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金口御言

jīn kǒu yù yán
valuable advice
“金口御言”的成语拼音为:jīn kǒu yù yán,注音:ㄐㄧㄣ ㄎㄡˇ ㄩˋ ㄧㄢˊ,词性:作主语、宾语;指说话正确,不能改变,年代:当代成语,出处:聂绀弩《独夫之最后》:“一个大人物,真像金口御言,有鬼神相助似的,说什么就是什么。”,基本解释:旧时用以指天子之言。后泛指说话正确,不能改变。同“金口玉音”。,例句:“唐朝·杜甫《秋兴八首·其五》:‘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能捧千金秤,不向玉堂临。一叶扁舟过,春风万里闻。敬亭山下来,数骑飞从云。”
拼音 jīn kǒu yù yán
注音 ㄐㄧㄣ ㄎㄡˇ ㄩˋ ㄧㄢˊ
词性 作主语、宾语;指说话正确,不能改变
英文 valuable advice
年代 当代成语
解释 旧时用以指天子之言。后泛指说话正确,不能改变。同“金口玉音”。
出处 聂绀弩《独夫之最后》:“一个大人物,真像金口御言,有鬼神相助似的,说什么就是什么。”
例句 “唐朝·杜甫《秋兴八首·其五》:‘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能捧千金秤,不向玉堂临。一叶扁舟过,春风万里闻。敬亭山下来,数骑飞从云。”
补充纠错
上一个成语: 金口玉音
下一个成语: 金匮石室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顺接) 补充纠错
  • 言笑不苟不随便谈笑。形容态度严肃庄重。同“不苟言笑”。
  • 妄言妄听妄:不实。说得人随便说,听的人随便听,都不认真看待。
  • 言行若一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指人表里如一。
  • 发言盈庭盈:满。形容好多人聚在一起议论,意见纷纷,得不出一致的结论。
  • 不知所言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同“不知所云”。
  • 变色之言使脸色改变的话。多指为争论是非曲直而冲动发怒时说的话。
  • 肺腑之言肺腑:指内心。出于内心的真诚的话。
  • 口出狂言嘴里说出狂妄自大的话。指说话狂妄、放肆。也指胡说八道。
  • 言外之意指有这个意思,但没有在话里明说出来。
  • 闭口无言闭住嘴巴不言语。形容对事不置可否或事情弄僵,自己觉得理亏而无话可讲时的情态。参见“闭口不言”。
  • 出言吐语犹言谈吐。指说话。
  • 隐忍不言隐忍:勉强忍耐,把事情藏在心里。把事情藏在心里不说。
  • 刍荛之言刍荛:割草打柴的人。割草打柴人的话。指普遍百姓的浅陋言辞。也用作讲话者的谦词。
  • 言听事行指说话能听从,事情能执行。
  • 毫不讳言讳言:有顾虑,不愿把真实情况说出来。丝毫也没有隐讳不说的。
  • 一言兴邦指一句话可以兴国。
  • 王顾左右而言他指离开话题,回避难以答复的问题。
  • 哑口无言哑口:象哑巴一样。象哑巴一样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的样子。
  • 有言在先有话说在头里。指事先打了招呼。
  • 沉密寡言犹沉默寡言。不声不响,很少说话。
  • 言出法随言:这里指法令或命令;法:法律。话一说出口,法律就跟在后面。指法令一经公布就严格执行,如有违犯就依法处理。
  • 一家之言指有独特见解自成体系的论著。
  • 言无二价货物的价钱说一不二。
  • 言行相顾指言行不互相矛盾。
  • 一言半句指很少的一两句话。同“一言半语”。
  • 极而言之从最极端的情况来说。指把话说到头。
  • 大辩不言大辩:善于辩论。有口才、善于辩论的人,并不多说话以显示自己。
  • 不言而信旧指君子不用说什么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形容有崇高的威望。
  • 多言多语指不该说而说。
  • 德容言功封建礼教要求妇女应具备的品德。
  • 闭口不言紧闭着嘴,什么也不说。
  • 口无择言指出口皆合道理,无需选择。
  • 讹言惑众讹言:诈伪的话。用谣言欺骗迷惑群众。
  • 事核言直事情确实,文辞直捷。
  • 三言两语几句话。形容话很少。
  • 溢于言表超出言语以外,指某种思想感情虽未说明却能使人体会出来。
  • 以言举人根据言论来举荐人才。
  • 流言蜚语毫无根据的话。指背后散布的诽谤性的坏话。
  • 人言啧啧人们不满地议论纷纷。
  • 币重言甘币:指礼物;厚:重。礼物丰厚,言辞好听。指为了能达到某种目的而用财物诱惑。
  • 三复斯言三复:多次反复;斯言:这句话。反复朗读并体会这句话。形容对它极为重视。
  • 惨不忍言不忍心把悲惨情形说出口。
  • 德言容功德:妇德,品德。言:言辞。容:容貌。功:女红(旧指女子所做的针线活)。封建礼教要求妇女应具备的品德。
  • 情见乎言情感表现在言辞当中。同“情见乎辞”。
  • 千言万语形容说得话很多。
  • 甘言厚礼甜美的言辞,厚重的礼品。亦作“甘言厚币”。
  • 言行抱一犹言言行一致。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
  • 美言不信信:信实,真实。词藻华美的言辞、文章,内容往往不真实。
  • 成一家言指学问自成体系可派别。
  • 一言堂旧时商店表示不二价的匾。现比喻领导缺乏民主作风,独断专行,一个人说了算。
  • 花言巧语原指铺张修饰、内容空泛的言语或文辞。后多指用来骗人的虚伪动听的话。
  • 疾言遽色疾:快,急速;遽:仓猝,急。言语神色粗暴急躁。形容对人发怒时说话的神情。
  • 千里结言指与远方朋友相约之言。
  • 目动言肆指神色不安,语调失常。
  • 狂瞽之言狂:狂妄。瞽:瞎眼,盲目。指愚妄无知的言论。旧时常用作自谦之辞。亦作“狂瞽之说”。
  • 偏听偏言偏:只注重一方面。只听信一方面,指处理问题态度不公正,方法不妥当。
  • 逆耳良言虽然使人听起来感到刺耳,但却是有益的好话。逆:抵触,不顺从。
  • 言从计纳讲的话、出的主意,都听从采纳。
  • 知无不言凡是知道的没有不说的。
  •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知道的就说,要说就毫无保留。
  • 闳言高论指博大高远的议论。
  •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 一言一行每句话,每个行动。
  • 下笔千言千言:长篇大论。形容文思敏捷,写作迅速。
  • 风言影语捕风捉影的话语。
  • 疾言怒色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同“疾言厉色”。
  • 人言可畏人言:别人的评论,指流言蜚语;畏:怕。指在背后的议论或诬蔑的话很可怕。
  • 口出大言说大话。形容说话狂妄。
  • 沉厚寡言朴实稳重,不爱多说话。同“沉重少言”。
  • 谈言微中微中:微妙而又恰中要害。形容说话委婉而中肯。
  • 临别赠言分别时赠送的一些勉励的话。
  • 静言庸违语言善巧而行动乖违。犹言口是行非。
  • 言必有中中:正对上。指一说话就能说到点子上。
  • 出言不逊逊:谦让,有礼貌。说话粗暴无礼。
  • 杯酒言欢相聚饮酒,欢快地交谈。
  • 造言捏词捏造虚假的言词。
  • 言谈举止人的言语、举动、行为。
  • 恶言厉色说话和脸色都很严厉。
  • 敏于事,慎于言敏:奋勉,慎:小心。办事勤勉,说话谨慎。
  • 名不正,言不顺指名分不正或名实不符。
  • 敢怒而不敢言心里愤怒而嘴上不敢说。指慑于威胁,胸中愤怒不敢吐露。
  • 苦不堪言堪:能。痛苦或困苦到了极点,已经不能用言语来表达。
  • 背惠食言指忘恩失信。
  • 闳言崇议指博大高远的议论。
  • 一言两语为数不多的几句话。
  • 一言难尽形容事情曲折复杂,不是一句话能说清楚的(用在不好的事)。
  • 一言为定一句话说定了,不再更改。比喻说话算数,决不翻悔。
  • 一言中的的:箭靶的中心。一句话正好射中箭靶。比喻一句话就说到关键的地方。
  • 乱语胡言指胡说;瞎扯。
  • 疾言倨色形容对人发怒时说话的神情。同“疾言遽色”。
  • 钳口不言钳口:闭口。闭着嘴不说话。
  • 交浅言深交:交情,友谊。跟交情浅的人谈心里话。
  • 不恤人言不管别人的议论。表示不管别人怎么说,还是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
  • 沉重寡言朴实稳重,不爱多说话。同“沉重少言”。
  • 不可胜言说不尽。形容非常多或到达极点。
  • 徒讬空言指只讲空话,而不实行。同“徒托空言”。
  • 妙不可言妙:美妙。形容好得难以用文字、语言表达。
  • 轻言肆口指说话轻率、放肆。
  • 自不待言大家心里明白,不必再用言语解释。
  • 言简义丰语言简练,含意丰富。
  • 言近指远话很浅近,含义却很深远。同“言近旨远”。
  • 言论风生形容言谈议论时兴致很高,气氛活跃。
  • 冰炭不言,冷热自明比喻内心的诚意不用表白,必然表现在行动上。
  • 杜绝言路杜绝:断绝,阻塞;言路:进言之路。堵塞和断绝一切进言之路,指不纳谏言。
  • 意在言外语言的真正用意没有明白说出来,细细体会就知道。
  • 苦不可言痛苦或困苦到了极点,已经不能用言语来表达。
  • 一言不发一句话也不说。
  • 一言丧邦指一句话可以亡国。
  • 一言以蔽之蔽:遮,引伸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
  • 酒后失言酒喝多了以后,不能自持,说了不该说的话。
  • 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写了一大篇文章,但没有接触到主题。
  • 直言取祸直:坦率、直爽;取:取得,引申为招致。指说话直率的人会惹祸。
  • 托之空言指寄托所怀于文词议论。
  • 人微言贱犹言人微言轻。地位低,说话不受人重视。
  • 淫言狎语轻狎的言词;淫秽猥亵的言词。同“淫言媟语”。
  • 人言藉藉籍籍:纷乱的样子。人们指责、攻击的话哪里都流传着。多用在说有关人家名誉的事。
  • 流言止于智者没有根据的话,传到有头脑的人那里就不能再流传了。形容谣言经不起分析。
  •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人到临死,他说的话是真心话,是善意的。
  • 沉默寡言沉默:不出声;寡:少。不声不响,很少说话。
  • 不以人废言废:废弃。不因为这个人有不足的地方而不采纳他的正确意见。
  • 行浊言清清:清高;浊:浑浊,指低下。说的是清白好话,十的是污浊坏事。形容人言行不一。
  • 得意忘言原意是言词是表达意思的,既然已经知道了意思,就不再需要言词。后比喻彼此心里知道,不用明说。
  • 肆言詈辱肆:任意妄为,放肆。詈:骂。辱:侮辱。毫无畏惧地侮辱谩骂。
  • 多言数穷言多必失,必有理屈之时。
  • 轻言寡信指说话轻率而缺少信用。
  • 言来语去指谈笑时你一言我一语,彼此应对。
  • 黑言诳语犹言胡言乱语。指没有根据,不符实际的瞎说,或说胡话。
  • 言听计从听:听从。什么话都听从,什么主意都采纳。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
  • 言文行远言辞有文采,才能传播远方或影响后世。
  • 谠言直声谠言:公正的言论;直:正直的。公正的、正直的、理直气壮的言论。
  • 大言不惭说大话,不感到难为情。
  • 言行不贰犹言言行一致。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
  • 言行不一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外一套。
  • 巧言利口巧妙的言辞,锋利的口辩。
  • 自食其言指说了话不算数。
  • 信口胡言随口乱说。指毫无根据、不负责任地瞎说。
  • 中冓之言中冓:内室。内室的私房话。也指有伤风化的丑话。
  • 不苟言笑苟:苟且,随便。不随便说笑。形容态度庄重严肃。
  • 龙言凤语比喻轻松悠扬的音乐之声。
  • 直言勿讳直率地说话,无所隐讳。同“直言无讳”。
  • 顿口无言张口结舌,说不出话。
  • 人微言轻地位低,说话不受人重视。
  • 行不副言指言行不一。
  • 人言籍籍指人们议论纷纷。
  • 流言风语犹言流言蜚语。毫无根据的话。指背后散布的诽谤性的坏话。
  • 不幸而言中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却被说准真的发生了。
  • 落花无言原来比喻诗的风格典雅。后比喻经受失败而无怨忿。
  • 秘而不言严守秘密,不肯吐露。同“秘而不露”。
  • 片言只语零零碎碎的话语。形容语言文字数量极少。
  • 仗义执言执言:说公道话。为了正义说公道话。指能伸张正义。
  • 多言或中或:有的。中:正好对上。指多方面讨论之,有的可能中的。
  • 陈言务去陈言:陈旧的言辞;务:务必。陈旧的言词一定要去掉。指写作时要排除陈旧的东西,努力创造、革新。
  • 言必信,行必果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
  • 要而言之要:简要。概括地说,简单地说。
  • 诡言浮说指虚假不实的话。
  • 言多伤行话多易出问题,以致言行不一,使品行受损害。
  • 出言吐词犹言谈吐。指说话。
  • 言多伤幸话多易出问题,以致言行不一,使品行受损害。同“言多伤行”。
  • 出言吐气犹言谈吐。指说话。
  • 言寡尤,行寡悔指说话做事很少犯错误。
  • 小小不言指细微的,不值得一提的。
  • 冷言热语犹冷言冷语。带讥讽意味的冷冰冰的话。
  • 举止言谈行为举动和说话言论。指人的外在风度。
  • 言扬行举根据德行和名声来选择人才。
  • 一言半辞指很少的一两句话。同“一言半语”。
  • 言之有故所说的话有根据。同“言之成理”。
  • 察言观行指考察其言行以知人。
  • 退有后言当面顺从答应,背后进行非议。
  • 询事考言询:查询;考:考核。查询、考核所做的事和所说的话。后多指对官员的考核。
  • 绳墨之言可以作为准绳、合乎道德圣智的言论。
  • 疾言厉气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同“疾言厉色”。
  • 疾言厉色疾:急速。说话急躁,脸色严厉。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
  • 难言之隐隐藏在内心深处不便说出口的原因或事情。
  • 满纸空言满纸都是废话。形容文章空洞,毫无内容。
  • 款语温言指诚恳而温和的言辞。
  • 广开言路广:扩大;言路:进言的道路。指尽量给下面创造发表意见的条件。
  • 淫言媟语轻狎的言词;淫秽猥亵的言词。
  • 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了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
  • 只言片语个别词句或片断的话。
  • 倚马千言倚马:靠着战马。倚靠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千言立就。形容才思敏捷。
  • 流言飞文犹言流言蜚语。毫无根据的话。指背后散布的诽谤性的坏话。
  • 口不择言指情急时说话不能正确用词表达或指说话随便。
  • 乐不可言快乐到了极点,没法用语言来表达。
  • 不言不语不说话,闷声不响。
  • 拭面容言拭:擦;拭面:擦去别人吐在自己脸上的唾沫;容言:听取别人意见。泛指接受别人的批评,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
  • 多言繁称讲话或写文章,浮词很多,不必要地大量引述。多指文风浮华不实。
  • 陈言肤词指陈旧而肤浅的言词。
  • 言必有据言:说话;据:依据。说话一定要有根据。
  • 要言妙道要:重要,中肯;妙:神妙,深微。中肯的名言,深微的道理。
  • 言从计听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同“言听计从”。
  • 危言正色刚直的言论和严正的态度。
  • 妙言要道妙:神妙,深微;要:重要,中肯。中肯的名言,深微的道理。
  • 畅所欲言畅:尽情,痛快。畅快地把要说的话都说出来。
  • 季路一言比喻信用极好。
  • 无可讳言讳言:不敢说或不愿说。没有什么不可以直说的。指可以坦率地说。
  • 言听行从指说话、做事有人听从。形容威望很高。
  • 言行计从说的话出的主意都采纳照办。形容深被信任。
  • 相对无言指彼此相对说不出话来。
  • 言行信果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同“言必信,行必果”。
  • 作言造语指编造虚诞的言辞。
  • 言语路绝犹言言语道断。指不能通过交谈、谈判的方法解决问题。
  • 言者不知指多言多语的人缺乏智能。
  • 附耳低言附:贴近。贴近别人的耳朵低声说话。形容和对方密谈要事。
  • 言之无物指文章或言论空空洞洞,没有实际内容。
  • 一言九鼎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 直口无言犹言哑口无言。
  • 词言义正词:言词,语言。义:道理。言辞严厉,义理正大。
  • 有口难言言:说。虽然有嘴,但话难以说出口。指有话不便说或不敢说。
  • 风言醋语散布嫉妒性的中伤语言。
  • 课语讹言多嘴多舌,胡言乱语。
  • 软语温言温和的话语。
  • 名正言顺名:名分,名义;顺:合理、顺当。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 方言矩行指言行方正,合乎规范。
  •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能用心去揣摩体会,没法用话具体地表达出来。指道理奥妙,难以说明。有时也指情况微妙,不便说明。
  • 讷口少言讷口:不善于说话。不善言谈,说话不多。
  • 载笑载言边笑边说话。
  • 腹饱万言指学识渊博。
  • 流言混话无根据无道理的言语。
  • 胡言乱语指没有根据,不符实际的瞎说,或说胡话。
  • 遣言措意指写文章、说话时的用词立意。同“遣辞措意”。
  • 缄口无言缄口:闭着嘴。闭着嘴,不说话。
  • 靖言庸违指言语巧饰而行动乖违。
  • 绵言细语绵:柔软。绵言:柔和的语言。细语:低细的语句。指说话时声音柔和细微,使人容易接受。
  • 无庸讳言没有什么不可以直说的。指可以坦率地说。
  • 逆耳之言听起来不舒服的话(多指尖锐、中肯的劝告或批评)。
  • 沉重少言朴实稳重,不爱多说话。亦作“沉厚寡言”、“沉重寡言”。
  • 薄唇轻言形容多嘴,说话随便。
  • 尖言尖语指言语尖酸刻薄。
  • 计行言听行其计,听其言。形容十分信任。
  • 至理名言至:最;名:有名声的。最正确的道理,最精辟的言论。
  • 言不由中指心口不一致。同“言不由衷”。
  • 不可言喻喻:说明,告知。不能用言语来说明。
  • 危言逆耳正直的规劝听起来不顺耳。
  • 轻言轻语形容说话声音极轻微。
  • 轻言细语形容说话轻而柔和。
  • 涎言涎语厚着脸皮胡言乱语,撒赖。
  • 出言有章说话有条理。
  • 言而无信说话不算数,没有信用。
  • 言而有信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 言发祸随话一出口,祸患随之而来。同“言出祸从”。
  • 言芳行洁指言行高洁。
  • 言若悬河形容能言善辩,说话滔滔不绝。同“言类悬河”。
  • 言是人非指言论无可非议,但为人不可取。
  • 重厚寡言持重敦厚,不爱多说话。
  • 言听计用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同“言听计从”。
  • 身轻言微身轻:身价低下,地位低;微:任用小。地位低下者说的话不为人所重视。
  • 侃侃而言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 急不择言急得来不及选择词语,形容说话十分急迫或紧张。
  • 杜口绝言犹言杜口无言。
  • 言与心违言语与心意相违背。
  • 言语道断原为佛家语,指意义深奥微妙,无法用言辞表达。后指不能通过交谈、谈判的方法解决问题。
  • 日试万言一日写上万字的文章。形容富有才华,思路敏捷。
  • 言之过甚话说得太过头了。
  • 万语千言许许多多的话语。
  • 以言取人根据人的口才去判断其智能。
  • 察言观色察:详审。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多指揣摸别人的心意。
  • 秽言污语指粗俗下流、不堪入耳的话。
  • 豪言壮语豪迈雄壮的言语。形容充满英雄气概的话。
  • 伤言扎语方言。指说讽刺话。
  • 直言贾祸直:坦率、直爽;贾:买,引伸为招致。指说话坦率的人会惹祸。
  • 敦默寡言稳重而少言语。
  • 前言不搭后语说得话前后连接不上。多形容思想混乱,不能自圆其说。
  • 托诸空言指寄托所怀于文词议论。同“托之空言”。
  • 能言快语能说会道,言词敏捷爽利。
  • 流言惑众流言:无根据的话。指制造谣言以欺骗、迷惑群众。
  • 食言而肥食言:失信。指不守信用,只图自己占便宜。
  • 缄口不言缄:封闭。封住嘴巴,不开口说话。
  • 正色危言态度严肃,语言正直,能使人望而生畏。同“正色直言”。
  • 博闻辩言博:多。闻:传闻。辩言:巧言。形容道听途说,似是而非的言论。
  • 正色直言态度严肃,语言正直,能使人望而生畏。
  • 沉毅寡言沉毅:深沉宁静。深沉文静,不爱多说话。
  • 涩于言论形容说话迟钝。
  • 秕言谬说指错误的言论。
  • 好言好语好:美好,友善。指友善和中听的言语。
  • 药石之言药石:治病的药物和砭石,泛指药物。比喻劝人改过的话。
  • 不可言宣言:言语;宣:发表,表达。指不是言语所能表达的(用在说事物的奥妙、味道)。
  • 言出祸从话一出口,祸患随之而来。
  • 危言覈论正直而翔实的言论。
  • 言颠语倒说话颠三倒四。
  • 言多必失话说多了一定有失误。
  • 出言成章本意是出言便成为规范,后多用以形容文思敏捷。
  • 言而不信说话不讲信用。
  • 言和意顺言语和顺,情意相谐。
  • 言简意少简:简练。语言简洁,内容贫乏。
  • 以人废言以:因为;废:废弃。因为说话人的地位的低下或犯有错误就不采纳他所说的正确的意见。
  • 由衷之言衷:内心。出自内心的话。
  • 微言大义微言:精当而含义深远的话;大义:本指经书的要义,后指大道理。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的道理。
  • 微言大谊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的道理。同“微言大义”。
  • 贵不可言旧时多用以称人贵有帝王、母后之相。此话不能直言,故婉称之。
  • 三言两句几句话。形容话很少。同“三言两语”。
  • 言为心声言语是思想的反映,从一个人的话里可以知道他的思想感情。
  • 冷言冷语冷:意含讥讽。带讥讽意味的冷冰冰的话。
  • 身微言轻微:卑微。地位低,说话不受人重视。
  • 言笑自如谈笑如常,十分镇定。
  • 媒妁之言媒妁:说合婚姻的人。媒人的介绍。
  • 言行不符说的和做的不相符合。
  • 言行相悖说话和行动不一致,互相矛盾。
  • 五言长城称誉善于作五言诗的好手。
  • 言之不预没有预先说明。
  • 殊言别语指方言土语。
  • 甜言媚语甜蜜温柔的话。同“甜言软语”。
  • 甜言蜜语象蜜糖一样甜的话。比喻为了骗人而说得动听的话。
  • 言之有物物:内容。文章或讲话有具体内容。
  • 木讷寡言木讷:质朴而不善辞令。质朴而不善于说话。
  • 言之有序说话和写文章很有条理。
  • 坐树不言指功高而不自矜。
  • 以言为讳人们把说话当作忌讳。形容统治阶级对言论箝制之严。
  • 扪虱而言扪:摸。一面用手捉虱子,一面谈话。形容不拘细节,随便谈话。亦作“扪虱而谈”、“扪虱倾谈”。
  • 耳食之言耳食:耳朵吃饭。指没有确凿的根据,未经思考分析的传闻。
  • 詹言曲说烦琐、片面的言论。
  • 直言正谏指以正直的言论谏诤。古时多用于臣下对君主。
  • 西邻责言西邻:西部的邻国;责言:问罪的话。原指秦国(在西)向晋国(在东)问罪。后泛指别人的责备。
  • 能言善辩能:善于。形容能说会道,有辩才。
  • 胡言乱道犹胡言乱语。指没有根据,不符实际的瞎说,或说胡话。
  • 沉静寡言性格深沉文静,不爱多说话。
  • 不言而谕谕:旧时指上对下的文告、指示。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 无言可对对:对答,回答。没有话来回答。
  • 立马万言倚靠在马旁,马上写成一篇文章。形容才思敏捷。
  • 析言破律指巧说诡辨,曲解律令。
  • 靖言庸回语言善巧而行动乖违。犹言口是行非。同“靖言庸违”。
  • 仁言利博博:多,广。指有仁德的人说一句话,别人就能得到很大的好处。
  • 仁言利溥指有德行的人说的话益处很大。
  • 正言厉色正:严正;厉:严厉,严肃;色:脸色。形容板着脸,神情非常严厉。
  • 正言直谏以正义之语,规劝皇帝、上级、长辈或朋友。
  • 尖言冷语指言语尖刻。
  • 矫言伪行指言论、行为虚伪不实。
  • 闲言冷语没有根据的讥刺他人的话。
  • 闲言赘语无关紧要的话;多余的话。
  • 要言不烦要:简要;烦:烦琐。指说话或写文章简单扼要,不烦琐。
  • 言不及行指言行不一。
  • 德言工貌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封建礼教要求妇女具备的四种德。
  • 德言工容封建礼教要求妇女应具备的品德。
  • 不可言传言:言语。指对某些事理只能揣摩领悟,不能用言语来表达。
  • 危言高论正直而不同凡响的言论。
  • 言出祸随话一出口,祸患随之而来。同“言出祸从”。
  • 危言竦论使人感到惊恐或震动的言论。
  • 轻言软语形容说话轻而柔和。同“轻言细语”。
  • 烦言碎辞形容文词杂乱、琐碎。
  • 言归于好言:句首助词,无义。指彼此重新和好。
  • 顾而言他形容无话对答,有意避开本题,用别的话搪塞过去。同“顾左右而言他”。
  • 言简意赅赅:完备。话不多,但意思都有了。形容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
  • 造言生事捏造虚言以挑起事端。
  • 言近旨远旨:意思。话很浅近,含义却很深远。
  • 话言话语犹谈话。
  • 顾左右而言他看着两旁的人,说别的话。形容无话对答,有意避开本题,用别的话搪塞过去。
  • 言听计行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同“言听计从”。
  • 言笑晏晏说说笑笑,和柔温顺。
  • 言笑自若谈笑如常,十分镇定。
  • 耻言人过以议论别人的过错为可耻。
  • 言行相符说的和做的相符合。
  • 杜口无言闭住嘴巴,不出一言。
  • 敢怒敢言敢于愤怒,又敢于说出来。
  • 敢怨而不敢言内心怨恨但不敢说出来。
  • 言语妙天下形容言语非常精妙。
  •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 言者谆谆,听者藐藐谆谆:教诲不倦的样子;藐藐:疏远的样子。说的人很诚恳,听的人却不放在心上。形容徒费口舌。
  •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
  • 一言半语指很少的一两句话。
  • 甜言美语指说好听的话。也指好言好语。
  • 犯言直谏敢于冒犯尊长或皇上的威严而直立相劝。
  • 言之凿凿凿凿:确实。形容说得非常确实。
  • 言中事隐指言语虽然委曲却中正不偏,论事虽然放纵却隐藏着精深的道理。
  • 以言徇物用违心的话语附和别人。
  • 直言切谏谓以正直的言论谏诤。古时多用于臣下对君主。同“直言极谏”。
  • 谨言慎行谨、慎:小心,慎重。言语行动小心谨慎。
  • 训格之言指可以奉为行为准则的教诲之言。
  • 前言往行指前代圣贤的言行。
  • 顿腹之言犹言肺腑之言。
  • 庸言庸行指平平常常的言行。
  • 能言快说能说会道,言词敏捷爽利。同“能言快语”。
  • 谭言微中说话隐微曲折而切中事理。
  • 正色敢言态度严肃,敢于直言。
  • 放言高论指毫无顾忌地大发议论。
  • 诗以言志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志趣。亦作“诗言志”、“诗以道志”。
  • 静言令色静:安静;令:和善。指用花言巧语和媚态来迷惑他人。
  • 笃论高言确切高明的言论。
  • 规言矩步比喻言行谨慎,合乎法度。
  • 闲言长语议人长短的唠叨话。
  • 君子一言,快马一鞭比喻一言为定,决不翻诲。
  • 闲言泼语指与正事无关的话;废话。
  • 言不二价货物的价钱说一不二。同“言无二价”。
  • 言不顾行说话与行事不相符合。
  • 言不尽意情意曲折深远,言语难以全部表达。常用于书信末尾,表示说的话没能把意思都表达出来。
  • 瞽言妄举指随便乱说,轻率行动。
  • 言不由衷由:从;衷:内心。话不是打心眼里说出来的,即说的不是真心话。指心口不一致。
  • 徒托空言白把希望寄托于空话。指只讲空话,而不实行。
  • 言多伤倖话多易出问题,以致言行不一,使品行受损害。同“言多伤行”。
  • 出言无状说话放肆,没有礼貌。
  • 言而无文,行之不远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同“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 言归正传正传:正题或本题。指话头转回到正题上来。旧小说中常用的套语。
  • 言过其实实:实际。原指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后也指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
  • 言清行浊清:清高;浊:浑浊,指低下。说的是清白好话,十的是污浊坏事。形容人言行不一。
  • 言三语四言、语:说、讲。形容人多嘴杂,议论纷纷。
  • 言十妄九形容说话虚妄不实。
  • 罕言寡语罕、寡:少。很少开口说话。形容沉默寡言。
  • 言听谋决指说的话听从照办,出的主意决定实行。
  • 甘言美语甜美动听的话。
  • 言无伦次语言杂乱无章。
  • 书不尽言书:书信。信中难以充分表达其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 言信行果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同“言必信,行必果。”
  • 默默无言不声不响,闭口无言。
  • 智小言大指才智低下,说话口气却很大。
  • 言有尽而意无穷指诗文含义深刻,令人品味不尽。
  • 溢美之言过分夸奖的话。
  • 言约旨远言辞简练,含意深远。
  • 言者弗知指多言多语的人缺乏智能。同“言者不知”。
  • 言之有理说的话有道理。
  • 肤受之言肤:肤浅;受:感受。指肤浅的,使人感受不深的言论。也指不切合实际的言辞。
  • 言之谆谆,听之藐藐说的人很诚恳,听的人却不放在心上。
  • 言重九鼎形容说话有分量,比较比来九鼎也不算重。
  • 信言不美信:真实。美:美妙,漂亮。真实的话未经加工,所以不美妙动听。
  • 自言自语自己一个人低声嘀咕。
  • 悖言乱辞指胡言乱语。
  • 詀言詀语花言巧语,胡说八道。
  • 姑妄言之姑且随便说说,不一定有什么道理。
  • 直言不讳讳:避忌,隐讳。说话坦率,毫无顾忌。
  • 风言雾语指隐约其辞的传闻。
  • 托于空言指寄托所怀于文词议论。同“托之空言”。
  • 流言飞语毫无根据的话。指背后散布的诽谤性的坏话。同“流言蜚语”。
  • 胡言汉语犹言胡言乱语。指没有根据,不符实际的瞎说,或说胡话。
  • 在官言官指处在什么样的地位就说什么样的话。
  • 不言而喻喻:了解,明白。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 创意造言犹立意遣词。
  • 放言遣辞放言:敞开说;遣辞:用词造句。指无拘无束地说话或写文章。
  • 语言无味指说的话枯燥无味或庸俗无聊。
  • 闲言淡语①无关紧要的话。②犹闲言冷语。没有根据的讥刺他人的话。
  • 言气卑弱说话的态度谦虚温顺。
  • 三夫之言泛指经过多人传播的流言。
  • 言必有物指言论或文章内容充实。
  • 言不达意说的话不能准确地表达思想内容。亦作“言不逮意”。
  • 言不逮意说的话不能准确地表达思想内容。同“言不达意”。
  • 言不及义及:涉及;义:正经的道理。指净说些无聊的话,没有一句正经的。
  • 瞽言萏议萏议:草野之人的议论。盲人和草野平民的言论。常用作自谦之辞。
  • 千语万言形容说得话很多。同“千言万语”。
  • 言传身教言传:用言语讲解、传授;身教:以行动示范。既用言语来教导,又用行动来示范。指行动起模范作用。
  • 言从计行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同“言行计从”。
  • 无稽之言没有根据、无从查证的话。
  • 言方行圆指言论正直而行为圆滑。
  • 言谈林薮林薮:人或物聚集的地方。指关于谈论的人。
  • 恶言詈辞中伤辱骂的言辞。
  • 三言讹虎犹三人成虎。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 言外之味语言中含而不露的深长意味。
  • 啧有烦言啧:争辩;烦言:气愤不满的话。形容议论纷纷,报怨责备。
  • 言无不尽把内心的话说尽,毫不保留。
  • 巧言偏辞巧言:浮华不实的话;偏辞:便巧的话。指花言巧语。
  • 巧语花言指一味铺张修饰而无实际内容的言语或文辞。今多指虚伪而动听的话。
  • 言行相副说的和做的相符合。同“言行相符”。
  • 言行一致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
  • 言犹在耳犹:还。说的话还在耳边。比喻说的话还清楚地记得。
  • 恬言柔舌犹言甜言蜜语。
  • 言之有礼说的话有道理。
  • 甜言软语甜蜜温柔的话。
  • 坐树无言指功高而不自矜。
  • 风言风语没有根据的、不怀好意的、带有讥讽的话。另指私下议论暗中传说。
  • 直言极谏①谓以正直的言论谏诤。古时多用于臣下对君主。②直言极谏科的省称。
  • 直言无隐直率地说话,无所隐讳。同“直言无讳”。
  • 总而言之总的说起来。
  • 直言正论正直公道的言论。
  • 嘉言善状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同“嘉言善行”。
  • 嘉言懿行嘉、懿:善、美。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
  • 能言巧辩形容能说会道,善于言辩。
  • 片言只字不多的几句话,极少的几个字。指零碎的文字材料。
  • 昌言无忌昌言:原指善言,引伸为直言。敢于直言,无所顾忌。
  • 正言不讳说话爽直,毫无忌讳。
  • 少言寡语指平时说话不多。
  • 闲言碎语闲:与正事无关;碎:指说话唠叨。唠叨些与正事无关的话。
  • 闲言闲语指不满意的话;没有根据的话。
  • 千言万说犹千言万语。形容说得话很多。
  • 不可言状言:说;状:描绘。无法用言语形容。
  • 危言危行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 言高语低说话不知轻重,没有分寸。
  • 言简意该形容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同“言简意赅”。
  • 言简意深言辞简练,含意深刻。
  • 言近意远话很浅近,含义却很深远。同“言近旨远”。
  • 言类悬河形容能言善辩,说话滔滔不绝。
  • 言人人殊殊:不同。说的话个个不同。指各人有各人的意见。
  • 同日而言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同“同日而论”。
  •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古谚语。比喻实至名归。
  • 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 言行相诡诡:违反,违背。说的和做的相违背。指言行不一。
  • 散言碎语犹言闲言碎语。唠叨些与正事无关的话。
  • 溢言虚美过甚其辞、不符合实际地称美。
  • 七言八语形容人多语杂。
  • 坐言起行坐能言,起能行。原指言论必须切实可行,后比喻说了就做。
  • 忠言逆耳逆耳:不顺耳。正直的劝告听起来不顺耳,但有利于改正缺点错误。
  • 直言正色谓言语正直,仪容严肃。
  • 谗言佞语中伤他人和奉承讨好的话语。
  • 嘉言善行嘉:善、美。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
  • 片言一字犹片言只字。少量的文字。
  • 片言折狱片言:极少的几句话;折狱:判决诉讼案件。原意是能用简单的几句话判决讼事。后指能用几句话就断定双方争论的是非。
  • 语四言三指信口乱说闲话。
  • 正言厉颜话语严正,表情严肃。同“正言厉色”。
  • 危言核论正直而翔实的言论。
  • 危言耸听危言:使人吃惊的话;耸:惊动;耸听:使听话的人吃惊。指故意说些夸大的吓人的话,使人惊疑震动。
  • 言归和好指彼此重新和好。同“言归于好”。
  • 言提其耳揪着他耳朵。指恳切地教诲。言,助词。
  • 桃李不言,下自成行古谚语。比喻实至名归。
  • 谠言嘉论公正、正直而有说服力的言论。
  • 溢于言外溢:水满外流,引申为超出。超出语言之外。指某种意思、感情通过语言文字充分表露出来。亦作“溢于言表”。
  • 言之不文,行之不远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同“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 言之成理之:代词,指所说的话。话说得有一定道理。
  • 直言无讳直率地说话,无所隐讳。
  • 妖言惑众妖言:迷惑人的邪说。用荒谬的鬼话迷惑人。
  • 讷言敏行讷言:说话谨慎;敏:敏捷。指说话谨慎,办事敏捷。
  • 位卑言高指职位低的人议论职位高的人主持的政务。
  • 欲言又止想说又停止不说。形容有难言的苦衷。
  •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说话没有文采,就传播不远。亦作“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言之不文,行之不远”。
  • 勿谓言之不预也勿谓:不要说;预:预先。以后不要说没有跟你事先说过。指把话说在前面。
  • 握手言欢握手谈笑。多形容发生不和,以后又和好。
  • 淫言诐行指不正当的言行。
  • 陈言老套陈旧的言词和套数。
  • 躁言丑句丑恶的言辞。躁,通“臊”。
  •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原意是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 不堪言状指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 巧言如簧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
  • 吞言咽理指不敢声张和申辩。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补充纠错
  • 金无足赤足赤:成色十足的金子。比喻人也不能十全十美。
  • 淘沙得金用水选的方法从沙子里取得真金。比喻除去杂质,提取精华。也比喻费力大而成效少。
  • 金瓶落井金瓶掉落井底。比喻一去再无音讯。
  • 金鼓连天金鼓:古时作战,用金钲和战鼓指挥士兵,击鼓表示前进,鸣金表示后退;连天:响彻云霄。形容军威盛大或战斗激烈。
  • 一纸千金一纸价值千金。极言诗文价值之高。
  • 积毁销金指不断的毁谤能使人毁灭。同“积毁销骨”。
  • 日进斗金一天能收进一斗黄金。形容发大财。
  • 成城断金成城,团结得像城堡一样坚固;断金,力量大得能折断金属。指万众一心,力量无比强大。
  • 衣紫腰金身穿紫袍,腰佩金银鱼袋。大官装束,亦指做大官。
  • 金闺玉堂指朝廷官宦。
  • 一掷千金指用钱满不在乎,一花就是一大笔。
  • 金碧辉映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同“金碧辉煌”。
  • 金榜挂名指科举得中。同“金榜题名”。
  • 浮光跃金月光照在浮动的水面上,金光跳跃。
  • 一刻千金一刻时光,价值千金。形容时间非常宝贵。
  • 金石交情比喻像金石一样牢不可破的交情。同“金石之交”。
  • 淘沙取金指淘金。
  • 烈火真金烈火:熊熊大火,猛烈的火。真金不惧火炼,在烈火中可以鉴别出真正的黄金。
  • 金口玉言旧时俗指皇帝说的话。现在指说出口不能改变的话(用在讽刺)。
  • 击鼓鸣金古时两军作战时用鼓和金发号施令,击鼓则进,鸣金则退。
  • 一饭千金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 一字兼金形容文字极其珍贵。兼金,价值倍常的好金。
  • 砂里淘金从砂子里淘出黄金。比喻从大量材料中选取精华。
  • 一言千金一句话价值千金。常用以形容所言之富有价值。
  • 一字千金增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 金刚努目形容面目威猛可畏。
  • 一顾千金顾:看。古之善于相马者伯乐看了马一眼,良马的身价便值千金。比喻得到贤者的推荐而使人或事物身价倍增。
  • 惜字如金指极其节省文字,不多费笔墨。
  • 金童玉女道家指侍奉仙人的童男童女。后泛指天真无邪的男孩女孩。
  • 金精玉液旧指一种仙药。也指珍贵的饮料。
  • 金舌弊口金舌:用金子做舌头;弊:破。用金做的舌头,说破了嘴。比喻说话很多,枉费口舌。
  • 良金美玉成色好的赤金,无瑕的美玉。比喻文章十分完美。也比喻人道德品质极好。
  • 金镳玉辔①指施于马匹的华美御具。②比喻爵禄。
  • 金蝉脱壳蝉变为成虫时要脱去一层壳。比喻用计脱身,使人不能及时发觉。
  • 金匮石室匮:柜子。古时国家收藏重要文书处。
  • 金兰之契金:比喻坚;兰:比喻香;契:投合。指交情投合的朋友。
  • 金人缄口金人:铜制的人。缄口:封嘴,指缄默不言。铜人闭口不讲话。形容言词谨慎。亦作“金人三缄”。
  • 燕骏千金后以之为招纳贤士之典。
  • 擂鼓鸣金金:指锣。指战场上击鼓打锣,以壮声势。
  • 金石之交交:交情。比喻像金石一样牢不可破的交情。
  • 敝帚千金一把破扫帚,当千金那样贵重。比喻东西虽不好,但自己十分珍惜。
  • 怀金拖紫形容显贵。同“怀金垂紫”。
  • 中河失舟,一壶千金比喻东西虽然轻微,用得到的时候便十分珍贵。
  •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比喻只要专心诚意去做,什么疑难问题都能解决。
  • 戛玉锵金敲打玉器和金器。形容声调有节奏而响亮好听。也形容人气节凛然。同“戛玉敲金”。
  • 众口销金众人的言论能够熔化金属。比喻舆论影响的强大。亦喻众口同声可混淆视听。见“众口铄金”。
  • 金波玉液比喻美酒。
  • 金鼓齐鸣金鼓:指金钲和战鼓。金钲战鼓一齐响起。形容战斗气氛紧张激烈。
  • 心如金石犹心如铁石。比喻心肠硬或意志十分坚决。
  • 金口御言旧时用以指天子之言。后泛指说话正确,不能改变。同“金口玉音”。
  • 敲金击玉敲钟击磬。喻诗文声调铿锵动听。
  • 敲金戛玉指演奏钟磬等乐器。也形容声音铿锵。同“敲金击石”。
  • 金声掷地指掷地作金石之声。形容语言文字铿锵有力。
  • 披沙简金犹言排沙简金。比喻从大量事物中挑选精华。
  • 一壸千金比喻物虽微贱,关键时得其所用,便十分宝贵。
  • 金紫银青金紫:金印章,紫绶带。银青:银印章,青绶带。指高官配带的印绶。借指达官显贵。
  • 暮夜怀金比喻暗中行贿。
  • 金鸡独立指独腿站立的一种武术姿势。后也指用一足站立。
  • 金口玉牙金、玉:比喻珍贵。指皇帝是金口玉牙,说什么是什么,不能更改。现比喻说一不二。
  • 金友玉昆友、昆:指兄弟。对他人兄弟的美称。
  • 金石良言象黄金宝石那样珍贵的话语。比喻可贵而有价值的劝告。
  • 封金挂印指不受赏赐,辞去官职。
  • 点石成金比喻修改文章时稍稍改动原来的文字,就使它变得很出色。
  • 黄金时间指广播电视在一天中收听、收视人数最多的时间。
  • 金刚怒目怒目:睁大眼睛,眼珠突出。形容面目威猛可畏。
  • 一壶千金壶:通“瓠”,瓠瓜,中空,能浮在水面。比喻东西虽然轻微,用得到的时候便十分珍贵。
  • 金光盖地比喻钱神的本领高强。
  • 金玉锦绣指精美珍贵的东西。也比喻巧妙的计策。
  • 买铁思金比喻不切实际的贪心妄想。
  • 金石可开形容一个人心诚志坚,力量无穷。同“金石为开”。
  • 金石之功金:指钟鼎类。石:指碑碣类。刻在钟鼎碑碣之上,永不磨灭的功勋。
  • 金石之计比喻最安全的计策。
  • 金玉其质质:本质,品质。指人的品质高洁。
  • 金字招牌旧时店铺为显示资金雄厚而用金箔贴字的招牌。现比喻高人一等可以炫耀的名义或称号。也比喻名誉好。
  • 中流失舟,一壶千金壶:匏:一种瓜,形似葫芦,佩带在腰间可以渡河,南方称为腰舟。比喻东西虽然轻微,用得到的时候便十分宝贵。
  • 家累千金指家中极富财产。
  • 匠石运金匠:匠人;石:人名;运:抡;斤:斧子。原指木匠石抡斧砍掉郢人鼻尖上的白灰,而没有碰伤郢人的鼻子。后用以形容技艺精湛。
  • 一寸光阴一寸金一寸光阴和一寸长的黄金一样昂贵。比喻时间十分宝贵。
  • 金篦刮目比喻翻然醒悟。
  • 金钗换酒形容贫穷潦倒,落魄失意。
  • 金丹换骨比喻诗人创作进入了造诣极深的顿悟境界。
  • 惜墨如金惜:爱惜。爱惜墨就象金子一样。指不轻易动笔。
  • 金鸡消息金鸡:古时大赦时,所举行的一种仪式,即竖长杆,顶立金鸡,然后集中罪犯,击鼓,宣读赦令。指皇帝下赦令招安的消息。
  • 金枷玉锁枷:套在脖子上的刑具;锁:用铁环连接而成的刑具。比喻儿女既是父母的宝贝,又是负担和包袱。
  • 金兰之交像金石般坚固的交情。
  • 金兰之友指亲密的朋友。
  • 金瓯无缺金瓯:盛酒器,比喻国土。金瓯没有残缺。比喻国土完整。
  • 土偶蒙金在泥塑人像外面涂上金粉。比喻因袭模仿,徒有其表。
  • 同心断金形容心齐力量大。
  • 金玉良缘原指符合封建秩序的姻缘。后泛指美好的姻缘。
  • 金枝玉叶原形容花木枝叶美好。后多指皇族子孙。现也比喻出身高贵或娇嫩柔弱的人。
  • 分金掰两比喻过分计较。同“分斤掰两”。
  • 齐人攫金攫:夺取。比喻利欲熏心而不顾一切。
  • 戛玉鸣金戛:敲击。敲打玉器和金器。形容声调有节奏而响亮好听。也形容人气节凛然。
  • 金碧辉煌碧:翠绿色。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
  • 金璧辉煌形容建筑物等非常华丽灿烂。
  • 金城汤池城、池:城墙和护城河;汤:热水。金属的城墙,滚水的护城河。比喻坚固无比、防守严密的城市或工事。
  • 金断觿决如同金属的刀斧砍物,骨制成的锥子解结。形容决断迅速。
  • 金风玉露泛指秋天的景物。
  • 金刚眼睛指目光锐利能洞彻原形的眼睛。
  • 金龟换酒金龟:袋名,唐代官员的一种佩饰。解下金龟换美酒。形容为人豁达,恣情纵酒。
  • 金题玉躞金题:用泥金书写的题签;玉躞:系缚书卷的玉别子(又称“插签”)。指极精美的书画或书籍的装璜。
  • 金浆玉液道教说是一种用金和玉溶于朱草而成的仙药。也指美酒。
  • 金科玉条科、条:法律条文。原指完美的法律条文。后指不能更改、必须遵守的信条。
  • 金口木舌以木为舌的铜铃,即木铎,古代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所用。指宣扬教化的人。
  • 金相玉映比喻文章的形式和内容都完美。也形容人相貌端美。同“金相玉质”。
  • 金玉良言金玉:黄金和美玉。比喻可贵而有价值的劝告。
  • 金声玉润金:指钟;玉:指磬。比喻文章气韵优美。
  • 金石之言象黄金宝石那样珍贵的话语。比喻可贵而有价值的劝告。
  • 弊帚千金对自家的破旧扫帚,也看成价值千金。比喻对己物的珍视。弊,一本作“敝”。
  • 馔玉炊金炊:烧火做饭;馔:饮食,吃。形容丰盛的菜肴。
  • 击玉敲金如金玉被撞击而发出的声音。形容言辞铿然有声,正确无误。
  • 金玉满堂堂:高大的厅堂。金玉财宝满堂。形容财富极多。也形容学识丰富。
  •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金玉:比喻华美;败絮:烂棉花。外面象金象玉,里面却是破棉絮。比喻外表很华美,而里面一团糟。
  • 错彩镂金错:涂饰;镂:雕刻。形容诗文的词藻十分华丽。
  • 金章玉句指华丽的诗文。
  • 木公金母即仙人东王公和西王母。后用于祝寿,比喻庆寿之主人夫妇。
  • 金针度人金针:比喻秘法,诀窍;度:通“渡”,越过,引伸为传授。把高明的方法传授给别人。
  • 避世金马以之比喻身为朝官而逃避世务。
  • 一诺千金诺:许诺。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比喻只要两个人一条心,就能发挥很大的力量。
  • 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敝帚:破扫帚;享:供奉。自家的破扫帚被认为价值千金。比喻自己的东西即使不好也倍觉珍贵。有时用于自谦。
  • 谗口铄金谗言足以熔化金石。极言谗言毁贤害能之厉害。
  • 众口铄金铄:熔化。形容舆论力量大,连金属都能熔化。比喻众口一词可以混淆是非。
  • 鸣金收兵用敲锣等发出信号撤兵回营。比喻战斗暂时结束。
  • 金榜题名金榜:科举时代称殿试揭晓的榜;题名:写上名字。指科举得中。
  • 金壶墨汁指极其珍贵罕见的书画用品。
  • 盗嫂受金以之为因小眚而遭谗被疑的典实。
  • 金貂取酒取下金冠换美酒。形容不拘礼法,恣情纵酒。同“金貂换酒”。
  • 黄金时代指人一生中最为宝贵的时期。也指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最繁荣的时期。
  • 金风送爽金风:指秋天的风。古时以阴阳五行解释季节,秋为金。秋风带来了凉意。
  • 黄金铸象铸:铸造。用黄金铸造人像。表示对某人的敬仰或纪念。
  • 嚼铁咀金指说话斩截。
  • 烈火见真金真金是不怕烈火烧的,所以只有在烈火中才能鉴别出是不是真金。比喻在关键时刻最能考验人。
  • 排沙见金比喻从大量的东西中选取精华。同“排沙简金”。
  • 金戈铁骑比喻战争。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同“金戈铁马”。
  • 蹙金结绣形容文章精美,结构严密。
  • 金辉玉洁形容文辞斑斓简洁。
  • 金台市骏犹言千金市骨。指不惜以高价买养骏马。比喻延揽贤才十分诚恳。
  • 金浆玉醴浆:酒;醴:甜酒。原指仙药,后指美酒佳酿。
  • 金屋之选指被贵人选为妻室。
  • 金科玉律科:旧指法律条文;律:规章,法则。原形容法令条文的尽善尽美。现比喻必须遵守、不能变更的信条。
  •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足赤:足金,纯金。没有纯而又纯的金子。比喻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也比喻不能要求一个人没有一点缺点错误。
  • 栎阳雨金比喻意外的恩赐。栎阳,地名,在中国陕西省。
  • 金相玉质金、玉:比喻美好;相:外貌;质:本质。比喻文章的形式和内容都完美。也形容人相貌端美。
  • 金马玉堂金马:汉代的金马门,是学士待诏的地方;玉堂:玉堂殿,供侍诏学士议事的地方。旧指翰林院或翰林学士。
  • 金声玉服比喻人的坚贞品格和操守。同“金声玉色”。
  • 金石不渝像金石一样不可改变。形容坚守盟约、节操等。
  • 披沙拣金拨开沙子来挑选金子。比喻从大量的东西中选取精华。
  • 金石丝竹金:指金属制的乐器;石:指石制的磬;丝:指弦类乐器;竹:指管类乐器。泛指各种乐器。也形容各种声音。
  • 金石为开金石:金属和石头,比喻最坚硬的东西。连金石都被打开了。形容一个人心诚志坚,力量无穷。
  • 戛玉敲金戛:敲击。敲打玉器和金器。形容声调有节奏而响亮好听。也形容人气节凛然。
  • 石室金匮亦作“石室金鐀”。古代国家收藏重要文献的地方。
  • 一笑千金美女一笑,价值千金。形容美人一笑很难得。
  • 金玉之言金玉:黄金和美玉。象黄金美玉那样珍贵的话语。比喻可贵而有价值的劝告。
  • 金章紫绶紫色印绶和金印,古丞相所用。后用以代指高官显爵。
  • 金鳷擘海比喻诗文雄健有力,精深透彻。
  • 烁玉流金指温度极高,能将金石熔化。形容酷热。同“烁石流金”。
  • 铄石流金铄、流:熔化。石头被熔化,金属变成了水。形容天气很热。
  • 家有弊帚,享之千金弊帚:破扫帚;享:供奉。自家的破扫帚被认为价值千金。比喻自己的东西即使不好也倍觉珍贵。有时用于自谦。
  • 腰金衣紫腰中挂着金印,身上穿着紫袍。指做了大官。
  • 点石为金指用手指一点使石变成金的法术。同“点铁成金”。
  • 点铁成金原指用手指一点使铁变成金的法术。比喻修改文章时稍稍改动原来的文字,就使它变得很出色。
  • 束装盗金指无端见疑。
  • 金钗细合金钗和钿合。传说中唐玄宗与杨贵妃定情的信物。
  • 百忍成金形容忍耐的可贵。
  • 金城千里指辽阔的国土坚城环绕,险固可靠。
  • 金城石室比喻险固的城池。
  • 黄金世界形容美好完善的境地。
  • 积玉堆金金玉多得可以堆积起来。形容聚敛的财富极多。
  • 流金铄石铄、流:熔化。形容天气酷热,好象金石都要熔化。
  • 金戈铁甲比喻战争。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同“金戈铁马”。
  • 金戈铁马戈闪耀着金光,马配备了铁甲。比喻战争。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
  • 金鼓喧阗金鼓:金钲和鼓。喧阗:声音大。形容音乐演奏的声音嘈杂热闹。亦形容军威壮盛或战况激烈
  • 金汤之固像金城汤池那样牢不可破。
  • 金淘沙拣从沙里淘拣金子。比喻写作时琢词炼句。
  • 沙里淘金淘:用水冲洗,滤除杂质。从沙里淘出黄金。比喻好东西不易得。也比喻做事费力大而收效少。也比喻从大量的材料里选择精华。
  • 金尽裘弊皮袍破了,钱用完了。比喻境况困难。
  • 金屋娇娘指高贵而美丽之女子。
  • 金相玉振比喻文章的形式和内容都完美。也形容人相貌端美。同“金相玉质”。
  • 金镶玉裹比喻荣华的生活。
  • 金印紫绶黄金印章和系印的紫色绶带。古代相国、丞相、太尉、大司空、太傅、太师、太保、前后左右将军及六宫后妃所掌。后代指高官显爵。
  • 玉叶金枝封建时代称皇家后裔。
  • 金声玉振以钟发声,以磬收韵,奏乐从始至终。比喻音韵响亮、和谐。也比喻人的知识渊博,才学精到。
  • 寸土尺金比喻土地收益极高,极其贵重。
  • 阿娇金屋阿娇:指汉武帝刘彻的姑母(长公主刘娇)的女儿。原指汉武帝刘彻要用金屋接纳阿娇为妇。这里泛指美丽高贵的女子。
  • 避世金门以之比喻身为朝官而逃避世务。
  • 千金买笑花费千金,买得一笑。旧指不惜重价,博取美人欢心。
  • 床头金尽床头钱财耗尽。比喻钱财用完了,生活受困。
  • 金镳玉络指施于马匹的华美御具。也比喻爵禄。同“金镳玉辔”。
  • 金钗十二原形容妇女头上首饰多。后指人姬妾多。
  • 金貂贳酒取下金冠换美酒。形容不拘礼法,恣情纵酒。同“金貂换酒”。
  • 排沙简金排:除去;简:选取。拨开沙子来挑选金子。比喻从大量的东西中选取精华。
  • 金谷酒数金谷:园名,晋代石崇建,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北。罚酒三斗的隐语。旧时泛指宴饮时罚酒的斗数。
  • 金闺国士指朝廷的杰出才士。
  • 金屋藏娇娇:原指汉武帝刘彻的表妹陈阿娇。汉武帝幼小时喜爱阿娇,并说要让她住在金屋里。指以华丽的房屋让所爱的妻妾居住。也指取妾。
  • 金屋贮娇金屋:华丽的房屋;娇:阿娇,汉武帝刘彻姑母的长女,借指美丽的女子。指娶妻或纳妾。
  • 金科玉臬臬,标准,法式。原形容法令条文的尽善尽美。现比喻必须遵守、不能变更的信条。同“金科玉律”。
  • 六朝金粉六朝:南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金粉:旧时妇女妆饰用的铅粉,常用以形容繁华绮丽。亦形容六朝的靡丽繁华景象。
  • 玉液金波比喻美酒。
  • 金舌蔽口比喻闭口不说话。
  • 金石至交比喻像金石一样牢不可破的交情。同“金石之交”。
  • 辉煌金碧形容建筑物等非常华丽灿烂。
  • 作金石声金石:钟磬之类的乐器,声音清脆优美。比喻文章优美,音调铿锵。
  • 金昭玉粹指如金玉之明美。
  • 金针见血犹言一针见血。比喻说话简短,切中要害。
  • 辞金蹈海比喻不慕富贵,慷慨有气节。
  • 千金一笑犹言千金买笑。花费千金,买得一笑。旧指不惜重价,博取美人欢心。
  • 金翅擘海金翅:佛经中所说鸟名;擘:用手把东西分开或折断。比喻文辞笔力雄壮。
  • 纡朱怀金纡:系结;朱:朱绂,系印的红色丝带;怀:怀藏;金:金印。比喻做了大官。
  • 金相玉式同“金相玉质”。
  • 金口玉音旧时用以指天子之言。后泛指说话正确,不能改变。
  • 点金乏术术:法术,方法。没有点铁成金的法术。比喻没有最好的方法筹集钱财,解决贫困。
  • 没金饮羽指射箭入石,箭镞和箭杆后的雕翎全都隐没不见。
  • 金迷纸碎形容剥削阶级奢侈豪华的生活。
  • 金迷纸醉形容剥削阶级奢侈豪华的生活。
  • 摆袖却金比喻为人廉洁,不受贿赂。
  • 金人三缄比喻因有顾虑而闭口不说话。
  • 玉箫金管泛指雕饰华美的管乐器。同“玉箫金琯”。
  • 金人之缄比喻因有顾虑而闭口不说话。
  • 燕金募秀相传战国时燕昭王筑黄金台以接待天下贤士。后以之为招纳贤士之典。
  • 金声玉色比喻人的坚贞品格和操守。
  • 金石之策形容如同金、石一般经久而稳定的策略。
  • 挥金如土挥:散。把钱财当成泥土一样挥霍。形容极端挥霍浪费。
  • 烁石流金指温度极高,能将金石熔化。形容酷热。烁,通“铄”。
  • 狗续金貂比喻滥封的官吏。
  • 水漫金山神话故事。金山,在江苏省镇江市。
  • 家书抵万金比喻家信的珍贵。
  • 千金用兵,百金求间极言用兵时离间对方的重要。
  • 迷金醉纸犹言纸醉金迷。形容叫人沉迷的奢侈繁华环境。
  • 脱壳金蝉比喻用计谋脱身。
  • 银屏金屋形容极其华丽的住宅和陈设。借指富家大族。
  • 金碧荧煌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同“金碧辉煌”。
  • 鸣金收军古时作战用敲锣等方式发出信号撤军回营。
  • 泥金万点指菊花名。
  • 东箭南金东方的竹箭,南方的铜,古时都认为是上品。比喻可宝贵的人才。
  • 璞玉浑金比喻天然美质,未加修饰。多用来形容人的品质淳朴善良。
  • 契合金兰契合:投合。金兰:指朋友间相处信诚。形容朋友间意气相投,感情深厚。亦作“契若金兰”。
  • 纡佩金紫身佩印绶。指身居高位。金,指印;紫,指绶色。
  • 金尽裘敝皮袍破了,钱用完了。形容贫困失意的样子。
  • 金吾不禁金吾:秦汉时执掌京城卫戍的地方官。本指古时元宵及前后各一日,终夜观灯,地方官取消夜禁。后也泛指没有夜禁,通宵出入无阻。
  • 裘弊金尽皮袍破了,钱用完了。比喻境况困难。
  • 玉箫金琯泛指雕饰华美的管乐器。
  • 金人之箴比喻因有顾虑而闭口不说话。
  • 金石之坚象金属和石头那样坚硬。形容极为坚硬或强固。
  • 怀金垂紫形容显贵。金,金印;紫,系印的紫色丝带。
  • 钩金舆羽二者悬殊太大,不可作比。
  • 石室金鐀古代国家收藏重要文献的地方。同“石室金匮”。
  • 南金东箭南方的金石,东方的竹箭。比喻优秀的人才。
  • 带金佩紫金:金印。紫:紫绶。带着金印,佩着紫绶。形容地位非常显赫。
  • 堆金迭玉形容财富极多。
  • 堆金积玉金玉多得可以堆积起来。形容占有的财富极多。
  • 千金一瓠比喻物虽轻贱,关键时得其所用,却十分珍贵。
  • 千金之家指富豪之家。
  •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价值千金的皮衣,决非一只狐狸的腋皮所能做成。比喻积小才能成大,集合大家的力量才能做成事情。
  • 精金美玉精金:精炼的金。纯金美玉。比喻人品纯洁或物品精美。
  • 千金之子旧指富贵人家的子弟。
  • 腰金拖紫比喻身居高官。金,金印;紫,紫绶。
  • 点金作铁用以比喻把好文章改坏。也比喻把好事办坏。同“点金成铁”。
  • 义结金兰结交很投合的朋友。
  • 契若金兰比喻朋友交情深厚。
  • 炊金馔玉炊:烧火做饭;馔:饮食,吃。形容丰盛的菜肴。
  • 玉昆金友友、昆:指兄弟。对他人兄弟的美称。
  • 火眼金睛原指《西游记》中孙悟空能识别妖魔鬼怪的眼睛。后用以形容人的眼光锐利,能够识别真伪。
  • 没金铩羽指射箭入石,箭镞和箭杆后的雕翎全都隐没不见。同“没金饮羽”。
  • 宫邻金虎指小人在位,接近帝王,贪婪如金之坚,凶恶如虎之猛。
  • 玉友金昆友、昆:指兄弟。对他人兄弟的美称。
  • 玉振金声比喻文章道德之盛。
  • 真金烈火比喻经过严重考验而品质不变。
  • 架海金梁梁:桥梁。架在海上的金桥。比喻能够身肩重任的栋梁之才。
  • 断金零粉断折的花钿和零散的铅粉。借指因遭横逆而结局不圆满的风流韵事。
  • 千金弊帚比喻东西虽然微贱,却十分珍惜重视。
  • 千金市骨花费千金,买千里马的骨头。比喻罗致人才的迫切。
  • 千金一诺诺:许诺。一个诺言价值千金。指守信用,不轻易许诺。
  • 精金良玉精金:精炼的金;良玉:美玉。纯金美玉。比喻人品纯洁或物品精美。
  • 青龙金匮指六辰。指良辰吉日。旧时星命家以为,青龙、明堂、金匮、天德、司命等六辰为吉神,六辰值日,诸事皆宜,为黄道吉日。
  • 点金成铁用以比喻把好文章改坏。也比喻把好事办坏。
  • 金貂换酒金貂:汉以后皇帝左右侍臣的冠饰。取下金冠换美酒。形容不拘礼法,恣情纵酒。
  • 酌金馔玉喝酒的杯子是金的,盛菜肴的器皿是玉的。极言饮宴的奢侈豪华。
  • 钿合金钗钿盒和金钗,相传为唐玄宗与杨贵妃定情之信物。泛指情人之间的信物。
  • 大马金刀①形容豪爽,气派大。②形容说话直率锋利,不留情面。
  • 固若金汤金属造的城,滚水形成的护城河。形容工事无比坚固。
  • 金门绣户指富贵人家。
  • 玉质金相金、玉:比喻美好;质:本质;相:外貌。比喻文章的形式和内容都完美。也形容人相貌端美。
  • 佛是金装,人是衣装意为佛像的光彩要靠涂金,人样的俊俏要靠衣饰。比喻人内里不足,要靠外表。
  • 管鲍分金管:管仲;鲍:鲍叔牙,战国时齐国的名相;金:钱财。比喻情谊深厚,相知相悉。
  • 铄金点玉熔化金属,玷污美玉。比喻毁谤为害之烈。
  • 铄金毁骨比喻毁谤太多,使人无以自存。
  • 堆金叠玉形容财富极多。
  • 千金敝帚比喻自己的东西虽然微贱,却是十分珍贵的。
  • 千金一壸比喻物虽轻贱,关键时得其所用,却十分珍贵。同“千金一瓠”。
  • 千金一掷形容生活奢侈,用钱没有节制。
  • 赢金一经指留下满筐的金银,不如传授一经。赢,通“籝”。
  • 琼楼金阙犹琼楼玉宇。指月中宫殿,仙界楼台。也形容富丽堂皇的建筑物。
  • 积金累玉金玉堆积。形容财富很多。
  • 攫金不见人比喻为了满足个人的欲望而不顾一切。
  • 焦金流石将金属、石头烧焦、熔化。形容天气极度干旱、炎热。
  • 镂金错采比喻刻意雕琢文词。
  • 燋金烁石使金石销熔,形容天很酷热。
  • 纡金曳紫佩带金印紫绶。指身居高位。
  • 玉律金科律:规章,法则;科:旧指法律条文。原形容法令条文的尽善尽美。现比喻必须遵守、不能变更的信条。
  • 玉堂金马玉堂:汉代殿名;金马:汉代宫门名,也称“金门”。旧时比喻才学优异而富贵显达。
  • 暗度金针度:通“渡”,过渡,引申为传授。后用于比喻秘诀。又借指幕后交易。
  • 玉走金飞指日月如飞。比喻时光易逝。玉,玉兔,指月亮。金,金乌,指太阳。
  • 真金不怕火比喻正确的事物经得住考验。
  • 横金拖玉指官服盛装。
  • 诚至金开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 铜山金穴比喻极其富有。
  • 捐金抵璧指不重财物。
  • 百二金瓯比喻山河险固之地。同“百二山河”。
  • 量金买赋指文章价值很高。
  • 铁郭金城比喻设防坚固的城池。
  • 锵金鸣玉金玉相撞而发声。比喻音节响亮,诗句优美。
  • 焦金烁石使金石熔化枯焦。形容天气酷热。
  • 镂金错彩镂:雕刻;错:涂饰。形容诗文的词藻十分华丽。
  • 屙金溺银比喻生存有术。
  • 敲金击石金、石:指钟磬一类的乐器。演奏钟磬等乐器。也形容声音铿锵。
  • 家累千金,坐不垂堂指家财富有的人常自珍爱,不自蹈险地。
  • 铿金霏玉形容文词音节铿锵,不同凡响。
  • 却金暮夜指为官清廉。
  • 摸金校尉校尉:古代军官职称。指掠夺财物的军官。
  • 镂金铺翠形容缤纷的色彩。
  • 玉圭金臬比喻重要的准则或法度。圭,观测日影的仪器;臬,靶子。金玉言其贵重。
  • 真金不怕火炼比喻品质好、意志坚强的人经得起任何考验。
  • 石缄金匮古代国家收藏重要文献的地方。同“石室金匮”。
  • 水满金山神话故事。金山,在江苏省镇江市。同“水漫金山”。
  • 精金百炼比喻德才修养锻炼十分到家。
  • 琼浆金液琼:美玉。琼浆:美酒。古代传说用美玉制成的浆液,喝了可以成仙。比喻仙水和名贵的美酒、饮料等。亦作“琼浆玉液”、“玉液琼浆”、“金波玉液”、“玉液金波”
  • 纸醉金迷原意是让闪光的金纸把人弄迷糊了。形容叫人沉迷的奢侈繁华环境。
  • 锵金铿玉比喻音节响亮,诗句优美。同“锵金鸣玉”。
  • 重金袭汤指几重金城汤池,防守非常坚固。
  • 紫绶金章紫色印绶和金印,古丞相所用。借指高官显爵。
  • 掷地作金石声比喻文章词藻优美,声调铿锵。
  • 浪子回头金不换指不走正道的人改邪归正后极其可贵。
  • 拾金不昧金:原指钱财,现泛指各种贵重物品;昧:隐藏。拾到东西并不隐瞒下来据为己有。指良好的仆人道德和社会风尚。
  • 铿金戛玉形容文词音节铿锵有力。
  • 铁马金戈①形容威武雄壮的士兵和战马。②谓战事,兵事。
  • 浑金白玉比喻天然美质,未加修饰。多用来形容人的品质淳朴善良。同“浑金璞玉”。
  • 浑金璞玉比喻天然美质,未加修饰。多用来形容人的品质淳朴善良。
  • 试金石一种黑色坚硬的石块,用黄金在上面画一条纹,就可以看出黄金的成色。比喻精确可靠的检验方法。
  • 掷地金声金:钟罄之类的乐器。比喻文章词藻优美。
  • 佛是金妆,人是衣妆指佛靠金子装点,人靠衣饰打扮。比喻人内里不足,要靠外表。
  • 点金无术没有点铁成金的法术。比喻没有最好的方法筹集钱财,解决贫困。同“点金乏术”。
  • 玉液金浆比喻美酒。
  • 真金不镀真的黄金上用不着再镀金。比喻有真才实学的人用不到装饰。
  • 千金一刻形容时间非常宝贵。
  • 拖金委紫佩带紫绶金印。比喻官高位显。
  • 十二金钗本用以形容美女头上金钗之多,后喻指众多的妃嫔或姬妾。
  • 重金兼紫指一门中有数人佩金印紫绶,极言荣显。秦汉列侯以上皆金印紫绶。
  • 十二金牌金牌:宋代敕书及紧急军命,用金字牌,由内侍省派人速送。比喻紧急的命令。
  • 琼厨金穴比喻豪富奢侈的人家。
相关汉字解释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