,违犯法纪。同“贪赃枉法”。
  • 法出一门指法律统一,前后一致,不能随意变通。
  • 严刑峻法峻:严酷。严厉的刑罚和严峻的法令。
  • 目无王法不把国家的法律放在眼里。指人不受约束地胡作非为。
  • 王子犯法,庶民同罪王子犯了法,和老百姓一样处以罪刑。指王法对于王子、平民是一样的。
  • 逍遥法外逍遥:优游自得的样子。指犯法的人没有受到法律制裁,仍然自由自在。
  • 如法砲制依照成法,砲制中药。比喻照样仿做。
  • 舍身求法舍身:舍弃身体;求法:寻求佛法。原指佛教徒不惜牺牲自己,远道求经。后比喻为了追求真理而不惜牺牲自己。
  • 没法奈何指没有办法,无计可施。
  • 现身说法佛教用语。指佛力广大,能现出种种人相,向人说法。现指以亲身经历和体验为例来说明某种道理。
  • 执法如山执行法律象山一样不可动摇。
  • 违条犯法违犯法律条文。
  • 讲经说法讲传宗教经典,宣扬宗教教义。亦指引经据典地谈说议论。
  • 贪脏枉法贪污受贿,违犯法纪。
  • 约法三章原指订立法律与人民相约遵守。后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
  • 法不徇情法:法律;徇:偏私;情:人情,私情。法律不徇私情。指执法公正,不讲私人感情。
  • 无法无天旧指不顾国法和天理,任意干坏事。现多形容违法乱纪,不受管束。
  • 如法炮制炮制:用烘、炒等针药材制成中药。本指按照一定的方法制作中药。现比喻照着现成的样子做。
  • 如法泡制本指按照一定的方法制作中药。现比喻照着现成的样子做。同“如法炮制”。
  • 卖法市恩市:买。指玩忽法律而随意宽恕罪犯以求得好处。
  • 违条舞法违犯法律条文。同“违条犯法”。
  • 绳之以法根据法律制裁。
  • 不及之法指不适用的法规。
  • 依法炮制依照老办法制中药。后比喻按照已有的模式去做。
  • 横行不法横行:行动蛮横。肆无忌惮,专做违法的事。
  • 执法不阿阿:迎合。执行法律公正无私,不屈从权势。
  • 就地正法正法:执行死刑。在犯罪的当地执行死刑。
  • 奉公如法奉行公事,遵守法令。
  • 违法乱纪违犯法令,破坏纲纪。
  • 奉公守法奉:奉行;公:公务。奉公行事,遵守法令。形容办事守规矩。
相关汉字解释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