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金刚努目

jīn gāng nǔ mù
glare like a temple door god -- to be fierce of visage
“金刚努目”的成语拼音为:jīn gāng nǔ mù,注音:ㄐㄧㄣ ㄍㄤ ㄋㄨˇ ㄇㄨˋ,词性:作宾语、定语;形容面目威猛可畏,年代:古代成语,出处:《太平广记》卷一七四引宋·庞元英《谈薮·薛道衡》:“隋吏部侍郎薛道衡,尝游钟山开善寺,谓小僧曰:‘金刚何为努目?菩萨何为低眉?’小僧答曰:‘金刚努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道衡怃然不能对。”,基本解释:形容面目威猛可畏。,例句:板桥、心余未落笔时,先有意为刘蒋,~,正是力量歉处。★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四
拼音 jīn gāng nǔ mù
注音 ㄐㄧㄣ ㄍㄤ ㄋㄨˇ ㄇㄨˋ
词性 作宾语、定语;形容面目威猛可畏
英文 glare like a temple door god -- to be fierce of visage
年代 古代成语
解释 形容面目威猛可畏。
出处 《太平广记》卷一七四引宋·庞元英《谈薮·薛道衡》:“隋吏部侍郎薛道衡,尝游钟山开善寺,谓小僧曰:‘金刚何为努目?菩萨何为低眉?’小僧答曰:‘金刚努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道衡怃然不能对。”
例句 板桥、心余未落笔时,先有意为刘蒋,~,正是力量歉处。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四
补充纠错
上一个成语: 金风玉露
下一个成语: 金刚怒目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顺接) 补充纠错
  • 贵耳贱目重视传来的话,轻视亲眼看到的现实。比喻相信传说,不重视事实。
  • 案剑瞋目案:同“按”,握住;瞋:瞪眼。握住宝剑,瞪大双眼。
  • 极目迥望极:尽;迥:远。尽眼力之所及眺望远方。
  • 目不斜视眼睛不偷看旁边。比喻为人行止端方。也形容只朝一个方向看。
  • 目无尊长不把尊长放在眼里。形容狂妄无礼。
  • 面目狰狞狰狞:面目凶恶。形容面目凶狠可怕。亦作“面貌狰狞”、“狰狞面目”。
  • 口呆目瞪嘴说不出话,眼发直。形容很吃惊的样子。
  • 神摇目夺形容心神荡漾,目光被吸引。
  • 目濡耳染濡:沾湿;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 目达耳通形容感觉灵敏,非常聪明。
  • 遮掩耳目指遮掩别人的视听,掩饰真情。
  • 闭目塞听闭上眼睛不看,堵住耳朵不听。形容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
  • 以耳为目拿听到的当作亲眼目睹的。比喻不亲自了解情况,只听信别人说的。
  • 目不识书指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不甚识字或不识字。
  • 目瞪口结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同“目瞪口呆”。
  • 狞髯张目犹言吹胡瞪眼。形容暴怒。
  • 目注心凝犹言全神贯注。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 目挑眉语以眉目挑逗传情。
  • 本来面目原为佛家语,指人的本性。后多比喻事物原来的模样。
  • 目不识丁连最普通的“丁”字也不认识。形容一个字也不认得。
  • 心存目想指凝目注视,用心思索。
  • 目指气使目指:动一下眼睛来指物;气使:用嘘气声支使人。用眼神和气色指使人。形容骄横傲慢的样子。
  • 目不忍见形容景象极其悲惨。同“目不忍视”。
  • 目动言肆指神色不安,语调失常。
  •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指个人的言论行动总是在群众的监督之下,不允许做坏事,做了也不可能隐瞒。
  • 目交心通以眼色传情,心中相互沟通。
  • 鸢肩豺目耸肩似鹰,目凶如豺。形容人相貌阴险凶恶。
  • 惊心惨目眼见之后内心震动,感到悲惨。
  • 名目繁多指事物的花样或名称非常多。
  • 怒目切齿怒目:怒视的样子;切齿:咬紧牙齿。形容极其愤恨。
  • 口呆目钝形容很吃惊的样子。同“口呆目瞪”。
  • 庐山面目庐山:山名,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比喻事物的真相或本来面目。
  • 贵而贱目比喻相信传说,不重视事实。
  • 目无余子余子:其他的人。眼里没有旁人。形容自高自大,目中无人。
  • 惊心怵目指看到后内心感到震惊。同“惊心骇瞩”。
  • 目瞪口僵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同“目瞪口呆”。
  • 臼头深目形容相貌丑陋。
  • 长目飞耳看得远,听得远。比喻消息灵通,知道的事情多。
  • 目迷五色五色:各种颜色。形容颜色既多又杂,因而看不清。比喻事物措综复杂,不易分辨清楚。
  • 闭目塞聪聪:听觉敏锐,这里指听觉。闭着眼睛,堵住耳朵。形容对外界事物全不了解。
  • 目眐心骇因惊恐而楞住的样子。
  • 骇目惊心使人见到非常震惊。
  • 令人瞩目瞩:注视。使人注视。
  • 惊心眩目震动人心,耀人眼目。
  • 两叶掩目如同两片树叶遮住了眼睛。比喻受到蒙蔽而对事物分辨不清楚。
  • 满目疮痍比喻眼前看到的都是灾祸的景象。
  • 目瞪口呆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
  • 目瞪舌强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同“目瞪口呆”。
  • 口沸目赤形容人情绪激动,声音脸色都很严厉的样子。
  • 鉥心刿目犹言呕心沥血。比喻用尽心思。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
  • 庐山真面目比喻事物的真相或人的本来面目。
  • 悦目娱心使眼睛高兴,使心里快乐。形容使人感到美好快乐。
  • 游目骋怀游目:远眺;骋怀:放开胸怀,往远处想。纵目四望,开阔心胸。
  • 目空余子眼里没有别人。形容骄傲自大,看不起人。同“目中无人”。
  • 目量意营以目测量,用心经营。形容精心勘测设计。
  • 闭目塞耳堵塞视听。指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或不了解。
  • 鱼目混珠混:搀杂,冒充。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
  • 光彩夺目夺目:耀眼。形容鲜艳耀眼。也用来形容某些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的极高成就。
  • 一目数行犹一目十行。形容看书非常快。
  • 一目之士指见解片面,不能看到事物整体的人。
  • 触目儆心看到某种情况而引为儆戒。
  • 触目警心看到某种情况,心中引起警觉。
  • 目别汇分指分门别类。
  • 光华夺目犹光彩夺目。形容鲜艳耀眼。
  • 目不知书指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不甚识字或不识字。同“目不识书”。
  • 目瞪舌挢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同“目瞪口呆”。
  • 目断鳞鸿鳞鸿:鱼和雁,比喻书信。形容望眼欲穿,盼望书信到来。
  • 过目成诵成诵:能背诵。看过一遍就能背下来。形容记忆力强。
  • 目光如鼠鼠目寸光,形容目光短浅或行为不正。
  • 抉目吴门抉:剔出;目:眼睛。指忠臣被谗诛杀。
  • 目中无人眼里没有别人。形容骄傲自大,看不起人。
  • 目空一切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极端骄傲自大。
  • 目乱睛迷形容所见情景复杂纷繁或怪异多变,令人惊异。同“目乱精迷”。
  • 目食耳视用眼睛吃,用耳朵看。比喻颠倒错乱。
  • 琳琅触目原指所见皆名流。后指眼前所见都是珍贵的物品或美好的诗文。
  • 目无三尺不把法制放在眼里。形容违法乱纪,胡作非为。三尺,指法律。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故称。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故称。
  • 甘心瞑目瞑目:闭上眼睛,指死去。心甘情愿,死了也不遗憾。
  • 目眢心忳犹言泪竭神伤。形容悲痛之甚。
  • 万目睽睽睽睽:张目注视的样子。在众人的注视、监督下。
  • 鱼目混珍比喻以假乱真。
  • 巧作名目指巧立名目。变着法定出一些名目来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
  • 明目张胆明目:睁亮眼睛;张胆:放开胆量。原指有胆识,敢做敢为。后形容公开放肆地干坏事。
  • 触目惊心看见某种严重情况,心里感到震惊。
  • 目不给赏眼睛来不及观赏。形容景物优美繁多。
  • 光彩耀目光采鲜明,视之耀眼。
  • 有目共见指人人都看见,极其明显。
  • 有目共赏赏:称赞。谁看见了都称赞。
  • 目定口呆睁大眼睛直盯着不动,张着嘴说不出话。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楞的样子。
  • 目光如豆眼光象豆子那样小。形容目光短浅,缺乏远见。
  • 目酣神醉形容景色优美令人陶醉。
  • 怒目横眉耸起眉毛,瞪大眼睛。形容怒视的样子。
  • 心开目明犹心明眼亮。形容看问题敏锐,能辨别是非。
  • 面目可憎憎:厌恶。面貌神情卑陋,使人看了厌恶。
  • 目睫之论比喻肤浅的见解。
  • 目牛无全比喻技艺纯熟或谋划高明。
  • 洗眉刷目比喻清晰明白。
  • 目窕心与指眉目传情,内心相许。
  • 目兔顾犬看见兔子而呼猎犬。比喻及时补救。
  • 动心怵目怵目:使人看了感到恐惧。看了使人感到内心恐惧。形容感受很深,震动非常大。
  • 目眩神摇眼花缭乱,心神摇荡。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
  • 明目达聪眼睛明亮,耳朵灵敏。形容力图透彻了解。
  • 一叶障目眼睛被一片树叶挡住,指看不到事物的全貌。
  •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蔽:遮。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 一目了然目:看;了然:清楚,明白。一眼就看得很清楚。
  • 耳视目听用耳朵看,用眼睛听。三代道家荒唐地认为视听由精神主宰,可以不受器官限制。
  • 触目伤心看到某种情况而内心伤悲。
  • 目不交睫交睫:上下睫毛相交接,即闭眼。没有合上眼皮。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
  • 目不邪视邪:通“斜”。眼睛不偷看旁边。比喻为人行止端方。
  • 目成心许目成:以目传情,心意相通。许:允许;许诺。形容男女双方以眉目传情,互通爱慕之意,心里暗暗相许。亦作“目成眉语”、“目成心授”。
  • 目瞪口歪形容气极时的神情。
  • 目瞪舌彊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同“目瞪口呆”。
  • 目断魂销目断:竭尽目力所见。指竭尽目力也看不见,因而内心十分悲痛。形容因离别而十分伤心。亦作“目断魂消”。
  • 鸱目虎吻鸱:鹞鹰,一种猛禽;吻:嘴唇边。形容人相貌阴险凶恶。
  • 众目共视所有人的眼睛都看到了。形容非常明显。同“众目共睹”。
  • 括目相待用不同于以前的新的眼光来看待。
  • 目乱精迷眼花缭乱,神情迷惑。形容所见情景复杂纷繁或怪异多变,令人惊异。
  • 目目相觑形容人们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同“面面相觑”。
  • 目逆而送逆:迎。目逆:眼睛迎着当面走过来的人。眼睛注视着迎来,注视着送走。形容对所见的人十分关注或敬佩。
  • 目若悬珠眼睛象一对悬挂的珠子。形容眼睛明亮有光彩。
  • 荆榛满目荆榛:带刺的丛生灌木。放眼望去,都是荆榛。形容遭遇变故后到处都是荒凉的景象。也比喻处境困难,障碍重重。
  • 惊耳骇目耳闻目见后内心震惊。
  • 目无下尘下尘:佛家语,凡尘,尘世,比喻地位低下者。眼睛不往下看。形容态度傲慢,看不起地位低的人。
  • 举目千里放眼远眺,可以见到很远之处。形容视野广阔辽远。
  • 鱼目间珠比喻以假乱真。
  • 惊世骇目指使世人见而惊奇。
  • 令人注目注目:视线集中在一点上。指引起别人的重视。
  • 耳目股肱股:大腿;肱: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起到耳朵、眼睛、手臂的作用。比喻辅佐帝王的重臣。也比喻十分亲近且办事得力的人。
  • 有何面目指没有脸见人。
  • 惊心夺目指内心震动很大,引起非常注意。
  • 触目经心见到而萦烦于心。
  • 目不苟视眼睛不随便乱看。形容为人正派。
  • 目不见睫自己的眼睛看不到自己的睫毛。比喻没有自知之明。也比喻只见远处,不见近处。
  • 目不暇给美好新奇的事物太多,眼睛来不及看。
  • 目不暇接指东西多,眼睛都看不过来。
  • 鼠目麞头麞,同“獐”。形容人相貌丑陋,神情狡滑。同“鼠目獐头”。
  • 目不转睛眼珠子一动不动地盯着看。形容注意力集中。
  • 道路以目在路上遇到不敢交谈,只是以目示意。形容人民对残暴统治的憎恨和恐惧。
  • 目光炯炯炯炯:明亮的样子。两眼明亮有神。
  • 迷人眼目迷惑他人视线,使人分辨不清。指耍花招欺骗人。
  • 骋怀游目骋怀:放开胸怀,往远处想;游目:远眺。纵目四望,开阔心胸。
  • 怒目而视睁圆了眼睛瞪视着。形容正要大发脾气的神情。
  • 播穅眯目散布糠屑以迷人目。比喻被外物蒙蔽而迷失方向。
  • 嗔目切齿嗔目:发怒时睁大眼睛。瞪大眼睛,咬紧牙齿。形容极端愤怒的样子。
  • 雀目鼠步比喻惶恐之极。
  • 目注心营指竭尽心力以赴。
  • 目眦尽裂目眦:眼眶。眼眶都瞪裂了。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 豁人耳目开扩眼界,使耳目清新。
  • 面目一新样子完全改变,有了崭新的面貌。
  • 目空一世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骄傲自大。
  • 目染耳濡因耳目经常接触而受到感染,影响。同“目擩耳染”。
  • 目使颐令用眼睛、用下巴指使人。形容自命尊贵,摆大架子。
  • 目无法纪不把国家法律放在眼里。形容胡作非为,无法无天。
  • 目无全牛全牛:整个一头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
  • 扬眉眴目指横眉怒目。
  • 动心骇目骇目:使人看了感到惊骇。看了使人感到心动惊骇。形容感受很深,震动非常大。
  • 赁耳佣目指借助于所见所闻。
  • 眉目如画形容容貌端正秀丽。
  • 游目骋观纵目观望,尽览景物。
  • 龙眉凤目形容贵人相貌不同寻常。
  • 横眉努目耸眉瞪眼。形容怒目相视,态度凶狠的样子。
  • 夫妻反目反目:翻眼相看,不和睦。指夫妻不和、吵架。
  • 惊心骇目指看到后内心感到震惊。同“惊心骇瞩”。
  • 直眉怒目形容发怒的样子。
  • 一目五行犹一目十行。形容看书非常快。
  • 触目皆是触目:接触到视线。眼睛所看到的地方,到处都是。
  • 不识庐山真面目比喻认不清事物的真相和本质。
  • 有目共睹睹:看见。指非常明显,谁都看得见。
  • 鼠目獐头眼睛像老鼠那样又小又圆,脑袋象獐子那样又小又尖。形容人相貌丑陋,神情狡滑。
  • 抉目东门抉:剔出;目:眼睛。指忠臣被谗诛杀。同“抉目吴门”。
  • 戟指怒目指着人,瞪着眼。形容大怒时斥责人的神态。
  • 播糠眯目撒播糠秕眯住别人的眼睛。比喻外物虽小,但造成的危害却很大。
  • 罗之一目网之一孔。比喻局部在整体中才能起其作用;脱离了整体,局部便不起作用。
  • 瞋目扼腕形容愤怒、勇敢的样子。
  • 历历在目历历:清楚,分明的样子。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
  • 不堪入目指形象丑恶,使人看不下去。
  • 助我张目张目:睁大眼睛,比喻张扬气势。比喻得到别人的赞助,声势更加壮大。
  • 目击道存眼光一接触便知“道”之所在。形容悟性好。
  • 眩目惊心使人眼花心惊。
  • 目挑心招挑:挑逗;招:指勾引。眉目传情,心神招引。
  • 目眩头昏犹头昏眼花。眼睛发花,头脑昏晕。
  • 目知眼见亲眼所见。形容熟悉了解。
  • 举世瞩目全世界的人都注视着。
  • 万目睚眦睚:眼角;眦:眼框;睚眦:瞪眼睛。众人瞪目表示愤怒。
  • 横眉瞪目形容怒目相视,态度凶狠的样子。同“横眉努目”。
  • 横眉冷目愤怒、轻蔑的样子。同“横眉冷眼”。
  • 洞心骇目形容使人惊异。
  • 横眉怒目耸起眉毛,瞪大眼睛。形容怒视的样子。
  • 游心寓目指留心观看。
  • 一目十行看书时同时可以看十行。形容看书非常快。
  • 慈眉善目形容人的容貌一副善良的样子。
  • 疾霆不暇掩目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同“疾雷不及掩耳”。
  • 前目后凡目:细目;凡:概略。《春秋》的一种笔法,一件事在文中重复出现,对前者详加说明,后者概略叙述。
  • 目不忍睹眼睛不忍看,形容景象很凄惨。
  • 光彩溢目犹光彩夺目。形容鲜艳耀眼。
  • 目瞪口张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同“目瞪口呆”。
  • 赏心悦目悦目:看了舒服。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
  • 目瞪心骇因惊恐而楞住的样子。同“目眐心骇”。
  • 目睹耳闻睹:看见;闻:听见。亲耳听到,亲眼看见。
  • 狰狞面目形容凶恶的相貌。
  • 头昏目晕犹言头昏眼花。头脑昏晕,眼睛发花。
  • 魂销目断指情思凄苦。
  • 众目睽睽睽睽:张目注视的样子。许多人争着眼睛看着。指在广大群众注视之下。
  • 以耳代目以:用;代:代替。拿眼睛当耳朵。指不亲自去调查了解,光听信别人说的。
  • 疮痍满目疮痍:创伤。满眼创伤。比喻眼前看到的都是灾祸的景象。
  • 昭昭在目形容大家看得明明白白。
  •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 爽心豁目心神爽朗,眼界开阔。
  • 目击耳闻亲眼看到,亲耳听到。
  • 目见耳闻指亲眼看见,亲耳听到。
  • 瞠目而视瞪大眼睛看着。
  • 刿目怵心刿:刺伤;怵:惊动。指触目惊心。
  • 举目无亲抬起眼睛,看不见一个亲人。比喻单身在外,人地生疏。
  • 道存目击一个人具有深厚的道德修养,人们只需一接触便能感受得到。
  • 目怔口呆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同“目瞪口呆”。
  • 眉语目笑指以眉目传情。
  • 骇目振心使人见到非常震惊。同“骇目惊心”。
  • 耳目闭塞比喻少见寡闻,对于世事情况了解甚少。
  • 光采夺目形容鲜艳耀眼。同“光彩夺目”。
  • 触目崩心看到某种情况而心中极度悲伤。
  • 耳闻目见亲自听见和亲眼看见的。
  • 伤心蒿目旧时指志士仁人对艰危时世的关切忧虑。
  • 拭目以俟形容期望很迫切。也表示确信某件事情一定会出现。同“拭目以待”。
  • 贱目贵耳指轻视眼前所见,重视远道传闻。比喻舍近求远。
  • 满目凄凉所见的全是凄惨冷落的景象。
  • 适心娱目犹言喜心悦目。
  • 瞋目切齿瞋目:发怒时睁大眼睛。瞪大眼睛,咬紧牙齿。形容极端愤怒的样子。
  • 众目具瞻所有人的眼睛都看到了。形容非常明显。同“众目共睹”。
  • 獐头鼠目像袋象獐子那样又小又尖,眼睛像老鼠那样又小又圆。形容人相貌丑陋,神情狡滑。
  • 鲜艳夺目色彩鲜美艳丽,十分引人注目。
  • 属人耳目属:集中在一点。指引人注意。
  • 十目所视指个人的言论行动总是在群众的监督之下,不允许做坏事,做了也不可能隐瞒。同“十目所视,十手所指”。
  • 目送手挥手眼并用,怎么想就怎么用。也比喻语言文字的意义双关,意在言外。
  • 重足而立,侧目而视重足:双脚并拢;侧目:斜着眼睛。形容畏惧而愤恨的样子。
  • 极目远望指用尽目力向远处眺望。
  • 鱼目混珎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同“鱼目混珠”。
  • 刮目相见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同“刮目相待”。
  • 耳视目食用耳朵看,用眼睛吃。比喻颠倒错乱。
  • 耳闻不如目见听到的不如看到的真实可靠。比喻实际经验的重要。
  • 目不别视眼睛不往别处看。形容精神集中,专心致志。亦作“目不旁视”。
  • 满目荆榛荆:荆条,灌木。榛:树丛。满眼看见的都是荆条和树丛。形容十分荒凉萧条的环境。
  • 鼠目寸光形容目光短浅,没有远见。
  • 有目无睹犹言有眼无珠。用来责骂人瞎了眼,看不见某人或某事物的伟大或重要。
  • 头昏目眩头脑昏晕,眼睛发花。同“头昏目晕”。
  • 蜂目豺声眼睛象蜂,声音象豺。形容坏人的面貌声音。
  • 众目共睹所有人的眼睛都看到了。形容非常明显。亦作“众目共视”、“众目具瞻”。
  • 众目昭彰昭彰:明显。大家都看得很清楚。
  • 悬门抉目以之为烈士殉国的典故。
  • 河目海口河目:形状像河一样的眼睛,上下眼眶平而长;海口:像大海一样的嘴,又大又深。比喻相貌非凡。
  • 手挥目送手挥:挥动手指弹琴;目送:眼睛追视归鸿。手眼并用,怎么想就怎么做。也比喻语言文字的意义双关,意在言外。
  • 爽心悦目指景色美丽,令人心情愉快。
  • 面目全非非:不相似。样子完全不同了。形容改变得不成样子。
  • 璀璨夺目璀璨:美玉发光。光辉灿烂耀人眼睛。
  • 目擩耳染?焙通“濡”,沾染。因耳目经常接触而受到感染,影响。亦作“耳濡目染”、“耳染目濡”、“目染耳濡”、“目濡耳染”。
  • 瞠目结舌瞪:瞪着眼;结舌:说不出话来。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窘困或惊呆的样子。
  • 刿目鉥心犹言呕心沥血。比喻用尽心思。
  • 琳琅满目琳琅:精美的玉石。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
  • 目挑心悦指眉眼传情,两心相悦。
  • 扬眉瞬目①犹横眉怒目。②一举眉,一转眼。形容时间极短。③倾心注目。④沾沾自喜貌。
  • 目无王法不把国家的法律放在眼里。指人不受约束地胡作非为。
  • 极目远眺极:尽;眺:望。尽眼力之所及眺望远方。
  • 目眩头晕眼睛发花,头脑昏晕。同“目眩头昏”。
  • 目睁口呆惊惧得睁大双眼说不出话来。形容因吃惊或受气而发楞。
  • 目治手营亲眼观察,亲手试验。
  • 横眉立目犹言横眉努目。形容怒目相视,态度凶狠的样子。
  • 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 骇心动目犹言惊心动目。
  • 耳聪目明聪:听觉灵敏;明:眼力敏锐。听得清楚,看得明白。形容头脑清楚,眼光敏锐。
  • 蒿目时艰蒿目:极目远望;时艰:艰难的局势。指对时事忧虑不安。
  • 避人耳目指避免走漏消息。
  • 怵目惊心看见某种严重情况,心里感到震惊。
  • 耳目众多耳目:指为别人打探消息的人。周围注意的人很多。也指为刺探情报的人很多。
  • 耳濡目染濡:沾湿;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 水母目虾比喻人没有主见,人云亦云。
  • 伤心惨目伤心:使人心痛;惨目:惨不忍睹。形容非常悲惨,使人不忍心看。
  • 拭目以待拭:擦;待:等待。擦亮眼睛等着瞧。形容期望很迫切。也表示确信某件事情一定会出现。
  • 过目不忘看过就不忘记。形容记忆力非常强。
  • 目光如炬目光发亮象火炬。形容愤怒地注视着。也形容见识远大。
  • 抉目胥门抉:剔出;目:眼睛。指忠臣被谗诛杀。同“抉目吴门”。
  • 抉目悬门抉:剔出;目:眼睛。指忠臣被谗诛杀。同“抉目吴门”。
  • 掩人耳目遮掩别人的耳朵和眼睛。比喻用假象迷惑人,欺骗人。
  • 张眉努目扬起眉毛,瞪着眼睛。比喻粗犷浅露。
  • 死不瞑目瞑目:闭眼。死了也不闭眼。原指人死的时候心里还有放不下的事。现常用来形容极不甘心。
  • 比目连枝比目:比目鱼,传说仅一眼,须两鱼并游;连枝:连在一起的树枝。比喻形影不离的情侣和朋友。
  • 侧目而视侧:斜着。斜着眼睛看人。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
  • 头晕目眩头发昏,眼发花,感到一切都在旋转。
  • 遮人耳目遮:遮掩。遮掩他人视听。指玩弄手法,掩盖真相。
  • 目语额瞬眉毛眼睛能作态示意。形容处事精明狡猾。
  • 眉目传情用眼色传递情意。多用于男女之间。
  • 眉清目秀眉、目:眉毛和眼睛,泛指容貌。形容人容貌清秀不俗气。
  • 耳目一新耳目:指见闻。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使人感到新鲜。
  • 耳闻目击击:接触。亲自听说,亲眼看见。
  • 拭目而待拭:擦;待:等待。擦亮眼睛等着瞧。形容期望很迫切。也表示确信某件事情一定会出现。
  • 目不窥园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
  • 目不忍视眼睛不忍看视。形容景象极其悲惨。
  • 庸耳俗目指学识浅薄的人。
  • 头眩目昏头脑昏晕,眼睛发花。同“头昏眼花”。
  • 引人注目注目:注视。吸引人们注意。
  •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指别人已有进步,当另眼相看。
  • 悦目赏心看了美好景物而心情舒畅。
  • 瞪目哆口睁大眼睛,张开嘴巴。形容惊呆的样子。
  • 反目成仇反目:翻脸了。翻脸而变成仇敌。一般指夫妻不和,矛盾激化,互相对立。
  • 耳目昭彰昭彰:十分明显,人所共见。众人已听到和看到,十分明显。形容被众人了解得清清楚楚,无法藏匿。
  • 耳闻目睹闻:听见;睹:看见。亲耳听到,亲眼看见。
  • 触目如故触目:目光所及。故:旧的,过去的,本来的。满眼看到的都是过去的老样子。
  • 巧立名目变着法定出一些名目来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
  • 刮目相待刮目:擦眼睛,表示用新眼光看人。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 娱心悦目娱、悦:使愉快。使心情愉快,耳目舒畅。
  • 鹰嘴鹞目形容外貌奸诈凶狠。
  • 朗目疏眉朗:明亮;疏:疏朗。明亮的双目和疏朗的眉毛。形容眉目清秀。
  • 触目成诵成诵:能背诵。看上一眼就能背下来。形容记忆力强。
  • 触目恸心恸:极悲哀;大哭。看到眼前景物而引起内心悲伤。
  • 倾耳注目注目:集中视线注意看。原形容权势极大,为众敬畏。后也形容注意力极其集中。
  • 掩目捕雀遮着眼睛捉麻雀。比喻自己骗自己。
  • 在人耳目表示为人们所听到看到,都已熟知。
  • 刿心怵目指触目惊心。见“刿目怵心”。
  • 目下十行形容看书速度极快。
  • 避人眼目指避免走漏消息。同“避人耳目”。
  • 纲举目张纲:鱼网上的总绳;举:提起。把大绳子一提起来,一个个网眼就都张开。比喻抓住事物的关键,带动其他环节。也比喻文章条理分明。
  • 纲目不疏比喻法令细密。
  • 纲挈目张指撒网时,举起网上的大绳,所有网眼都张开。比喻抓住主要环节,以带动其余;或抓住要领,条理分明。同“纲举目张”。
  • 遮人眼目指遮掩别人的视听,掩饰真情。
  • 魂飞目断形容十分心向往之,不能自持。
  • 无面目见江东父老以之为羞见故乡人之典实。
  • 触目伤怀看到某种情况而内心伤悲。
  • 触目兴叹看到某种情况而引起感叹。
  • 嵬目鸿耳犹言动人观听。同“嵬眼澒耳”。
  • 瞪目结舌睁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神情紧张或很吃惊。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补充纠错
  • 金无足赤足赤:成色十足的金子。比喻人也不能十全十美。
  • 淘沙得金用水选的方法从沙子里取得真金。比喻除去杂质,提取精华。也比喻费力大而成效少。
  • 金瓶落井金瓶掉落井底。比喻一去再无音讯。
  • 金鼓连天金鼓:古时作战,用金钲和战鼓指挥士兵,击鼓表示前进,鸣金表示后退;连天:响彻云霄。形容军威盛大或战斗激烈。
  • 一纸千金一纸价值千金。极言诗文价值之高。
  • 积毁销金指不断的毁谤能使人毁灭。同“积毁销骨”。
  • 日进斗金一天能收进一斗黄金。形容发大财。
  • 成城断金成城,团结得像城堡一样坚固;断金,力量大得能折断金属。指万众一心,力量无比强大。
  • 衣紫腰金身穿紫袍,腰佩金银鱼袋。大官装束,亦指做大官。
  • 一掷千金指用钱满不在乎,一花就是一大笔。
  • 金闺玉堂指朝廷官宦。
  • 金碧辉映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同“金碧辉煌”。
  • 金榜挂名指科举得中。同“金榜题名”。
  • 浮光跃金月光照在浮动的水面上,金光跳跃。
  • 金石交情比喻像金石一样牢不可破的交情。同“金石之交”。
  • 淘沙取金指淘金。
  • 一刻千金一刻时光,价值千金。形容时间非常宝贵。
  • 砂里淘金从砂子里淘出黄金。比喻从大量材料中选取精华。
  • 金刚努目形容面目威猛可畏。
  • 烈火真金烈火:熊熊大火,猛烈的火。真金不惧火炼,在烈火中可以鉴别出真正的黄金。
  • 金口玉言旧时俗指皇帝说的话。现在指说出口不能改变的话(用在讽刺)。
  • 击鼓鸣金古时两军作战时用鼓和金发号施令,击鼓则进,鸣金则退。
  • 一饭千金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 一字兼金形容文字极其珍贵。兼金,价值倍常的好金。
  • 金镳玉辔①指施于马匹的华美御具。②比喻爵禄。
  • 金精玉液旧指一种仙药。也指珍贵的饮料。
  • 一言千金一句话价值千金。常用以形容所言之富有价值。
  • 一字千金增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 金蝉脱壳蝉变为成虫时要脱去一层壳。比喻用计脱身,使人不能及时发觉。
  • 一顾千金顾:看。古之善于相马者伯乐看了马一眼,良马的身价便值千金。比喻得到贤者的推荐而使人或事物身价倍增。
  • 惜字如金指极其节省文字,不多费笔墨。
  • 金童玉女道家指侍奉仙人的童男童女。后泛指天真无邪的男孩女孩。
  • 金匮石室匮:柜子。古时国家收藏重要文书处。
  • 金兰之契金:比喻坚;兰:比喻香;契:投合。指交情投合的朋友。
  • 金人缄口金人:铜制的人。缄口:封嘴,指缄默不言。铜人闭口不讲话。形容言词谨慎。亦作“金人三缄”。
  • 金舌弊口金舌:用金子做舌头;弊:破。用金做的舌头,说破了嘴。比喻说话很多,枉费口舌。
  • 中河失舟,一壶千金比喻东西虽然轻微,用得到的时候便十分珍贵。
  •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比喻只要专心诚意去做,什么疑难问题都能解决。
  • 良金美玉成色好的赤金,无瑕的美玉。比喻文章十分完美。也比喻人道德品质极好。
  • 众口销金众人的言论能够熔化金属。比喻舆论影响的强大。亦喻众口同声可混淆视听。见“众口铄金”。
  • 暮夜怀金比喻暗中行贿。
  • 金鼓齐鸣金鼓:指金钲和战鼓。金钲战鼓一齐响起。形容战斗气氛紧张激烈。
  • 金鸡独立指独腿站立的一种武术姿势。后也指用一足站立。
  • 心如金石犹心如铁石。比喻心肠硬或意志十分坚决。
  • 燕骏千金后以之为招纳贤士之典。
  • 敲金击玉敲钟击磬。喻诗文声调铿锵动听。
  • 金声掷地指掷地作金石之声。形容语言文字铿锵有力。
  • 擂鼓鸣金金:指锣。指战场上击鼓打锣,以壮声势。
  • 金石之交交:交情。比喻像金石一样牢不可破的交情。
  • 敝帚千金一把破扫帚,当千金那样贵重。比喻东西虽不好,但自己十分珍惜。
  • 怀金拖紫形容显贵。同“怀金垂紫”。
  • 金紫银青金紫:金印章,紫绶带。银青:银印章,青绶带。指高官配带的印绶。借指达官显贵。
  • 戛玉锵金敲打玉器和金器。形容声调有节奏而响亮好听。也形容人气节凛然。同“戛玉敲金”。
  • 金波玉液比喻美酒。
  • 金口玉牙金、玉:比喻珍贵。指皇帝是金口玉牙,说什么是什么,不能更改。现比喻说一不二。
  • 金口御言旧时用以指天子之言。后泛指说话正确,不能改变。同“金口玉音”。
  • 敲金戛玉指演奏钟磬等乐器。也形容声音铿锵。同“敲金击石”。
  • 披沙简金犹言排沙简金。比喻从大量事物中挑选精华。
  • 一壸千金比喻物虽微贱,关键时得其所用,便十分宝贵。
  • 家累千金指家中极富财产。
  • 点石成金比喻修改文章时稍稍改动原来的文字,就使它变得很出色。
  • 黄金时间指广播电视在一天中收听、收视人数最多的时间。
  • 金刚怒目怒目:睁大眼睛,眼珠突出。形容面目威猛可畏。
  • 金鸡消息金鸡:古时大赦时,所举行的一种仪式,即竖长杆,顶立金鸡,然后集中罪犯,击鼓,宣读赦令。指皇帝下赦令招安的消息。
  • 金友玉昆友、昆:指兄弟。对他人兄弟的美称。
  • 金石良言象黄金宝石那样珍贵的话语。比喻可贵而有价值的劝告。
  • 金石之功金:指钟鼎类。石:指碑碣类。刻在钟鼎碑碣之上,永不磨灭的功勋。
  • 中流失舟,一壶千金壶:匏:一种瓜,形似葫芦,佩带在腰间可以渡河,南方称为腰舟。比喻东西虽然轻微,用得到的时候便十分宝贵。
  • 封金挂印指不受赏赐,辞去官职。
  • 金钗换酒形容贫穷潦倒,落魄失意。
  • 惜墨如金惜:爱惜。爱惜墨就象金子一样。指不轻易动笔。
  • 一壶千金壶:通“瓠”,瓠瓜,中空,能浮在水面。比喻东西虽然轻微,用得到的时候便十分珍贵。
  • 金光盖地比喻钱神的本领高强。
  • 金枷玉锁枷:套在脖子上的刑具;锁:用铁环连接而成的刑具。比喻儿女既是父母的宝贝,又是负担和包袱。
  • 金口木舌以木为舌的铜铃,即木铎,古代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所用。指宣扬教化的人。
  • 金相玉映比喻文章的形式和内容都完美。也形容人相貌端美。同“金相玉质”。
  • 金兰之交像金石般坚固的交情。
  • 金玉锦绣指精美珍贵的东西。也比喻巧妙的计策。
  • 金声玉润金:指钟;玉:指磬。比喻文章气韵优美。
  • 买铁思金比喻不切实际的贪心妄想。
  • 土偶蒙金在泥塑人像外面涂上金粉。比喻因袭模仿,徒有其表。
  • 金石可开形容一个人心诚志坚,力量无穷。同“金石为开”。
  • 金石之计比喻最安全的计策。
  • 同心断金形容心齐力量大。
  • 馔玉炊金炊:烧火做饭;馔:饮食,吃。形容丰盛的菜肴。
  • 金玉其质质:本质,品质。指人的品质高洁。
  • 金枝玉叶原形容花木枝叶美好。后多指皇族子孙。现也比喻出身高贵或娇嫩柔弱的人。
  • 金字招牌旧时店铺为显示资金雄厚而用金箔贴字的招牌。现比喻高人一等可以炫耀的名义或称号。也比喻名誉好。
  • 避世金马以之比喻身为朝官而逃避世务。
  • 匠石运金匠:匠人;石:人名;运:抡;斤:斧子。原指木匠石抡斧砍掉郢人鼻尖上的白灰,而没有碰伤郢人的鼻子。后用以形容技艺精湛。
  • 一寸光阴一寸金一寸光阴和一寸长的黄金一样昂贵。比喻时间十分宝贵。
  • 金篦刮目比喻翻然醒悟。
  • 金丹换骨比喻诗人创作进入了造诣极深的顿悟境界。
  • 金断觿决如同金属的刀斧砍物,骨制成的锥子解结。形容决断迅速。
  • 金风玉露泛指秋天的景物。
  • 金刚眼睛指目光锐利能洞彻原形的眼睛。
  • 烈火见真金真金是不怕烈火烧的,所以只有在烈火中才能鉴别出是不是真金。比喻在关键时刻最能考验人。
  • 金台市骏犹言千金市骨。指不惜以高价买养骏马。比喻延揽贤才十分诚恳。
  • 金浆玉液道教说是一种用金和玉溶于朱草而成的仙药。也指美酒。
  • 金屋娇娘指高贵而美丽之女子。
  • 金兰之友指亲密的朋友。
  • 金瓯无缺金瓯:盛酒器,比喻国土。金瓯没有残缺。比喻国土完整。
  • 金声玉服比喻人的坚贞品格和操守。同“金声玉色”。
  • 金玉良缘原指符合封建秩序的姻缘。后泛指美好的姻缘。
  • 击玉敲金如金玉被撞击而发出的声音。形容言辞铿然有声,正确无误。
  • 金针度人金针:比喻秘法,诀窍;度:通“渡”,越过,引伸为传授。把高明的方法传授给别人。
  • 分金掰两比喻过分计较。同“分斤掰两”。
  • 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敝帚:破扫帚;享:供奉。自家的破扫帚被认为价值千金。比喻自己的东西即使不好也倍觉珍贵。有时用于自谦。
  • 谗口铄金谗言足以熔化金石。极言谗言毁贤害能之厉害。
  • 齐人攫金攫:夺取。比喻利欲熏心而不顾一切。
  • 戛玉鸣金戛:敲击。敲打玉器和金器。形容声调有节奏而响亮好听。也形容人气节凛然。
  • 金碧辉煌碧:翠绿色。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
  • 金璧辉煌形容建筑物等非常华丽灿烂。
  • 金榜题名金榜:科举时代称殿试揭晓的榜;题名:写上名字。指科举得中。
  • 金城汤池城、池:城墙和护城河;汤:热水。金属的城墙,滚水的护城河。比喻坚固无比、防守严密的城市或工事。
  • 金壶墨汁指极其珍贵罕见的书画用品。
  • 金貂取酒取下金冠换美酒。形容不拘礼法,恣情纵酒。同“金貂换酒”。
  • 黄金时代指人一生中最为宝贵的时期。也指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最繁荣的时期。
  • 金风送爽金风:指秋天的风。古时以阴阳五行解释季节,秋为金。秋风带来了凉意。
  • 黄金铸象铸:铸造。用黄金铸造人像。表示对某人的敬仰或纪念。
  • 蹙金结绣形容文章精美,结构严密。
  • 金龟换酒金龟:袋名,唐代官员的一种佩饰。解下金龟换美酒。形容为人豁达,恣情纵酒。
  • 金汤之固像金城汤池那样牢不可破。
  • 金浆玉醴浆:酒;醴:甜酒。原指仙药,后指美酒佳酿。
  • 金题玉躞金题:用泥金书写的题签;玉躞:系缚书卷的玉别子(又称“插签”)。指极精美的书画或书籍的装璜。
  • 金屋之选指被贵人选为妻室。
  • 金科玉律科:旧指法律条文;律:规章,法则。原形容法令条文的尽善尽美。现比喻必须遵守、不能变更的信条。
  • 金科玉条科、条:法律条文。原指完美的法律条文。后指不能更改、必须遵守的信条。
  •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足赤:足金,纯金。没有纯而又纯的金子。比喻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也比喻不能要求一个人没有一点缺点错误。
  • 金玉良言金玉:黄金和美玉。比喻可贵而有价值的劝告。
  • 金石不渝像金石一样不可改变。形容坚守盟约、节操等。
  • 金石之言象黄金宝石那样珍贵的话语。比喻可贵而有价值的劝告。
  • 弊帚千金对自家的破旧扫帚,也看成价值千金。比喻对己物的珍视。弊,一本作“敝”。
  • 石室金匮亦作“石室金鐀”。古代国家收藏重要文献的地方。
  • 金玉满堂堂:高大的厅堂。金玉财宝满堂。形容财富极多。也形容学识丰富。
  •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金玉:比喻华美;败絮:烂棉花。外面象金象玉,里面却是破棉絮。比喻外表很华美,而里面一团糟。
  • 错彩镂金错:涂饰;镂:雕刻。形容诗文的词藻十分华丽。
  • 金章玉句指华丽的诗文。
  • 木公金母即仙人东王公和西王母。后用于祝寿,比喻庆寿之主人夫妇。
  • 金鳷擘海比喻诗文雄健有力,精深透彻。
  • 一诺千金诺:许诺。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比喻只要两个人一条心,就能发挥很大的力量。
  • 腰金衣紫腰中挂着金印,身上穿着紫袍。指做了大官。
  • 点石为金指用手指一点使石变成金的法术。同“点铁成金”。
  • 众口铄金铄:熔化。形容舆论力量大,连金属都能熔化。比喻众口一词可以混淆是非。
  • 束装盗金指无端见疑。
  • 鸣金收兵用敲锣等发出信号撤兵回营。比喻战斗暂时结束。
  • 金钗细合金钗和钿合。传说中唐玄宗与杨贵妃定情的信物。
  • 百忍成金形容忍耐的可贵。
  • 金城千里指辽阔的国土坚城环绕,险固可靠。
  • 盗嫂受金以之为因小眚而遭谗被疑的典实。
  • 黄金世界形容美好完善的境地。
  • 嚼铁咀金指说话斩截。
  • 排沙见金比喻从大量的东西中选取精华。同“排沙简金”。
  • 金戈铁骑比喻战争。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同“金戈铁马”。
  • 金鼓喧阗金鼓:金钲和鼓。喧阗:声音大。形容音乐演奏的声音嘈杂热闹。亦形容军威壮盛或战况激烈
  • 金辉玉洁形容文辞斑斓简洁。
  • 金淘沙拣从沙里淘拣金子。比喻写作时琢词炼句。
  • 金屋藏娇娇:原指汉武帝刘彻的表妹陈阿娇。汉武帝幼小时喜爱阿娇,并说要让她住在金屋里。指以华丽的房屋让所爱的妻妾居住。也指取妾。
  • 栎阳雨金比喻意外的恩赐。栎阳,地名,在中国陕西省。
  • 金相玉质金、玉:比喻美好;相:外貌;质:本质。比喻文章的形式和内容都完美。也形容人相貌端美。
  • 金印紫绶黄金印章和系印的紫色绶带。古代相国、丞相、太尉、大司空、太傅、太师、太保、前后左右将军及六宫后妃所掌。后代指高官显爵。
  • 金马玉堂金马:汉代的金马门,是学士待诏的地方;玉堂:玉堂殿,供侍诏学士议事的地方。旧指翰林院或翰林学士。
  • 玉叶金枝封建时代称皇家后裔。
  • 披沙拣金拨开沙子来挑选金子。比喻从大量的东西中选取精华。
  • 金石丝竹金:指金属制的乐器;石:指石制的磬;丝:指弦类乐器;竹:指管类乐器。泛指各种乐器。也形容各种声音。
  • 金石为开金石:金属和石头,比喻最坚硬的东西。连金石都被打开了。形容一个人心诚志坚,力量无穷。
  • 戛玉敲金戛:敲击。敲打玉器和金器。形容声调有节奏而响亮好听。也形容人气节凛然。
  • 一笑千金美女一笑,价值千金。形容美人一笑很难得。
  • 阿娇金屋阿娇:指汉武帝刘彻的姑母(长公主刘娇)的女儿。原指汉武帝刘彻要用金屋接纳阿娇为妇。这里泛指美丽高贵的女子。
  • 金玉之言金玉:黄金和美玉。象黄金美玉那样珍贵的话语。比喻可贵而有价值的劝告。
  • 金章紫绶紫色印绶和金印,古丞相所用。后用以代指高官显爵。
  • 烁玉流金指温度极高,能将金石熔化。形容酷热。同“烁石流金”。
  • 铄石流金铄、流:熔化。石头被熔化,金属变成了水。形容天气很热。
  • 避世金门以之比喻身为朝官而逃避世务。
  • 家有弊帚,享之千金弊帚:破扫帚;享:供奉。自家的破扫帚被认为价值千金。比喻自己的东西即使不好也倍觉珍贵。有时用于自谦。
  • 点铁成金原指用手指一点使铁变成金的法术。比喻修改文章时稍稍改动原来的文字,就使它变得很出色。
  • 床头金尽床头钱财耗尽。比喻钱财用完了,生活受困。
  • 金城石室比喻险固的城池。
  • 金貂贳酒取下金冠换美酒。形容不拘礼法,恣情纵酒。同“金貂换酒”。
  • 积玉堆金金玉多得可以堆积起来。形容聚敛的财富极多。
  • 流金铄石铄、流:熔化。形容天气酷热,好象金石都要熔化。
  • 金戈铁甲比喻战争。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同“金戈铁马”。
  • 金戈铁马戈闪耀着金光,马配备了铁甲。比喻战争。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
  • 沙里淘金淘:用水冲洗,滤除杂质。从沙里淘出黄金。比喻好东西不易得。也比喻做事费力大而收效少。也比喻从大量的材料里选择精华。
  • 金尽裘弊皮袍破了,钱用完了。比喻境况困难。
  • 金科玉臬臬,标准,法式。原形容法令条文的尽善尽美。现比喻必须遵守、不能变更的信条。同“金科玉律”。
  • 金相玉振比喻文章的形式和内容都完美。也形容人相貌端美。同“金相玉质”。
  • 金镶玉裹比喻荣华的生活。
  • 金舌蔽口比喻闭口不说话。
  • 金声玉振以钟发声,以磬收韵,奏乐从始至终。比喻音韵响亮、和谐。也比喻人的知识渊博,才学精到。
  • 作金石声金石:钟磬之类的乐器,声音清脆优美。比喻文章优美,音调铿锵。
  • 寸土尺金比喻土地收益极高,极其贵重。
  • 千金买笑花费千金,买得一笑。旧指不惜重价,博取美人欢心。
  • 辞金蹈海比喻不慕富贵,慷慨有气节。
  • 千金一笑犹言千金买笑。花费千金,买得一笑。旧指不惜重价,博取美人欢心。
  • 金镳玉络指施于马匹的华美御具。也比喻爵禄。同“金镳玉辔”。
  • 金钗十二原形容妇女头上首饰多。后指人姬妾多。
  • 排沙简金排:除去;简:选取。拨开沙子来挑选金子。比喻从大量的东西中选取精华。
  • 金谷酒数金谷:园名,晋代石崇建,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北。罚酒三斗的隐语。旧时泛指宴饮时罚酒的斗数。
  • 金闺国士指朝廷的杰出才士。
  • 金屋贮娇金屋:华丽的房屋;娇:阿娇,汉武帝刘彻姑母的长女,借指美丽的女子。指娶妻或纳妾。
  • 六朝金粉六朝:南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金粉:旧时妇女妆饰用的铅粉,常用以形容繁华绮丽。亦形容六朝的靡丽繁华景象。
  • 金相玉式同“金相玉质”。
  • 金口玉音旧时用以指天子之言。后泛指说话正确,不能改变。
  • 金迷纸碎形容剥削阶级奢侈豪华的生活。
  • 玉箫金管泛指雕饰华美的管乐器。同“玉箫金琯”。
  • 金人之缄比喻因有顾虑而闭口不说话。
  • 燕金募秀相传战国时燕昭王筑黄金台以接待天下贤士。后以之为招纳贤士之典。
  • 玉液金波比喻美酒。
  • 挥金如土挥:散。把钱财当成泥土一样挥霍。形容极端挥霍浪费。
  • 金石至交比喻像金石一样牢不可破的交情。同“金石之交”。
  • 辉煌金碧形容建筑物等非常华丽灿烂。
  • 金昭玉粹指如金玉之明美。
  • 金针见血犹言一针见血。比喻说话简短,切中要害。
  • 家书抵万金比喻家信的珍贵。
  •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价值千金的皮衣,决非一只狐狸的腋皮所能做成。比喻积小才能成大,集合大家的力量才能做成事情。
  • 精金美玉精金:精炼的金。纯金美玉。比喻人品纯洁或物品精美。
  • 迷金醉纸犹言纸醉金迷。形容叫人沉迷的奢侈繁华环境。
  • 脱壳金蝉比喻用计谋脱身。
  • 银屏金屋形容极其华丽的住宅和陈设。借指富家大族。
  • 鸣金收军古时作战用敲锣等方式发出信号撤军回营。
  • 东箭南金东方的竹箭,南方的铜,古时都认为是上品。比喻可宝贵的人才。
  • 金翅擘海金翅:佛经中所说鸟名;擘:用手把东西分开或折断。比喻文辞笔力雄壮。
  • 璞玉浑金比喻天然美质,未加修饰。多用来形容人的品质淳朴善良。
  • 纡朱怀金纡:系结;朱:朱绂,系印的红色丝带;怀:怀藏;金:金印。比喻做了大官。
  • 金尽裘敝皮袍破了,钱用完了。形容贫困失意的样子。
  • 点金乏术术:法术,方法。没有点铁成金的法术。比喻没有最好的方法筹集钱财,解决贫困。
  • 没金饮羽指射箭入石,箭镞和箭杆后的雕翎全都隐没不见。
  • 金迷纸醉形容剥削阶级奢侈豪华的生活。
  • 摆袖却金比喻为人廉洁,不受贿赂。
  • 玉箫金琯泛指雕饰华美的管乐器。
  • 金人三缄比喻因有顾虑而闭口不说话。
  • 金声玉色比喻人的坚贞品格和操守。
  • 金石之策形容如同金、石一般经久而稳定的策略。
  • 金石之坚象金属和石头那样坚硬。形容极为坚硬或强固。
  • 南金东箭南方的金石,东方的竹箭。比喻优秀的人才。
  • 烁石流金指温度极高,能将金石熔化。形容酷热。烁,通“铄”。
  • 狗续金貂比喻滥封的官吏。
  • 水漫金山神话故事。金山,在江苏省镇江市。
  • 带金佩紫金:金印。紫:紫绶。带着金印,佩着紫绶。形容地位非常显赫。
  • 千金用兵,百金求间极言用兵时离间对方的重要。
  • 千金之家指富豪之家。
  • 腰金拖紫比喻身居高官。金,金印;紫,紫绶。
  • 金碧荧煌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同“金碧辉煌”。
  • 泥金万点指菊花名。
  • 义结金兰结交很投合的朋友。
  • 契合金兰契合:投合。金兰:指朋友间相处信诚。形容朋友间意气相投,感情深厚。亦作“契若金兰”。
  • 纡佩金紫身佩印绶。指身居高位。金,指印;紫,指绶色。
  • 玉昆金友友、昆:指兄弟。对他人兄弟的美称。
  • 火眼金睛原指《西游记》中孙悟空能识别妖魔鬼怪的眼睛。后用以形容人的眼光锐利,能够识别真伪。
  • 金吾不禁金吾:秦汉时执掌京城卫戍的地方官。本指古时元宵及前后各一日,终夜观灯,地方官取消夜禁。后也泛指没有夜禁,通宵出入无阻。
  • 裘弊金尽皮袍破了,钱用完了。比喻境况困难。
  • 金门绣户指富贵人家。
  • 宫邻金虎指小人在位,接近帝王,贪婪如金之坚,凶恶如虎之猛。
  • 金人之箴比喻因有顾虑而闭口不说话。
  • 玉友金昆友、昆:指兄弟。对他人兄弟的美称。
  • 玉振金声比喻文章道德之盛。
  • 怀金垂紫形容显贵。金,金印;紫,系印的紫色丝带。
  • 钩金舆羽二者悬殊太大,不可作比。
  • 真金烈火比喻经过严重考验而品质不变。
  • 石室金鐀古代国家收藏重要文献的地方。同“石室金匮”。
  • 堆金迭玉形容财富极多。
  • 堆金积玉金玉多得可以堆积起来。形容占有的财富极多。
  • 千金一瓠比喻物虽轻贱,关键时得其所用,却十分珍贵。
  • 千金一诺诺:许诺。一个诺言价值千金。指守信用,不轻易许诺。
  • 千金之子旧指富贵人家的子弟。
  • 青龙金匮指六辰。指良辰吉日。旧时星命家以为,青龙、明堂、金匮、天德、司命等六辰为吉神,六辰值日,诸事皆宜,为黄道吉日。
  • 点金成铁用以比喻把好文章改坏。也比喻把好事办坏。
  • 点金作铁用以比喻把好文章改坏。也比喻把好事办坏。同“点金成铁”。
  • 契若金兰比喻朋友交情深厚。
  • 镂金错采比喻刻意雕琢文词。
  • 炊金馔玉炊:烧火做饭;馔:饮食,吃。形容丰盛的菜肴。
  • 没金铩羽指射箭入石,箭镞和箭杆后的雕翎全都隐没不见。同“没金饮羽”。
  • 玉走金飞指日月如飞。比喻时光易逝。玉,玉兔,指月亮。金,金乌,指太阳。
  • 佛是金装,人是衣装意为佛像的光彩要靠涂金,人样的俊俏要靠衣饰。比喻人内里不足,要靠外表。
  • 架海金梁梁:桥梁。架在海上的金桥。比喻能够身肩重任的栋梁之才。
  • 断金零粉断折的花钿和零散的铅粉。借指因遭横逆而结局不圆满的风流韵事。
  • 铄金毁骨比喻毁谤太多,使人无以自存。
  • 堆金叠玉形容财富极多。
  • 千金敝帚比喻自己的东西虽然微贱,却是十分珍贵的。
  • 千金弊帚比喻东西虽然微贱,却十分珍惜重视。
  • 千金市骨花费千金,买千里马的骨头。比喻罗致人才的迫切。
  • 千金一掷形容生活奢侈,用钱没有节制。
  • 精金良玉精金:精炼的金;良玉:美玉。纯金美玉。比喻人品纯洁或物品精美。
  • 赢金一经指留下满筐的金银,不如传授一经。赢,通“籝”。
  • 金貂换酒金貂:汉以后皇帝左右侍臣的冠饰。取下金冠换美酒。形容不拘礼法,恣情纵酒。
  • 酌金馔玉喝酒的杯子是金的,盛菜肴的器皿是玉的。极言饮宴的奢侈豪华。
  • 钿合金钗钿盒和金钗,相传为唐玄宗与杨贵妃定情之信物。泛指情人之间的信物。
  • 大马金刀①形容豪爽,气派大。②形容说话直率锋利,不留情面。
  • 固若金汤金属造的城,滚水形成的护城河。形容工事无比坚固。
  • 玉质金相金、玉:比喻美好;质:本质;相:外貌。比喻文章的形式和内容都完美。也形容人相貌端美。
  • 真金不怕火比喻正确的事物经得住考验。
  • 管鲍分金管:管仲;鲍:鲍叔牙,战国时齐国的名相;金:钱财。比喻情谊深厚,相知相悉。
  • 铄金点玉熔化金属,玷污美玉。比喻毁谤为害之烈。
  • 百二金瓯比喻山河险固之地。同“百二山河”。
  • 千金一壸比喻物虽轻贱,关键时得其所用,却十分珍贵。同“千金一瓠”。
  • 琼楼金阙犹琼楼玉宇。指月中宫殿,仙界楼台。也形容富丽堂皇的建筑物。
  • 积金累玉金玉堆积。形容财富很多。
  • 攫金不见人比喻为了满足个人的欲望而不顾一切。
  • 锵金鸣玉金玉相撞而发声。比喻音节响亮,诗句优美。
  • 焦金流石将金属、石头烧焦、熔化。形容天气极度干旱、炎热。
  • 焦金烁石使金石熔化枯焦。形容天气酷热。
  • 燋金烁石使金石销熔,形容天很酷热。
  • 纡金曳紫佩带金印紫绶。指身居高位。
  • 玉律金科律:规章,法则;科:旧指法律条文。原形容法令条文的尽善尽美。现比喻必须遵守、不能变更的信条。
  • 玉堂金马玉堂:汉代殿名;金马:汉代宫门名,也称“金门”。旧时比喻才学优异而富贵显达。
  • 暗度金针度:通“渡”,过渡,引申为传授。后用于比喻秘诀。又借指幕后交易。
  • 敲金击石金、石:指钟磬一类的乐器。演奏钟磬等乐器。也形容声音铿锵。
  • 横金拖玉指官服盛装。
  • 诚至金开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 铜山金穴比喻极其富有。
  • 捐金抵璧指不重财物。
  • 量金买赋指文章价值很高。
  • 铁郭金城比喻设防坚固的城池。
  • 镂金错彩镂:雕刻;错:涂饰。形容诗文的词藻十分华丽。
  • 玉圭金臬比喻重要的准则或法度。圭,观测日影的仪器;臬,靶子。金玉言其贵重。
  • 屙金溺银比喻生存有术。
  • 家累千金,坐不垂堂指家财富有的人常自珍爱,不自蹈险地。
  • 铿金霏玉形容文词音节铿锵,不同凡响。
  • 却金暮夜指为官清廉。
  • 摸金校尉校尉:古代军官职称。指掠夺财物的军官。
  • 锵金铿玉比喻音节响亮,诗句优美。同“锵金鸣玉”。
  • 镂金铺翠形容缤纷的色彩。
  • 紫绶金章紫色印绶和金印,古丞相所用。借指高官显爵。
  • 真金不怕火炼比喻品质好、意志坚强的人经得起任何考验。
  • 掷地作金石声比喻文章词藻优美,声调铿锵。
  • 石缄金匮古代国家收藏重要文献的地方。同“石室金匮”。
  • 水满金山神话故事。金山,在江苏省镇江市。同“水漫金山”。
  • 精金百炼比喻德才修养锻炼十分到家。
  • 铁马金戈①形容威武雄壮的士兵和战马。②谓战事,兵事。
  • 琼浆金液琼:美玉。琼浆:美酒。古代传说用美玉制成的浆液,喝了可以成仙。比喻仙水和名贵的美酒、饮料等。亦作“琼浆玉液”、“玉液琼浆”、“金波玉液”、“玉液金波”
  • 纸醉金迷原意是让闪光的金纸把人弄迷糊了。形容叫人沉迷的奢侈繁华环境。
  • 试金石一种黑色坚硬的石块,用黄金在上面画一条纹,就可以看出黄金的成色。比喻精确可靠的检验方法。
  • 重金袭汤指几重金城汤池,防守非常坚固。
  • 佛是金妆,人是衣妆指佛靠金子装点,人靠衣饰打扮。比喻人内里不足,要靠外表。
  • 浪子回头金不换指不走正道的人改邪归正后极其可贵。
  • 拾金不昧金:原指钱财,现泛指各种贵重物品;昧:隐藏。拾到东西并不隐瞒下来据为己有。指良好的仆人道德和社会风尚。
  • 铿金戛玉形容文词音节铿锵有力。
  • 浑金白玉比喻天然美质,未加修饰。多用来形容人的品质淳朴善良。同“浑金璞玉”。
  • 浑金璞玉比喻天然美质,未加修饰。多用来形容人的品质淳朴善良。
  • 掷地金声金:钟罄之类的乐器。比喻文章词藻优美。
  • 千金一刻形容时间非常宝贵。
  • 点金无术没有点铁成金的法术。比喻没有最好的方法筹集钱财,解决贫困。同“点金乏术”。
  • 玉液金浆比喻美酒。
  • 真金不镀真的黄金上用不着再镀金。比喻有真才实学的人用不到装饰。
  • 拖金委紫佩带紫绶金印。比喻官高位显。
  • 十二金钗本用以形容美女头上金钗之多,后喻指众多的妃嫔或姬妾。
  • 十二金牌金牌:宋代敕书及紧急军命,用金字牌,由内侍省派人速送。比喻紧急的命令。
  • 重金兼紫指一门中有数人佩金印紫绶,极言荣显。秦汉列侯以上皆金印紫绶。
  • 琼厨金穴比喻豪富奢侈的人家。
相关汉字解释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