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弃末返本

qì mò fǎn běn
Discard the last and return to the original
“弃末返本”的成语拼音为:qì mò fǎn běn,注音:ㄑㄧˋ ㄇㄛˋ ㄈㄢˇ ㄅㄣˇ,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等,年代:古代成语,出处:《晋书·食货志》:“使四海之内,弃末而返本,竞农务功。”,基本解释:古指弃工商而务农桑。同“弃末反本”。,例句:明代·罗贯中《水浒传》中,高衙内对宋江说:“不打紧,令狐千伶、温纶等人,也有读书的,只是弃末返本,缺少正路。”
拼音 qì mò fǎn běn
注音 ㄑㄧˋ ㄇㄛˋ ㄈㄢˇ ㄅㄣˇ
词性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等
英文 Discard the last and return to the original
年代 古代成语
解释 古指弃工商而务农桑。同“弃末反本”。
出处 《晋书·食货志》:“使四海之内,弃末而返本,竞农务功。”
例句 明代·罗贯中《水浒传》中,高衙内对宋江说:“不打紧,令狐千伶、温纶等人,也有读书的,只是弃末返本,缺少正路。”
补充纠错
上一个成语: 千磨百折
下一个成语: 弃逆归顺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顺接) 补充纠错
  • 小本经营小本:资金不多。指小商贩或小手工业者所经营的买卖。也指买卖做得小。
  • 返本还源本、原:根本,原貌。返回原来的地方。佛教说法,指忘了本原的人通过拜佛修行,回到本原状态;或指贬谪人世的仙人又回到仙界。
  • 木落归本犹言叶落归根。比喻事物总有一定的归宿。多指作客他乡的人最终要回到本乡。
  • 有本有原指有根源;源源本本。亦作“有本有源”。
  • 本支百世指子孙昌盛,百代不衰。
  • 变本加厉厉:猛烈。指比原来更加发展。现指情况变得比本来更加严重。
  • 本来面目原为佛家语,指人的本性。后多比喻事物原来的模样。
  • 一本万利本钱小,利润大。
  • 本性难移移:改变。本质难于改变。
  • 一本正经原指一部合乎道德规范的经典。后用以形容态度庄重严肃,郑重其事。有时含讽刺意味。
  • 返本还元犹言返本还源。
  • 将本求财用本钱谋求利润。同“将本求利”。
  • 英雄本色英雄:杰出的人才。杰出人物的本来面貌。多指杰出的人物必然有非凡的行为、举动。
  • 将本求利用本钱谋求利润。
  • 拔本塞原①比喻背弃根本。②铲除事物发生的根源。多用于坏事。亦作“拔本塞源”。
  • 积基树本缔造基础,树立根本。
  • 极本穷源指彻底地推究本源。
  • 当行本色当行:内行。指内行并且是本来面貌。后亦指精通本行,而且成绩特别突出。
  • 谨本详始指事情一开始就要谨慎严格。
  • 强枝弱本比喻地方势力强于中央,成尾大不掉之势。
  • 返本朝元犹言返本还源。
  • 还元返本回复到事物的本来形态。同“还原反本”。
  • 强本弱枝犹强干弱枝。比喻削减地方势力,加强中央权力。
  • 三句不离本行本行:个人从事的行业。形容一说话总要讲到自己从事的行业。
  • 看家本事指自己特别擅长的本领。
  • 有本有源指有根源;源源本本。同“有本有原”。
  • 还原反本回复到事物的本来形态。
  • 邦以民为本古代儒家民本思想的一种反映,认为万民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治国应以安民、得民作为根本。
  • 本枝百世指子孙昌盛,百代不衰。
  • 报本反始报:报答;本:根源;反:回到;始:开始。指受恩思报,不忘所自。
  • 三句话不离本行行:行当,职业。指人的言语离不开他所从事的职业范围。
  • 枯本竭源枯:使枯死;本:根本;竭:竭尽;源:源头。指损害事物的根基。
  • 强本节用本:我国古代以农为本。加强农业生产,节约费用。
  • 看家本领指特别擅长的技能。
  • 元元本本元元:探索原始;本本:寻求根本。原指探索事物的根由底细。后指详细叙述事情的全部起因和整个过程,一点不漏。
  • 本乡本土指本地,家乡。
  • 本小利微微:薄。本钱小,利润薄。指买卖很小,得利不多。
  • 绝其本根本:草木的根。从根本上予以解决。
  • 山河易改,本性难移指习惯成性,很难改变。
  • 清源正本指从根本上整顿清理,彻底解决问题。
  • 木本水源树的根本,水的源头。比喻事物的根本或事情的原因。
  • 源源本本源头和根本。多用以指事情的始末。
  • 不惜工本惜:吝惜。指舍得出本钱。
  •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指本来没有事,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
  • 追本穷源穷:寻求到尽头。追究事情发生的根源。
  • 探本穷源探:求索。本:树根。穷:探寻。源:水源。寻找树根水源。比喻探求、追溯事物的根本。亦作“探本溯源”。
  • 端本澄源犹正本清源。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
  • 枝大于本树枝比树干大。比喻臣下势力超过皇上。
  • 除恶务本铲除恶势力,必须杜绝根本。
  • 正本清源正本:从根本上整顿;清源:从源头上清理。从根本上整顿,从源头上清理。比喻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
  • 江山好改,本性难移形容人的本性难以改变。同“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人的本性的改变,比江山的变迁还要难。形容人的本性难以改变。
  • 本相毕露原形完全显露了出来。
  • 大本大宗本:根本;宗:本,主旨。最根本,最重要的东西。
  • 正本澄源犹正本清源。
  •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源:水源;本:树根。没有源头的水,没有根的树。比喻没有基础的事物。
  • 端本正源端:端正,清理。本:根本。源:根源。指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
  • 拔本塞源本:根本,根源。拔起树根,塞住水源。比喻防患除害要从根本上打主意。
  • 深根固本使根基深固而不可动摇。同“深根固柢”。
  • 秉要执本秉:执,拿着;要:重要的;本:根本。指抓住要害和根本、。
  • 慈悲为本慈悲:慈善和怜悯。原佛教语,以恻隐怜悯之心为根本。
  • 依本画葫芦比喻单纯模仿原样照搬或没有改变、创新。同“依样画葫芦”。
  • 枝源派本指寻根究源,寻求和追究事物的根本。
  • 返本还原本、原:根本,原貌。返回原来的地方。佛教说法,指忘了本原的人通过拜佛修行,回到本原状态;或指贬谪人世的仙人又回到仙界。
  • 追本溯源本:根本;溯:探求。追究根本,探索源头,比喻追寻根源。
  • 本固邦宁指人民安居乐业则国家太平。
  • 正经八本正经的,严肃认真的。同“正经八百”。
  • 强本弱支比喻削减地方势力,加强中央权力。同“强本弱枝”。
  • 寻源讨本指穷本溯源。
  • 根深本固指根基深厚牢固。
  • 敦本务实崇尚根本,注重实际。
  • 原原本本从头到尾按原来的样子。指详细叙述事情的全部起因和整个过程,一点不漏。
  • 积本求原从根本上探求。
  • 裂冠毁冕,拔本塞源冕:古代王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本:树根。原比喻诸侯背弃礼法,侵犯天子的直接领地。后用作臣下推翻国君,夺取王位的代称。
  • 照本宣科照:按照;本:书本;宣:宣读;科:科条,条文。照着本子念条文。形容讲课、发言等死板地按照课文、讲稿,没有发挥,不生动。
  • 整本大套指有计划、有条理、全面。
  • 汲古阁本版本名。指明毛晋汲古阁的刻本。也称毛本。
  • 掂梢折本垫钱亏本。梢,钱的市语。
  • 推本溯源探索根源,寻找原因。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补充纠错
  • 绝仁弃义绝、弃:放弃。指放弃世俗倡导的仁义,回复到人的本性。这是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
  • 弃文就武放弃文业,改从武事。
  • 弃甲曳兵丢掉盔甲,拖着武器。形容打败仗狼狈逃跑的样子。
  • 弃甲丢盔形容打了败仗狼狈逃走的样子。
  • 弃明投暗指抛弃光明的、正确的,投向黑暗的、错误的道路。与“弃暗投明”意相反,亦作“背明投暗”。
  • 丢盔弃甲盔、甲:头盔和铠甲。跑得连盔甲都丢了。形容打败仗后逃跑的狼狈相。
  • 弃如敝屣敝:破烂的。屣:鞋。像扔破鞋一样扔掉。比喻毫不可惜地扔掉或抛弃。亦作“弃若敝屣”、“去如敝屣”、“如弃敝屣”。
  • 弃瑕取用指不计较缺点、过失而录用人才。
  • 弃邪从正指抛弃邪行,归向正道。
  • 弃道任术指统治者不行王道而行霸术。
  • 弃逆归顺指脱离叛军而归顺朝廷。
  • 弃瑕忘过指不追究缺点和过错。
  • 弃之可惜扔掉它未免可惜。
  • 彼弃我取别人摒弃的我拿来。指不与世人共逐名利而甘于淡泊。
  • 故旧不弃故旧:旧交,旧部下;弃:抛弃。不轻易抛弃老朋友、老部下。
  • 弃暗投明离开黑暗,投向光明。比喻在政治上脱离反动阵营,投向进步方面。
  • 弃旧图新抛弃旧的,谋求新的。多指由坏的转向好的,离开错误的道路走向正确的道路。
  • 弃旧迎新丢弃旧人,迎接新人。指爱情不专一。
  • 弃伪从真丢弃虚伪而追从真理。
  • 弃瑕录用原谅过去的过失,重新录用。
  • 人弃我取别人抛弃的东西我拾起来。原指商人廉价收买滞销物品,待涨价卖出以获取厚利,后用来表示不跟别人争,仍然有好处。
  • 匠门弃材能工巧匠废弃的材料。比喻无用的人。
  • 弃易求难丢掉容易的而寻求困难的。
  • 弃之如敝屐敝:破;屣:鞋。象扔破鞋一样把它扔掉。比喻毫不可惜地抛弃掉。
  • 敝盖不弃指破旧之物也自有其用。
  • 弃车走林比喻临阵脱逃。
  • 弃甲负弩丢弃铠甲,背起弓弩。形容战败。
  • 弃义倍信背离信义。指不讲道义,不守信用。倍,通“背”。
  • 黄锺毁弃比喻贤才不用。
  • 背恩弃义指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恩义。同“背恩忘义”。
  • 弃过图新抛弃过错,谋求更新。
  • 弃旧怜新怜:爱。多指男子抛弃旧宠,爱上新欢。
  • 弃琼拾砾比喻丢弃珍贵的而拾取无用的。琼,美玉;砾,瓦砾。
  • 弃文存质指不加文饰,保留本旨。
  • 弃短就长指舍弃短处而采用长处。
  • 弃恶从善丢弃邪恶行为去做好事。
  • 取长弃短吸取长处抛弃短处。
  • 弃好背盟抛弃友好,违背盟誓。
  • 前功皆弃功:功绩。皆:全部。弃:丢掉。以前取得的功劳全部丢掉了。亦作“前功尽弃”、“前功尽灭”。
  • 弃其馀鱼比喻节欲知足。
  • 弃若敝屣敝:破;屣:鞋。象扔破鞋一样把它扔掉。比喻毫不可惜地抛弃掉。
  • 见弃于人见:被;弃:遗弃,抛弃。被别人抛弃。
  • 弃之敝屣像扔掉破鞋一样把它抛弃。比喻毫不可惜。
  • 弃智遗身指不与人斗智争利,忘记自身的存在。
  • 黄钟毁弃黄钟:黄铜铸的钟,我国古代音乐有十二律,阴阳各六,黄钟为阳六律的第一律;毁:毁坏;弃:抛弃。比喻贤人遭受摈斥。
  •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黄钟被砸烂并被抛置一边,而把泥制的锅敲得很响。比喻有才德的人被弃置不用,而无才德的平庸之辈却居于高位。
  • 弃短用长犹弃短就长。指舍弃短处而采用长处。
  • 弃情遗世犹言忘情脱俗。
  • 弃之度外指根本不放在心上。
  • 自暴自弃暴:糟蹋、损害;弃:鄙弃。自己瞧不起自己,甘于落后或堕落。
  • 敝帷不弃指破旧之物也自有用处。
  • 弃公营私丢弃公益,谋求私利。
  • 弃甲投戈指放下武器。表示投降。
  • 收成弃败趋附得势的人,轻视遭贬黜的人。
  • 弃同即异①指抛弃同姓同族而亲近异姓异族。②丢掉共同之说而接近新奇之说。
  • 绝圣弃智圣、智:智慧,聪明。弃绝聪明才智,返归天真纯朴。这是古代老、庄的无为而治的思想。
  • 弃书捐剑比喻胸怀大大志的人不屑于小事。
  • 全功尽弃功:功效,功绩;弃:丢掉。全部功效都丧失干净。
  • 背信弃义背:违背;信:信用;弃:扔掉;义:道义。违背诺言,不讲道义。
  • 弃邪归正不再干坏事,走上正路。
  • 曳兵弃甲拖着兵器,丢掉铠甲。形容打败仗逃跑时的狼狈相。
  • 黄钟长弃比喻贤才不用。同“黄锺毁弃”。
  • 自弃自暴指自甘堕落,不求进取。同“自暴自弃”。
  • 弃故揽新抛弃旧的,吸收新的。
  • 弃家荡产犹倾家荡产。全部家产都被弄光了。
  • 怜新弃旧怜:爱怜;弃:舍,抛。爱怜新的,抛掉旧的。多指喜爱新欢,冷落旧宠。
  • 捐忿弃瑕忿:怨恨。瑕:玉上的斑痕裂纹,比喻旧有的嫌隙。抛弃怨恨和嫌隙。指重归于好。
  • 遗簪弃舄指遗落在地的簪子鞋子。同“遗簪坠舄”。
  • 弃笔从戎犹投笔从戎。指文人弃文就武。
  • 弃甲倒戈丢弃铠甲,放下兵器。表示战败。
  • 前功尽弃功:功劳;尽:完全;弃:丢失。以前的功劳全部丢失。也指以前的努力全部白费。
  • 遗珠弃璧本指弃置不用的珍珠玉璧,比喻弃置不用的美好事物和优秀人才。
  • 不弃草昧草昧:原始,未开化。不嫌弃蒙昧无知的人。用作谦词。
  • 迎新弃旧指离开旧夫,再嫁新君。
  • 逐近弃远追求近的,舍弃远的。
  • 含垢弃瑕包容污垢,不责过失。形容宽宏大度。
  • 如弃敝屣丢掉无用的东西,一点也不可惜。
  • 抛戈弃甲丢掉武器,扔掉铠甲。形容军队被打得狼狈逃窜的情形。
  • 割须弃袍割掉胡须,丢掉外袍。形容战败落魄的样子。
  • 捐弃前嫌抛弃旧有的嫌隙。
  • 始乱终弃乱:淫乱,玩弄。先乱搞,后遗弃。指玩弄女性的恶劣行径。
  • 自甘暴弃指自甘堕落,不求进取。同“自暴自弃”。
相关汉字解释 补充纠错