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父母之邦

fù mǔ zhī bāng
one 's mother country
“父母之邦”的成语拼音为:fù mǔ zhī bāng,注音:ㄈㄨˋ ㄇㄨˇ ㄓ ㄅㄤ,词性:偏正式;作宾语;指祖国,年代:古代成语,出处:《论语·微子》:“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基本解释:指祖国。,例句:唐代李白的《子夜听钟》中有一句:“父母之邦,万户侯冢。”意思是说父母就是自己的国家,家家户户都是庄严的宫殿。
拼音 fù mǔ zhī bāng
注音 ㄈㄨˋ ㄇㄨˇ ㄓ ㄅㄤ
词性 偏正式;作宾语;指祖国
英文 one 's mother country
年代 古代成语
解释 指祖国。
出处 《论语·微子》:“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例句 唐代李白的《子夜听钟》中有一句:“父母之邦,万户侯冢。”意思是说父母就是自己的国家,家家户户都是庄严的宫殿。
补充纠错
上一个成语: 父母恩勤
下一个成语: 父为子隐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顺接) 补充纠错
  • 经邦纬国经、纬:本指丝织物的纵线和横线,引申为治理、规划。邦:国家。指治理国家。
  • 一言兴邦指一句话可以兴国。
  • 邦国殄瘁殄:尽,绝;瘁:病。形容国家病困,陷于绝境。
  • 一言丧邦指一句话可以亡国。
  • 人亡邦瘁指贤者不在位,国家因而衰败。
  • 立国安邦建立国家,安定天下。亦作“立业安邦”。
  • 唇齿之邦嘴唇与牙齿互相储存依存。比喻双方关系密切,利害与共。
  • 安邦治国使国家安定太平。
  • 邦以民为本古代儒家民本思想的一种反映,认为万民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治国应以安民、得民作为根本。
  • 安邦定国邦:泛指国家。使国家安定巩固。
  • 济世安邦济:拯救;邦:国家。拯救时世,安定国家。
  • 礼仪之邦礼仪:礼节和仪式;邦:国家。指讲究礼节和仪式的国家。
  • 怀宝迷邦怀宝:具有才德;迷邦:让国家迷乱。旧指有才德而不出来为国家效力。
  • 经邦论道指治理国家,谈论治国之道。比喻位居高层。
  • 论道经邦研究治国之道,以经营治理国家。
  • 立业安邦建立国家,安定天下。同“立国安邦”。
  • 治郭安邦犹治国安邦。
  • 入邦问俗到别的国家或地方去,先要了解它的风俗习惯。同“入国问俗”。
  • 治国安邦治理国家,使之太平、安定。
  • 兴邦立国邦:国家。建立并振兴国家。
  • 本固邦宁指人民安居乐业则国家太平。
  • 多难兴邦邦:国家。国家多灾多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激励人民奋发图强,战胜困难,使国家强盛起来。
  • 定国安邦邦:国家。治理和保卫国家,使国家安定稳固。
  • 怀道迷邦犹言怀宝迷邦。旧指有才德而不出来为国家效力。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补充纠错
  • 干父之蛊干:承担,从事;蛊:事、事业。继承并能胜任父亲曾从事的事业。
  • 夸父追日古代神话。同“夸父逐日”。
  • 知子莫若父没有比父亲更了解儿子的了。
  • 徒读父书徒:只。父书:父亲之言论。白读父亲的兵书。比喻人只知死读书,不懂得运用知识,加以变通。
  • 江东父老江东:古指长江以南芜湖以下地区;父老:父兄辈人。泛指家乡的父兄长辈。
  • 田父之功比喻两者相争,第三者得利。
  •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不杀掉庆父,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就得不到安宁。
  • 父债子还父亲生前的债务,由子女负责偿还。也指父辈的过错累及子女。
  • 子孝父慈儿女孝顺,父母慈爱。同“父慈子孝”。
  • 有其父必有其子有什么样的父亲一定会有什么样的儿子。
  • 子为父隐儿子为父亲隐瞒劣迹。
  • 父慈子孝父:指父母;子:子女。父母对子女慈爱,子女对父母孝顺。
  • 认贼为父把仇敌当作父亲。比喻甘心卖身投靠敌人。同“认贼作父”。
  • 夸父逐日夸父:古传说中的人名。夸父拚命追赶太阳。比喻人有大志,也比喻不自量力。
  • 认敌作父把仇敌当作父亲。比喻甘心卖身投靠敌人。同“认贼作父”。
  • 父为子隐父亲为儿子隐藏劣迹。
  • 田父献曝田父:老农;曝:晒。老农将晒太阳取暖的方法献给国君。常作向人献物或献计的谦词。
  • 父严子孝父亲严格管教子女,子女依顺孝敬父亲。
  • 认贼作父把仇敌当作父亲。比喻甘心卖身投靠敌人。
  • 父析子荷父劈柴,子担柴。比喻子孙继承父辈的未竟之业。
  • 无父无君孟轲斥责墨翟、杨朱之语。后以讥刺无伦常者。
  • 无面目见江东父老以之为羞见故乡人之典实。
  • 认仇作父把仇敌当作父亲。比喻甘心卖身投靠敌人。同“认贼作父”。
相关汉字解释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